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拼音
jì笔顺
丿 一 丨 丿 ㇏ ㇇ 亅 一“禾”上撇短平,横短,竖居中,撇捺均在横与竖相交处起笔,左右舒展。“子”竖钩带弯,正对上竖。
同音字
读音为jì的字 读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1.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 2.最末的(指时间):清~(清朝末年)。~春。 3.一年的四分之一,三个月为一季:春~。第三~度。换~。 4.一年中具有某些特点的一段时期:雨~。旺~。详细解释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同本义(与“老”相对)
季,少称。——《说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季者,有中之辞也。—《谷梁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者,幼也。——《白虎通》
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太祖本纪》
又如:季女(最小的女儿);季父(父亲的幼弟);季指(小指头);季弟(最小的弟弟)
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
季春之月。——《礼记·月令》
季冬讲武,习射御。——柳宗元《时令论上》
又如:季月(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季考(宋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季商(农历九月)
下等
季绢。——《管子·乘马》。注:“三等其下者曰季。”
又如:季祖母(祖父之妾);季绢(下等的丝绢)
物之幼嫩者
凡服耜斩季材。——《周礼·山虞》
又如:季材(幼嫩的木材)
以第四级取代为特点的 。如在有机基团中与四个碳原子相联结的。
如:季碳原子
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
如:季刊;季度
末,一个朝代的末期
虽当三季之王。——《国语·晋语》。注:“末也。”
汉世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杨炯《广溪峡》
视清季有加。—— 孙文《 序》
又如:季年(晚年);季王(王朝末代的君主);季业(末代的基业);季世(末世,末叶)
一段时间 。
如:瓜季;旺季;淡季
泛指弟弟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姓
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辅佐三位国君。见《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曾辅佐宣、成、襄三公,以忠俭著称,“文”是他的谥号。相,辅助。)——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季氏(即春秋鲁国季孙氏。庄公弟季友的后裔。自友以下,其子孙“季孙行父”、“季孙宿”等,世为大夫,执掌鲁政,颇专擅,权势极盛)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季-中華語文大辭典季季ㄐ丨ˋjì1.每三個月為一季,一年共分春、夏、秋、冬四季。2.一段事物較為集中顯著的時期。[例]花〜∣雨〜∣旅遊旺〜。3.時期或時間的末期。[例]清〜∣〜冬。4.兄弟排行第四的人(古人以伯、仲、叔、季為兄弟長幼的排行次序);年紀最小的。5.量詞。用於計算時間,以三個月為一季。[例]這個計畫案已經籌備了三〜∣今年第二〜營業額有顯著成長。6.姓。
季-康熙字典季
【寅集上】【子字部】 季
〔古文〕𡥞𡦠𩐄𩐖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悸切,音記。【說文】少稱也。【玉篇】稚也。【左傳·文十八年】髙辛氏有才子八人,以伯仲叔季爲序。
◎又物之稚者亦曰季。【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疏】服與耜宜用穉材,尚柔忍也。
◎又細也,小稱也。【管子·乗馬篇】季絹三十三
◎又【儀禮·特牲饋食】掛於季指。【註】季指,小指也
◎又【廣韻】末也,凡四時之末月曰季月。末世曰季世。【左傳·昭三年】叔向問晏子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亦季世也。
◎又姓。魯大夫季友,漢季布。 【說文】从子从稚省,稚亦聲。考證:〔【左傳·文十八年】高莘氏有才子八人。〕 謹照原文髙莘改髙辛。
[同]季节
[反]伯
季
王亥、王恒之父。即“冥”(274页)。
1、季讀音:居悸切,音記,寘韻。釋文:
❶少稱也。从子稚省。稚亦聲。見《說文》。
〔按~字从子。其本義當爲人之少稱。故少子曰~。如詩陟岵。母曰嗟。予~行役是也。少女亦曰~。如詩釆蘋。有齊~女是也〕。
❷指之小者曰~。《儀禮特牲饋食禮》:挂于~指。
❸材之稺者曰~。《周禮山虞》:凡服耜斬~材。
❹絹之細者曰~。《管子乘馬》:~絹三十三制當一鎰。
〔注〕:~絹、細絹也。
❺末也。凡四時之末月、曰~月。一代之末世、曰~世。
❻最下也。《釋名釋親屬》:叔父之弟曰~父。~、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亦然也。
❼至也。《國語周語》:叔迃~伐。
❽有中之辭也。《穀梁昭二十五年傳》:上辛大雩。~辛又雩。~者有中之辭也。
〔注〕:不言中辛。中辛無事。
❾月~。花名。一名長春花。一名月月紅。一名鬭雪紅。一名勝春。一名瘦客。灌生。靑莖長蔓。葉小於薔薇。莖與葉俱有刺。花有紅白及淡紅三色。白者須植不見日處。見日則變而紅。逐月一開。四時不絕。花千葉。厚瓣。亦薔薇之類也。
❿姓也。魯桓公~子友之後也。
〔又〕:~孫。~連。~瓜。士~。皆複姓。
2、陊釋文:同孛。見《字彙補》。
3、堝釋文:古季字。見《玉篇》。
4、榡釋文:古季字。見《字彙補》。
5、蕬釋文:古季字。見《字義總略》。
季
《説文》:“季,少偁也。从子,从稚省,稚亦聲。”林义光《文源》:“禾為稚省不顯。《説文》‘稚亦聲’,是季與稚同音,當為稺之古文,幼禾也,从子禾,古作季,引伸為叔季之季。”
jì 《廣韻》居悸切,去至見。脂部。
(1)年少者的称呼(与“老”相对)。《説文·子部》:“季,少偁也。”《廣雅·釋詁三》:“叔、季,少也。”王念孫疏證:“凡言叔季者,皆少之義也。”《詩·召南·采蘋》:“有齊季女。”毛傳:“季,少也。”宋陳師道《贈二蘇公》:“一翁二季對相望。”
(2)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釋名·釋親屬》:“叔父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王先謙疏證補引畢沅曰:“文王十子伯邑考已下皆稱叔,唯聃季稱季以處末也。”《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明史·太祖紀》:“(朱世珍)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3)泛指弟弟。南朝陳江總《廣州刺史歐陽頠墓誌》:“公孝敬純深,友悌敦睦,家積財竝讓諸季。”唐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羣季俊秀,皆為惠連。”
(4)指某一朝代、年号或季节的末期。《左傳·昭公元年》:“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孔穎達疏:“杜以傳説唐人即云季世,明季世是唐人之末世。”唐劉禹錫《祭福建桂尚書文》:“始識尚書,貞元季年。”《西遊記》第十三回:“正是那季秋天氣。”
(5)小。《玉篇·子部》:“季,小稱。”《儀禮·特牲饋食禮》:“實于左袂,挂于季指。”鄭玄注:“季,小也。”宋陸游《寄五郎兼示十五郎》:“大兒為國戍絶塞,季子伴翁親短檠。”
(6)幼稚,未成熟。《玉篇·子部》:“季,稚也。”《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鄭玄注:“季猶稺也。服與耜,宜用稺材,尚柔忍也。”
(7)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漢蔡邕《月令問答》:“土王四季。”《新唐書·柳公權傳》:“御史劾之,奪一季俸。”
(8)季节。如:雨季;旺季。茅盾《〈雾重庆〉拾零》:“我到重庆刚赶上了雾季。”
(9)犹一段时间。《南齊書·高帝紀下》:“朕以寡昧,屬值艱季。”
(10)一个时代的末了。明袁宏道《壽鄒南皋先生六十序》:“世治則道行,世季則道明,古之聖賢不用,而始聚徒著書。”清龔自珍《明良論二》:“及據季也,朝見長跪,夕見長跪之餘,無此事矣。”
⑪姓。《廣韻·至韻》:“季,姓,《左傳》魯有季友。”《通志·氏族略四》:“季氏,姬姓,魯桓公季子友之後也,亦曰季孫氏。一曰陸終氏之子季連之後。”
季jì
①名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三个月。
②(~儿)名季节:雨~|旺~|西瓜~儿|到什么~儿吃什么菜。
③指一个时期的末了:清~(清朝末年)|~世。
④指农历一季的第三个月:~春。参看895页“孟”、1701页“仲”。
⑤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四或最小的:伯仲叔~|~弟。
⑥(Jì)名姓。
【读音】jì
【繁体】季
季<形>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同本义(与“老”相对)[youngestamongbrothers]
季,少称。――《说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季者,有中之辞也。―《谷梁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者,幼也。――《白虎通》
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太祖本纪》
又如:季女(最小的女儿);季父(父亲的幼弟);季指(小指头);季弟(最小的弟弟)
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thelastmonthofaseason]
季春之月。
季jì
⒈兄弟排行,有时用伯、仲、叔、~为序。~最小,排在最后:~弟十五岁。~父(小叔叔)来了。
⒉一年中每三个月为一季:第二~度。春、夏、秋、冬四~(上古时期称"四时")。
⒊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期:雨~。旺~儿。这个~子太清闲了。
⒋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的末了:~冬风且凉。汉~(汉朝末年)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季月]每季的最后一月。
jì
①年少的;年幼的。《詩經•召南•采蘋》:“誰其屍之?有齊~女。”【又】指年少的人。陳師道《贈二蘇公》:“一翁二~相對望。”②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中最年幼的。《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項羽~父也。”③泛指弟弟。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群~俊秀,皆為惠連。”④一個朝代或一個時代的末期。《序》:“杌隉之象,視清~有加。”⑤修飾春夏秋冬四季,指該季節的最後一個月。柳宗元《時令論上》:“~冬講武,習射禦。”⑥季節。一年分四季,一季為三個月。
【季俗】末世的風俗。
【季葉】末世;末期。
季ji
ㄐ〡ˋ
〔《广韵》居悸切,去至,见。〕
1.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
●《诗·魏风·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毛传:“季,少子也。”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岁。”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娶妇离间友爱》:“姑苏冯氏兄弟三人,甚相友爱。其季娶妇逾年,辄风使其夫分异。”
●清姚鼐《〈张冠琼遗文〉序》:“余妇翁为黄州通判,有二子,冠琼其季也。”
2.泛指排行较小的,不限最小。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唐韩愈《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始娶范阳卢氏女,生仁本、仁约、仁载,皆有文行。二季举进士,皆早死。”
3.少小,年纪轻。
●《诗·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毛传:“季,少也。”
●南朝陈徐陵《鸳鸯赋》:“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织素之佳人。”
吴兆宜注:“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去。”
●清姚鼐《郑太孺人六十寿序》:“﹝太孺人﹞以其学教二子,同一年得乡荐,季者成进士,为编修。”
4.末,指一个时期的末了。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
●《国语·晋语一》:“今晋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宠,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韦昭注:“季,末也。三季王,桀、纣、幽王也。”
●汉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宋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前代之季,不能自救,则有来者起而救之。”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这桩故事,出在梁、唐、晋、汉、周五代之季。”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他对于明季的遗老很有同情,对于清初的文祸也颇不满。”
5.衰微。
●《周书·武帝纪下》:“昔魏室将季,海内分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
●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诗:“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旧五代史·晋书·孙彦韬传》:“彦韬知梁运将季,乃间行渡河,北归庄宗。”
6.指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
●《书·胤征》:“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
●《逸周书·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
●汉班固《白虎通·五行》:“长幼何法?法四时有孟仲季也。”
7.下等。参见“季绢”。
8.指物之幼嫩者。参见“季材”。
9.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
●汉桓谭《新论》:“五声各从其方,春角、夏征、秋商、冬羽、宫居中央而兼四季。”
●唐白居易《陵园妾》诗:“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
●宋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窃以钱文宜一,轻重大小宜均,则民听不疑,行用不惑。季别一样,自铸工不能记忆,民间何由辨认!”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生宝换了季,穿着白小衫,敞着领口,露出红红的脯颈。”
10.泛指季节。如:雨季、瓜季、旺季。
11.指季布。
●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诗:“然诺长怀季,栖遑辄累丘。”
参见“季布一诺”。
12.量词。作物等成熟一次叫一季。
●陈毅《冬夜杂咏·故乡》:“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如:一年三季稻。
13.姓。
●汉有季布。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ì
1、[春季]chūn jì
一年的第一季,我国习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正、二、三三个月。见〖四季〗。
2、[四季]sì jì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每季三个月。
3、[季节]jì jié
1.季候和节气:春耕~。 2.一年里的某一段有显著风物特征的时期:梅雨~。严寒~。
4、[秋季]qiū jì
一年的第三季,我国习惯指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七、八、九三个月。见〖四季〗。
5、[季度]jì dù
以一季(三个月)作为计时单位(进行工作安排)叫季度:超额完成第三~计划。
6、[赛季]sài jì
某些体育项目每年或跨年度集中比赛的一段时间:全国足球联赛本~已进行了五轮比赛。
7、[冬季]dōng jì
一年的第四季,我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见〖四季〗。
8、[夏季]xià jì
一年的第二季,我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见〖四季〗。
9、[旺季]wàng jì
指某种商品交换兴旺,卖得很多的季节。也指某种产品生产很多的季节。与“淡季”相对。
10、[淡季]dàn jì
营业不旺盛的季节或某种东西出产少的季节(跟“旺季”相对):蔬菜~。旅游~。
11、[季军]jì jūn
体育运动等竞赛中位于冠军、亚军之后的第三名。
12、[换季]huàn jì
季节更换:~时注意增减衣服。
13、[月季]yuè jì
低矮直立落叶灌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茎有刺。夏季开花,红色或粉红色。园艺上变种很多。可供观赏。花、根、叶可药用。也指这种植物的花。
14、[季风]jì fēng
以一年为周期,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冬季多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多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有海、陆面上温度的季节性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
15、[季末]jì mò
末世,衰世。
16、[花季]huā jì
比喻人十五至十八岁青春期前后的年龄段:~少女。~少年。
17、[旱季]hàn jì
不下雨或雨水少的季节。
18、[季相]jì xiàng
特定季节的自然景观。
19、[干季]gān jì
在一定的气候型中,该区一年中重复发生一个月或几个月雨量为最小的时期越南的干季作物。
20、[季候]jì hòu
季节:隆冬~。
21、[季肋]jì lèi
位于胸部两侧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软骨。亦称软肋、橛肋。
22、[季父]jì fù
1.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2.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史记.项羽本纪》
23、[盛季]shèng jì
某种事物兴盛的时期。
24、[麦季]mài jì
收割麦子的季节:~里农活最紧。今年~收成好。
25、[柳季]liǔ jì
柳下惠 的别称。
26、[季虎]jì hǔ
指 东汉 贾彪。
27、[危季]wēi jì
犹乱世。
28、[昆季]kūn jì
兄弟(xiōngdì)。
29、[午季]wǔ jì
1.指夏季。《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怎样制定一年的增产计划》:“午季作物……普遍施了一交底肥。” 2.借指午季农作物。如:收午季;午季登场了。
30、[渔季]yú jì
沿海水域鱼类成群出现、利于捕捞的季节。杨朔《海市》:“这是最旺的渔季,也是最热闹的海市。”
31、[季厘]jì lí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32、[季次]jì cì
公晳哀 的字。
33、[季连]jì lián
复姓。
34、[浇季]jiāo jì
道德风俗浮薄的末世。
35、[雍季]yōng jì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故事竭泽而渔的主要人物。
36、[楼季]lóu jì
1.战国魏时善于腾跳的勇士。 2.复姓。见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通志·氏族四》。
37、[季弟]jì dì
最小的弟弟。《左传·文公十一年》:“卫 人获其季弟 简如。”唐 元稹《阳城驿》诗:“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新唐书·李勣传》:“季弟 感,年十五,有奇操。”
38、[季胁]jì xié
胁下小肋骨。《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脇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张隐庵 集注:“季脇,两脇之下杪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胸骨﹞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脇;脇下小肋骨名曰季脇,俗名软肋。”
39、[衰季]shuāi jì
衰微末世。
40、[季王]jì wáng
王朝末代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