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ōu

笔顺

丿 𠄌 丿 𠃌 𠃋
“钅”撇画斜度、长度适中,横画平行、均匀,竖提端正。“勾”撇宜短,横折钩下部稍向左弯;“厶”位置得当,大小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gōu的字 读音为gou的字

基础解释

1.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子。秤~儿。火~子。 2.形状像钩子的:蝎的~子。~针。 3.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4.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住树枝爬上去。 5.研究,探寻:~玄。~沉。~校(jiào)。 6.牵连:~党(指相牵连的同党)。 7.同“勾”。 8.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贴边。 9.古代兵器:~戟。纯~(剑名)。吴~(刀名)。 10.镰刀。 11.古代称圆规。

详细解释

〈动〉

  1. 钩取;钩住

    鉤,取也。——《小尔雅》

    引鉤箝之辞。——《鬼谷子·飞箝》

    鉤人枉而出直。——《管子·宙合》

    把掉在井里的桶钩上来

  2. 引申为逮捕,捉取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从洞里钩鳝鱼;用脚钩绳子;钩颈(用兵器在颈部钩割首级)

  3. 探索,探讨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又如:钩玄(探取奥义);钩沈(探求幽深的意旨);钩抉(探取抉择);钩校(探索实情,加以考核);钩摭(探求选取)

  4. 牵连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钩逮(牵累);钩婴(牵连缠绕);钩党(互有牵连的同党)

  5. 鸟叫声 。

    如:钩钩(熟睡的鼻息声);钩輈(鹧鸪鸣叫声);钩胶(鸟鸣叫的声音)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钩钩-汉语大词典

钩钩1.形容鼾声。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那李克用正在醉中,鼻鼾钩钩地价睡。”
2.形容物体的弯曲。
●清吴伟业《题画诗·石榴》:“碧云剪剪月钩钩,狼藉珊瑚露未收。”

钩-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钩-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钩-辞源3

同:

钩-汉语大词典

钩(I)gōu
ㄍㄡ
〔《广韵》古侯切,平侯,见。〕
1.钩子。用于钩取、连结或悬挂器物的工具。
(1) 钓钩。
●《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唐韩愈《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
●宋戴复古《鹧鸪天·题赵次山鱼乐堂》词:“休结网,莫垂钩。”
(2) 带钩。
●《墨子·辞过》:“铸金以为钩。”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一》:“按钩谓带钩。近世出土之晚周带钩习见,其花文多错金银以为饰。”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玄英疏:“钩者,腰带钩也。”
●《国语·晋语四》:“申孙之矢集于桓钩。”
韦昭注:“钩,带钧。”
●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第三章五:“钩者,古革带之饰,管仲射齐桓公中带钩是也。胡语谓之师比,赵武灵王赐周绍胡服衣冠、贝带、黄金师比是也。其字或作胥纰(《史记·匈奴列传》),或作犀毗(《汉书·匈奴传》及班固《与窦宪笺》),或作鲜卑(《东观汉记》),皆师比一音之转耳。”
(3) 挂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一》:“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隋书·苏威传》:“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南唐李璟《浣溪沙》词:“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4) 钥匙。参见“钥钩”。
2.钩距;钩梯。
●《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轩车。”
●孙诒让间诂:“盖即《鲁问篇》所谓钩距之钩。”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雨霁,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楯橹钩冲,昼夜攻之。”
胡三省注:“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参见“钩距”、“钩梯”。
3.即钩心。舆下钩心之木。
●《周礼·考工记·车人》:“凡为辕,三其轮崇,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以凿其钩。”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钩,钩心。”
参见“钩心”。
4.金饰的马颔钩络带。
●《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旗。”
●孙诒让正义:“凡马颔间亦皆有革络,更以金饰之,则谓之钩也。”一说,金饰的马胸带。
●清凤应韶《凤氏经说·车前马》:“马头络刻金饰曰钖,马胸带刻金饰曰钩。玉路有钖,金路有钩。”
5.圆规。用来画圆的工具。
●《礼记·乐记》:“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庄子·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6.弯曲。
●《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鲍彪注:“钩矢,锋屈也。”一本作“拘”。
7.环绕;回旋。参见“钩百”。
8.钩刺。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
●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蝎子太守》:“不意帽中藏有蝎子,欲出不得,钩其首甚痛,涕泪交并。”
9.钩取;钩住。
●《荀子·强国》:“大燕鳅吾后,劲魏钩吾右。”
杨倞注:“钩,谓如钩取物也。”
●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余计不能去,竟践而入之,巾履俱为钩卸。”
10.钩挂。
●后蜀毛熙震《木兰花》词:“掩朱扉,钩翠箔。满院莺声春寂寞。”
●宋曾巩《西楼》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女人臂弯里钩着篮子,或者一只手牵着小孩。”
11.引致;诱致。
●唐司空图《复安南碑》:“钩山就日,截海来庭。”
●明王世贞《浣溪沙》词之二:“权把束书钩午梦,起沽村酒泼春愁,放教残日过墙头。”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参见“钩箝”。
12.事先设好的圈套。
●艾芜《云南在我们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假使我当时上了他们的钩,被迫进入他们的集团,倒不一定是看得起我这个人……而是看中了红十字会那个地方。”
13.约束。
●《庄子·徐无鬼》:“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
●成玄英疏:“上以忠直钩束于君,下以清明逆忤百姓。”
●《南史·徐嗣伯传》:“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
14.试探;探听。
●《新唐书·郑注传》:“既坐,机辩横生,钩得其意,守澄大惊。”
●应修人《冬天》诗:“去再钩个回信来吧!”
15.探索;探讨。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16.扣留;截留。
●《后汉书·吴良传》:“永平中,车驾近出,而信阳侯阴就干突禁卫,车府令徐匡钩就车,收御者送狱。”
李贤注:“钩,留也。”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号志士者起……力施遏止,而钩其财帛为公用。”
参见“钩止”。
17.牵连。
●宋叶适《故太硕人臧氏墓志铭》:“吾何敢钩及邻比,以重难委人耶!”
●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春灯已错从头认,社党重钩无缝藏。”
王季思等注:“钩,是彼此牵连之意。”
参见“钩党”。
18.附于剑头的环。
●《战国策·赵策三》:“兼有是二者,无钩罕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
鲍彪注:“钩,剑头镮。”一本作“钓”。
19.兵器名。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铎,放效尚方事。”
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
20.镰刀。
●《淮南子·泛论训》:“木钩而樵,抱甀而汲。”
高诱注:“钩,镰也。”
●《汉书·循吏传·龚遂》:“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21.汉字的一种笔形。有横钩、竖钩、弯钩等。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22.书法术语。执笔指法之一。在用拇指、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再以中指之第一、二两指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之外侧。
●南唐李煜《书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所谓法者,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也。”
●宋王钦臣《王氏谈录·笔法》:“江南李主及二徐傅二王拨镫笔法……其法五字:擫、厌、抵、钩、揭。”
23.用笔钩勒出字形或图画的轮廓。
●明金幼孜《北征录》:“并书‘玄石坡立马峰’六大字刻于石,时无大笔,用小羊毫笔钩上。”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在这里,自以为总算又钩下了一种新的伟大人物--一九三五年度文艺‘豫言’家--的嘴脸的轮廓了。”
参见“钩摹”。
24.钩形符号。一般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也用作勾乙或删除的符号。
25.检查。参见“钩校”。
26.勾销;消除。
●老舍《樱海集·上任》:“帮忙是义气,真把山上的规矩一笔钩个净,作不到。”
27.古代的一种博具。
●《慎子·威德》:“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钩策为均也……此所以塞愿望也。”
●《荀子·君道》:“探筹投钩者,所以为公也。”
●梁启雄释引猪饲彦博曰:“投钩,盖掷钱投筊之类。”
参见“投钩”。
28.藏钩。
●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冯浩注:“古皆作‘藏彄’,后多作‘藏钩’,字异而事同也。‘隔座送钩’者,送之使藏,今人酒令尚有遗意。”
29.病名。
●《战国策·秦策五》:“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
诸祖耿集注:“吴师道曰……病钩,即所谓臂短也。桂馥曰:病钩犹病弩。《汉书音义》如淳曰:弩病两足不能相过,钩、弩皆取象为名。金正炜曰:钩与拘通。《素问·生气通天论》:‘緛短为拘。’”
30.中医脉象的一种。
●《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
王冰注:“一阳鼓动,脉见钩也。”
●《灵柩经·邪气藏府病形》:“赤者,其脉钩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持》:“夏脉如钩。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31.特指《孝经纬》之《钩命诀》等纬书。参见“钩谶”。
32.弹奏弦乐器的指法之一。
●《老残游记》第十回:“玙姑已将箜篌举起,苍苍凉凉,紧钩漫摘,连批带拂。”
33.缝纫方法。用针粗缝。如:钩贴边。
●清范寅《越谚》卷中:“缝、钩、锹、敹。针线直穿曰缝,回曰钩,平曰锹,斜曰敹。”
34.用带钩的针编结。如:钩一个拎包。
35.量词。
●《太平广记》卷六六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卢眉娘》:“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钩,分为三段,染成五色。”一本作“缕”。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灿烂一钩新月,木末来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以金如意一钩为贽。”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新当选的团支书》:“蓝天像一汪静静的湖水,半钩残月还挂在西边。”
36.象声词。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
参见“钩钩”。
37.姓。本姓句。因避宋高宗赵构讳,有的句字更音,如句(gōu)涛;有的就加金为钩,如句光祖改为钩光祖。见宋戴埴《鼠璞·姓氏改易》。
钩(II)qu
ㄑㄩˊ
〔《集韵》权俱切,平虞,群。〕
见“钩町”。

钩-漢語大字典


钩,镰刀。《玉篇·刀部》:“剳,剳ࠛΤٟ。”《集韻·合韻》:“剳,鉤也。”
(二)zhá
同“札”。剳子,旧时的一种公文。
钩“鈎”的简化字。

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钩-中草药辞典

【读音】ɡōu
【繁体】鈎
钩<名>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hook]
鉤,曲也。――《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礼·春官·巾车》
申孙之矢,集于桓鉤。――《国语·晋语》。注:“带鉤也。”
岂谓一鉤金。――《孟子》
窃鉤者诛。――《庄子·胠箧》
以尔鉤援。――《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剑鉤鐔。――《汉书·韩延寿传》。
钩(鉤)gōu
⒈弯曲的器具,用于悬挂或探取东西等:火~儿。钓鱼~。挂衣~子。
⒉形状像钩的东西:~鼻子。蝎子的~儿。
⒊汉字的一种笔形(乙、、等)。
⒋钩取:把树上的枯枝~下来。〈引〉探寻,研究:~深致远(钩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喻〉探索深奥的道理)。
⒌缝纫编结法之一:~边。~花。
⒍同"gōu㈠勾
⒉",描绘:~图样。
⒎〈古〉一种兵器,像剑而头部弯曲:吴~(吴国的钩)。
────────────────—
钩qú1.见"钩町"。

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钩(鈎、鉤)ɡōu
①(~儿)名钩子➊:秤~儿|钓鱼~儿|用铁丝窝一个~儿。
②(~儿)名汉字的笔画,附在横、竖等笔画的末端,成钩形,形状是“亅、乛、乚、ࠄ̢\u001D。
③(~儿)名钩形符号,形状是“√”,一般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旧时也用作勾乙或删除的符号。
④动使用钩子或钩状物搭、挂或探取:~住高枝儿采桑叶|把掉在井里头的东西~上来|杂技演员用脚~住绳索倒挂在空中。
⑤探求:~沉|~玄。
⑥动用带钩的针编织:~一个针线包。
⑦动缝纫方法,用针粗缝:~贴边。
⑧数说数字时用来代替“9”。
⑨(Gōu)名姓。

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ōu

1、[挂钩]guà gōu

1.用钩把两节车厢连接起来。 2.比喻建立某种联系:企业直接跟原料产地~。这两个单位早就挂起钩来了。 3.用来吊起重物或把车厢等连接起来的钩:吊车~。火车~。

2、[鱼钩]yú gōu

钓鱼的钩子,多呈弯勾状。

3、[钩子]gōu zi

1.悬挂东西或探取东西的用具,形状弯曲:火~。 2.形状像钩子的东西:蝎子的~有毒。

4、[衣钩]yī gōu

金属或其他坚韧材料做成或弯成的曲线形或弯角,用以钩住衣服。

5、[愿者上钩]yuàn zhě shàng gōu

暂未释义

6、[脱钩]tuō gōu

1.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分离。 2.比喻脱离联系。

7、[上钩]shàng gōu

鱼吃了鱼饵被钩住,比喻人被引诱上当。

8、[双钩]shuāng gōu

用线条钩出笔画的周边,构成空心笔画的字体,如“”。

9、[吊钩]diào gōu

1.把锅挂在炉火上的钩。 2.附有链条或绳索的钩环或挂钩。 3.一种粗大的、通常有手柄的钩,尤指用以搬运货物或挂肉的钩。

10、[钓钩]diào gōu

钓鱼的钩儿,也比喻引诱人的圈套。

11、[打钩]dǎ gōu

在公文、试题等上面画“√”,表示认可、肯定或正确。

12、[钩沉]gōu chén

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古小说~》。

13、[钩针]gōu zhēn

编织花边等用的带钩的针。也作勾针。

14、[金钩]jīn gōu

1.兵器名。形似剑而曲。 2.金项圈。 3.金属钓钩。 4.海产的虾米。

15、[钩藤]gōu téng

植物名。茜草科。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四方形。叶对生,椭圆形。通常在叶腋处生有由花序柄变成的弯钩两枚,故名。中医学上以带钩的茎枝入药,以治眩晕头痛、小儿惊风、高血压等症。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钩藤》。

16、[钩虫]gōu chóng

寄生虫,成虫线形,很小,乳白色或淡红色,口部有钩,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幼虫丝状,钻入人的皮肤,最后进入小肠,吸人血,能引起丘疹、贫血等。

17、[钩端]gōu duān

竹名。

18、[车钩]chē gōu

连接两个铁路车厢的一种装置。

19、[钩吻]gōu wěn

1.常绿灌木。缠绕茎,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花黄色,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毒,中医入药。也称断肠草、大茶药、火把花、葫蔓藤、野葛、毒根、黄藤等。 2.勾曲的鸟嘴。如鹰、鹫之类的喙。

20、[钩爪]gōu zhǎo

大多数哺乳类、爬行类的四肢指(趾)端,鸟类的后肢等趾端所生的尖形钩曲的爪。有攻击、防御、保护指(趾)端,攫取食物、抓掘泥土等作用。亦比喻武装军队。

21、[秤钩]chèng gōu

杆秤上的金属钩子,用来挂所称的物体。

22、[钩稽]gōu jī

1.查考:~文坛故实。 2.核算。‖也作勾稽。

23、[挠钩]náo gōu

顶端有大铁钩的带长柄的工具。

24、[搭钩]dā gōu

接触并相互联系。

25、[渔钩]yú gōu

鱼钩。

26、[钩梯]gōu tī

亦作“钩梯”。一种攀援器械,用以爬高。

27、[钩搭]gōu dā

亦作“钩搭”。亦作“钩撘”。引诱或互相串通做不正当的事。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多喒又和 丁都管 鉤搭去了。那廝待瞒谁也呵。”明 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出:“是这下塲头有些钩撘,劝娘行不须怒发。”《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妇人见钩搭 武松 不动,反被他抢白了一场。”郁达夫《迟桂花》:“﹝母亲﹞也不晓得市价的高低,大抵是任凭族人在从中钩搭。”

28、[牵钩]qiān gōu

1.亦作“牵鉤”。 2.犹牵连。

29、[钩鞶]gōu pán

一种束腰带。

30、[垂钩]chuí gōu

1.犹垂钓。 2.谓木不揉治而自圆曲。古代常附会为太平的祥瑞。

31、[棘钩]jí gōu

犹言钩章棘句。形容文章艰涩难懂。

32、[刺钩]cì gōu

指果实的外果皮突起呈钩状而尖。

33、[钩落]gōu luò

见“鉤络带”。

34、[户钩]hù gōu

门环。借指门户。

35、[钩访]gōu fǎng

亦作“钩访”。搜求察访。

36、[钩喙]gōu huì

尖曲的鸟嘴。

37、[钩串]gōu chuàn

亦作“钩串”。勾搭串连。

38、[钩逮]gōu dǎi

牵累。

39、[钩佩]gōu pèi

佩带上的饰物。

40、[驼钩]tuó gōu

弯钩。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