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
拼音
qióng笔顺
一 丨 ㇀ ㇌ 丨同音字
读音为qióng的字 读音为qiong的字基础解释
邛崃(Qiónglái),山名,在四川。详细解释
故地名。邛城
邛,邛地在济阴县。从邑,工声。按汉书外戚侯表,邛城属济阴,此地字盖城字之误。…在今山东东昌府。——《说文通训定声》
中国古州名 。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山名。即邛崃山 。在四川省荥经县西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小雅·巧言》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邛邛-汉语大词典邛邛传说中的兽名。似马而色青。
●《逸周书·王会》:“独鹿邛邛距虚善走也。”
孔晁注:“独鹿,西方之戎也。邛邛,兽,似距虚,负厥而走也。”邛邛,一本作“邛邛”。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辚邛邛,蹴距虚。”
●裴骃集解:“郭璞曰:邛邛,似马而色青。距虚即邛邛,变文互言之。”
【邛邛】古代傳説中的獸名。逸周書 王會:“獨鹿邛邛,邛邛,善走者也。”注:“邛邛,獸,似距虚,負蟨而走。”(清 朱右曾 集訓校釋本)參見“蛩蛩㊀”、“邛邛岠虚”。
邛-中華語文大辭典邛ㄑㄩㄥˊqiónɡ1.〈書〉小土山。[例]防有鵲巢,~有旨苕(《詩經‧陳風‧防有鵲巢》)。2.〈書〉勞;病。[例]我視謀猶,亦孔之~(《詩經‧小雅‧小旻》)。3.姓。
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邛邑36ㄑㄩㄥˊqióng名①小土山。《詩經.陳風.防有鵲巢》:「防有鵲巢,邛有旨苕。」漢.毛亨.傳:「邛,丘也。」唐.孔穎達.正義:「美草多生於高丘也。」②勞、病。《詩經.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亦孔之邛。」漢.毛亨.傳:「邛,病也。」③參見「邛崍山邛崍山」條。④姓。如周代有邛疏。
邛-汉语大词典邛qiong
ㄑㄩㄥˊ
〔《广韵》渠容切,平钟,群。〕
1.土丘,高丘。
●《诗·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
●毛传:“邛,丘也;苕,草也。”
●孔颖达疏:“美草多生于高丘。”
2.忧病。
●《诗·小雅·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郑玄笺:“邛,病也。小人好为谗佞,既不共其职事,又为王作病。”
●《诗·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毛传:“邛,病也。”
高亨注:“邛,毛病。”
3.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后汉书·公孙述传》:“蜀地肥饶,兵力精强,远方士庶多往归之,邛笮君长皆来贡献。”
李贤注:“邛笮皆西南夷国名。”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汉嘉、越雟曰笮,蜀曰邛,皆夷种也。”
4.古州名。
●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
●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地。
●明初降为县,成化中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改本州为邛崃县。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新唐书·李德裕传》:“德裕命转邛雅粟,以十月为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阳山之运。”
5.指邛竹杖。
●宋苏舜钦《蓝田悟真寺作》诗:“杖邛赤脚渡蓝水,细流激激心骨清。”
6.姓。
●汉刘向《列仙传·邛疏》:“邛疏者,周封史也。能行气炼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
邛
《説文》:“邛,邛地在濟陰縣。从邑,工聲。”苗夔繫傳校勘記:“‘邛地’當作‘邛城’,《外戚侯表》作‘邛成’,正屬濟陰。”段玉裁据《外戚侯表》、《玉篇》改“地”为“成”,删“在”。
qióng 《廣韻》渠容切,平鍾羣。東部。
(1)〔邛成〕古县名。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説文·邑部》:“邛,邛地在濟陰縣。”段玉裁注:“今本《地理志》曰:山陽郡郜成,侯國。宋氏祁云:‘郜當作邛。’《外戚侯表》:‘邛成屬濟陰,與山陽相距不遠。’玉裁按:宋説是也。《玉篇》邛字下曰:‘山陽邛成縣。’此邛成之確證。”王紹蘭訂補:“邛與成皆山名。堯葬邛山之陰,成山之陽。後於兩山之間置縣,因名邛成。”朱駿聲通訓定聲:“《漢書·外戚侯表》:邛成屬濟陰。此‘地’字蓋‘城’字之誤。《水經注·泗水》:‘黄溝又東逕邛城縣。’‘成’‘城’字亦通寫也。”
(2)古州名。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唐初治所在今四川省邛崃市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等地。明初降为县,成化中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改本州为邛崃县。1994年改为邛崃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新唐書·李德裕傳》:“德裕命轉邛、雅粟。”
(3)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長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冄、駹、斯榆之君皆請為内臣。”《後漢書·公孫述傳》:“邛、笮君長,皆來貢獻。”李賢注:“邛、笮皆西南夷國名。”《華陽國志·蜀志》:“越巂曰筰,蜀曰邛,皆夷種也。”
(4)山名。即邛崃山。在四川省西部,近南北走向。《史記·西南夷列傳》:“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言,居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裴駰集解:“瓚曰:‘邛,山名。’”《一統志·四川·雅州府·黎州安撫司》:“邛崍山,在司城北五里。邛人自蜀入,渡此山。一名邛筰山,蓋邛人筰人界也,其道至險。”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七·雅州》:“雅州,大業初改曰臨邛郡。邛崍山,一名邛筰山。山峻阻,凝冰夏結。李吉甫曰:‘邛崍山自沉黎,直走千里,至臨邛,環抱為鎮山云。’”
(5)水名。《集韻·鍾韻》:“邛,水名。在蜀。”《字彙·邑部》:“邛,水名。在蜀。出嚴道邛崍山,入青衣江。”
(6)土丘。《詩·陳風·防有鵲巢》:“防有鵲巢,邛有旨苕。”毛傳:“邛,丘也;苕,草也。”孔穎達疏:“美草多生於高丘。”
(7)劳;病。《爾雅·釋詁上》:“邛,勞也。”《廣韻·鍾韻》:“邛,病也。”《詩·小雅·巧言》:“匪其止共,維王之邛。”鄭玄箋:“邛,勞也。”又《小旻》:“我視謀猶,亦孔之邛。”毛傳:“邛,病也。”
(8)春秋国名。即江、黄之“江”。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清方濬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卷十三:“邛國不見於經傳。其字从工者當即春秋之江國,籀文於國邑名類皆从邑,經傳以同聲通叚作江也。”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攷釋·伯盞盤》:“邛當即江、黄之江……其故地在今河南息縣西南。”
(9)姓。《類篇·邑部》:“邛,姓。”《萬姓統譜·冬韻》:“邛,邛林,蘭陽人。”
【读音】qiónɡ
【繁体】邛
邛〈名〉
故地名。邛城[Qiongcity]
邛,邛地在济阴县。从邑,工声。按汉书外戚侯表,邛城属济阴,此地字盖城字之误。…在今山东东昌府。――《说文通训定声》
中国古州名[Qiongprefecture]。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山名。即邛崃山[Qionglaimountain]。在四川省荥经县西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小雅·巧言》
邛qióng邛崃山,邛崃市,均在四川省。
1、邛讀音:渠容切,音蛩,冬韻。釋文:
❶~地。在濟陰縣。見《說文》。
〔按段本。地、正作成。删在字。注云。今本地理志曰。山陽郡郜成矦國。宋氏祁云。郜、當作~。外戚矦表。~成、屬濟陰。與山陽相距不遠。玉裁按宋說是也。玉篇~字下曰。山陽~成縣。此~成之確證。攷濟陰當今山東城武縣治。互詳郜字〕。
❷水名。《漢書地理志》:~來山、~水所出。東入靑衣。
〔按~水在四川榮經縣。一名榮經水。一名~來水。通謂之古~水。水經靑衣水注。誤稱~水東至蜀郡臨~縣。東入靑衣水。舊唐志引其說。於是漢志所謂~水。遂移於臨~縣。卽今~崍縣矣。誤〕。
❸州名。梁置。漢爲臨~縣。西魏改置爲~州臨~郡。唐因之。五代復爲州。後因之。今爲四川~崍縣治。
❹邱也。《詩防有鵲巢》:~有旨苕。
❺勞也。見《爾雅釋詁》。
❻病也。《詩小旻》:亦孔之~。
❼姓也。《列仙傳》:周有~疏。
2、卭釋文:邛譌字。見《韻會》。
邛 qióng
❶小土山。
《詩經·陳風·防有鵲巢》:
防有鵲巢,~有旨苕。
❷憂病。
《詩經·小雅·巧言》:
匪其止共,維王之~。
❸漢代西南部民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筰、冄、駹者近蜀,道亦易通。
❹[邛崍]山名。在今四川。
邛
【酉集下】【邑字部】 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渠容切,音蛩。【說文】地名。在濟隂縣。
◎又縣名。【玉篇】蜀郡有臨邛縣。【史記·司馬相如傳】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又水名。【韻會】邛水出嚴道邛崍山,入靑衣江。
◎又丘名。【詩·𨻰風】邛有旨苕。【註】邛,丘也。
◎又【廣韻】勞也,病也。【詩·小雅】匪其止共,維王之邛。【註】讒人不能共職,徒爲王病也。【又】我視謀猶,亦孔之邛。【註】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故致亂也。
◎又姓。【列仙傳】周有邛疏。 【韻會】从邑从工。俗作卬,非。卬卽俯仰之仰
◎又卩與阝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óng
1、[邛崃]qióng lái
山名。在四川。崃(lái)。
2、[邛笮]qióng zé
亦作“邛筰”。汉 时 西南夷 邛都、笮都 两名的并称。约在今 四川 西昌、汉源 一带。后泛指西南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唐 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全 蜀 兮奥区,枕 邛 笮 兮倚 巴 渝。”清 陈维崧《赠李研斋太史》诗:“故里新年栈道开,官军已缚 邛 笮 长。”清 陆寅《宣德箭歌》:“已见蒲稍入 大宛,更闻蒟酱开 邛 筰。”
3、[邛邮]qióng yóu
指古代 蜀郡 邛 地的邮置。
4、[邛笼]qióng lóng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冉駹夷 的石堡住屋。
5、[邛筰]qióng zuó
见“邛笮”。
6、[邛僰]qióng bó
汉 代 临邛、僰道 的并称。约当今 四川 邛崃、宜宾 一带。后借指西南边远地区。
7、[邛莱]qióng lái
见“邛崍”。
8、[邛节]qióng jié
指邛竹。
9、[邛枝]qióng zhī
即邛杖。宋 苏舜钦《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参见“邛竹杖”。
10、[邛遇]qióng yù
汉 司马相如 与 临邛 令 王吉 相善。
11、[邛都]qióng dōu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东南。汉 通 西南夷,以 邛都 为 越嶲郡。《史记·西南夷列传》:“自 滇 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 最大。”
12、[邛关]qióng guān
见“邛崍关”。
13、[邛竹]qióng zhú
竹名。
14、[龙邛]lóng qióng
水波互相撞击之貌。
15、[邛葛]qióng gě
邛 地所产的葛布。古代 邛都 以产葛絺著称。
16、[邛巨]qióng jù
1.药草名。大戟。
17、[邛钜]qióng jù
药草名。大戟。
18、[邛杖]qióng zhàng
即邛竹杖。
19、[岷邛]mín qióng
古代泛指 四川省 成都 地区。
20、[邛蒟]qióng jǔ
邛杖与蒟酱的并称。二者皆名著于时。
21、[邛郲坂]qióng lái bǎn
见“邛崍坂”。
22、[临邛酒]lín qióng jiǔ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 与(文君)俱之 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 文君 当鑪。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於市中。”后因以为典,亦泛指酒。唐 罗隐《听琴》诗:“不知一盏 临邛 酒,救得 相如 渴病无?”前蜀 韦庄《河清》词:“翠娥争劝 临邛 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23、[邛乡蒟]qióng xiāng jǔ
古代西南 邛都 地区以产蒟酱著名,故有此称。
24、[邛邛岠虚]qióng qióng jù xū
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