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
拼音
dá笔顺
一 丿 丶 丶 ㇋ ㇏同音字
读音为dá的字 读音为da的字基础解释
1.通;到。例 :四通八~。抵~。 2.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达到;实现:目的已~。~成协议。 4.告知;表达:转~。传~。 5.指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方〉∶指父亲 。
如:俺达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各处 。
如:达听(多方听闻)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动〉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达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達達
达达-汉语大词典达达1.鞑靼。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摺:“我将你卖与回回、达达、虏虏去。”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摺:“他道你是什么人?我道也不是回回人,也不是达达人,也不是汉儿人。”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达达即鞑靼,耶律即契丹,大金即完颜氏。”
参见“鞑靼”。
2.方言。父亲。
●《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西门庆情极,低声求月娘叫达达。”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十一:“她遂乘势扶着他的脚骭,一歪身就倒在他怀里,撒着娇道:‘干达达,你也这样挖苦你的正经女儿吗?’”
同:達
达-文言同义辨析达-汉语大词典达(I)da
ㄉㄚˊ
〔《广韵》唐割切,入曷,定。〕
1.畅通。
●《荀子·君道》:“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晋书·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电话四达,处处交通。”
2.到达;达到。
●《书·禹贡》:“浮于济漯,达于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昔司马懿征公孙渊,还,达白屋,即于此也。”
●唐韩愈《与崔群书》:“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
●刘半农《敲冰》诗:“孩子!你乏了!可是你的目的已达了!”
3.通晓;明白。
●《论语·乡党》:“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刘宝楠正义:“达,犹晓也。言不晓此药治何疾,恐饮之反有害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
●《红楼梦》第一○六回:“﹝凤姐﹞便和平儿道:‘你别不达时务了。到了这个田地,你还顾我做什么?’”
4.普遍;全面。参见“达观”。
5.显贵;显达。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三国魏嵇康《卜疑》:“方而不制,廉而不割,超世独步,怀玉被褐,交不苟合,仕不期达。”
●宋陆游《晚春感事》诗:“稚子日长供课早,故人官达寄书稀。”
●清郑燮《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百川早世,灵皋晚达,其崎岖屯难亦至矣。”
6.放达;旷达。
●《世说新语·任诞》:“王叹曰:‘灵宝故自达。’”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玄不立忌日,止立忌时,其达而不拘,皆此类。”
●宋苏轼《宝绘堂记》:“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元杨载《再用韵赠黄子久》:“达饮千钟洒,高登百尺楼。”
7.推举;推荐。
●《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
●《孔子家语·贤君》:“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唐韩愈《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
8.表达;表露。
●《孟子·滕文公上》:“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藟梩而掩之。”
●唐白居易《采诗官》诗:“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清王韬《〈淞滨琐话〉自序》:“非笔足以达之,实从吾一心之所生。”
9.送到;传送。
●《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夫妇三百,唯王所安,以没王年。”
韦昭注:“达,致也。”
●唐李朝威《柳毅》:“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
●明冯梦龙《女丈夫·女侠修书》:“能探天上信,善达海边书。”
10.通行的;共同遵行的。参见“达丧”。
11.具备。参见“达礼”。
12.幼苗冒出地面的样子。
●《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
●毛传:“达,射也。”
●郑玄笺:“达,出地也。”
马瑞辰通释:“射即初生射出之貌,故笺以‘出地’申释之。”
●《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唐杨暕《对学耕判》:“虽毕达余萌,行春已膏乎阴雨。”
13.洞穿。
●《淮南子·修务训》:“上峭石,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跖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
高诱注:“达,穿也。”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达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14.窗户。
●《文选·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李善注:“《大戴礼》曰:‘明堂九室而有八牖。’然九室,则九房也;八牖,八达也。”
15.夹室。庋藏食物的地方。
●《礼记·内则》:“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
郑玄注:“达,夹室。”
16.方言。指父亲。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天性是我的》:“俺达、俺娘,说话甭忙:骨肉是你的,天性是我的。”
17.方言。相当于“里”、“儿”,常用在“这”、“那”、“哪”之后,表示处所。
●欧阳山《三家巷》二一:“你看咱们把它种在哪达好呢?这儿成不成?”
18.副词。皆,都。
●《礼记·礼器》:“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
郑玄注:“达,犹皆也……君子爱物,见天雨泽皆勉勉劝乐。”
19.象声词。脚步声。
●叶圣陶《邻居·寒假的一天》:“达,达,达,泥浆直溅。”
20.通“鞑”。参见“达人”、“达子”。
21.通“大”。
22.通“羍”。初生的小羊。
●《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郑玄笺:“达,羊子也。”
●孔颖达疏:“以羊子初生之易,故以比后稷生之易也。”
23.地名。今四川省达县。
●宋陈亮《中兴论》:“金、房、开、达之师入武关以镇三辅,则秦地可谋矣。”
●《清史稿·地理志十六》:“﹝绥定府﹞领厅一,县六。达、东乡、新宁、渠、大竹、太平、城口厅。”
24.姓。
●明代有达云。见《明史》本传。
达(II)ta
ㄊㄚˋ
〔《广韵》他达切,入曷,透。〕
1.放恣;欢跃的样子。
●《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朱熹集传:“达,放恣也。”
高亨注:“挑达,借为跳跶,欢跃貌。”
2.通“挞”。挞伐,征讨。
●《书·顾命》:“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
●曾运干正读:“达,即古挞字。犹云挞伐也。”
[同]臻
上
达到
达成
1、达讀音:他計切,音替,霽韻。釋文:
❶滑也。《文選王襃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敍卑~。
〔注〕:字林曰。~、滑也。
❷達也。見《玉篇》。
❸迭也。見《玉篇》。
❹足滑也。見《廣韻》。
❺與達同。見《玉篇》。
2、达讀音:他達切,音闥,陀葛切,音達,曷韻。釋文:達或字。《說文》:達。或从大。或曰迭。
〔按迭下脫字字。或曰此迭字之異體也〕。
3、达讀音:他達切,音闥,曷韻。釋文:
❶行不相遇也。見《集韻》。
❷㒓或字。《集韻》:㒓。博雅、逃也。或作~。
4、㒓讀音:他達切,音闥,曷韻。釋文:
❶逃也。見《集韻》。
❷幆~。肥貌。見《廣韻》。
5、迏釋文:达譌字。見《正字通》。
6、迖釋文:达譌字。見《正字通》。
7、迭讀音:徒結切,音絰,屑韻。釋文:
❶更~也。从辵。失聲。一曰达。見《說文》。《桂注》:孟子。~爲賓主。左昭十七年傳。三呼皆~對。杜云。~、更也。《參閱达字》。
❷遞也。《易說卦傳》:~用柔剛。
❸代也。見《廣雅釋詁》。《疏證》:代謂之~。猶次謂之秩也。
❹互也。《史記樂書》:~相陵。謂之慢。
❺過也。《文選張衡賦》:爛漫麗靡。藐以~逷。
❻侵突也。《左成十三年傳》:~我殽地。
❼沏~。疾貌。《文選木華賦》:鬱沏~而隆頽。
❽迷~。香名。出大秦國。
❾通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❿通軼。《史記封禪書》:軼興軼衰。〔漢書作~〕。
⓫通藀。《詩日月》:胡~而微。〔韓詩作藀〕。
⓬通逸。《家語顏回》:馬將~。
8、達讀音:他達切,音闥,陀葛切,音薘,曷韻。釋文:
❶行不相遇也。詩曰。挑兮~兮。見《說文》。《段注》: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訓通~者。今言也。
〔按詩毛傳曰。挑~。往來相見貌。與許說背。王筠曰。許君所以反毛義者。葢上二章不嗣音。是不來。下文不見。是不遇此靑衿矣。若忽言往來相見。則與上下文皆不類。故許不敢苟爲同也。集傳云。~、放恣也。集韻。本作㒓。引廣雅云。逃也。存參〕。
❷通也。《呂覽重己》:理塞則氣不~。
❸暢也。見《莊子達生釋文》。
❹徹也。見《釋名釋言語》。
❺猶曉也。《論語顏淵》:樊遲未~。
❻通於物理也。《論語雍也》:賜也~。
❼無滯於一方也。《莊子齊物論》:唯~者知通爲一。
❽謂聽至遠也。《書舜典》:~四聰。
❾聞之實也。《論語顏淵》:非~也。
❿行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土疎泄。蒼氣~。
⓫出也。《史記樂書》:區萌~。
⓬生也。《詩生民》:先生如~。
⓭芒也。見《方言》。
⓮進也。見《後漢范升傳注》。
⓯射也。《詩載芟》:驛驛其~。
〔按箋云。出地也。與傳異義〕。
⓰穿也。《淮南脩務》:蹠~膝。
⓱決也。《周禮小宰》:小事則專~。
⓲致也。《國語吳語》:寡人其~王於甬句東。
⓳至也。《國語晉語》:奔而易~。
⓴因水入水曰~。《書禹貢》:~于河。
㉑旁通也。《山海經大荒南經》:四隅皆~。
㉒徧也。《書召誥》:則~觀于新邑營。《集傳》:則徧觀新邑所經營之位。
㉓通顯之名也。《禮記聘義》:孚尹㫄~。
㉔皆也。《禮記禮器》:君子~亹亹焉。
㉕宜也。《詩長發》:受小國是~。受大國是~。《集傳》:言其無所不宜也。
㉖具也。《禮記樂記》:非~禮也。
㉗夾室也。《禮記內則》:天子之閣左~五。右~五。
㉘窻也。《文選張衡賦》:八~九房。
〔注〕:八~、謂有室八窻也。
㉙謂長於淵幹。《考工記弓人》:恆角而~。
㉚羊子也。見《詩生民箋》。
㉛州名。本漢巴郡地。宋置~州。當今四川~縣治。
〔又〕:元水~~路。屬遼陽省。當今寧古塔地。
㉜~吏。察舉勤勞之小吏也。《周禮大宰》:七曰~吏。
㉓蟲~。人名。《漢書功臣表》:曲成圉侯。蟲~侯。入漢。定三秦。以都尉破項藉。
㉞~摩。天竺王子。佛氏之大師也。
㉟~賴。西藏僧之尊號。在前藏者曰~賴喇嘛。
㊱姓也。見《廣韻》引《姓苑》。
〔又〕:虜複姓三氏、後魏憲帝弟爲~奚氏。~勃氏。後改爲裒氏。周文帝~步妃、生齊煬王憲。見《廣韻》。
达
(一)dá 《集韻》陁葛切,入曷定。月部。
同“達”。《説文·辵部》:“达,達或从大。”《玉篇·辵部》:“达,與達同。”按:今为“達”的简化字。
(二)tì 《廣韻》他計切,去霽透。月部。
(1)滑。《文選·王襃〈洞簫賦〉》:“其妙聲則清静厭㥷,順叙卑达。”李善注引《字林》曰:“达,滑也。”
(2)足滑。《廣韻·霽韻》:“达,足滑。”
(3)迭。《説文·辵部》:“达,或曰迭。”段玉裁注:“下脱‘字’字。或曰,此迭字之異體也。”《玉篇·辵部》:“达,迭也。”
(三)tà 《集韻》他達切,入曷透。
同“㒓”。《集韻·曷韻》:“㒓,《博雅》:‘逃也。’一曰行不相遇。或作达。”《字彙補·辵部》:“达,㒓也。”
达(逹)dá
①通:铁路四通八~。
②达到:抵~|目的已~。
③懂得透彻;通达(事理):知书~理|通权~变。
④表达:转~|传~|~意。
⑤显达:~官。
⑥(Dá)名姓。
【读音】dáɡ
【繁体】達
达<动>
(形声。从辵,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leadto;goto]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á
1、[达成]dá chéng
达到;得到(多指商谈后得到结果):~协议。
2、[到达]dào dá
到了(某一地点、某一阶段):火车于下午3时~北京。
3、[雷达]léi dá
英语音译词。意为无线电探测和定位。一般指利用发射和接收反射电磁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电子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有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按工作状态分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两类。广泛应用于侦察、警戒、导航、跟踪、瞄准、制导和地形测量、气象探测等方面。
4、[表达]biǎo dá
表示(思想、感情):感激之情,难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能力。
5、[转达]zhuǎn dá
把一方的话转告给另一方:我对老人的心意请你代为~。你放心走吧,我一定把你的话~给他。
6、[达到]dá dào
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得到。达不到。目的没有~。~国际水平。
7、[四通八达]sì tōng bā dá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8、[传达]chuán dá
1.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命令。~上级的指示。 2.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管理登记和引导来宾的工作:~室。 3.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担任传达工作的人。
9、[通达]tōng dá
1.明白(人情事理)。 2.通行无阻。
10、[高达]gāo dá
1.谓才高而通达。 2.旷达脱俗。 3.上升。
11、[发达]fā dá
1.(事物)已有充分发展;(事业)兴盛:肌肉~。四肢~。工业~。交通~。 2.使充分发展:~经济。~贸易。 3.发迹;显达。
12、[抵达]dǐ dá
到达:~目的地。
13、[达人]dá rén
1.指通达事理的人。 2.达观的人。
14、[达标]dá biāo
达到规定的标准:质量~。
15、[直达]zhí dá
不必在中途换车换船而直接到达:~车。从北京坐火车~广州。
16、[下达]xià dá
向下级发布或传达(命令、指示等):~通知。
17、[送达]sòng dá
1.送到。 2.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制度。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18、[八达]bā dá
1.道路八面相通。 2.亦作“八闥”。八牖。 3.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 5.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19、[豁达]huò dá
性格开朗;气量大:胸襟~。~大度。
20、[达摩]dá mó
1.法。引申为法子,办法。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一场出丑,着甚达摩。”凌景埏 校注:“着甚达摩,犹如説有什么法子。‘达摩’,梵语音译,指‘法’,见《方广经》。” 2.亦作“达么”、“达磨”。菩提达摩 的省称,天竺 高僧,本名 菩提多罗。于 南朝 梁 普通 元年入 中国,梁武帝 迎至 建康。后渡 江 往 北魏,止 嵩山 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 慧可。达摩 为中华禅宗初祖。宋 沉辽《赠长芦福长老》诗:“达么 西归不记年,雪山 消息更芜然。”明 杨慎《艺林伐山·五色赋记》:“孙臏 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磨 面壁以来,九年闭目。”清 丘逢甲《兴福寺》诗:“自从 达摩 来,妙法指心示。”
21、[达达]dá dá
1.鞑靼。 2.方言。父亲。
22、[宏达]hóng dá
(学识)广博通达。
23、[哈达]hǎ dá
藏语音译词。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在敬神以及欢迎、馈赠等日常礼节交往上使用的丝巾。赠送哈达是表示敬意和祝贺。
24、[腾达]téng dá
1.上升。 2.指发迹,职位高升。
25、[达夫]dá fū
见识高超的人。
26、[达古]dá gǔ
谓世代兴旺发达。
27、[达意]dá yì
(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抒情~。词不~。
28、[利达]lì dá
犹显达。
29、[达明]dá míng
1.阐发明白。 2.到天亮。 3.通达贤明。
30、[旷达]kuàng dá
心胸开阔,想得开:胸襟~。
31、[贤达]xián dá
指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社会~。
32、[鸿达]hóng dá
1.谓才识广博通达。 2.指才识广博通达的人。
33、[兴达]xīng dá
形容事业或经济状况发达昌盛。
34、[练达]liàn dá
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老成。
35、[上达]shàng dá
1.下层或下属的意见到达上层或上级。 2.旧指能对德、义等透彻了解并能努力实行。
36、[博达]bó dá
(学识)渊博,通达(事理)。
37、[四达]sì dá
1.通往四方的道路。 2.通达四方。 3.谓风行天下。 4.谓通晓事理。 5.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
38、[速达]sù dá
1.迅速到达。 2.迅速得志显贵;升官快。
39、[智达]zhì dá
聪慧敏达。
40、[显达]xiǎn dá
指在官场上地位高而有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