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ǎn

笔顺

丿 𠃌
“宀”点画居中,横钩长短适中。下部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出钩向上。

同音字

读音为wǎn的字 读音为wan的字

基础解释

1.曲折。2.仿佛。3.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宀( mián),夗( 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3.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4.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

  1.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2. 温柔 。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3.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4.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5.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6.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副〉

  1.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2.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1. 宛 [wǎn]

宛 [wǎn]

〈动〉

  1. (形声。从宀( mián),夗( 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3.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4.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

  1.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2. 温柔 。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3.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4.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5.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6.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副〉

  1.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2.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宛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宛宛ㄨㄢˇ ㄨㄢˇwǎn wǎn①盤旋屈曲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宛宛黃龍,興德而升。」②山路蜿蜒曲折。唐.張祜〈車遙遙〉詩:「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③柔弱的樣子。清.納蘭性德〈秋千索.淥水亭春望〉詞:「煙絲宛宛愁縈挂,賸幾筆晚晴圖畫。」

宛宛-汉语大词典

宛宛1.盘旋屈曲貌。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李善注:“《楚辞》曰:‘驾八龙之宛宛。’”
●今本《离骚》作“婉婉”。
王逸注:“婉婉,龙貌。”
●南朝宋谢灵运《缓歌行》:“宛宛连螭辔,裔裔振龙辀。”
●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2.谓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张祜《车遥遥》诗:“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明何景明《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3.迟回缠绵貌。
●唐岑参《龙女祠》诗:“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明方孝孺《喜嘉猷秀才至》诗:“宛宛心所慕,盈盈日兴思。”
●明高启《送家兄西迁》诗:“匆匆逐途旅,宛宛谢亲戚。”
4.细弱貌。
●唐陆羽《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宛宛如丝柳,含黄一望新。”
●明陆粲《边军谣》:“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清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时为幽燕老将,固亦不能提钢刀慧剑,驱此婴婴宛宛者于漠北。”
5.真切可见貌;清楚貌。
●《释名·释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
●《释名·释州国》:“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东园》:“渊映、瀍水二堂,宛宛在水中。”

宛宛-辞源3

【宛宛】㊀回旋屈曲的樣子。史記一一七 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宛宛黃龍,興德而升。”索隱:“胡廣曰:屈伸也。”唐 張九齡 曲江集三 登城樓望西山詩:“城樓枕 南浦,日夕顧 西山。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㊁柔順貌。唐 岑參 岑嘉州集一 龍女祠:“龍女何處來,來時乘風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語。”文苑英華一八八 唐 陳羽 御溝新柳詩:“宛宛如絲柳,含黃一望新。”㊂清晰真切貌。元 李孝光 五峯集一 大龍湫記:“人迷不得路,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

宛-中華語文大辭典

宛1ㄨㄢˇwǎn1.彎曲;曲折。[例]委~│~轉。2.似乎;好像。[例]~如│~若│音容~在。3.姓。宛2ㄩㄢyuān參見【大宛】。宛3ㄩˋyù通「鬱」。

宛-中華大字典

1、宛讀音:於阮切,音琬,阮韻。釋文:
❶屈艸自覆也。从宀。夗聲。見《說文》。《段注》:夗、轉臥也。
❷屈也。《漢書揚雄傳》:是以欲談者~舌而固聲。
❸順也。《管子五行》:然則天爲粤~。
❹蓄也。見《方言》。
❺宮室繚曲~轉也。見《正字通》。
❻四方高中央下也。《爾雅釋丘》:~中~丘。
❼引之也。《考工記弓人》:~之無已應。
❽暑氣也。《荀子富國》:使民夏不~暍。
❾坐見貌。《詩蒹葭》:~在水中央。
❿形況也。如詩葛屨。~然左辟。傳曰。~、辟貌。山有樞。~其死矣。傳曰。~、死貌。皆是。
⓫~~。屈伸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黃龍。
⓬~童。寄生樹也。《爾雅釋木》:寓木~童。
 〔注〕:寄生樹。一名蔦。
⓭~腦。飢狀。〔沈攸之詩〕:腹作~腦饑。
⓮~潬。展轉也。《文選司馬相如賦》:~潬膠盭。
⓯~脾。菹類也。《禮記內則》:兔爲~脾。
⓰~馮。古劍名。《駢雅釋器》:~馮。韓劍也。
⓱縣名。本申伯國。戰國爲韓~邑。秦爲~縣。漢屬南陽郡。今屬河南南陽縣。
⓲姓也。鄭大夫~射犬。楚大夫~春。
⓳日本以書函中稱收信者之姓名、曰~名。又信面上所書收信人之地址名、曰~所。
2、宛讀音:於袁切,音鴛,元韻。釋文:大~。漢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見《漢書西域傳》。〔當今土耳其斯坦〕。
3、宛讀音:於願切,音苑,願韻。釋文:小貌。《詩小宛》:~彼鳴鳩。
4、宛讀音:紆勿切,音鬱,物韻。釋文:通鬱。《史記扁鵲倉公傳》:寒溼氣~。
5、惌讀音:於袁切,音鴛,元韻。釋文:
❶枉也。見《廣韻》。
❷讐也。恚也。本作怨。見《集韻》。
❸小孔貌。《考工記函人》:凡察革之道。眂其鑽空。欲其~也。
6、惌讀音:紆勿切,音鬱,物韻。釋文:慍或字。《集韻》:慍、心所鬱積也。亦作~。

宛-中草药辞典

【读音】wǎn
【繁体】宛
宛<动>
(形声。从宀,夗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bend]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晃荡;摇动[sway]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释散[dispersing]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形>
委婉;婉转[mildandroundabout]
一面收拾礼物,
宛wǎn
⒈曲折:~转(
①辗转。
②同"婉转")。
⒉仿佛,好像,很像:~如。音容~在。~然如画。
────────────────—
宛yuān1.古时楚国地名。秦昭襄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战国时为楚著名铁产地。秦以后每为南阳郡治所。2.用同"寃"。参见"宛恼"。3.见"宛雏"。
────────────────—
宛yùn1.积聚。参见"宛财"﹑"宛暍"﹑"宛藏"。
────────────────—
宛yuè1.黄黑色。参见"宛黄"。

宛-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 宛
〔古文〕惌
★【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𠀤音琬。【說文】屈草自覆也。
◎又宛然猶,依然。【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
◎又丘名。【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
★又平聲。【玉篇】【集韻】【類篇】𠀤於袁切,音鴛。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
◎又縣名。【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又姓。【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
★又去聲,於願切,音苑。小也。【詩·小雅】宛彼鳴鳩。【註】宛,小貌。
★又入聲,紆勿切,音鬱。【史記·倉公傳】寒濕氣宛。與苑鬱通。
★又叶於云切,音熅。【前漢·班固敘傳】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嘽嘽,致誅大宛。

宛-汉语大词典

宛(I)w?n
ㄨㄢˇ
〔《广韵》于阮切,上阮,影。〕
1.曲折,弯曲。
●《庄子·知北游》:“纷乎宛乎,魂魄将往。”
●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适散之貌也。”
●唐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楚南饶风烟,湘岸苦萦宛。”
2.指使弯曲。
●《西京杂记》卷四:“宛脩颈而顾步,啄沙碛而相欢。”
3.委曲顺从。参见“宛如”、“宛然”。
4.微小貌。
●《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毛传:“宛,小貌。”
●宋欧阳炯《浣溪沙》词之二:“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5.犹仿佛。
●《诗·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上车,行可数里,复出大城,宛是昔年东来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旧。”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放生池》:“范一日至院中,堂宇宛与梦中相似。”
6.谓清楚地。又为果然。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张乙﹞梦见一美人衣服华丽,自来荐枕,梦中纳之。及至醒来,此妇宛在身边。”
7.量词。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其卖麦面,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
8.通“苑”。死貌;枯萎貌。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屡;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毛传:“宛,死貌。”
马瑞辰通释:“‘宛’即‘苑’之假借,《淮南·本经训》:‘百节莫苑’,高注:‘苑,病也。’《俶真训》‘形苑而神壮’,高注:‘苑,枯病也。’”
●晋潘岳《笙赋》:“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
●《南史·徐勉传》:“古往今来,豪富继踵,高门甲第,连闼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
●清钮琇《觚剩·酒兵》:“百年几遇月中秋,宛其死矣空悲咽。”一说,犹假如。
参阅刘淇《助字辨略》卷三。
9.通“苑”。苑囿。
●《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民足财,国极富,上下亲,诸侯和。”
●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云:“‘粤’当作‘奥’,《广雅·释诂》‘奥,藏也’……‘宛’本作‘苑’(《庄子·天地》释文),《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10.姓。
●春秋有宛春。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宛(II)yuān
ㄩㄢ
〔《广韵》于袁切,平元,影。〕
1.古时楚国地名。
●秦昭襄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
●战国时为楚著名铁产地。
●秦以后每为南阳郡治所。
●《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县三十六:宛,故申伯国。有屈申城。县南有北筮山。户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铁官。”
2.参见“宛恼”。
3.见“宛雏”。
宛(III)yun
ㄩㄣˋ
〔《集韵》委陨切,上隐,影。〕
通“蕴”。
积聚。参见“宛财”、“宛暍”、“宛藏”。
宛(IV)yu
ㄩˋ
〔《集韵》纡勿切,入迄,影。〕
通“郁”。
宛(V)yue
ㄩㄝˋ
〔《集韵》于月切,入月,影。〕
通“黦”。
黄黑色。参见“宛黄”。

宛 -古漢語常用詞典

wǎn
①彎曲。《漢書•揚雄傳》:“是以欲談者~舌而固聲。”②仿佛;好似。《詩經•蒹葭》:“溯遊從之,~在水中央。”③細小的樣子區。《詩經•小宛》:“~彼鳴鳩。”
【宛然】⒈仿佛;好像。⒉真切;清楚。

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宛 wǎn
① 动弯曲。《汉书·扬雄传》:“是以欲谈者~舌而固声。” ② 副仿佛;好似。《诗经·蒹葭》:“溯游从之,~在水中央。” ③ 形细小的样子区。《诗经·小宛》:“~彼鸣鸠。”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ǎn

1、[宛若]wǎn ruò

宛如;仿佛: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巨大的绿伞。

2、[宛然]wǎn rán

仿佛:~在目。这里山清水秀,~江南风景。

3、[宛转]wǎn zhuǎn

同“婉转”。

4、[宛如]wǎn rú

正像;好像:欢腾的人群~大海的波涛。

5、[宛似]wǎn sì

宛如。

6、[宛畅]wǎn chàng

婉转流畅。

7、[宛气]wǎn qì

郁结之气。

8、[延宛]yán wǎn

犹蜿蜒。曲折延伸貌。

9、[西宛]xī wǎn

即 大宛国 。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其地以产良马闻名。 南朝 宋 刘义恭 《白马赋》:“著献 西宛 ,表德 东京 。”参阅《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

10、[宛渠]wǎn qú

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其国在 咸池 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

11、[宛洛]wǎn luò

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 南阳 和 洛阳。常借指名都。汉 王逸《荔支赋》:“宛 洛 少年,邯郸 游士。”《文选·谢朓<和徐都曹>》:“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张铣 注:“宛,南阳 也;洛,洛阳 也;皇州,帝都也。时都在 江 东,而言 宛 洛 者,举名都以言之也。”唐 王维《宿郑州》诗:“宛 洛 望不见,秋霖晦平陆。”明 陈子龙《平陵东》诗:“不逢时会岂失策,犹与 宛 洛 开先声。”清 陈梦雷《庚申上元同杨道声题汴梁旅店》诗:“喜遂京华约,初从 宛 洛 期。”

12、[宛潬]wǎn tān

亦作“宛亶”。亦作“宛澶”。回旋盘曲。

13、[宛蟺]wǎn shàn

盘旋屈曲貌。

14、[宛款]wǎn kuǎn

亦作“宛欵”。委婉诚恳。

15、[宛结]wǎn jié

郁结。

16、[宛尔]wǎn ěr

明显貌。真切貌。

17、[宛缛]wǎn rù

曲折细密。

18、[宛曼]wǎn màn

1.谓渺茫广远。 2.柔媚;婉转曼妙。

19、[陶宛]táo wǎn

陶朱公 范蠡 和 宛 地 孔氏 的并称。

20、[宛类]wǎn lèi

很象。

21、[宛首]wǎn shǒu

转头。

22、[宛曲]wǎn qǔ

1.辗转;曲折。宋 何薳《春渚纪闻·天尊赐银》:“虽 虚静 一时非意之祷,而造物者宛曲取付,盖亦巧矣。” 2.曲折婉转。《水浒传》第五一回:“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今闻纷扰之规,恢扩宏义,开通鄙怀,不惜降志自责,宛曲引喻,擥察艾萧,中臣要害,此诚 嗣同 毕岁营营,期自制而不能者。”朱自清《短诗与长诗》:“短诗以隽永胜,长诗以宛曲尽致胜。”

23、[宛蜒]wǎn yán

同“宛延”。《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颜师古 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24、[萦宛]yíng wǎn

萦回。

25、[宛陈]wǎn chén

医学用语,指血气郁滞。

26、[宛舌]wǎn shé

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

27、[宛雏]wǎn chú

即鹓雏。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

28、[宛财]wǎn cái

积聚财物。

29、[宛媚]wǎn mèi

温柔妩媚。

30、[宛虹]wǎn hóng

弯曲的虹。

31、[宛叶]wǎn yè

二古邑的并称。

32、[宛演]wǎn yǎn

同“宛延”。唐 谢勮《游烂柯山》诗:“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

33、[宛笃]wǎn dǔ

1.婉曲而诚挚。 2.郁结。

34、[宛折]wǎn shé

婉转曲折。

35、[宛恼]wǎn nǎo

冤恼;冤枉。

36、[宛肖]wǎn xiāo

逼真;极象。

37、[宛驷]wǎn sì

即宛马。

38、[宛延]wǎn yán

长而曲折的样子。

39、[宛黄]wǎn huáng

黄黑色。

40、[宛脾]wǎn pí

兔肉酱。

yuān

1、[大宛]dà yuān

古国名。为 西域 三十六国之一,北通 康居,南面和西南面与 大月氏 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 苏联 费尔干纳 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