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拼音
shāng笔顺
丶 一 丶 丿 丨 𠃌 丿 丶 丨 𠃍 一点居横画正中,上横要长。下部框形端正,被包部分居框的中上部,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shāng的字 读音为sha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商商-汉语大词典商商象声词。
●《老残游记》第十回:“只见扈姑角声一阕将终,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
商商ㄕㄤshānɡ1.以買賣貨物為職業的人。[例]~販|批發~。2.買賣貨物的事業。[例]經~|通~|~店|棄學從~。3.討論;交換主意。[例]~量|~討|~議。4.商數的簡稱。指在除法運算中,被除數除以除數,所得的數值。5.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6.星名。[例]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7.朝代名(約1751B.C.—1111B.C.)。商湯滅夏後建立的國家,末代君主商紂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8.姓。
商-漢語大字典商
《説文》:“商,从外知内也。从㕯,章省聲。ǯ܌古文商。☀,亦古文商。ࡅ߯܌籀文商。”
shāng 《廣韻》式羊切,平陽書。陽部。
(1)估量。《説文·㕯部》:“商,从外知内也。”王筠句讀:“謂由外以測其内也。”《廣雅·釋詁一》:“商,度也。”《易·兑》:“商兑未寧。”陸德明釋文引鄭玄注:“商,隱度也。”《戰國策·中山策》:“商敵為資,未可豫陳也。”鮑彪補注:“商,較之。”《漢書·溝洫志》:“(許)商、(乘馬)延年皆明計算,能商功利。”顔師古注:“商,度也。”引申为计议、商量。《後漢書·宦者傳論》:“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李賢注:“商,謂商略。”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興元人以幣如孟氏賻,且來商家事。”《鏡花緣》第六十六回:“國舅又再再苦勸,無奈若花心如鐵石,竟無一字可商。”
(2)商业;生意;做买卖。与“賈(坐商)”相对来说则专指行商,泛说做买卖的行为时便不加区别。如:经商;通商。《廣韻·陽韻》:“《説文》曰:‘৶ܯ܌行賈也。’典籍通用商。”《白虎通·商賈》:“行曰商,止曰賈。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易·復》:“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陸德明釋文引鄭玄注:“資貨而行曰商。”《吕氏春秋·仲秋紀》:“是月也,易關市,來商旅、入貨賄,以便民事。”高誘注:“市賤鬻貴曰商。”宋蘇洵《衡論(七)·申法》:“仕則不商,商則有罰;不仕而商,商則有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
(3)商人。如:布商;客商。《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偽飾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賈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論衡·偶會》:“富家之商,必奪貧室之財。”唐李白《丁都護歌》:“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帝都多官,租界多商。”
(4)古代计时单位,一刻叫一商。《集韻·陽韻》:“商,刻也。”《正字通·口部》:“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儀禮·士昬禮》解題引鄭玄《目録》:“日入三商為昏。”賈公彦疏:“鄭云‘日入三商’者,商謂商量,是刻漏之名。故《三光靈曜》亦日入三刻為昏。”宋夏竦《蓮花漏銘》:“五夜持宵,三商定夕。”
(5)算术中除法运算的得数叫“商”。如:八被四除的商是二;八除以二商四。
(6)通“章(zhāng)”。篇章。《荀子·王制》:“脩憲命,審詩商,禁淫聲。”王念孫雜志:“引之曰:商,讀為章,章與商古字通。太師掌教六詩,故曰審詩章。”
(7)通“賞(shǎng)”。赏赐。《書·費誓》:“我商賚爾。”于省吾新证:“金文賞每作商。”《省卣銘》:“甲寅,子商小子省貝五朋。”杨树达《積微居小學述林》:“商,同賞。”
(8)通“常(cháng)”。经常。《廣雅·釋詁一》:“商,常也。”王念孫疏證:“常、商,聲相近。”《廣韻·陽韻》:“商,常也。”《墨子·經説上》:“生,楹(形)之生,商不可必也。”孫詒讓閒詁:“商,疑當為常。”
(9)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二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四”,现代简谱上的“2”。古人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有各种附会比况的解释。《白虎通·禮樂·論五聲八音》:“五聲者,何謂也?宫、商、角、徵、羽。”《風俗通·聲音》引劉歆《鐘律書》:“商,五行為金,五常為義,五事為言,凡歸為臣。”《玉篇·口部》:“商,五音金音也。”
(10)凄厉哀婉的声音。《淮南子·道應》:“甯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唐顧况《彈琴谷詩》:“因君扣商調,草蟲驚暗壁。”
⑪古人认为商声属秋,故称秋为商。《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鄭玄注:“秋氣和則商聲調。”《楚辭·東方朔〈七諌·沈江〉》:“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王逸注:“商風,西風,言秋氣起則西風急疾而害生物。”唐孟郊《秋懷》:“商蟲哭衰運,繁響不可尋。”
⑫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叫“辰”和“大火”。《左傳·昭公元年》:“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孔穎達疏:“辰,即大火星也。”三國魏曹植《浮萍篇》:“何意今摧頽,曠若商與參。”清夏曾佑《絶句》:“已别塔前分種教,人天從此感參商。”
⑬古地名。1.传说中商始祖契的封地。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境。《史記·殷本紀》:“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裴駰集解:“鄭玄曰:‘商國,在太華之陽。’皇甫謐曰:‘今上洛商是也。’”2.战国时秦地名。今河南省淅川县境。《史記·商君列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裴駰集解:“徐廣曰:弘農商是也。”司馬貞索隱:“於、商,二縣名,在弘農。”
⑭古国名。成汤灭夏桀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初都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后多次迁徙。公元前十四世纪盘庚迁殷(今河南省偃师市西),改国号为殷,或称殷商。传至纣,被周武王攻灭。共历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当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十一世纪。
⑮春秋时宋国的别称。《國語·吴語》:“乃起師北征,闕為深溝,通於商、魯之間。”韋昭注:“商,宋也。”《列子·仲尼》:“商太宰見孔子。”張湛注:“商,宋國也。宋都商丘,故二名焉。”
⑯姓。《通志·氏族略二》:“商,子姓。……舜命契為司徒,封於商,十四世至湯,放桀,又三十世至紂,武王滅之,子孫以國為氏。”“又秦有衛鞅,本衛公子也,封為商君,子孫亦以商氏焉。”
朝代名。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後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建都亳(今河南商丘縣北)。自仲丁後,因王位紛爭,九世多亂,又頻遭自然災害,先後五次遷都,都沒有扭轉紛亂的局勢,國勢衰落。到盤庚時,從奄(今山東曲阜東)遷都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小屯),憑借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繼續行湯之政,使政局漸趨穩定,經濟、文化獲得迅速發展,出現了規模較大的早期城市。殷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故商朝也稱為殷朝。到紂時,因剝削殘酷,刑罰苛重,加上連年作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引起奴隸、平民的反抗,在“牧野(今河南汲縣)之戰”中,奴隸陣前倒戈,被周武王攻滅。共傳17代,31王。約自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
商-中草药辞典【读音】shānɡ
【繁体】商
商〈动〉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同本义[estimate]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consult;discuss]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
商shāng
⒈买卖,做生意,也指做生意的人:~业。~人。经~。通~。富~。
⒉交换意见,讨论:~量。~议。~讨。相~。
⒊除法中的得数:二除十~五。六被三除~数是二。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⒌〈古〉五音(宫~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⒍朝代名。商朝,约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第一代君主是成汤。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之后,又称殷朝(殷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
⒎[商榷]商讨,斟酌。
⒏[商标]商品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
⒐[商品]为交换、出卖而生产的产品。
①古部落名。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传到孙相土时,势力达到今渤海一带。相土三世孙冥,善于治水。冥子王亥,从事畜牧业。传到汤,灭夏桀,建立商朝。从契到汤,共十四代。②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农业比较发达,已用多种谷类酿酒,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青铜器和烧制白陶,交换也比较扩大,出现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传至纣,被周武王攻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前十一世纪。
1、商讀音:尸羊切,音觴,陽韻。釋文:
❶从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見《說文》。
〔按易兌。九四。~兌未寧。注。~、~量裁制之謂也。惠棟曰。初在內。四在外。變應初。故云~兌〕。
❷通財鬻貨曰~。《白虎通商賈》:~其遠近。度其有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也。〔說文貝部作粘。訓行賈也。文選西京賦薛注。坐者爲~。行者爲賈。經濟學上。謂以營利行爲、而爲物品轉運之媒介者、曰~。法律上則僅指以~行爲爲業者、曰~。又數百元以上者曰大~。以下者曰小~〕。
❸國名。契所封之地。
❹朝代名。子姓。契之後。成湯滅夏、代有天下之號。凡二十八世。起民國紀元前三千六百七十七年。訖三千三十四年。盤庚以後。又號爲殷。
❺五音之金音也。其音凄厲。於時爲秋。故秋曰高~。《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
❻章也。《漢書律曆志》:~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❼強也。《白虎通五行》:~者強也。
❽張也。《白虎通禮樂》:~者張也。陰氣開張。
❾常也。《說苑修文》:~者常也。
❿計也。《管子海王》:禺筴之~。日二百萬。
⓫降也。見《廣韻》。
⓬昭功寧民曰~。見《逸周書諡法》。
⓭星名。卽心宿。《左昭元年傳》:辰爲~星。
⓮漏刻也。《儀禮士昏禮注》:日入三~爲昏。《通雅》:三~、三刻也。
⓯地名。漢~縣。屬弘農郡。今陝西~縣治。
⓰數學上謂用除法求得之、數曰~。
⓱~功。古算法名。九章之一也。以御功程積實。
⓲姓也。孔子弟子~瞿。~澤。
⓳通謪。《荀子儒效》:謪德而定次。
〔注〕:謪、與~同。
⓴~橫。歲陽也。《史記曆書》:~橫。《〔索隱》:~橫。庚也。爾雅作上章。
2、蜺釋文:古商字。見《玉篇》。
3、腭釋文:同商。見《六書略》。
4、媪釋文:古商字。見《集韻》。
5、劋釋文:古商字。見《集韻》。
6、庫釋文:古商字。見《集韻》。
7、腢釋文:古商字。見《集韻》。
8、絮釋文:古商字。見《集韻》。
9、喚釋文:商籒文。見《篇海》。
10、粘讀音:尸羊切,音觴,陽韻。釋文:行賈也。見《說文》。《段注》:經傳皆作商。商行而~廢矣。
11、镈釋文:同商。見《正字通》。
〔按說文作粘〕。
12、謪釋文:古商字。《荀子儒效》:若夫~德而定次。
〔注〕:~、與商同。古字。商度其德而定位次。
13、僄釋文:同商。見《正字通》。
14、聨釋文:古商字。見《集韻》。〔玉篇作蜺〕。
商¹ shānɡ
①商量:协~|面~|有要事相~。
②商业:经~|通~。
③商人:布~|~旅。
④名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数。如10÷2=5中,5是商。也叫商数。
⑤动用某数做商:八除以二~四。
商
【丑集上】【口字部】 商
〔古文〕𡅟𠾃𡂦𠿧𡃬𡄚𠹧𧶜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𠀤音觴。【說文】从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廣韻】度也。【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註】商,商量,裁制之謂也。【禮·曲禮】槀魚曰商祭。【註】商猶量也。【疏】祭用乾魚,量度燥濕,得中而用之也。
◎又【玉篇】五音,金音也。【禮·月令】其音商。【註】商數七十二,屬金者以其濁次宮,臣之象也。秋氣和,則商聲調。【前漢·律歷志】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商者,强也。【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
◎又【說文】行賈也。【易·復卦】商旅不行。【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註】行曰商,處曰賈。【廣韻】本作𧶜。俗作啇,非。
◎又【集韻】刻也。【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尚書緯謂刻爲商。【儀禮·士昏禮註】鄭目錄云:日入三商爲昏。【疏】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二刻半,云三商者,據整數言也。【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古以刻鐫爲商,所云商金,商銀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驗水也。
◎又【廣韻】張也,又降也,又常也。
◎又國名。【詩·商頌譜】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爲代號也,服虔王肅則不然。襄九年左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孫居商丘,湯以爲號
◎又書序王肅註亦云:然契之封商見於書傳史記中,𠋫其文甚明。經典之言商者,皆單謂之商,未有稱商丘者,又相土之于殷室,非王迹所因,何當取其所居,以爲代號也。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五年】楚𩰚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又【春秋·襄二十一年】會于商任
◎又【戰國策】高商之戰。
◎又州名。【廣韻】卽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爲商州,取商於地爲名。【戰國策】衞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爲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史記·張儀傳】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註】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
◎又商陵,漢侯國,在臨淮。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商瞿商澤。
◎又【諡法】昭功寧民曰商。
◎又與謫通。【荀子·儒效篇】謫德而定次。【註】謫與商同。
★又【集韻】諸良切,音章。度也。【書·費誓】我商賚汝。【釋文】商如字,徐音章。考證:〔【周禮·天官·大宰】九賦,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謹照原文九賦改九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