拼音

笔顺

𠃍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lì的字 读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1.罪过:罪~。 2.乖张:暴~。乖~。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说文》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

    又如:戾契(曲折辗转)

  3. 至,到达

    翰飞戾天。——《诗·小雅·四月》

    鲁侯戾止。——《诗·鲁颂·泮水》

    戾于敝邑。——《国语·鲁语上》

    古者天灾降戾。——《国语·周语下》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戾止(来临);戾于(至于)

  4. 违背,违反

    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唐· 韩愈《论语笔解》

    举事戾苍天。——《淮南子·览冥训》

  5. 破裂 [break;split]

    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淮南子·主术训》。注:“戾,破也。”

  6. 通“捩”。扭转

    戾翳旋把,萦随所历。——潘岳《射雉赋》

〈形〉

  1. 乖张;违逆

    戾,乖背也。——《字林》

    降此大戾。——《诗·小雅·节南山》

    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柳宗元《天说》

    果敢而很,猛贪而戾。——《荀子·荣辱》

    又如:乖戾(别扭,不合情理);戾沓(乖戾多言);戾悖(乖戾背离);戾谬(乖谬)

  2. 暴戾

    诛严不为戾。(戾残暴。)——《韩非子·五蠹》

    又如:戾气(暴戾之气);戾虫(老虎的别名。以虎性暴戾凶猛,故名);戾夫(凶恶的人;暴戾之心);戾行(砥砺操行)

  3. 劲疾,猛烈

    劲风戾而吹帷。——晋· 潘岳《秋兴赋》

  4. 贪婪凶猛

    悍戾贪肆。——《新唐书·杨于陵传》

  5. 安定,静止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名〉

  1. 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

  2. 罪恶,罪行

    余,罪戾之人也。——《国语》

    又如:罪戾(罪过;罪恶)

  3. 祸患

    天降灾戾。——《汉书·食货志下》

  4. 通“疠”。疫病

    疾菑戾疫。——《墨子·尚同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戾戾-汉语大词典

戾戾(I)分明。
戾戾(II)风声。
●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戾戾旦风遒,嘈嘈晨鼓鸣。”
●宋秦观《秋夜病起怀端叔》诗:“风飙戾戾轻,露气霏霏重。”
●元戴良《抵富阳宿县治作》诗:“戾戾风荡波,鳞鳞云出崿。”
参见“猎猎”。

戾-中華語文大辭典

戾戾ㄌ丨ˋlì1.凶狠殘暴。[例]暴~|狠~。2.違逆。[例]乖~|背~。3.〈書〉罪過。[例]罪~。4.姓。

戾-中華大字典

1、戾讀音:他蓋切,音太,泰韻。他計切,音替,大計切,音弟,霽韻。釋文:輜車旁推戶也。見《說文》。《段注》:輜車者。衣車也。前後有蔽。旁有可開之戶。
2、戾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釋文:
❶曲也。从犬出戶下。~者、身曲~也。見《說文犬部》。
❷乖也。《列子力命》:自以行無~也。
❸佷也。見《廣雅釋詁》。
❹暴也。《荀子儒效》:虛殷國而天下不稱~焉。
❺忿惡也。《荀子脩身》:勇膽猛~。
❻貪也。《國策秦策》:虎者~蟲。
❼罪也。《左文四年傳》:其敢干大禮以自取~。
❽反也。《淮南覽冥》:舉事~蒼天。
❾怒也。見《廣雅釋詁》。
❿待也。見《爾雅釋詁》。
⓫善也。見《廣雅釋詁》。
⓬破也。《淮南主術》:曲得其宜。無所擊~。
⓭帥也。《國語晉語》:夫以果~順行。
⓮乾燥也。《禮記祭義》:風~而食之。
⓯惡氣也。《漢書食貨志》:天降災~。
⓰勁疾貌。《文選潘岳賦》:勁風~而吹帷。
⓱至也。《詩旱麓》:鳶飛~天。
⓲止也。《詩釆菽》:亦是~矣。
⓳定也。《詩桑柔》:民之未~。職盜爲寇。
⓴轉也。《文選潘岳賦》:~翳旋把。
㉑不悔前過曰~。見《周書諡法》。
㉒合得密周謂之調。反調爲~。見《賈子道術》。
㉓心兼愛人謂之仁。反仁爲~。《賈子道術》。
㉔狼~。猶狼籍也。《孟子滕文公》:樂歲。粒米狼~。
 〔按狼。貪猛之獸。聚物不整。故稱狼籍。見爾雅翼〕。
㉕謁~。山名。《水經沁水》:沁水出上黨沮縣謁~山。
 〔按卽今山西沁源縣綿山〕。
㉖水~。鳧葵也。《詩泮水》:薄釆其茆。《釋文》:或云水~。
㉗伊~。春秋人名。《左襄二十六年傳》:寺人惠牆伊~。
 〔注〕:惠牆、氏。伊~、名。
㉘日本用作還義。關稅取~。掣還稅也。
3、戾讀音:力至切,音利,寘韻。力結切,音奊,屑韻。釋文:
❶乖也。見《集韻》。
❷罪也。見《集韻》。
❸俗謂扭轉曰~。
4、㑦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力至切,音利,寘韻。釋文:怒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戾與~通。
 〔按一切經音義云。戾。三蒼作~。很~也。廣韻云。~。很~。俗字〕。
5、淚讀音:力遂切,音類,寘韻。劣戌切,音律,質韻。釋文:目液也。見《集韻》。
 〔按漢書西域傳。胡桐白草。注。流俗語訛呼~爲律。故~又音律〕。
6、淚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釋文:
❶疾流貌。淮南子、水~破舟。見《集韻》。
 〔按今本淮南主術訓、作戾〕。
❷淒~。寒涼貌。《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
 〔按淒~字亦作淒戾〕。
7、淚讀音:力結切,戾入聲,屑韻。釋文:漻~。水貌。見《集韻》。
8、睆釋文:古戾字。見《集韻》。
9、盭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力結切,音列,屑韻。釋文:
❶簏戾也。見《說文弦部》。
 〔按小徐本下多~引戾之也五字。段玉裁謂引當作了。了戾雙聲字。引素問王砅注、淮南原道注、酉陽雜俎。皆作了戾爲證。史記漢書多用~。以爲乖戾之正字。今則戾行而~廢矣〕。
❷曲也。見《廣雅釋詁》。
 〔按~从盩。水曲曰盩。~本有曲義〕。
❸偝也。見《廣雅釋詁》。
 〔按漢書張耳陳餘傳。何鄕者慕用之誠。後相背之~也。是其證〕。
❹胝也。《呂覽遇合》:陳有惡人。長肘而~。
❺草名。似艾。可染爲綠色。《漢書百官公卿表》:金璽~綬。
❻疾名。足蹠反戾不可行也。《漢書賈誼傳》:病非徒瘇也。又苦靸~。
❼烏~。山名。《史記霍去病傳》:率戎士踰烏~。
❽通綟。《晉書音義》:~、或作綟。
10、馎釋文:戾俗字。見《龍龕手鑑》。
11、娗釋文:同戾。見《篇海》。

戾-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戾 lì
❶乖張,違背。
《荀子·榮辱》:
果敢而振,猛貪而~。
《淮南子·覽冥》:
舉事~蒼天,發號逆四時。
❷凶暴,猛烈。
《戰國策·秦策二》:
虎者~蟲;人者甘餌也。
《荀子·脩身》:
勇膽猛~。
潘岳《秋興賦》:
勁風~而吹帷。(帷:帳幕。)
❸罪,罪過。
《國語·魯語上》:
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
曹植《責躬》詩:
危軀授命,知足免~。(軀:身體。)
❹至,到。
《詩經·大雅·旱麓》:
鳶(yuān)飛~天。(鳶:老鷹。)

戾-中草药辞典

【读音】lìɡ
【繁体】戾
戾〈动〉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同本义[bend]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说文》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
又如:戾契(曲折辗转)
至,到达[cometo]
翰飞戾天。――《诗·小雅·四月》
鲁侯戾止。――《诗·鲁颂·泮水》
戾于敝邑。――《国语·鲁语上》
古者天灾降戾。――《国语·周语下》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戾止(来临);戾于(至于)
违背,违反[violate]
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唐·韩愈《论语笔解》
举事戾苍天。――《淮南子·
戾lì
⒈罪,罪过:免~。
⒉凶暴,猛烈:暴~。猛~。
⒊违背,违反:相~。〈引〉乖张,不讲情理:猛贪而~。
⒋至,到:鸢飞~天(鸢:老鹰)。
────────────────—
戾liè1.象声词。参见"戾戾"。2.同"奊"。参见"戾契"。3.通"捩"。扭转。4.通"捩"。折断。

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戾戶48ㄌㄧˋlì形①兇狠暴烈。如:「暴戾」。《北史.卷六三.蘇綽傳》:「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②勁疾。《文選.潘岳.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唐.李善.注:「戾,勁疾之貌。」動①到達。《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唐.劉禹錫〈飛鳶操〉詩:「鷹隼儀形螻蟻心,雖能戾天何足貴。」②違背。《淮南子.覽冥》:「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名罪過。《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杜預.注:「戾,罪也。」

戾-汉语大词典

戾(I)li
ㄌ〡ˋ
〔《广韵》郎计切,去霁,来。〕
〔《广韵》练结切,入屑,来。〕
“盭”的今字。
1.弯曲。
●《吕氏春秋·尽数》:“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龙邛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洪兴祖补注:“戾,力结切,曲也。”
2.乖张;违逆。
●《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郑玄笺:“戾,乖也。”
●《淮南子·览冥训》:“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
高诱注:“戾,反也。”
●唐韩愈《上贾滑州书》:“读书学文十五年,言行不敢戾于古人。”
●《宋史·职官志五》:“凡诸生之戾规矩者,待以五等之罚。”
●清恽敬《喻性》:“韩子曰:性之品有上中下……是以才言性也,戾乎孟子即戾乎孔子者也。”
●章炳麟《訄书·商鞅》:“人言之戾也,一至是哉!”
3.暴虐;暴戾。
●《荀子·儒效》:“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
杨倞注:“戾,暴也。”
●汉贾谊《新书·道术》:“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戾。”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詹鉠义证:“戾,暴戾。”
●唐司空图《铭秦坑》:“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
4.罪行。
●《书·汤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
●孔传:“未知得罪于天地。”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危躯授命,知足免戾。”
●《旧唐书·皇甫镈传》:“臣知一言出口,必犯天威,但使言行,甘心获戾。”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序》:“余谓此特一时私论,大端所宜发挥者十未得一二,遑敢张之以速戾也!”
5.率,率领。
●《国语·晋语六》:“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
韦昭注:“戾,帅也,以果敢帅顺道而行之,故民不犯。”
6.至,到达。
●《诗·小雅·采芑》:“鴥彼飞隼,其飞戾天。”
●毛传:“戾,至也。”
●《汉书·韦贤传》:“爰戾于邹,鬋茅作堂。”
颜师古注:“戾,至也。”
●晋潘岳《藉田赋》:“长幼杂遝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
●唐纪元皋《鱼上冰》诗:“傥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7.安定;止息。
●《书·康诰》:“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
●孔传:“未定其心。”
●《诗·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马瑞辰通释:“戾,亦当训‘定’为允……《笺》训为‘安止’,义与‘定’正相近耳。”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且许昌者,乃大运之攸戾。”
●李善注引杜预《左氏传》注:“戾,定也。”
李周翰注:“戾,止也。”
8.劲疾貌。
●《文选·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李善注:“戾,劲疾之貌。”
9.吹干。
●《礼记·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
●宋苏轼《东坡酒经》:“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烝之使十裂,绳穿而风戾之,愈久而益悍,此曲之精者也。”
10.法。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胥为人……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
11.建立。
●晋郭璞《南郊赋》:“尔乃造广场,戾坛庭。”
●《玉篇·犬部》:“戾,立也。”
12.分明;清晰。参见“戾戾”。
13.通“疠”。瘟疫。参见“戾疫”。
14.通“厉”。磨砺;砥砺。参见“戾行”。
戾(II)lie
ㄌ〡ㄝˋ
〔《广韵》练结切,入屑,来。〕
1.象声词。参见“戾戾”。
2.同“奊”。参见“戾契”。
3.通“捩”。扭转。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萦随所历。”
徐爰注:“戾,转也。”
●《北史·刘昶传》:“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啮臂,至于痛伤。”
4.通“捩”。折断。
●《古文苑·宋玉〈大言赋〉》:“北斗戾兮太山夷。”
章樵注:“戾,折也。”
●晋左思《蜀都赋》:“拔象齿,戾犀角。”
●《北史·魏常山王遵传》:“以刀子戾其颈,使身首异处。”

戾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乖張;不講請理。《荀子•榮辱》:“果敢而振,猛貪而~。”②暴戾;凶暴。《五蠹》:“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③到;至。《與朱元思書》:“鳶飛~天者,望峰息心。”④罪;罪過。曹植《責躬》:“危軀授命,知足免~。”
【戾止】⒈到來。⒉窮盡;止境。

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戾 lì
① 形乖张;不讲请理。《荀子·荣辱》:“果敢而振,猛贪而~。” ② 形暴戾;凶暴。《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 ③ 副到;至。《与朱元思书》:“鸢飞~天者,望峰息心。” ④ 名罪;罪过。曹植《责躬》:“危躯授命,知足免~。”

戾-辞源3

【戾】8画 3028·41.lì  ㄌㄧˋ  郎計切,去,霽韻,來。質部。㊀曲。説文:“戾,曲也。”呂氏春秋 盡數:“飲必小咽,端直無戾。”引申爲乖張,違反。荀子 榮辱:“果敢而振,猛貪而戾。”注:“戾,乖背也。”淮南子 覽冥:“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注:“戾,反也。”㊁罪惡,暴行。左傳 文四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注:“戾,罪也。”荀子 儒效:“殺 管叔,虚 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注:“戾,暴也。”㊂勁疾,猛烈。文選 晉 潘安仁(岳)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注:“戾,勁疾之貌。”㊃安定。詩 大雅 桑柔:“民之未戾,職盜爲寇。”傳:“戾,定也。”書 康誥:“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傳:“假令今天下民不安,未定其心於 周。”㊄率領。國語 晉六:“夫以果戾順行,民不犯也。”注:“戾,帥也。”㊅到達。詩 小雅 采芑:“鴥彼飛隼,其飛戾天。”傳:“戾,至也。”㊆風乾。禮 祭義:“桑于公桑,風戾以食之。”2.liè  ㄌㄧㄝˋ  練結切,入,屑韻,來。扭轉。通“捩”。文選 晉 潘安仁(岳)射雉賦:“戾翳旋把,縈隨所歷。”注:“戾,轉也。力結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戾气]lì qì

邪恶之气。

2、[暴戾]bào lì

粗暴乖张;残酷凶恶:脾气~。~成性。

3、[乖戾]guāi lì

(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性情~。语多~。

4、[楬戾]jié lì

山名。在今 山西省 东南部。

5、[拂戾]fú lì

违逆。

6、[僻戾]pì lì

意为怪僻暴戾。

7、[降戾]jiàng lì

犹降临。

8、[狼戾]láng lì

1.凶狠,暴戾。《战国策·燕策一》:“夫 赵王 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文选·王褒<洞箫赋>》:“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懟。”吕向 注:“狼戾,恶性也。”唐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三国演义》第五回:“﹝ 董卓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2.谓散乱堆积。《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赵岐 注:“乐岁,丰年;狼戾,犹狼藉也……饶多狼藉,弃捐於地。”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东南钱荒而米狼戾,今不糴米而漕钱,弃其有餘,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明 高攀龙《家谱·谱传》:“粒米束薪,不妄狼戾。” 3.指丰收。宋 胡锜《耕禄藁·代穀实谢表》:“异亩遂生於同颖,靡田不挺於稠华。虽已夸狼戾之秋,或虑有鵠形之岁。” 4.谓纵横交错。《淮南子·览冥训》:“昔 雍门子 以哭见於 孟尝君 …… 孟尝君 为之增欷歍唈,流涕狼戾不可止。”高诱 注:“狼戾,犹交横也。”

9、[軱戾]gū lì

谓大相违反。

10、[小戾]xiǎo lì

略有违背。

11、[离戾]lí lì

相背,乖违。

12、[纠戾]jiū lì

见“纠捩”。

13、[戾谬]lì miù

乖谬。

14、[辠戾]zuì lì

罪戾;罪过。

15、[疵戾]cī lì

过失;罪戾。

16、[凶戾]xiōng lì

残酷,凶恶。

17、[反戾]fǎn lì

1.违背;背离。 2.乖戾;反常。

18、[稔戾]rěn lì

犹积罪。

19、[凄戾]qī lì

1.亦作“悽唳”。悲凉。 2.见“凄唳”。

20、[冤戾]yuān lì

犹冤屈。

21、[戾莎]lì shā

一种可染紫色的草。

22、[昏戾]hūn lì

愚昧而暴戾。《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恭愍王 妃 安氏 择宗亲 瑶 权国事。已及四年,昏戾信谗,戕害勋旧。”

23、[戾行]lì xíng

砥砺操行。戾,通“厉”。

24、[戾深]lì shēn

暴戾严酷。

25、[怫戾]fú lì

叛逆;反常。

26、[交戾]jiāo lì

彼此乖违。

27、[悔戾]huǐ lì

罪过。

28、[狂戾]kuáng lì

狂妄暴戾。

29、[枉戾]wǎng lì

谓歪曲颠倒。

30、[戾很]lì hěn

亦作“戾狠”。乖戾凶狠。

31、[差戾]chà lì

变异,反常。

32、[盩戾]zhōu lì

犹乖戾,悖谬。

33、[刬戾]chǎn lì

削除,背违。

34、[湫戾]qiū lì

卷曲貌。

35、[鄙戾]bǐ lì

鄙诈乖戾。

36、[蹠戾]zhí lì

见“蹠盭”。

37、[畔戾]pàn lì

叛乱,叛逆。畔,通“叛”。

38、[猛戾]měng lì

凶暴乖张。

39、[颯戾]sà lì

凉爽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游清灵之颯戾兮,服云衣之披披。”王逸 注:“颯戾,清凉貌。”

40、[风戾]fēng lì

风吹干。《礼记·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郑玄 注:“风戾之者,及早凉脆採之,风戾之使露气燥,乃以食蚕。”孔颖达 疏:“戾,乾也。凌早采桑必带露而湿,蚕性恶湿,故乾而食之。”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