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拼音
hòu笔顺
丿 丿 丨 𠃋 𠃋 丶 丿 ㇇ ㇏同音字
读音为hòu的字 读音为hou的字基础解释
见“后”。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後-中華語文大辭典後后ㄏㄡˋhòu1.在背面的。[例]~門|人前人~。2.靠近末尾的。[例]~排|~院|~半段。3.時間較晚的;未來的(與「先」相對)。[例]~天|~來|~代|前因~果。∥與「前」相對。4.子孫;後代。[例]名門之~。5.姓。
後-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後 hòu
❶走在後面,落在後面。
《論語·微子》:
子路從而~,遇丈人。(子路:孔子弟子。)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君不亟(jí)伐,將~齊、燕。(亟:趕快。伐:征伐。)
❷時間或位置在後的,與「先」或「前」相對。
《左傳·文公二年》:
先大~小,順也。
《孫子兵法·虚實》:
前不能救~,~不能救前。
❸後代,子孫。
《孟子·梁惠王上》:
始作俑者,其無~乎?(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偶或陶人。)
注意在古代,「后」和「後」是兩個字,意義差别很大。「君王」、「君王的妻子」兩個意義都不寫作「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寫作「后」。
1、後讀音:很口切,音厚,有韻。釋文:
❶遲也。从彳幺。夊者~也。見《說文》。
〔按段本改爲从彳幺夊。幺夊者、~也。注云。幺者、小也。小而行遲。~可知矣〕。
❷晚也。《左定八年傳》:臣聞命~。
❸猶下也。《漢書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楚王胡亥之聽。
❹來也。《呂覽長見》:知古則可知~。
❺謂子孫也。《詩瞻卬》:式救爾~。
❻猶副也。《詩緜蠻》:命彼~車。
❼~生。年少也。《儀禮有司徹》:兄弟之~生者。舉觶於其長。
❽~子。嗣子也。《荀子正論》:聖不在~子而在三公。
❾然~。語辭。見《韻會》。
❿~見人。日本法律語。謂代表未成年者及禁治產人、爲各種法律行爲者。我國易稱監護人。
⓫姓也。見《集韻》。
2、後讀音:下遘切,音候,宥韻。釋文:
❶不及時也。《素問五常政大論》:收氣乃~。
❷~于人也。《老子》:自~者人先之。
❸謂位在下也。《禮記樂記》:事成而~。
❹先此而~彼也。《論語衞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其食。
❺相導前~曰先~。《詩緜》:予曰有先~。
〔又〕:先~。娣姒也。《漢書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宛若。
〔注〕:兄弟妻相謂曰先~。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吳楚呼謂妯娌。
❻通后。《禮記大學》: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3、后讀音:胡口切,音後,有韻。下遘切,音候,宥韻。釋文:
❶繼體君也。易曰。~以施令吿四方。見《說文后部》。《段注》:~之言後也。開刱之君在先。繼體之君在後也。析言之如是。渾言之則不別矣。
❷君也。《易泰》:~以財成天地之道。
❸受禪之君也。《禮檀弓》:夏~氏堲周。
〔疏〕:夏言~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於君。故稱~。
❹天子嫡妃也。後也。《禮記曲禮》:天子有~。
〔疏〕:~、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商以前皆曰妃。周秦以後通稱~。
❺諸侯亦稱~。《書舜典》:班瑞于羣~。
❻君稱臣亦曰~。《書舜典》:汝~稷。播時百糓。
❼~帝。天也。《左文二年傳》:皇皇~帝。
❽~土。地也。《左文十八年傳》:使主~土。
〔疏〕:天稱皇天。故地稱~土。
〔又〕:土神也。《左昭二十九年傳》:土正曰~土。
〔注〕:土爲羣物主。故稱~也。其祀句龍焉。
❾通後。《禮記曲禮》:再拜瞗首而~對。
❿姓也。孔子弟子~處。漢~蒼。
4、鄌釋文:古後字。見《字彙補》。
5、滵釋文:古後字。見《玉篇》。
【读音】hòu
【繁体】後
後(后)hòo
①背面,同'前'相对:~边│~方│~台│~门│向~转.
②晚,未来的,同'先'相对:~来│~天│~代│先来~到.
184.【後】
一動詞。走在後面,落後。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又先進:“三子者出,曾皙後。”
二位置在後的,跟“前”相對。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史記淮陰侯列傳:“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又爲時間在後的,次序在後的。跟“先”相對,又跟“前”相對。戰國策齊策一:“期年之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又:“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注意:除個別古書外,“後”字都不寫作“后”。
按:“先”、“前”、“後”三字都能作動詞,這是和現代漢語大不一樣的地方。
hòu
①君主;帝王。《殽之戰》:“其南陵,夏~皋之墓也。”②君王的正妻。《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太~盛氣而揖之。”③後面;後邊。《孔雀東南飛》:“新婦車在~。”④次序或時間在後的。《指南錄後序》:“舟與哨相~先。”【又】走在後面。《荷蓧丈人》:“子路從而~。”【又】在……之後。《嶽陽樓記》:“~天下之樂而樂。”【又】以……為後。《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先國家之急而~私仇也。”⑤後代子孫。《訓儉示康》:“孟僖子知其~必有達人。”《記王忠肅公翱事》:“求太監~,得二從子。”
【後土】⒈古稱地神或土神為後土。⒉上後田官名。
【後】9画 2224·7 hòu ㄏㄡˋ 胡口切,上,厚韻,匣。侯部。㊀位置在後。與“前”相對。論語 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㊁時間較晚。與“先”相對。左傳 定八年:“臣聞命後。”荀子 脩身:“遲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胡爲乎其不可以同至也!”㊂後代,子孫。詩 大雅 瞻卬:“無忝皇祖,式救爾後。”國語 周上:“其君必無後。”㊃落後。荀子 富國:“急不傷力,緩不後時。”㊄後竅,肛門。史記六九 蘇秦傳:“臣聞鄙諺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正義:“雞口雖小,猶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也。”㊅助詞。表示語氣,猶呵或啊。全唐詩七六五 王周 問春:“把酒問春因底意,爲誰來後爲誰歸。”
後-康熙字典後
【寅集下】【彳字部】 後
〔古文〕𨒥𢔏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音厚。【說文】遲也。从彳幺夂者,後也。【徐鍇曰】幺,猶𦌾躓之也。【玉篇】前後也。【廣韻】先後也。【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又後嗣也。【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又【集韻】亦姓。
◎又【韻會】然後,語辭。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厚去聲。【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又【詩·大雅】予曰有先後。【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又【廣雅】娣姒,先後也。【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註】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爲妯娌。
★又叶後五切,胡上聲。【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後彳69ㄏㄡˋhòu名①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②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③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④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形①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②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副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動①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②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③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後-漢語大字典後
〔后(1)-(10)〕
《説文》:“後,遲也。从彳幺夊者,後也。ů܌古文後从辵。”林义光《文源》:“☀古玄字,繫也。夊象足形,足有所繫,故後不得前。”按:夊、彳同意,从彳为複,亦犹复、復之例。后字本义谓行而迟在人后也。
hòu 《廣韻》胡口切,上厚匣。又胡遘切。侯部。
(1)时间较晚。与“先”、“前”相对。《説文·彳部》:“後,遲也。”《廣雅·釋詁三》:“後,晚也。”《儀禮·有司徹》:“兄弟之後生者,舉觴于其長。”鄭玄注:“後生,年少也。”《韓非子·飾邪》:“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宋陸游《小舟遊近村捨舟步歸》:“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説蔡中郎。”
(2)位置在后。与“前”相对。《玉篇·彳部》:“後,前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塞其前,斷其後。”《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晋書·魯褒傳》:“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僕。”
(3)落在后面。《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新唐書·李靖傳》:“甑生軍繇鹽澤道後期,靖薄責之。”
(4)次序靠近末尾的。如:后排;后三名。
(5)将来;未来。《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吕氏春秋·長見》:“知古則可知後。”高誘注:“後,來也。”晋王羲之《蘭亭集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6)子孙;后代。《詩·大雅·瞻卬》:“式救爾後。”鄭玄箋:“後,謂子孫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晋陶潛《命子》:“三千之罪,無後為急。”
(7)指弟媳。《廣雅·釋親》:“妯娌,娣姒,先後也。”王念孫疏證:“《爾雅》:‘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郭注云:‘今相呼先後,或云妯娌。’”《史記·孝武本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裴駰集解引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
(8)摈弃。《漢書·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顔師古注:“以謬聽為後。後猶下也。”
(9)肛门。《戰國策·韓策一》:“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新序·雜事四》:“惠王之後蛭出,故其久病心腹之疾皆愈。”
(10)语气词。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呵”或“啊”。五代王周《問春》:“把酒問春因底意,為誰來後為誰歸?”宋辛棄疾《南歌子·萬萬千千恨》:“萬萬不成眠後,有誰扇?”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怕你不信後,没人處問一遍。”
⑪姓。《字彙·彳部》:“後,姓。”《續通志·氏族略七》:“明,後敏,永樂進士,任陝西布政司參議。後政,任府教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òu
1、[後燕]hòu yàn
十六国之一。
2、[劫後馀生]jié hòu yú shēng
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