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
拼音
sǎn笔顺
一 丶 ㇇ 丨 丶 丶 丶 丶 一 丨 丨 一 丨 𠃌 一 一 丿 一 丿 ㇏同音字
读音为sǎn的字 读音为s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霰-中華語文大辭典霰霰ㄒ丨ㄢˋxiàn空中降落的白色球形或圓錐形不透明小冰粒,多出現於下雪時或下雪前。也作「米雪」。[例]冬~|冰~。
霰-辞源3【霰】20画 1024·8 xiàn ㄒㄧㄢˋ 蘇佃切,去,霰韻,心。元部。雪珠,雨點下降遇冷凝結而成的微小冰粒。一作“䨘”。俗謂米雪。詩 小雅 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維霰。”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
霰-汉语大词典霰(I)xian
ㄒ〡ㄢˋ
〔《广韵》苏佃切,去霰,心。〕
雪珠。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圆锥形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降落。
●《诗·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郑玄笺:“将大雨雪,始必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气而抟谓之霰,久而寒胜则大雪矣。”
●南朝梁何逊《七召》:“冬霰积庭,室靡人声。”
●明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这宫娥愁容可怜,平白地泪抛如霰。”
●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浑河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有清凉。”
霰(II)s?n
ㄙㄢˇ
见“霰弹”。
霰
霰xiàn 《廣韻》蘇佃切,去霰心。元部。
米雪。雨点下降遇冷凝结而成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椎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釋名·釋天》:“霰,星也。水雪相摶如星而散也。”《廣韻·霰韻》:“霰,雨雪雜。”《埤雅·釋天》:“《説文》曰:‘霰,稷雪也。’閩俗謂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謂稷雪,義蓋如此。”《詩·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鄭玄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氣而摶謂之霰,久而寒勝則大雪矣。”陸德明釋文:“霰,消雪也。”《文選·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李善注引《韓詩》“先集惟霰”薛君曰:“霰,霙也。”宋蘇軾《與黄敷言二首》之一:“衝涉雨霰,萬萬保練。”李准《老兵新传》第一章:“雪下得小了,它变成了飘忽的细碎的霰粒。”
1、霰讀音:先見切,音㪇,霰韻。釋文:
❶本作䨷。《說文》:䨷。稷雪也。《段注》:謂雪之如稷者。毛詩傳曰。~、暴雪也。暴、當是黍之字誤。俗謂米雪。或謂粒雪。皆是也。
〔按近世地文學家。謂雨點成雪之時。熱氣全行外散。而雪顆粒外。又爲熱氣包裹。則融而成珠〕。
❷星也。冰雪相搏如星而散也。見《釋名釋天》。
❸消雪也。《詩頍弁》:先集維~。
❹佛之外道曰~尼。見《楞嚴經》。
2、䨘讀音:先見切,先去聲,霰韻。釋文:霰或字。見《說文》。
〔按說文、霰。稷雪也。埤雅曰。~从睍省。詩云。見睍曰消〕。
3、佝釋文:同霰。見《韻會小補》。
4、哟釋文:同霰。見《集韻》。
5、旄釋文:同霰。見《字彙補》。
6、惥釋文:霰本字。見《字彙》。
7、该釋文:同霰。見《字彙補》。
8、䨷釋文:霰本字。見《說文》。
9、壎讀音:相支切,音斯,支韻。蘇禾切,音蓑,歌韻。釋文:小雨財浦也。見《說文》。《段注》:財、當作才。取初始之義。今字作纔。
〔按浦雨落也〕。
10、壎讀音:先見切,音詵,霰韻。釋文:同霰。《集韻》:霰。說文、稷雪也。亦作~。
霰 xiàn
小雪珠,多在下雪前降下。
《詩經·小雅·頍弁》:
如彼雨雪,先集維~。
白居易《秦中吟·重賦》:
夜深煙火盡,~雪白紛紛。
霰
【戌集中】【雨字部】 霰
〔古文〕𩂪
★【唐韻】蘇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𠀤先去聲。【說文】稷雪也。从雨散聲。【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註】隂氣在雨水,凝滯爲雪。陽氣薄之,不相入,散而爲霰。故春秋榖梁說曰:霰者,陽脅隂之符也。【釋名】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埤雅】閩俗謂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謂稷雪,義蓋如此。今名濇雪,亦名濕雪。
◎又【字彙補】佛之外道曰霰尼。見楞嚴經。 【說文】或作䨘。【玉篇】亦作𩆵。【集韻】或作霚。考證:〔【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縕氣而搏,謂之霰。〕 謹照原文縕氣改溫氣。
霰xiàn
名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有的地区有雪子(xuězǐ)、雪糁(xuěshēn)。
【读音】xiàn
【繁体】霰
霰<名>
(形声。从雨,散声。本义:雪珠)同本义。亦称“雹”[graupel;sleet]
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白居易《秦中吟》
霰xiàn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白色近似球形。常在下雪花前先下霰,着地时会反跳,且易破碎。
────────────────—
霰sǎn1.见"霰弹"。
霰 xiàn
名雪珠。《涉江》:“~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