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拼音
yá笔顺
丨 ㇄ 丨 一 丿 一 丨 一 一 丨 一上部三个竖向笔画均匀,大小适中。下部横画平行、均匀,长短有别,底横宜长。撇画斜度得当。下竖对上竖。
同音字
读音为yá的字 读音为ya的字基础解释
1.(旧又读 ái) 2.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山~。悬~。摩~。 3.边际:~略。详细解释
言人性格孤高 。
如:崖异(乖异。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崖然(傲岸矜持的样子)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崖崖-汉语大词典崖崖1.露齿貌。
2.瘦削露骨貌。
●元张可久《殿前欢·秋思》曲:“骨崖崖人比山容瘦,孤倚南楼。”
【崖崖】露齒貌。古文苑六 漢 王延壽 王孫賦:“齒崖崖以齴齴。”注:“崖,本作ઘί܌五街反。齴,魚蹇反。露齒貌。”
崖-中華語文大辭典崖丨ㄞˊyái丨ㄚˊyá1.山邊;高地陡峭的山邊。[例]橫〜∣〜谷∣懸〜。2.〈書〉邊際。[例]視之無端,察之無〜(《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崖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崖ࡺμspan style="float:right;">险峻的山崖。同义词:山崖 寒岩 峻壁 峻崿 嵂ॖڼ/a> 峭壁 嵚崖 崖岸 崖ࡺμ/a> 崖堮 崖隒 崖崟 岩壁 岩崖 岩隒 岩㟅 岩唫 巘崿
崖-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崖 (崕)yá
❶山或高地陡立的側面。
曹植《善哉行》:
高山有~。
成語有「懸崖峭壁」。又岸邊。
《荀子,勸學》:
淵生珠而~不枯。
❷邊際,盡頭。
《莊子·山木》:
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
1、崖讀音:宜佳切,音厓,佳韻。魚覊切,音儀,支韻。釋文:
❶高邊也。見《說文屵部》。
〔注〕:水邊地有垠堮也。無垠堮而平曰汀。
❷岸也。《荀子勸學》:淵生珠而~不枯。〔今云~岸。或通作傲岸意〕。
❸垠也。《淮南本經》:肆畛~之道。
❹廉也。《漢書司馬相如傳》:磐石裖~。
〔注〕:以石致川之廉也。
❺不利物也。《宋史張詠傳》:自號乖~。以爲乖則違眾。~不利物。
❻~然。進趨不安之貌。《莊子天道》:而容~然。
❼珠~。漢郡名。在南海中。因其地產珠。故曰珠~。亦曰朱~。卽今廣東瓊山縣。
❽洪~。仙人名。〔文選郭璞詩〕:右拍洪~肩。
2、崕讀音:魚覊切,音宜,支韻。釋文:
❶崎~。石危貌。見《集韻》。
❷~岸。見《廣韻》。
3、衩讀音:魚羈切,音宜,支韻。釋文:淽~。齒露皃。見《集韻》。
4、衩讀音:牛懈切,音睚,卦韻。釋文:淽~。切齒。見《類篇》。
5、衩讀音:五街反,佳韻。釋文:通崖。《王延壽賦》:齒崖崖以齴齴。
〔注〕:崖、本作~。
崖山811ㄧㄞˊyái名①山邊或高地陡峭的邊沿。唐.韋應物〈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詩:「攀崖復緣澗,遂造幽人居。」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上.粵西遊日記三》:「四眺重崖,皆懸絕無徑,而西崖尤為峻峭。」②邊際。《莊子.山木》:「君其涉於江而又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崖。」
崖-康熙字典崖
【寅集中】【山字部】 崖
★【集韻】【韻會】【正韻】𠀤宜佳切,音睚。【說文】高邊也。从屵,圭聲。【徐曰】水邊有垠堮也。無垠堮而平曰汀。【郭璞·江賦】觸曲崖以縈繞。
◎又珠崖,郡名。在南海,漢武帝置,地居海中,產珠,故曰珠崖,亦曰朱崖。
◎又洪崖,仙人名。【郭璞·遊仙詩】右拍洪崖肩。
◎又不和物曰崖岸。宋張詠性剛介,自號乖崖,言乖則違衆,崖不和物也。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儀,義同。○按《說文》厂部厓訓山邊,屵部崖訓高邊,分厓崖爲二,韻會因之,以山邊屬睚音,高邊屬儀音,似泥。
崖(厓、崕)yá
(旧又读ái)
①名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壁丨山~|悬~|摩~。
②书边际:~略。
【读音】yá
【繁体】崕
崖<名>
(形声。从山,厓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bank;cliff;precipice]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
崖yá山边或高地陡立的壁面:山~。悬~。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á
1、[悬崖]xuán yá
高而陡的山崖:~绝壁。
2、[山崖]shān yá
山的陡立的侧面。
3、[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4、[云崖]yún yá
高耸入云的山崖。
5、[石崖]shí yá
犹石壁。唐 元结《大唐中兴颂》:“石崖天齐,可磨可鐫,刊此颂焉,何千古年!”宋 张耒《石楼》诗:“声驱石崖动,气抱晴日冷。”
6、[悬崖峭壁]xuán yá qiào bì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7、[断崖]duàn yá
亦作“断厓”。陡峭的山崖。
8、[摩崖]mó yá
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石刻。
9、[崖壁]yá bì
山崖的陡立面。
10、[崖山]yá shān
词语解释崖山ㄧㄞˊ ㄕㄢ地名。位于广东省新会县南海中,南宋迫于元军,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或作「厓门山」、「厓山」。
11、[琼崖]qióng yá
1.即海南岛。常指迁谪地。 2.秀美的山崖。
12、[崖墓]yá mù
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13、[危崖]wēi yá
高峻的悬崖。
14、[崖门]yá mén
见“崖山”。
15、[岩崖]yán yá
山崖。
16、[洪崖]hóng yá
1.亦作“洪厓”、“洪涯”。传说中的仙人名。 2.唐张氲号。相传他隐居姑射山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宋张淏《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17、[崖岸]yá àn
1.山崖、堤岸。 2.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同郡陈仲举名重当时,乡里后进莫不造謁,邵独不诣。 3.矜庄;孤高。 4.边际。 5.引申为操守,节概。
18、[崖谷]yá gǔ
山崖。
19、[畛崖]zhěn yá
界岸,边际。
20、[白崖]bái yá
1.城名。在云南凤仪东南。 2.山名。亦名朱圉山。
21、[町崖]tǐng yá
田区崖岸。引申为约束,限制。
22、[束崖]shù yá
环抱的山崖。
23、[颠崖]diān yá
亦作“颠崕”。高耸的山崖;山崖之上。
24、[崖分]yá fēn
合适的界限。
25、[崖峤]yá qiáo
峭壁锐峰。
26、[九崖]jiǔ yá
指高耸的山峰。
27、[崖畔]yá pàn
1.山崖边。 2.界限,边际。
28、[崖异]yá yì
乖异。谓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
29、[东崖]dōng yá
1.东海之滨。《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匈奴 饮马於 渭水。”颜师古 注:“东崖谓东海之边也。”晋 陶潜《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2.崖名。在佛教圣地 九华山。原名 东峰,在 化成寺 东。相传 新罗国 僧 金乔觉 初至时即栖其下。明 代哲学家 王守仁 于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迹 九华,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 金地藏 苦修功夫,在 东崖 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 刘瑾 对他的政治迫害。后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 九华 十景之一。
30、[崖壑]yá hè
高崖深谷。
31、[崖渊]yá yuān
说危险.来自旧社会,一个住房在山崖石岩那里."崖渊"用来形容危险的意思.。
32、[陡崖]dǒu yá
坡度十分大的山崖。
33、[崖盐]yá yán
食盐的一种。
34、[青崖]qīng yá
青山。
35、[崖际]yá jì
1.山崖的边侧。 2.边际。
36、[儋崖]dān yá
儋州 与 崖州 的合称。在今 海南岛。亦泛指南方荒蛮之地。
37、[巉崖]chán yá
高耸险峻的山崖。
38、[崖涘]yá sì
1.岸边。 2.犹界限,范围。
39、[蚕崖]cán yá
关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西北。其处江山险绝,凿崖通道,有如蚕食,故名。唐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漰口 江如练,蚕崖 雪似银。”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蚕崖,在 导江县 西北四十七里。”明 杨慎《七盘劳歌》:“蚕崖 白云上,鸟道金天西。”参阅《元和郡县志·彭州》。
40、[崖略]yá lüè
大略;概略: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