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𠃌

同音字

读音为tí的字 读音为ti的字

基础解释

牛、马等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 也指有蹄的脚: 马不停~。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足,ń声。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2. 同本义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 柳宗元《三戒》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3. 指牲口 。

  4.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蹄躈(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5. 兔网,捕兔的工具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庄子·外物》

    又如:蹄筌(蹄和筌。蹄是捕兔器,筌是捕鱼器)

  6. 另见 d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蹄-中華語文大辭典

蹄ㄊ丨ˊtí1.牛、馬、羊、豬等動物足趾端的角質層;也指具有這種角質層的腳。[例]牛~|羊~|馬不停~。2.〈書〉古代一種的捕兔用的掛網。[例]筌~|得兔而忘~。

蹄-辞源3

【蹄】16画 6012·71.tí  ㄊㄧˊ  杜奚切,平,齊韻,定。支部。㊀獸足。也作“蹏”。孟子 滕文公上:“獸蹄鳥迹之道,交於中國。”㊁捕兔的工具,用以繫兔足,故稱蹄。莊子 外物:“得兔而忘蹄。”釋文:“蹄,兔罥也。”參見“蹄筌”。2.dì  ㄉㄧˋ  集韻大計切,去,霽韻,定。支部。踢。同“踶”。禮 月令季春之月“游牝别羣,則縶騰駒”漢 鄭玄 注:“爲其牡氣有餘,相蹄齧也。”釋文:“蹄,蹋也。本或作踶。”

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蹄足916ㄊㄧˊtí名①獸足趾端的角質變形物,後借以通稱獸足。如:「馬蹄」、「牛蹄」。②古代的一種捕獸器。如:「筌蹄」。動踢。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驢不勝怒,蹄之。」

蹄-汉语大词典

蹄(I)ti
ㄊ〡ˊ
〔《广韵》杜奚切,平齐,定。〕
1.马、牛、羊、猪等动物生在趾端的角质物。亦指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
●《谷梁传·昭公八年》:“马候蹄。”
●陆德明释文:“蹄,马足也。”
●《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陈鼓应注:“‘蹄’,即‘蹄’本字。”
●唐韩愈《游城南·题于宾客庄》诗:“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闻一多《红烛·时间底教训》:“听那壁上的钟声,果同快马狂蹄一般地奔腾。”
2.指牲口。
●宋王禹偁《吊税人场文》:“职彼兽之攸暴,示斯场之所酷。骑者为之鞭蹄,车者为之膏轴。”
3.捕兔的挂网。
●《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陆德明释文:“蹄,兔罥也。又云:兔弶也,系其脚,故曰蹄也。”
●成玄英疏:“蹄,兔罝也。”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侧定政宗》:“因蹄得兔,忘言而后可言。”
4.趋走;奔走。
●《淮南子·修务训》:“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
高诱注:“跌,疾行也;蹄,趋走也。”
●清魏源《栈道杂诗》之六:“蜀驹小于犊,健绝何奔放。瞬息蹄百里,万山皆倒向。”
5.量词。用于草食动物。
●《史记·货殖列传》:“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
●司马贞索隐:“马有四足,二百蹄有五十匹也。”
●唐温庭筠《塞寒行》:“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蹄(II)di
ㄉ〡ˋ
〔《集韵》大计切,去霁,定。〕
1.踢。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2.踩,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下》:“﹝晋﹞杨泉《五湖赋》曰:‘头首无锡,足蹄松江,负鸟程于背上,怀太吴以当胸。’”

蹄-中華大字典

1、蹄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蹏或字。《集韻》:蹏。足也。或从帝。
2、蹄讀音:大計切,音弟,霽韻。釋文:踶或字。《集韻》:踶。躛也。或从帝。
3、忕讀音:束器切,音帝,霽韻。釋文:足也。見《字彙補》。
4、踶讀音:大計切,音弟,霽韻。釋文:
❶躛也。見《說文》。
❷蹋也。《漢書武帝紀》:故馬或奔~而致千里。
 〔按段氏說文注引通俗文。小蹋謂之~〕。
❸躡也。見《聲類》。
❹~跋。促遽貌。《文選左思賦》:~跋乎紭中。
 〔按今本作狼〕。
5、踶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獸足。見《集韻》。
6、踶讀音:大尒切,音豸,紙韻。釋文:~跂。用心力貌。《莊子馬蹄》:~跂爲義。
7、踶讀音:陳知切,音馳,支韻。釋文:~躇。行不進。見《集韻》。
8、踶讀音:上紙切,音是,紙韻。釋文:牛展足謂之~。見《類篇》。
9、柠釋文:蹏俗字。見《篇海》。
10、蹏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
❶足也。見《說文》。《段注》:俗作蹄。
❷底也。足底也。見《釋名釋形體》。
❸馬足也。《穀梁昭八年傳》:馬候~。
❹馬足甲也。《莊子馬蹏》:馬~可以踐霜雪。
❺兔翴也。《莊子外物》:~者所以在兔。《釋文》:兔翴也。係其腳。故曰~也。
❻趍走也。《淮南脩務》:夫墨子跌~而趍。
❼赫~。薄小紙也。《漢書外戚傳》:赫~書。
11、忕讀音:東器切,音帝,霽韻。釋文:足也。見《字彙補》。〔康熙字典云。蹏、譌爲嶓。復譌爲~〕。
12、嶓釋文:通蹄。見《龍龕手鑑》。

蹄-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蹄 (蹏)tí
❶馬、牛、羊、猪等動物的脚。
《莊子·馬蹄》:
馬,~可以踐霜雪。
又計算動物數量的詞。四蹄爲一隻。
《史記·貨殖列傳》:
故曰陸地牧馬二百~。
❷捕兔的器具。
《莊子·外物》:
~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
❸跑,奔馳。
魏源《棧道雜詩》:
瞬息~百里。
❹(舊讀dì)踢,踏。
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驢不勝怒,~之。
《水經注·沔水》引楊泉《五湖賦》:
足~松江。

蹄-中草药辞典

【读音】tí
【繁体】蹏
蹄〈名〉
(形声。从足,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同本义[hoof]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指牲口[draughtanimals]。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
蹄(蹏)tí马、牛、羊、猪等趾端的角质保护物。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马~。猪~子。
────────────────—
蹄dì1.踢。2.踩,踏。

蹄-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字部】 蹄
〔古文〕蹏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釋名】蹄,底也。【羣經音辨】獸足也。【易·說卦】爲薄蹄。【儀禮·士喪禮】其實特豚,四鬄去蹄。【穀梁傳·昭八年】馬侯蹄。
★又【集韻】大計切,音弟。踶或作蹄,躗也。【羣經音辨】足相躗曰蹄。

蹄-辞源3

同:

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蹄(蹏)tí
名马、牛、羊等动物生在趾端的角质物,也指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马不停蹄]mǎ bù tíng tí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2、[马蹄]mǎ tí

1.马的蹄子。 2.荸荠。

3、[蹄子]tí zi

旧时骂女子的话。

4、[铁蹄]tiě tí

比喻侵略者对人民的残暴蹂躏。

5、[蹄筋]tí jīn

牛、羊、猪的四肢中的筋,作为食物时叫做蹄筋。

6、[马失前蹄]mǎ shī qián tí

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

7、[蹄髈]tí pǎng

肘子。

8、[蹄膀]tí bǎng

作为食品的猪腿的最上部。

9、[蹄声]tí shēng

蹄子踏到地面或其他硬东西上碰击的声音。

10、[筌蹄]quán tí

1.亦作“筌蹏”。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11、[龙蹄]lóng tí

见“ 龙蹏 ”。

12、[豚蹄]tún tí

亦作“豚蹏”。猪蹄子。

13、[阋蹄]xì tí

薄而小。

14、[騉蹄]kūn tí

马名。蹄平正,善登高。

15、[蹄角]tí jiǎo

1.亦作“蹏角”。牛的蹄与角,古时用以计牛头数。蹄角六,即一头牛。 2.指代牲口。

16、[同蹄]tóng tí

复姓。

17、[踠蹄]wǎn tí

谓马举足扬蹄。

18、[褭蹄]niǎo tí

见“褭蹏”。

19、[穿蹄]chuān tí

马行日久,蹄铁磨穿。喻疲惫。

20、[骏蹄]jùn tí

代称良马。

21、[忘蹄]wàng tí

犹忘筌。

22、[枝蹄]zhī tí

歧蹄。

23、[蹄迒]tí háng

亦作“蹏迒”。蹄爪的痕迹。

24、[花蹄]huā tí

谓蹄之形如花。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元封 二年,大秦国 贡花蹄牛……蹄如莲花,善走多力,帝使輦铜石以起 望仙宫,蹟在石上,皆如花形。”南朝 梁简文帝《系马》诗:“青驪沉赭汗,緑地悬花蹄。”

25、[鹿蹄]lù tí

鹿腿。

26、[朱蹄]zhū tí

1.红色马蹄。 2.借指骏马。

27、[蹄踏]tí tà

象声词。走路声。

28、[银蹄]yín tí

白色的马蹄。

29、[蹄洼]tí wā

蹄迹所陷的洼坑。

30、[蹄踣]tí bó

亦作“蹏踣”。失足跌倒。

31、[蹄踁]tí jìng

腿脚。

32、[瘙蹄]sào tí

指马、牛等蹄的凹部所患奇痒难忍的湿疹。

33、[玄蹄]xuán tí

射帖名。射帖,箭靶子。

34、[轮蹄]lún tí

1.亦作“轮蹏”。车轮与马蹄。代指车马。 2.拉车的牲口。

35、[八蹄]bā tí

指人走路一瘸一拐的。

36、[放蹄]fàng tí

谓奋蹄飞驰。

37、[驽蹄]nú tí

指劣马。

38、[蹄啮]tí niè

1.亦作“蹄囓”。 2.引申指劣马。 3.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倾轧。

39、[跑蹄]pǎo tí

用脚爪刨地。

40、[蹄涔]tí cén

亦作“蹏涔”。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迹中,言其小也。”后以“蹄涔”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