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
拼音
gōng笔顺
丿 丨 𠃌 一 一 一 丿 𠃍 一 ㇉同音字
读音为gōng的字 读音为gong的字基础解释
1.自身;亲自:~逢。反~自问。~行实践。 2.弯下(身子):~身下拜。详细解释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生命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 沅、 湘。—— 汉· 刘向《九叹·远游》
通“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谓侯之上下幅布也。——《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长躬(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
自身;自己
已躬命之。——《仪礼·士昏礼记》。注:“犹亲也。”
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卫风·氓》
百官之非,宜由联躬。——《史记·教本纪》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国语·越语下》
又如:躬自(自己);躬化(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反躬自问
亲身;亲自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史公治兵,往来 相城,必躬 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唐· 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躬耕乐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躬身(亲身,自身);躬稼(亲身从事农事);躬卒(亲自率领;亲身实行)
本身具有 。
如:躬上将之姿(本身具有上将的风姿)
稍微向前弯身,以表尊敬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霸形》
又如:躬身下拜;躬敛(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通“穷”( qióng)。困苦危难
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躬为匹夫而不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大戴礼·哀公问五义篇》
〈名〉
〈代〉
〈副〉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躬-中華語文大辭典躬躬ㄍㄨㄥɡōnɡ1.身體。[例]鞠~。2.身子向前彎曲。[例]~身下拜∣打~作揖。3.〈書〉表示動作行為是自己進行的,相當於「親自」。[例]童子何知,~逢勝餞(唐‧王勃〈滕王閣序〉)∣臣本布衣,~耕於南陽(《文選‧諸葛亮‧出師表》)。4.姓。
躬-中華大字典1、躬讀音:居雄切,音弓,東韻。釋文:
❶本作躳。《說文呂部》:躳。身也。从呂。从身。~。俗从弓身。《段注》:从呂者。身以呂爲柱也。弓身者曲之會意也〕。
❷親也。《禮記祭義》:齋戒沐浴而~朝之。
❸猶己也。《禮記樂記》:不能反~。
❹體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胝無胈。
❺體中曰~。《易渙》:渙其~。
❻通共。《禮記緇衣》:匪其止共《釋文》:皇本作~。云~、恭也。
❼姓也。見《何氏姓苑》。
2、驸讀音:居雄切,音弓,東韻。釋文:
❶裑也。見《廣雅釋器》。《疏證》:裑、謂衣中也。字通作身。喪服記、衣二尺有二寸。鄭注云。此謂袂中也。言衣者、明與身參齊。疏云。衣卽身也。
❷通躬。《續漢書五行志》:獻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爲長躬而下甚短。
3、躳釋文:躬本字。見《說文》。
躬 (躳)gōng
身體。
《尚書·牧誓》:
爾所弗勖,其于爾~有戮。(爾:你,你們。弗:不。勖:勉力。)
《漢書·元帝紀》:
百姓愁苦,靡所錯~。(靡:無。錯躬:指安身。錯:措,放置。)
引自身。
《史記·文帝本紀》:
百官之非,宜由朕(zhèn)~。
引親自。
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勸耕農。
【读音】ɡōnɡ
【繁体】躳
躬<名>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body]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生命[life]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
躬(躳)gōng
⒈身体。〈引〉自身,亲自:~劝耕农。事必~亲(每件事必须亲自做)。
⒉弯曲身体:鞠~。
躬
【酉集中】【身字部】 躬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𠀤音弓。【說文】躳或从弓,身也。【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
◎又【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疏】躬,猶身也。【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詩·邶風】我躬不閱。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註】以人形爲瑑飾。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班固·東都賦】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又叶俱王切。【𨻰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考證:〔【班固·東都賦】登靈臺乎考休徵。〕 謹照原文臺下省乎字。
躬身310ㄍㄨㄥgōng名身體。《爾雅.釋詁下》:「躬,身也。」如:「鞠躬」、「政躬康泰」。《詩經.大雅.生民》:「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副親身、親自。如:「事必躬親」。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唐.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動彎曲。如:「躬身為禮」。
躬-文言同义辨析躬-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376.【躬】
身體。論語堯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引申爲自身,自己。詩經邶風谷風:“我躬不閱,遑恤我後?”(閱:容。我自身尚且不能見容,又哪有工夫憂慮我走後的事?)詩經衛風氓:“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又引申爲親自。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躬】10画 2722·7 gōng ㄍㄨㄥ 居戎切,平,東韻,見。冬部。説文作“躳”。㊀身體。詩 大雅 烝民:“王命 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史記一一七 司馬相如傳 難蜀父老:“躬胝無胈,膚不生毛。”㊁親自。詩 小雅 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左傳 成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引申爲自身。詩 邶風 谷風:“我躬不閲,遑恤我後。”㊂彎身。管子 霸形:“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參見“躬圭”。㊃箭靶的上下幅。儀禮 鄉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注:“躬,身也,謂中之上下幅也,用布各二丈。”㊄姓。見 元和姓纂一 東。
躬-辞源3同: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ōng
1、[鞠躬]jū gōng
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深深地鞠了个躬。
2、[躬身]gōng shēn
1.自身;自己。 2.亲自;亲身。 3.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3、[躬耕]gōng gēng
古时天子亲自下田的礼节。
4、[躬行]gōng xíng
亲身实行:~节俭。
5、[打躬]dǎ gōng
同“打恭”。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叉手横仗》:“若抚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讲揖让之礼。”《儒林外史》第一回:“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 再三打躬辞了,方纔上轿回去。”《再生缘》第二二回:“皇华 打躬应连声,施礼恭称谢大人。”
6、[躬览]gōng lǎn
亲自视察或阅览。
7、[侧躬]cè gōng
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
8、[正躬]zhèng gōng
犹正身,亲身。
9、[薄躬]báo gōng
自身。谦辞。
10、[敛躬]liǎn gōng
弯腰缩身。表示行踪隐秘。
11、[敕躬]chì gōng
敕身。
12、[静躬]jìng gōng
反躬静思。
13、[躬化]gōng huà
谓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
14、[讬躬]tuō gōng
犹寄身。
15、[慈躬]cí gōng
对父母等长辈身体的尊称。
16、[禔躬]zhī gōng
犹禔身。
17、[藐躬]miǎo gōng
孱弱的躯体。《清史稿·德宗纪二》:“况慈闈颐养廿餘年,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吴樾《暗杀时代》:“内顾藐躬,素非强壮,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间?”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藐躬穷奇,所至颠沛。”茅盾《色盲》五:“以他那样的藐躬,负起生活的重担,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18、[畸躬]jī gōng
指独行脱俗的人。
19、[局躬]jú gōng
犹言弯腰曲背。
20、[克躬]kè gōng
严格要求自己。
21、[跼躬]jú gōng
犹言弯腰曲背。喻惶恐不安。清 陈确《答萧山来成夫书》:“犹自以受享踰分,跼躬而无容。”
22、[束躬]shù gōng
检点约束自己。
23、[躬体]gōng tǐ
犹身体。
24、[返躬]fǎn gōng
反过来对自己。
25、[曲躬]qǔ gōng
折腰。形容恭顺。
26、[自躬]zì gōng
亲自为之。
27、[我躬]wǒ gōng
我本身,我自己。
28、[躯躬]qū gōng
身体。引申指生命。
29、[俯躬]fǔ gōng
弯下身子。
30、[躬敛]gōng liǎn
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
31、[蹐躬]jí gōng
缩着身子。
32、[偏躬]piān gōng
谓身着偏衣,身着两色合成之衣。《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兵要远灾。”杨伯峻 注:“分身衣之半为其服,似无恶意。”
33、[躹躬]jū gōng
即鞠躬。
34、[躶躬]luǒ gōng
犹言赤身露体。
35、[贱躬]jiàn gōng
谦称己身。
36、[省躬]shěng gōng
反躬自省。
37、[王躬]wáng gōng
君王的身体。
38、[神躬]shén gōng
犹言神魂。
39、[要躬]yào gōng
指身体。要,“腰”的古字。
40、[圣躬]shèng gōng
代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