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ǎn

笔顺

丿 丿
撇捺开张,竖画正直,竖画起笔对准撇捺的交叉处,横画宜短。点撇位置恰当。

同音字

读音为sǎn的字 读音为san的字

基础解释

1.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用油纸、布、塑料等制成,中间有柄,可以张合:一把~。旱~。雨~。 2.形状像伞的东西:降落~。灯~。 3.姓。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伞-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伞(傘、ࠌ£\u0001➊繖)sǎn
①名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用油纸、布、塑料等制成,中间有柄,可以张合:一把~|旱~|雨~。
②形状像伞的东西:降落~|灯~。
③(Sǎn)名姓。

伞-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伞-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伞-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傘
★【廣韻】蘇旱切【集韻】顙旱切,𠀤音散。禦雨蔽日,可以卷舒者。通作繖。亦作𢄻。【說文】蓋也。【通雅】繖本因古之縿,升庵謂傘亦古文,晉輿服志,功曹吏繖扇騎從傘。始見於南史,王縉以笠傘覆面。魏書裴延儁傳,山胡持白傘白旛。○按《說文》幓,旌旗之斿。《爾雅》纁帛縿。註:衆旒所著正幅爲縿。此卽繖之原也。
◎又地名。【遼史·太宗紀】駐蹕於傘淀。

伞-中草药辞典

【读音】sǎn
【繁体】傘
伞<名>
(繖为傘的古字)
特指伞盖。长柄,圆顶,伞面边缘有流苏下垂,也称马伞。古代仪仗的一种,用不同颜色区别品级的高下。知府以上用黄色,知州以下用蓝色[umbrella]
服素衣,持白伞白幡。――《魏书·裴延传》
人只看见他大门口,今日是一把黄伞的轿子来…。――《儒林外史》
又如:伞子(古代仪仗队里的执伞者);伞扇(古代的两种仪仗物。均有长柄,上端分别为伞形和扇形);伞竿(伞柄);伞檐(张开的伞面的外沿)
雨伞;阳伞[umbrella]。如:伞头(陕北地区大秧歌舞中领舞领唱的演员。因以所执之伞为道具,故称)
伞形物或降落伞的简称[sth.Resemblin
伞(傘)sǎn
⒈挡雨或遮阳光的用具,可张可收:雨~。太阳~。
⒉像伞的东西:降落~。

伞-汉语大词典

伞s?n
ㄙㄢˇ
〔《广韵》苏旱切,上旱,心。〕
“伞”的今字。
1.特指伞盖。古代一种仪仗物。长柄,圆顶,伞面边缘有流苏下垂。每以不同颜色标识官品高下。
●《魏书·裴良传》:“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城等以妖妄惑众,假称帝号,服素衣,持白伞白幡,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
●《隋书·礼仪志五》:“王、庶姓王、仪同三司已上、亲公主,雉尾扇,紫伞。皇宗及三品已上官,青伞朱里。其青伞碧里,达于士人,不禁。”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人只看见他大门口,今日是一把黄伞的轿子来,明日又是七八个红黑帽子吆喝了来,那蓝伞的官不算,就不由的不怕。”
2.由柄、骨、盖三部分组成,可以张合的挡雨或遮阳的用具。
●宋杨万里《脱归遇雨》诗:“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
●叶圣陶《火灾》:“我们到航船埠,衣服给雨沾湿了,--很奇怪我和我的一家人都不曾想起带雨伞这回事。”
伞(2)s?n
ㄙㄢˇ
〔《广韵》苏旱切,上旱,心。〕
“伞”的古字。
1.遮阳挡雨的用具。
●《晋书·王雅传》:“将拜,遇雨,请以伞入。”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一人捉伞,伞状如毛羽,又似彩帛,斑驳可爱。”
●宋洪迈《夷坚丁志·许提刑》:“吾梦父子持伞行雨中,已而大风起,吹三伞皆半裂飞去。”
●清《今世说·任诞》:“柏斯民性僻山水,尝寓西湖。一日,冒雨执伞,独上北高峰顶。”
2.古代仪仗之一种。
●《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唐孔颖达疏:“当谓国君威仪之物,若今伞、扇之属。”
●宋杨万里《四月五日迎驾起居口号》:“小臣再得瞻黄伞,两鬓星星不满搔。”
●清魏源《圣武记》卷八:“逢龙遂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黄伞鸣金呵殿,踞阅马厂官厅南面坐。”
伞(3)(无)

伞-辞源3

同:

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伞-漢語大字典


伞“傘”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ǎn

1、[雨伞]yǔ sǎn

防雨的伞,用油纸、油布、锦纶或塑料布等制成。

2、[灯伞]dēng sǎn

灯上伞状的罩子。

3、[阳伞]yáng sǎn

遮阳光用的伞。有的地区叫旱伞。

4、[跳伞]tiào sǎn

利用降落伞从飞行中的飞机或跳伞塔上跳下来。

5、[撑伞]chēng sǎn

打开伞。

6、[伞兵]sǎn bīng

用降落伞着陆的空降兵。

7、[红伞]hóng sǎn

亦作“红繖”。红色伞盖。我国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一种仪仗,以罗、绢制成。有黄、红、蓝诸色,以黄、红为贵。五代 和凝《宫词》之六五:“天街香满瑞云生,红繖凝空景日明。”《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 人持御衣、红繖来,设於次外。”《老残游记》第六回:“那轿夫便将轿子搭到阶下,前头打红伞的拿了红伞。”

8、[洋伞]yáng sǎn

用铁做伞骨,蒙上布、绸子或尼龙做成的伞。这种伞由外国传入,故名。

9、[凉伞]liáng sǎn

词语解释◎ 凉伞 见“阳伞”

10、[黄伞]huáng sǎn

1.亦作“黄繖”。 2.借指皇帝。 3.黄颜色的伞。

11、[扇伞]shàn sǎn

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12、[仪伞]yí sǎn

1.同“仪繖”。 2.指用为仪仗的伞。

13、[幡伞]fān sǎn

幡幢伞盖。旧时作供品以献神佛。

14、[方伞]fāng sǎn

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

15、[伞子]sǎn zǐ

1.古代仪仗队里的执伞者。 2.即伞。

16、[御伞]yù sǎn

帝王出巡时所用的伞盖。为仪仗之一。

17、[飞伞]fēi sǎn

高高的车篷。

18、[油伞]yóu sǎn

1.见“油繖”。 2.油布或油纸所制的防雨遮阳的用具。

19、[鬼伞]guǐ sǎn

鬼盖的别名。

20、[旱伞]hàn sǎn

阳伞。

21、[伞扇]sǎn shàn

古代的两种仪仗物。均有长柄,上端分别为伞形和扇形。

22、[伞签]sǎn qiān

由竹或木制作的小棍。

23、[伞头]sǎn tóu

陕北 地区大秧歌舞中领舞领唱的演员。因以所执之伞为道具,故称。贺敬之《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陕北 大秧歌在表演,这雪白的羊肚子毛巾,紫红的腰带,这领唱的伞头,合唱的男女队员……这不是一九四三年的‘红火’情景吗?”

24、[伞橑]sǎn liáo

伞骨。

25、[金伞]jīn sǎn

金饰或黄色的伞盖。古代的一种仪仗。

26、[竹伞]zhú sǎn

一种用竹作骨架制成的伞。

27、[直伞]zhí sǎn

指古代官吏出行时,在轿前举直柄伞的差役。

28、[伞盖]sǎn gài

1.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2.繖蓋:即伞盖。

29、[伞檐]sǎn yán

张开的伞面的外沿。

30、[珂伞]kē sǎn

伞盖以珂为饰之伞。

31、[伞簳]sǎn gàn

伞柄。

32、[獭伞]tǎ sǎn

见“獭繖”。

33、[伞柄]sǎn bǐng

就是伞把的意思,手拿的那地方。

34、[佛伞]fó sǎn

佛家所用仪仗之一。佛寺举行重大典礼时,常用伞盖张于佛像之上,谓之“佛伞”。

35、[旗伞]qí sǎn

即旗盖。

36、[碧伞]bì sǎn

指荷叶。

37、[覆伞]fù sǎn

覆盖的伞。比喻覆盖万物的天。繖,同“伞”。

38、[伞幄]sǎn wò

指伞盖。

39、[降落伞]jiàng luò sǎn

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器具。主要由伞衣、引导伞、伞绳、背带系统、开伞部件和伞包等组成。可用于空降人员、空投物资、跳伞运动、收回靶机或探空仪器等。

40、[保护伞]bǎo hù sǎn

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核~。拉关系,找~。官僚主义往往是贪污分子的~。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