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uán

笔顺

丿
两横平行,上短下长。撇画与竖弯钩的间距适中钩画圆转自然,钩底要平。

同音字

读音为yuán的字 读音为yuan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元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元元ㄩㄢˊ ㄩㄢˊyuán yuán①人民、百姓。《戰國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元.黃鎮成〈城西紀事〉詩:「我聞增慘愴,無策拯元元。」②善意的,可憐愛的。《漢書.卷四.文帝紀》:「結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唐.顏師古.注:「元元,善意也。」③事物的本源。唐.李咸用〈大雪歌〉:「暫反元元歸太素。歸太素,不知歸得人心否?」

元元-汉语大词典

元元1.百姓;庶民。
●《战国策·秦策一》:“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高诱注:“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李贤注:“元元,谓黎庶也。”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清史稿·圣祖纪二》:“从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称朕子惠元元至意。”
2.善良。
●《汉书·文帝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颜师古注:“元元,善意也。”
●宋洪迈《容斋五笔·两汉用人人元元字》:“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汉书》多用之……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于复重矣。故颜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3.原始,物之本源。
●唐李咸用《大雪歌》:“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4.谓推究原始。
●清吴履泰《读书一章示诸童子》诗:“元元复本本,千载穷冥搜。”
5.指老子。
●唐追崇老子为玄元皇帝,故称。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铭》:“秾矣公主!元元之绪,圣皇之孙,肃宗之女,今上之妹,生人之矩。”

元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元元 yuán yuán❶ 百姓;庶民。
❷ 善良。
❸ 原始,物之本源。
❹ 谓推究原始。
❺ 指老子。唐追崇老子为玄元皇帝,故称。同义词:老子 老君 史聃 玄元 玄祖 元元 周史 周柱下

元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元元 yuán yuán❶ 百姓;庶民。
❷ 善良。
❸ 原始,物之本源。
❹ 谓推究原始。
❺ 指老子。唐追崇老子为玄元皇帝,故称。同义词:百姓 编户 编氓 苍民 苍黔 苍生 凡氓 凡民 黎萌 黎氓 黎甿 黎苗 黎民 黎首 黎庶 黎元 黎蒸 俚民 萌黎 民众 匹庶 品庶 齐民 黔黎 黔首 丘民 人庶 生灵 庶黎 庶萌 庶民 庶人 天氓 徒庶 万姓 细民 下民 下人 员首 元元 兆黎 兆灵 兆萌 兆民 兆姓 兆众 烝黎 蒸民 蒸人 蒸庶 众庶

元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元元 yuán yuán❶ 百姓;庶民。
❷ 善良。
❸ 原始,物之本源。
❹ 谓推究原始。
❺ 指老子。唐追崇老子为玄元皇帝,故称。同义词:本原 大仪 大宗 含元 化元 基源 太一 太宗 天下母 先天 玄牝 玄一 玄元 一元 元极 元一 元元 宗主

元元-辞源3

【元元】指善良的百姓,平民。戰國策 秦一:“制海内,子元元。”注:“元,善也。民之類善,故稱元。”亦謂善良。漢書 文帝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元元,善意也。”

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元 yuán
① 名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面如生。” ② 形为首的。《荀子·王制》:“~恶不待教诛。” ③ 数第一。《陈涉世家》:“二世~年七月。” ④朝代名(1271年1368年),开国君王忽必烈。 ⑤ 名黑色。清朝避康熙帝的改“玄”为“元”。《治平篇》:“自此而~焉。” ⑥ 名天。《淮南子·原道》:“执~德于心而化驰若神。” ⑦ 名指帝王的年号。《〈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景炎。”

元-汉语大词典

元yuan
ㄩㄢˊ
〔《广韵》愚袁切,平元,疑。〕
1.首,头。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杜预注:“元,首。”
●《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新唐书·裴行俭传》:“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禄贞离座格拒,同谋马蕙田持枪入,击中禄贞要害,取其元而去。”
2.第一,居首位的。
●晋葛洪《抱朴子·备阙》:“淮阴,良将之元也,而不能修农商,免饥寒。”参见“元妃”、“元恶”。
3.天。
●《广雅·释言》:“元,天也。”
参见“元神”。
4.君。
●《广雅·释诂一》:“元,君也。”
●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5.南诏国王的自称。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南诏﹞王自称曰元,犹朕也。”
6.民众,百姓。参见“元元”、“黎元”。
7.大。
●《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孔传:“元,大也。”
●《汉书·哀帝纪》:“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
颜师古注:“元,大也。”
8.善;吉。
●《书·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
●孔传:“元,善之长。”
●《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
韦昭注:“元,善也。”
●《淮南子·时则训》:“择元日,令民社。”
高诱注:“元者,善之长也……嫌日不吉,故言择元也。”
9.开始;起端。
●《易·干》:“干,元亨利贞。”
●孔颖达疏:“子夏传云,元,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徐彦疏:“《春秋说》云,元者,端也。”
●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武创元基,文集大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
10.根源;根本。
●《文子·道德》:“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11.本来;向来;原来。
●三国魏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王鲁复《诣李侍郎》诗:“文字元无底,功夫转到难。”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本朝试进士诗赋题,元不具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此酒元是药酒。须臾,药倒三将并众兵士。”
●清姚鼐《杨龙友墨兰竹》诗:“被恼更寻修竹迳,千丛元是画时孙。”
12.指元气。
●《吕氏春秋·应同》:“帝者同元,王者同义。”
高诱注:“同元气也。”
●《文选·班固〈幽通赋〉》:“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李善注:“言元气周行,终始无已,如水之流,不得独处也。”
●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13.道家所谓的道。
●《子华子·大道》:“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守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
14.指帝王年号。
●《史记·孝武本纪》:“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
●张守节正义:“孝景以前即位,以一二数其年至终;武帝即位,初有年号。”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太祖建隆六年,将议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于是改元干德。”
●元耶律楚材《过云中和张伯坚韵》:“射虎将军皆建节,飞龙天子未更元。”
15.古代术数家认为,物质世界按五行递次更代,周而复始,一个周期谓之一元,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
●《后汉书·律历志下》:“至、朔同日谓之章,同在日首谓之蔀,蔀终六旬谓之纪,岁朔又复谓之元。”
●《后汉书·律历志下》:“元法,四千五百六十。”
●刘昭注引宋均曰:“四千五百六十者,五行相代,一终之大数也。”
16.谥号之一。
●《逸周书·谥法解》:“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17.旧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清袁枚《答秋帆制府书》:“才还山中,见案上手书及国宝四元。”
18.用作货币或货币单位名称。如:银元;人民币三元。也写作“圆”。
19.朝代名。1206年(开禧二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至元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20.平水韵韵目,属上平声,序号为十三。旧时电报用以表示一个月中的十三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陈夔龙致内阁电》:“据宣化黄镇电称,派驻库伦之杨管带振烈真电禀‘库独立,全营拔回’等语,特闻。
龙。元。”
21.数学名词。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22.避讳用字。
●宋避始祖玄朗讳,改“玄”为“元”。如宋庆元刊本《本草衍义》“玄”
字下注:“犯圣祖讳,今改为‘元’。”
●清避康熙玄晔讳,亦改“玄”为“元”。如“郑玄”作“郑元”等是。
23.通“顽”。
●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道经》:“众人皆有以,我独门元以鄙。”
●今本《老子》作“顽似鄙”。
24.主要的。如:元素、元音。
25.要素。如:一元论、二元论。
26.构成一个整体的。如:单元。
27.姓。
●春秋卫有元咺。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元¹ yuán
①开始的;第一:~始|~旦|~月|~年|纪~。
②为首的;居首的:~首|~老|~帅|~勋|~凶|状~。
③主要;根本:~素|~音。
④元素:一~论|二~论。
⑤构成一个整体的:单~。

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元³ Yuán

①朝代。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②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