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左窄右宽。“彳”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画端正。“皮”横钩宜短,竖从中部直下,捺画舒展。

同音字

读音为bǐ的字 读音为bi的字

基础解释

1.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时。此起~伏。由此及~。 2.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退我进。

详细解释

〈代〉

  1. (形声。从彳,皮声。“彳”( 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2. 那,与“此”相对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3. 另一个事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4. 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 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彼-中華語文大辭典

彼ㄅ丨ˇbǐ1.那;那個(與「此」相對)。[例]〜時∣〜此∣顧此失〜∣〜消此長。2.他;對方。[例]〜方∣知己知〜。3.▲姓。

彼-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彼彳58ㄅㄧˇbǐ代①那、那個、那裡。與「此」相對。如:「彼時」、「彼處」、「厚此薄彼」。《戰國策.趙策》:「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橫此大江,淹彼南汜。」②他。如:「彼等」、「彼輩」、「知己知彼」。《史記.卷六二.管晏傳》:「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贖我,是知己。」唐.韓愈〈師說〉:「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彼-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彼 bǐ
❶指示代詞。那,與「此」相對。
《孟子·公孫丑下》:
~一時此一時也。
《戰國策·秦策二》:
息壤在~。(息壤:地名。)
❷别人,對方,與「己」、「我」相對。
《孫子兵法·謀攻》:
知~知己,百戰不殆。(殆:危險。)
《荀子·議兵》:
~畏我威。
又第三人稱代詞。他,他們。
《韓非子·説疑》:
~又使譎(jué)詐之士。(譎詐:玩弄手段。)
賈誼《治安策》:
~且爲我死。

彼-辞源3

【彼】8画 2424·7 bǐ  ㄅㄧˇ  甫委切,集韻補靡切,上,紙韻,幫。歌部。代詞。㊀那,那箇。“此”的對稱。易 小過:“公弋取彼在穴。”詩 小雅 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㊁他。莊子 寓言:“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㊂非。通“匪”。詩 小雅 采菽:“彼交匪紓。”荀子 勸學引作“匪交匪紓”。墨子 脩身:“故彼智無察。”清 孫詒讓 閒詁:“畢(沅)云:‘彼’當爲‘非’。”參閲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六 彼交匪敖。

彼-中華大字典

1、彼讀音:補靡切,音㗗,紙韻。釋文:
❶往有所加也。見《說文》。
 〔注〕:~者、據此而言。故曰有所加也。
 〔按朱駿聲云。靈臺碑。德~四表。經傳皆以被爲之〕。
❷己之對稱。《孫子謀攻》:知~知己。百戰不殆。
❸此對之稱。《詩十月之交》:~月而微。此日而微。
❹外之之辭。《論語憲問》:~哉~哉。
 〔按廣韻五寘引論語作佊。訓哀也〕。
❺鉪也。見《廣雅釋言》。《疏證》:~、鉪、皆衺也。
 〔按舊字典引廣雅又訓邐也。非是。今不從〕。
❻眾人也。《後漢崔駰傳》:~採其華。我收其實。
❼或作匪。《詩采菽》:~交匪舒。〔荀子勸學引作匪交匪舒〕。

彼-中草药辞典

【读音】bǐ
【繁体】彼
彼<代>
(形声。从彳,皮声。“彳”)。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that]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个事物[theother;the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们[theotherpart]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
彼bǐ
①那;那个:此一时~一时。
②对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烦恼苦难好比中流,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苏联列宁格勒市的旧称。1914年以前叫圣彼得堡。参见【列宁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在位期间(1682-1725),曾秘密到西欧考察,回国后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对外扩张,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里海沿岸地区。因不断征兵和增加赋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义。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36年。作品写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话故事。乐曲通俗,表现力强。

彼-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字部】 彼
★【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𠀤𥓓上聲。【說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對此之稱。【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又外之之詞。【論語】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又【廣韻】𢔌也,邐也。

彼-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彼 bǐ
① 代那,那个,与“此”相对。《伐檀》:“~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 代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谋攻》:“知~知彼,百战不殆。” 又:他,他们。《韩非子·说疑》:“~又使谲诈之士。” ③

彼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那,那個,與“此”相對。《伐檀》:“~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別人,對方,與“己”“我”相對。《謀攻》:“知~知彼,百戰不殆。”【又】他,他們。《韓非子•說疑》:“~又使譎詐之士。”③

彼-汉语大词典

彼b?
ㄅ〡ˇ
〔《广韵》甫委切,上纸,帮。〕
“颇”的被通假字。
1.指示代词。那;那个;那里。“此”的对称。
●《易·小过》:“公弋取彼在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蔚彼风力,严此骨鲠。”
●唐韩愈《与孟东野书》:“自彼至此,虽远,要皆舟行可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我知那临海前官尚未离任,你到彼之期还可从容。”
●鲁迅《花边文学》有《“此生或彼生”》。
2.指示代词。那么;那样。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3.人称代词。他。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彼,君之雠也,天或者将弃彼矣。”
●《孟子·滕文公上》:“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观彼制韵,志同枚贾。”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
●清昭梿《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已而阿敏道复为彼所害,是其负恩肆逆不可不讨。”
4.指对方。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5.语气助词。
●《战国策·赵策三》:“彼吾君者,天子也。”
●诸祖耿集注引吴昌莹曰:“彼如夫义。”
●《墨子·亲士》:“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6.通“匪”。非。
●《诗·小雅·采菽》:“彼交匪舒,天子所予。”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彼亦匪也……匪交匪舒者,言来朝之君子不侮慢不怠缓也。”
●《墨子·脩身》:“故彼智无察。”
●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彼当为非。”
7.通“被”。覆盖。
●《隶释·汉成阳灵台碑》:“深惟大汉隆盛,德彼四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彼此]bǐ cǐ

1.人称代词。 2.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互助。 3.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作答话):“您辛苦啦!”“~~!”

2、[彼岸]bǐ àn

1.(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2.佛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3.比喻所向往的境界:通向幸福的~。

3、[彼时]bǐ shí

那个时候。

4、[知已知彼]zhī yǐ zhī bǐ

对敌我双方的优劣短长均能透彻了解。

5、[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也说此起彼落、此伏彼起。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落。

6、[彼苍]bǐ cāng

天的代称。《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苍,天色。

7、[彼己]bǐ jǐ

见“彼其”。

8、[彼各]bǐ gè

1.犹彼此。双方。宋 邵雍《日中吟》:“彼各不相识,何復更思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元 张鸣善《粉蝶儿·思情》套曲:“投至的欢意阑珊,那其间彼各皆分散。”《水浒传》第六四回:“且説 呼延灼 借副衣甲穿了,彼各上马,都到阵前。” 2.引申为分别。明 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二折:“脱离了下贱营生,彼各了尘中伴侣。”

9、[彼其]bǐ qí

1.亦作“彼己”。亦作“彼记”。《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玄 笺:“不称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礼记·表记》引作“彼记”。后以“彼其”、“彼己”讥功德不称其位者。《后汉书·明帝纪》:“《易》陈负乘,《诗》刺彼己,永念慙疚,无忘厥心。”《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其’之讥。”唐 刘禹锡《苏州加章服谢宰相状》:“有黷陟明之典,诚招彼己之讥。”宋 王禹偁《谢衣袄表》:“饰之瑞兽,空倾率舞之心;徵乃维鵜,难免彼己之刺。” 2.代词。那,那个;他。《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 申。”郑玄 笺:“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宋 王安石《伤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清 吴敏树《与杨性农书》:“则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来也,将进我以善也。”

10、[彼氏]bǐ shì

单指男性,是“他”的意思。

11、[彼等]bǐ děng

不包括说话的人或作者在内的一群非特指的人或势力;尤指对说话者或写作者所强加的那不受欢迎的限制行为或决定应该负责的一群人或势力。

12、[彼中]bǐ zhōng

犹那里。

13、[彼人]bǐ rén

那人。

14、[彼我]bǐ wǒ

他和我;彼此。

15、[憬彼]jǐng bǐ

1.遥远貌。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憬彼危臺,在滑之坰。” 2.引申指目标遥远。

16、[彼一时]bǐ yī shí

那是一个时候。彼:那。通常作“此一时,彼一时”。

17、[僧伽彼]sēng jiā bǐ

梵语。狮子。

18、[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

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19、[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

20、[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

21、[非此即彼]fēi cǐ jí bǐ

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22、[乐此不彼]lè cǐ bù bǐ

形容对某事特别喜爱而沉浸其中。

23、[由此及彼]yóu cǐ jí bǐ

从这一点到那一点。表示更进一步。及:达到。

24、[此伏彼起]cǐ fú bǐ qǐ

见〖此起彼伏〗。

25、[彼竭我盈]bǐ jié wǒ yíng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26、[此疆彼界]cǐ jiāng bǐ jiè

此:这个。疆:疆界,边界。这个和那个之间的界限。

27、[此问彼难]cǐ wèn bǐ nán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28、[此界彼疆]cǐ jiè bǐ jiāng

指划分疆界,彼此阻隔。

29、[泛彼柏舟]fàn bǐ bǎi zhōu

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此诗以自誓,言共伯自两髦垂结之时,即为我之匹偶。自今以及死之年,誓无他适之志。

30、[此发彼应]cǐ fā bǐ yīng

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31、[彼众我寡]bǐ zhòng wǒ guǎ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32、[是亦因彼]shì yì yīn bǐ

是:此,这个;彼:那个。这个也是因为那个。即二者互为因果。

33、[自难易彼]zì nán yì b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4、[彼年豆蔻]bǐ nián dòu kòu

彼年,那年。豆蔻,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 指的是 15、16岁的时光.彼年豆蔻就是说 那年15、16岁的时光。

35、[此唱彼和]cǐ chàng bǐ hè

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36、[彼唱此和]bǐ chàng cǐ hè

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37、[彼爱无岸]bǐ ài wú àn

爱你到永远的意思。

38、[顾彼失此]gù bǐ shī cǐ

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39、[挹彼注此]yì bǐ zhù cǐ

指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亦比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同“挹彼注兹”。

40、[挹兹注彼]yì zī zhù bǐ

引申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近义词

1、[]ěr

1.文言人 称代词。你。 2.文言指示代词。1.如此;这样:果~。2.这;那:~日。~时。 3.表示情态的 后缀:偶~。莞~。 4.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无他,但手熟~。

反义词

1、[]jǐ

1.自己:知~知彼。舍~为人。严于律~。 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 3.姓。

2、[]cǐ

1.这;这个(跟“彼”相对):~人。~时。由~及彼。~呼彼应。 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告别。谈话就~结束。从~病有起色。由~往西。 3.这样:长~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