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
拼音
hū笔顺
丿 𠃌 丿 丿 丶 ㇂ 丶 丶“勿”撇画均匀,斜度一致,整体取左斜势。“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间距大致相等,点画位置恰当。
同音字
读音为hū的字 读音为hu的字基础解释
1.不注意;不重视:~略。~视。疏~。 2.姓。 3.忽而:天气~冷~热。油灯被风吹得~明~暗。 4.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忽等于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详细解释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姓
〈动〉
〈副〉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忽忽-中華語文大辭典忽忽忽忽ㄏㄨ ㄏㄨhūhū1.〈書〉(時間)過得很快;匆匆。[例]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其將暮(《楚辭‧屈原‧離騷》)。2.〈書〉草率。[例]~之謀,不可為也(漢‧劉向《說苑‧卷十六‧談叢》)。3.〈書〉失意、迷惘的樣子。[例]悠悠~,怊悵自失(《文選‧宋玉‧高唐賦》)。
忽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忽忽ㄏㄨ ㄏㄨhū hū①緩緩緩緩①匆匆。《楚辭.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②草率、不經意。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忽忽之謀,不可為也。」③迷惘的樣子。《文選.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④失意的樣子。《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
忽忽-汉语大词典忽忽1.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宋王安石《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清戴名世《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
●胡国梁《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2.迷糊,恍忽。
●《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怅自失。”
李善注:“忽忽,迷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明何景明《还至别业》诗之一:“宁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3.失意貌。
●《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晚年忽忽不得志。”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尧咨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
4.模糊不清。
●《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汉王粲《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隋书·天文志中》:“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清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十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5.不经意,轻率。
●汉刘向《说苑·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6.象声词。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林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忽忽】㊀倐忽。形容時間過得很快。楚辭 屈原 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㊁迷惑,恍忽。文選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漢書六二 司馬遷傳報 任安書:“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亦用爲失意貌。史記 梁孝王世家:“歸國,意忽忽不樂。”㊂模糊不清。管子 内業:“折折乎如在於側,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文選 漢 司馬長卿(相如)子虚賦:“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髴。”㊃不經意。漢 劉向 説苑十六 談叢:“忽忽之謀,不可爲也。”
忽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忽忽hūhū
形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岁月~,不觉又是一年。
忽忽ㄏㄨhū1.不重視;忽略。[例]疏~│怠~│~慢。2.忽然;突然。[例]~冷~熱│~明~暗∣~見陌頭楊柳色。3.〈書〉疾速。[例]~焉│倏~。4.姓。
忽-中華大字典1、忽讀音:呼骨切,音笏,月韻。釋文:
❶忘也。見《說文》。
❷盡也。見《爾雅釋詁》。
❸慢~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崔駰。
❹速貌。《左莊十一年傳》:其亡也~焉。
❺亂也。《書益稷》:在治~。《傳》:在察天下治理及~怠者。〔經傳釋詞云。~讀爲滑。在治滑。謂察治亂也〕。
❻滅也。《詩皇矣》:是絕是~。
❼小數名。十微爲~。十~爲絲。《孫子算經》:蠶吐絲爲一~。
❽姓也。明~忠。~明。
❾通曶。《漢書揚雄傳》:時人將䀜之。
❿通芴。《荀子正名》:芴然而粗。
⓫通髴。《書大傳》:禦視于~似。
⓬~然。言易也。《荀子彊國》:劙盤盂。刎牛馬。~然耳。
⓭~~。迷貌。《文選宋玉賦》:悠悠~~。
〔又〕:不爽貌。《素問至機眞藏論》:~~眩冒而巓疾。
⓮軋~。長遠貌。《漢書禮樂志》:假淸風軋~。
〔注〕:軋~。長遠之貌。
⓯儵~。電光也。《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焉在。
〔注〕:儵~。電光。
〔又〕:神名。《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爲儵。北海之帝爲~。
⓰~荒。空無著也。《賈誼賦》:寥廊~荒兮。與道翔翺。
⓱怳~。無形貌。《淮南原道》:~兮怳兮。〔字今亦作恍惚〕。
⓲~必烈。元始祖名。元史國語解。改譯作呼必賚。
2、闳釋文:同忽。見《說文長箋》。
忽副词,正。
▶杜甫《杜鹃》诗:“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又《春归》诗:“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归到忽春华。”此诗杜甫于广德二年归成都时作,此时正值春天。
▶又《释闷》诗:“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出襄野”用黄帝出行迷道之典,“过湖城”用晋明帝微行至王敦军营之事。言唐代宗避吐番出奔,不似黄帝出游,正如明帝微行。
▶又《峡中览物》诗:“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
▶卢纶《赠畅当》诗:“闻逐樵夫闲看祺,忽逢人世是秦时。”
▶《唐语林》卷五:“(宋沆)忽因于光宅佛寺待漏,闻塔上铎声。”若义。
▶杜甫《寄薛三郎中据》诗:“上马不用扶,每扶必生嗔。”每一作忽。“忽”乃“或”之借,若也,六朝迄唐人多用之。
▶《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海外有人……但日饮天酒五斗,不食五谷鱼肉,唯饮天酒。忽有饥时,向天仍饮。”
▶《晋书•范汪传》:“庾翼将悉郢汉之众以事中原,军次安陆,寻转屯襄阳。汪上疏曰:‘……以翼宏规经略,文武用命,忽遇衅会,大事便济。”岑参《咏郡斋壁画片云》诗:“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义皆同“若”。
▶白居易《题西亭》诗:“幸有酒与乐,及时欢且娱。忽其解郡印,他人来此居。”“忽其”犹言“若其”也。
忽 hū
❶不注意,不重視。
《韓非子·存韓》:
願陛下幸察愚臣之計,無~。(察:審察。)
❷快速。
《左傳·莊公十一年》:
其亡也~焉。
引忽然。
《晉書·謝安傳》:
金鼓~破。
引輕捷,輕易。
《荀子·彊國》:
(莫邪劍)劙(lí)盤盂,刎牛馬~然耳。(蠫:割。盤盂:指銅器。刎:殺。)
❸遼闊渺茫的樣子。
屈原《九歌·國殤》:
平原~兮路超遠。(超遠:遥遠。)
[忽忽]恍忽。
司馬遷《報任安書》:
居則~~若有所亡。(居:指在家時。亡:失。)
❹古代長度單位,尺的百萬分之一。
《九章算術·音義》:
十~爲秒,十秒爲毫。
忽心48ㄏㄨhū動①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徵〈論時政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慮論〉:「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②輕視、瞧不起。漢.曹操〈表劉琮令〉:「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唐.李白〈與韓荊州書〉:「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副突然。如:「忽喜忽憂」、「忽冷忽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形快速的、一瞬間。如:「倏忽」。《左傳.莊公十一年》:「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名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ū
1、[忽然]hū rán
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小王走着走着,~不走了。
2、[忽视]hū shì
不注意;不重视:不应该强调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后果将不堪设想。
3、[忽略]hū lüè
没有注意到;疏忽:只追求数量,~了质量。
4、[疏忽]shū hu
粗心大意;忽略:~职守。一时~,造成错误。
5、[忽冷忽热]hū lěng hū rè
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6、[忽闪]hū shǎn
1.形容闪光。2.闪电。
7、[忽悠]hū you
晃动:旗杆叫风吹得直~。渔船上的灯火~~的。
8、[飘忽]piāo hū
1.(风、云等)轻快地移动:烟雾~。 2.摇摆;浮动:情绪~不定。
9、[忽而]hū ér
忽然(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头):~说,~笑。湖上的歌声~高,~低。
10、[倏忽]shū hū
很快地;忽然:~不见。山地气候~变化,应当随时注意。
11、[轻忽]qīng hū
不重视;不注意;轻率疏忽:~职守。事关重大,不容~。
12、[忽忽]hū hū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岁月~,不觉又是一年。
13、[忽地]hū dì
忽然;突然:灯~灭了。~下起雨来。
14、[恍忽]huǎng hū
见“恍惚”。
15、[怠忽]dài hū
怠惰玩忽。
16、[感忽]gǎn hū
恍忽,不可捉摸。
17、[忽雷]hū léi
1.响雷。 2.不怕雷。喻勇暴过人者。 3.琵琶名。 4.鳄鱼的别名。
18、[忽区]hū qū
犹忽荒,天空。
19、[悠忽]yōu hū
形容悠闲懒散。
20、[忽隆]hū lóng
象声词。
21、[幻忽]huàn hū
犹隐约。
22、[超忽]chāo hū
1.遥远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吕向 注:“超忽,远貌。”唐 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 天台,东行路超忽。”明 许承钦《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 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唐 皮日休《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3.迅速貌。唐 韦应物《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明 唐顺之《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汉 兵超忽若乘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惆怅;迷惘。超,通“惆”。唐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唐 柳宗元《送文郁师序》:“登高远望,悽愴超忽。”
23、[秒忽]miǎo hū
犹丝毫。喻极为细微。
24、[票忽]piào hū
犹飘忽。
25、[微忽]wēi hū
极言细小;隐约细微。
26、[骤忽]zhòu hū
猛然,忽然。
27、[治忽]zhì hū
亦作“治曶”。治理与忽怠。
28、[杪忽]miǎo hū
亦作“杪曶”。极小的量度单位。多形容甚少,甚微。
29、[忽速]hū sù
急速。
30、[暴忽]bào hū
暴风。
31、[忽啦]hū lā
见“忽剌”。
32、[洸忽]guāng hū
恍忽。隐约不明貌。
33、[忽漭]hū mǎng
空旷貌。
34、[忽遗]hū yí
遗忘。
35、[焱忽]yàn hū
1.指疾风。 2.迅疾貌。
36、[噏忽]xī hū
迅疾貌。
37、[欺忽]qī hū
犹言看不起。
38、[鸦忽]yā hū
源于阿拉伯语yāqūt。宝石名。
39、[忽恍]hū huǎng
见“忽怳”。
40、[丝忽]sī hū
犹丝毫。形容极小或极少。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今还朝以来,甫及数月,未有丝忽自效之勤,而輒以私诚上陈。” 明 陆垹 《篑斋杂著·岁差》:“其如定岁之法,积四期餘一日,一日分加於四期,是故二至之时,只在丝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