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íng

笔顺

𠃍
上下窄,中部宽,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横向笔画平行,大致均匀,竖钩端正。

同音字

读音为tíng的字 读音为ting的字

基础解释

1.亭子,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园里:凉~。 2.像亭子的小房:书~。 3.古又同“渟”。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2. 同本义。后指驿亭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

    汉家因 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释》

    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晋· 干宝《搜神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3. 如:亭邮(驿站);亭民(驿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驿亭。寺,办公的官署);亭舍(驿亭的客舍);亭传(客栈);亭置(邮亭驿站);亭驿

  4.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又如:亭榭(亭阁台榭);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亭槛(亭子的栏杆;亭子);亭院(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旧时办喜事扎的亭楼、铭旌)

  5. 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墨子》

    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汉· 应劭《风俗通》

    又如:亭戍(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亭吏(亭长);亭佐(亭长的副手);门亭(设于城门处的亭);亭卒(秦汉亭中的差役)

  6. 像亭子的小房子 。

  7. 如:书亭;邮亭;亭场(卖盐的地方);亭子间

  8. 山梨

    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9. 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动〉

  1. 养育 。

  2. 如:亭育(养育,培育);亭毒(养育;化育)

  3. 停止。同“停”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汉书·西域传上》

    又如:亭当(完毕,妥当);亭居(水静止的样子)

〈形〉

  1. 适中,均衡 。

  2. 如:亭匀(均匀,妥贴)

  3. 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 。

  4. 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

  5.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

    又如:亭决(公平的判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亭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亭亭】❶耸立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 状亭亭以苕苕。” ❷独立高洁的样子。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宁, 情志泊兮心亭亭, 嗜欲息兮无由生。” ❸山名,在山东泰安南。

亭亭-中華語文大辭典

亭亭ㄊ丨ㄥˊ ㄊ丨ㄥˊtínɡtínɡ1.(人或花木)美好。也作「婷婷」。[例]風風韻韻,嫋嫋~|花木~,四時不謝。2.〈書〉形容高聳直立。[例]孤秀嶧陽岑,~出眾林(唐‧李嶠〈桐詩〉)。

亭亭-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亭亭備註頻1書成語典號FL00000076317

亭亭-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亭亭ㄊㄧㄥˊ ㄊㄧㄥˊtíng tíng①高聳直立的樣子。《文選.何劭.遊仙詩》:「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後形容女子苗條,姿態秀美。唐.獨孤及〈和贈遠〉詩:「美人挾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②遠貌。《文選.曹丕.雜詩二首之二》:「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文選.謝靈運.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亭亭映江月,瀏瀏出谷飆。」③高潔貌。《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無由生。」

亭亭-汉语大词典

亭亭1.高耸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傅玄《短歌行》:“长安高城,层楼亭亭。”
●宋苏轼《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龚自珍《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于云涯。”
2.直立貌;独立貌。
●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温庭筠《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欧阳修《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李善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陶潜《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唐韦应物《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司马光《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蔡邕《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牛僧孺《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梁沈约《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鲍溶《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苏辙《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亭亭-辞源3

【亭亭】㊀山名。又稱 亭禪山 高里山。泰山的支脈。在今 山東 泰安市西南。史記 封禪書:“黃帝封 泰山,禪 亭亭。”正義引 括地志:“亭亭山在 兗州 博城縣西南三十里也。”㊁高遠貌。文選 漢 司馬長卿(相如)長門賦:“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注:“亭亭,遠貌。”㊂聳立。文選 漢 張平子(衡)西京賦:“干雲霧而上達,狀亭亭以岧岧。”三國 吳 薛綜 注:“亭亭、岧岧,高貌也。”㊃孤峻高潔的狀態。後漢書六十下 蔡邕傳:“和液暢兮神氣寧,情志泊兮心亭亭。”注:“亭亭,孤峻之貌。”

亭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亭亭tínɡtínɡ

①形形容高耸。
②同“婷婷”。

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亭 tíng
① 名古代设在路边供旅客停宿的公共房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连短~。” ② 名秦汉时基层行政单位。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高祖还乡》:“你本身做~长,耽几盏酒。” ③ 名亭子;有顶无墙的建筑。《醉翁亭记》:“有~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708.【亭】
一古代的一種公家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亭上有樓,以便偵察盜賊。漢承秦制,十里一亭。後代
又有十里一長亭,五裏一短亭的設置。史記淮陰侯列傳:“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庾信哀江南賦序:“三日哭於都亭。”又:“下亭漂泊。”李白菩薩蠻詞:“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二亭子。一種建築物,有頂無牆(後起義)。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蘇軾喜雨亭記:“而吾亭適成。”
三[亭亭]聳立的樣子。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
四[亭午]正午。李白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亭 -中国文化史辞典

地方基層行政機構名。始於秦、漢時代。是鄉以下的建制,十亭為一鄉。亭設亭長,掌捕盜賊。亭下設裏,十裏為一亭。隋、唐時,亭的建制已不複存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íng

1、[凉亭]liáng tíng

供休息或避雨的亭子。

2、[邮亭]yóu tíng

邮局在街道、广场等处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多是木头建造的小屋,有的像亭子。

3、[书亭]shū tíng

销售书刊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4、[报亭]bào tíng

出售报纸、期刊等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5、[亭亭玉立]tíng tíng yù lì

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6、[亭子]tíng zi

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7、[兰亭]lán tíng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唐 李约《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宋 陆游《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明 陶宗仪《<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郁达夫《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兰亭春”。

8、[岗亭]gǎng tíng

为军警站岗而设置的亭子。

9、[茶亭]chá tíng

出售茶水的小亭或小房间。

10、[龙亭]lóng tíng

1.即香亭。结彩为亭以盛香炉。也称香舆、香车。 2.即龙庭。朝廷。 3.元时建康锺山冶亭。

11、[长亭]cháng tíng

古时设在城外路旁的亭子,多作行人歇脚用,也是送行话别的地方:~送别。

12、[碑亭]bēi tíng

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13、[山亭]shān tíng

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统称。

14、[亭阁]tíng gé

亭台楼阁。

15、[街亭]jiē tíng

1.亦称“街泉亭”。古地名。故址在今 甘肃省 庄浪县 东南。公元228年,诸葛亮 出师 祁山,先锋 马谡 为 魏 将 张郃 战败于此。《后汉书·郡国志五》:“略阳 有 街泉亭。”《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魏明帝 西镇 长安,命 张郃 拒 亮,亮 使 马謖 督诸军在前,与 郃 战于 街亭。”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一章:“蜀 一伐 魏,诸葛 则败 街亭。” 2.古地名。在今 甘肃省 永登县 北。东晋 时,秃发乌孤 与 吕光 战于此。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南凉·秃发乌孤》:“太初 元年正月,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曜兵 广武,攻剋 金城。光 遣将军 竇苟 来伐,战於 街亭,大败之。”清 曹寅《同人分曹剧饮拇战连北戏为韵语邀之》诗:“事去空兴 广武 叹,疑成尽作 街亭 走。”

16、[亭长]tíng cháng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17、[猇亭]xiāo tíng

词语解释猇亭ㄒㄧㄠ ㄊㄧㄥˊ地名。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南临长江,蜀汉昭烈帝与吴陆逊战于此。

18、[驿亭]yì tíng

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2.指管理驿亭的人。

19、[溪亭]xī tíng

临溪水的亭子。

20、[商亭]shāng tíng

出售商品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21、[官亭]guān tíng

古代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

22、[亭午]tíng wǔ

正午;中午。

23、[石亭]shí tíng

石造的亭子。

24、[风亭]fēng tíng

亭子。

25、[亭匀]tíng yún

同“停匀”。

26、[竹亭]zhú tíng

1.竹林中的亭子。 2.用竹建造的亭子。

27、[梅亭]méi tíng

观赏梅花的亭阁。

28、[亭毒]tíng dú

《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29、[宋亭]sòng tíng

宋玉 故宅中的亭子。

30、[亭伯]tíng bó

汉 魏 爵位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参见“亭侯”。

31、[新亭]xīn tíng

亭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南。

32、[斋亭]zhāi tíng

供斋祠用的亭子。《北齐书·陈述祖传》:“初 述祖 父为 光州,於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清 顾蔼吉《隶辨·华山亭碑》:“此碑先脩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庙。”

33、[松亭]sōng tíng

1.松间之亭。 2.古关名。故址在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地势险要,为战略要地,宋辽时自燕京(今北京城西南)至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西)的交通要道。

34、[扈亭]hù tíng

扈亭《水经注》:『河水又东,经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

35、[亭邮]tíng yóu

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说文·木部》:“桓,亭邮表也。”徐锴 繫传:“亭邮立木为表……古者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邮,过也,所以止过客也。”《宋史·礼志十一》:“绍兴 二年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渊圣皇帝 御名,见於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为亭邮表名,又为圭名,又为姓氏,又为木名,当各以其义类求之。’”

36、[亭毓]tíng yù

犹亭育。

37、[亭然]tíng rán

卓立貌。

38、[岧亭]tiáo tíng

见"岧?"。

39、[亭曈]tíng tóng

旭日,初出的太阳。

40、[亭当]tíng dāng

妥当;合宜。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