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
拼音
gāi笔顺
㇌ 丨 丶 一 𠃋 丿 丿 丶同音字
读音为gāi的字 读音为gai的字基础解释
1.靠近台阶下边的地方。 2.级;层。 3.田间的土埂。详细解释
(形声。从阜,亥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台阶的层次) 同本义 [steps' order]
陔,阶次也。——《说文》
泰一坛三陔。——《汉书·郊祀志》。注:“重也。”
又如∶三陔坛(三重坛)
田埂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晋· 束皙《补亡诗·南陔》
又如:南陔(南边的田埂)
古乐章《陔夏》的省称
宾出,奏《陔》。——《仪礼·乡饮酒礼》
又如:陔鼓(奏《陔夏》时伴奏之鼓)
通“垓”
数词。十京(即一万万) 。
如:陔兆(形容数量很多)
八极,极远的地方
灵凤所以晨起丹穴,夕萃轩丘,日未移晷,周 章九陔。——《抱朴子·广譬》
〈量〉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陔-中華語文大辭典陔ㄍㄞɡāi1.〈書〉臺階前的地方。2.〈書〉層級;階次。[例]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上》)。3.〈書〉田埂;田畝。[例]蘭~行可採,蓮府猶回瞪(唐.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詩〉)。
陔 -古漢語常用詞典gāi
①台階的層次。《漢書•郊祀志上》:“具泰一祠壇……三~。”②田埂。束皙《補亡詩》:“循彼南~,言采其蘭。”
陔 gāi
① 量台阶的层次。《汉书·郊祀志上》:“具泰一祠坛……三~。” ② 名田埂。束皙《补亡诗》:“循彼南~,言采其兰。”
【读音】ɡāi
【繁体】陔
陔〈量〉
(形声。从阜,亥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台阶的层次)同本义[steps'order]
陔,阶次也。――《说文》
泰一坛三陔。――《汉书·郊祀志》。注:“重也。”
又如∶三陔坛(三重坛)
陔〈名〉
田埂[alowbankbetweenfields]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晋·束皙《补亡诗·南陔》
又如:南陔(南边的田埂)
古乐章《陔夏》的省称[Gaixiamovement]
宾出,奏《陔》。――《仪礼·乡饮酒礼》
又如:陔鼓(奏《陔夏》时伴奏之鼓)
通“垓”
数词。十京(即一万万)[onehundredmillion]。如:陔兆(形容数量
陔gāi
⒈邻近台阶的地方。
⒉台阶的层次:三~。
⒊田埂:南~(南边的田埂)。
陔gāi
ㄍㄞ
〔《广韵》古哀切,平咍,见。〕
1.层次;阶次。
●《汉书·郊祀志上》:“祠坛放亳忌泰一坛,三陔。”
颜师古注:“陔,重也。三陔,三重坛也。”
●汉焦赣《易林·鼎之井》:“击鼓陷陔,不得相逾。”
2.田埂。
●《文选·束晰〈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
李善注引《声类》:“陔,陇也。”
3.借指畦,田亩。
●唐刘禹锡《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诗:“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宋王安石《定林示道源》诗:“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
4.古乐章《陔夏》的省称。
●《仪礼·燕礼》:“宾醉,北面坐取其荐脯以降。奏《陔》。”
郑玄注:“陔,《陔夏》,乐章也。”
●宋罗愿《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词:“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5.同“垓”。数词。
●《孙子算经》卷上:“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学会》:“数人群而成家,千百人群而成族,亿万人群而成国,兆、京、陔、秭、壤人群而成天下。”
6.阶梯。
●宋王得臣《麈史·风俗》:“闽中呼梯为陔。”
陔ɡāi
书
①靠近台阶下边的地方。
②级;层。
③田间的土埂。
1、陔讀音:古哀切,音該,灰韻。釋文:
❶階次也。見《說文》。《段注》:近階之處也。《桂注》:廣韻。~、殿階次序。
❷隴也。見《文選束晳詩注》引《聲類》。
❸重也。《漢書郊祀志》:泰一壇三~。
〔注〕:三~、三重壇也。
❹樂名。《儀禮鄕飮酒禮》:賓出奏~。
〔注〕:~之言戒也。終日燕飮。酒罷以~爲節。明無失禮也。
❺南~。笙詩名。《儀禮燕禮》:笙入立于縣中。奏南~白華華黍。
❻通祴。《周禮鐘師祴夏注》:祴讀爲~鼓之~。客醉而出奏~夏。
❼通閡、垓。《漢書郊祀志》:專精厲意逝九閡。
〔注〕:閡、猶~。淮南子。期乎九~之上。謂九天之上也。
〔按御覽引廣韻。又作九垓〕。
❽武~。人名。晉書有武~傳。
2、垓讀音:柯開切,音該,灰韻。釋文:
❶兼晐八極地也。國語曰。天子凥九~之地。見《說文》。《段注》:晐、各本作~。今正。晐、俗作該。日部晐下曰。兼晐也。兼備八極之地謂之~。鄭語曰。王者居九畡之田。按畡者、~字之異也。
❷界也。《揚雄箴》:重限累~。以防暴卒。
❸數名。《風俗通》: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經。經生~。
❹~坫。垠堮。《淮南俶眞》:設于無~坫之宇。
❺亦作姟。《通訓定聲》:字林。姟、大數也。鄭語。行姟極。注。姟。備也。
3、垓讀音:居諧切,音皆,佳韻。釋文:
❶同陔。階次也。《史記孝武紀》:太乙壇三~。〔漢書郊祀志作泰乙壇三陔〕。
❷~下。地名。《史記項羽紀》:漢王圍項羽~下。
〔注〕:~、堤名。在沛郡。一曰聚邑名。〔在今安徽靈壁縣南〕。
4、該讀音:柯開切,音垓,灰韻。
〔按兼~之~、本作賅〕。釋文:
❶軍中約也。見《說文》。
❷備也。《穀梁哀元年傳》:此~之變而道之也。
❸兼也。《太玄玄圖》:旁~終始。
❹包也。《家語正語》:大聖無不~。
❺咸也。見《方言》。
❻皆也。見《玉篇》。
❼盛也。見《玉篇》。
❽載也。見《增韻》。
❾猶言宜也。凡事應如此曰~。見《正字通》。
❿今借爲指事之詞。如官書中有~部~省之類。
⓫猶言欠也。俗謂欠債曰~債。商家簿記亦謂放出之債曰~。
⓬人名。《左昭二十九傳》:~爲蓐收。
⓭姓也。見《姓苑》。
陔阜69ㄍㄞgāi名①石階的次序。《說文解字.阜部》:「陔,階次也。」②重、層。如:「九陔」。《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③田中高地。《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唐.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詩:「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
陔-漢語大字典陔
《説文》:“陔,階次也。从ਸϯ܌亥聲。”
gāi 《廣韻》古哀切,平咍見。之部。
(1)阶次,殿阶的石级次序。《説文·ਸϩè》:“陔,階次也。”《廣韻·咍韻》:“陔,殿階次序。”
(2)层次,重次。《古今韻會舉要·咍韻》:“陔,重也。”《漢書·郊祀志上》:“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顔師古注:“陔,重也。三陔,三重壇也。”《易林·鼎之井》:“繫鼓䧟〔蹈〕陔,不得相踰。”注:“陔,階次也。”
(3)台阶。《玉篇·阜部》:“陔,階也。”
(4)田埂。《文選·束晳〈補亡詩〉》李善注引《聲類》:“陔,隴也。”《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晋束晳《補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唐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借指孝敬父母。”清劉鳳誥《个園記》:“於是娱情陔養,授經過庭。”
(5)陔夏的省称。古乐章名。《儀禮·鄉飲酒禮》:“賓出奏《陔》。”鄭玄注:“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終日燕飲酒,以陔為節,明無失禮也。”宋羅願《水調歌頭·中秋和施司諫》:“一曲庾江上,千古繼《韶》、《陔》。”
(6)同“垓”。数词。十京(即一万万)为垓。清席世昌《讀説文記》:“《風俗通》曰:‘十經曰垓。’按:《漢書》作‘九閡’,《淮南子》作‘九陔’,皆借用字,當以從土為正。”《孫子算經》:“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陔。”三國魏應璩《報東海相梁季然書》:“量之㠯谿谷,數之㠯陔兆,何其壯乎!”梁启超《论学会》:“数人群而成家,千百人群而成族,亿万人群而成国,兆、京、陔、秭、壤人群而成天下。”
陔 gāi
❶臺階的層次。
《漢書·郊祀志上》:
具泰一祠壇……三~。(泰一:壇名。三陔:三重,三層。)這個意義又寫作「垓」。
❷田埂。
束晳《補亡詩》:
循彼南~,言采其蘭。(循:沿着。南陔:南邊的田埂。言:動詞詞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āi
1、[兰陔]lán gāi
《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 束晳 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2、[南陔]nán gāi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
3、[陔夏]gāi xià
古乐章名。
4、[陔鼓]gāi gǔ
奏《陔夏》时伴奏之鼓。鼓点节奏用戒失礼。
5、[陔余]gāi yú
奉养父母之馀暇。
6、[韶陔]sháo gāi
《韶》乐和《南陔》的合称。亦泛指古乐。
7、[三陔]sān gāi
见“三垓”。
8、[春陔]chūn gāi
指春日的田野。
9、[阵陔]zhèn gāi
犹阵前。
10、[陔养]gāi yǎng
谓相戒以孝养。语出《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小雅·南陔》:“《乐记注》:‘南风,长养之风也。’孝养与长养义正相似,是知《序》言‘孝子相戒以养’者,戒以释陔,养以释南也。”因径指为孝养。
11、[陔兰]gāi lán
《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后因以“陔兰”敬称他人的子孙。意谓能孝养长辈。
12、[循陔]xún gāi
《诗·小雅》有《南陔》篇。
13、[九陔]jiǔ gāi
见“九垓”。
14、[陔兆]gāi zhào
极言其数量之多。
15、[陔步]gāi bù
语本《仪礼·燕礼》:“奏《陔》。”郑玄 注:“陔,《陔夏》,乐章也。宾出,奏《陔夏》以为行节也。”贾公彦 疏:“宾出,奏《陔夏》,明此为行节,戒之使不失礼。”后因以“陔步”指雅正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