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
拼音
xiǎng笔顺
丿 ㇇ 𠄌 丿 丨 𠃌 丨 𠃍 一同音字
读音为xiǎng的字 读音为xiang的字基础解释
1.用酒食等款待。 2.薪金(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月~。关~。详细解释
军粮及军队的俸給
老弱转饷。——《汉叔· 严助传》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史記·高祖本紀》
饷无所出。——清· 邵長蘅《青门剩稿》
又如:饷馈(军队的粮食);饷米(军队食用的米);饷事(掌管军粮之事)
薪金 (旧时多指军队或军警等的薪金)。
如:饷銀;月饷
食物
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吴越春秋》
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間。後作“晌”
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贈张秘书》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饷-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餉
饷-辞源3同:餉
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饷 xiǎng
① 名送给田里耕作的人的饭食。《诗经·良耜》:“其~伊黍。” ② 名粮饷;军粮。《汉书·严助传》:“丁壮从军,老弱转~。” ③ 动给田里耕作的人送饭食。苏轼《新城道歉中》:“煮葵烧笋~春耕。” ④ 动供给食物。《五蠹》:“故饥岁之春,幼弟不~。” ⑤ 动赠送。《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杀而夺之。”
饷
饷“餉”的简化字。
饷xi?ng
ㄒ〡ㄤˇ
〔《广韵》式亮切,去漾,书。〕
〔《集韵》始两切,上养,书。〕
亦作“饟”。
1.馈食于人。
●《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
●宋苏轼《新城道中》诗之一:“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清方文《戏答友人借书》诗:“古人借书饷一瓻,及其还书亦如之。”
2.指馈食之人。
●《书·仲虺之诰》:“葛伯仇饷。”
●孔颖达疏:“葛伯以饷田之人为己之仇。”
3.指所馈之食物。
●《诗·周颂·良耜》:“其饟伊黍,其笠伊纠。”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
●《南史·文学传·高爽》:“俄而爽代蒨为县,蒨遣迎赠甚厚。爽受饷,答书云:‘高晋陵自答。’”
4.赠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祖光禄少孤贫……王北平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
●《北史·李德林传》:“长史李询密启:‘诸大将受尉迟迥饟金。’”
●唐白居易《绣妇歌》:“连枝花样绣罗襦,本拟新年饷小姑。”
●宋孔平仲《孔氏杂说》:“饷,不止饮食也,赠皆可以为饷:《魏文纪》注以诗赋饷孙权,徐孝穆有《答饷镜》诗,是也。”
5.进食;吃。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非归饷也不可。”
●王先慎集解:“饷,下说作‘饟’,字同。”
●宋梅尧臣《黄国博遗银鱼干二百枚》诗:“低阴欲飞雪,酒微生颊热,海上使方来,多饟不为餮。”
6.指饮宴。
●宋苏轼《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不学刘伶独自饮,一壶往助齐眉饷。”
7.喂;饲养。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杖记》:“不能买肉供父母,反以饷禽兽乎?”
●清徐永宣《缫丝行》:“妇姑饷蚕不得闲,双眉不暇描春山。”
8.使享受。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史坚如之略史》:“坚如与兄暇辄就读,每携新书归以饷憬然,对灯共览。”
●鲁迅《热风·所谓“国学”》:“试去翻一翻历史里的《儒林》和《文苑传》罢,可有一个将旧书当古董的鸿儒,可有一个以拆白饷阅者的文士?”
9.军粮。
●《汉书·严助传》:“丁壮从军,老弱转饷。”
●《新唐书·张说传》:“扈从兵马,日费资饟。”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那是饥兵讨饷,并非喧哗。”
10.指旧时军警的俸给。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岁出兵饷官俸……恒在四千万以内。”
●茅盾《林家铺子》三:“听说东栅外刚刚调来了一支兵,到商会里要借饷,开口就是二万。”
11.运送军粮。
●《汉书·张耳陈余传》:“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饟王离。”
颜师古注:“饟,古饷字,谓馈运其军粮也。”
12.用同“晌”。一会儿。
●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朱子语类》卷六十:“初头硬要做一饷,少时却只恁消杀了,到没意思。”
●明《见只编》卷中:“书竟疏入,半饷诏始下。”
饷(餉、饟)xiǎnɡ
①书用酒食等款待。
②名薪金(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月~|关~。
【读音】xiǎnɡ
【繁体】餉
饷<动>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同本义[carrymealtothefield]
餉,饟也。――《说文》
餉,餉馈。――《广韵》
饟,周人谓餉曰饟。――《说文》
饟,馈也。――《尔雅》
种饟粮食。――《汉书·食货志下》
輓车奉饟者。――《汉书·严助传》
为雇耕佣,凭种餉。――《后汉书·章帝纪》。注:“餉,粮也,古餉字。”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前蜀·韦庄《纪村事》
又如:饷田(送饭到田头);饷人(送饭食的人);饷馌(往田头送饭)
招待,供给或提供[吃喝的东西][entertain(withfoodanddrink)]
有童子以黍肉
饷(饟)xiǎng
⒈军粮,又指军、警等的薪金:粮~。关~。领~。
⒉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⒊同"飨"。用酒饮食款待人:~客。
饷
【戌集下】【食字部】 餉
〔古文〕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亮切,音向。【說文】饟也。【玉篇】饋也。【集韻】自家之野曰餉。【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傳】葛伯遊行,見農民餉于田者,殺其人,奪其餉,故謂之仇餉。
◎又【正字通】與貺通。【魏志·文帝紀註】以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
◎又【正字通】今俗軍糧曰餉,或讀享,或讀嚮。
★又【集韻】【正韻】𠀤始兩切,音賞
★又【集韻】尸羊切,音商。義𠀤同。 【集韻】亦作𩞥𥹝攘𩞃𩝾饟。
同:餉
双饷-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雙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ǎng
1、[军饷]jūn xiǎng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
2、[粮饷]liáng xiǎng
旧时指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
3、[饷银]xiǎng yín
旧指军饷:克扣~。
4、[发饷]fā xiǎng
发薪。
5、[薪饷]xīn xiǎng
旧时指军队、警察等的薪金及规定的被服鞋袜等用品。
6、[兵饷]bīng xiǎng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现称军饷。
7、[饷鞘]xiǎng qiào
旧时地方政府装盛送缴中央政府的税收银两所用的木筒。遂以指缴纳的税款。
8、[月饷]yuè xiǎng
旧时兵丁的每月粮饷。
9、[片饷]piàn xiǎng
见“片晌”。
10、[时饷]shí xiǎng
亦作“时向”。“一时一餉”之省,谓短时间。
11、[造饷]zào xiǎng
旧时帮会称杀人移尸于富户,以敲诈其钱财。
12、[赇饷]qiú xiǎng
贿送的财物。
13、[饷章]xiǎng zhāng
关于薪饷的章程。
14、[饷遗]xiǎng yí
亦作“饟遗”。馈赠。《东观汉记·李恂传》:“无田宅财产,居山泽,结草为庐,餉遗无所受。”《北史·辛术传》:“及定 淮南,凡诸貲物,一毫无犯……及还朝,颇以饟遗贵要,物议以此少之。”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送故迎新,吏人疲於道路,四方守宰餉遗,一年咸数百万。”
15、[参饷]cān xiǎng
拜见并送礼。
16、[馈饷]kuì xiǎng
1.馈赠。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馈餉相属,常餘金钱。” 2.指运送粮饷。宋 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僕马,数千里馈餉。”《明史·李善长传》:“从下 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餉,甚见亲信。” 3.款待。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二:“元丰 以来,厨传渐丰,馈餉滋盛。” 4.指粮饷。《陈书·徐俭传》:“臧氏 亦深念旧恩,数私致馈餉,故不乏絶。”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淮 军坐食馈餉,几三十年。” 5.餽餉:1.馈赠财物。餽,通“馈”。《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 长子 基 ……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 6.军粮。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远方之民,肝脑屠於白刃,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明史·太祖纪一》:“悬军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7.送饭。《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性好学,汉 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林 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8.引申指款待。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名,得钱数百万,以为酒食餽餉之费。”
17、[晩饷]wǎn xiǎng
晩餐。
18、[饷劳]xiǎng láo
馈食慰劳。
19、[饷给]xiǎng gěi
1.亦作“饟给”。给养。 2.给予食粮,供给生活所需。
20、[饷运]xiǎng yùn
运送军粮。
21、[归饷]guī xiǎng
馈赠。归,通“馈”。
22、[饷客]xiǎng kè
以食物款待客人。
23、[饷粮]xiǎng liáng
送军粮。
24、[边饷]biān xiǎng
亦作“边饟”。亦作“边銄”。犹边粮。
25、[遗饷]yí xiǎng
犹馈赠。
26、[禄饷]lù xiǎng
官吏和军士的俸给。
27、[筹饷]chóu xiǎng
亦作“筹饟”。筹集军中的粮饷。
28、[鱼饷]yú xiǎng
鱼税。
29、[饷款]xiǎng kuǎn
薪饷。
30、[税饷]shuì xiǎng
即租税。
31、[双饷]shuāng xiǎng
加倍发给的薪饷。
32、[饷司]xiǎng sī
掌管军粮的部门。
33、[饷幕]xiǎng mù
亦作“饟幕”。粮官的幕府。
34、[家饷]jiā xiǎng
家做的食物。
35、[救饷]jiù xiǎng
援助粮饷。
36、[饷饭]xiǎng fàn
1.给饭。 2.往田地里送饭。
37、[朝饷]cháo xiǎng
早食;早晨的食物。
38、[赈饷]zhèn xiǎng
救助;馈赠。
39、[饷餫]xiǎng yùn
运送的军粮。
40、[餽饷]kuì xiǎng
1.馈赠财物。餽,通“馈”。《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 长子 基 ……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 2.军粮。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远方之民,肝脑屠於白刃,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明史·太祖纪一》:“悬军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3.送饭。《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性好学,汉 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林 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4.引申指款待。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名,得钱数百万,以为酒食餽餉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