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
拼音
kuà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 一 丿 ㇏ 一 一 ㇉左窄右宽。“⻊”下边右竖正对“口”的中部。“夸”上横宜短,撇捺舒展;中间两横短而平行,竖折折钩斜中求正。
同音字
读音为kuà的字 读音为kua的字基础解释
1.迈步越过:~进大门。 2.骑:~上战马。 3.越过界限:~地区。~年度。 4.附在旁边的:~院儿。详细解释
(形声。从足,夸声。本义:迈步,越过)
同本义
跨,渡也。——《说文》。段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
不跨其国。——《国语·晋语》
康王跨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又如:跨进大门;跨过小沟;跨蹑(跨踏;跨步);跨巽(跨到或达到“巽”的方位);跨火(跨过火堆。为一种民俗);跨踪(跨越)
超过
乃览秦制,跨 周法。—— 张衡《西京赋》
又如:跨灶(比喻儿子胜过父亲);跨俗(超越世俗);跨年(从旧年底到新年初的时间)
骑
又如:跨战马去草原;跨鹤(乘鹤。比喻成仙);跨青牛(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仙去)
横于上
跨谷弥阜。——《文选·张衡·西京赋》
又如:跨街楼(联结街道两旁楼房而横跨在街道上空的楼。又称过街楼);跨所(跨院,正院旁边的院子);跨虹(喻指拱形桥)
挎
智深到座前领了法贴,辞了长老,背上包裹,跨了戒刀禅杖。——《水浒传》
又如:跨菜篮子;跨刀(挎着腰刀)
占据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
若跨有荆益。
又如:跨蹈(占有);跨据(据有);跨有(据有)
兼有 。
如:跨州连郡(指占有数个州、郡的意思);跨蹑(兼有其地);跨边(兼有边境两方的藉贯)
指两腿之间。通“胯”
能死,剌我;不能,出跨下。——《汉书·韩信传》
又如:跨下之辱(从他人胯下爬过去的屈辱。比喻胸怀大志的人,能忍辱负重);跨下(两腿之间)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跨-中華語文大辭典跨ㄎㄨㄚˋkuà1.邁過;越過。[例]~欄∣~越∣~過小溪∣~海遠行。2.兩腿分開,使物體處在胯下;騎。[例]~上戰馬。3.(橋梁等建築物)橫架在上方。[例]~海大橋。4.超越一定的界限;兼及。[例]~世紀∣~學科∣~行業∣~組學習。5.附在旁邊的。[例]~院∣~間∣~屋。
跨-中華大字典1、跨讀音:枯化切,音胯,禡韻。釋文:
❶渡也。見《說文》。《段注》:謂大其兩股間以有所越也。因之兩股間謂之~下。史記淮陰侯傳作胯下。
❷越也。《荀子儒效》:~天下而無蘄。
❸過其上也。《左昭十三年傳》:康王~之。
❹據也。《國語晉語》:不~其國。
❺踞也。亦躡也。見《一切經音義》引《字林》。
❻乘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野馬。
❼騎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彌山~谷。
❽江南謂開膝坐爲跘~。山東謂之甲趺。見《一切經音義》引《俗典》。
❾通夸。《列子楊朱》:而欲尊禮儀以夸人。
2、跨讀音:枯瓜切,音誇,麻韻。釋文:吳人謂大坐曰~。見《集韻》。
3、跨讀音:苦瓦切,音髁,馬韻。釋文:䠚~。行不進皃。見《集韻》。
4、跨讀音:枯買切,音胯,蟹韻。釋文:䠚~。行皃。見《集韻》。
5、跨讀音:若故切,音庫,遇韻。釋文:胯或字。《集韻》:胯。股也。或从足。
6、瀐讀音:苦馬切,馬韻。釋文:跨步也。从反夂。見《說文》。《段注》:跨、當作夸。夸步、謂大張其兩股。
〔按胧字從~。胧、讀若過。~古音當亦如此〕。
7、胯讀音:苦故切,音庫,遇韻。枯瓜切,音誇,麻韻。枯化切,音跨,禡韻。釋文:股也。見《說文》。
〔按~骨爲髖。統言之。稱~則股包在內。析言之。則~與股有別。不可混也。洪武正韻云。坟~。兩股閒也。段玉裁云。合兩股言曰~。廣韻曰。~、兩股之間也。史記曰。不能死。出我~下〕。
8、胯讀音:枯買切,音銙,蟹韻。釋文:腇肥皃。見《集韻》。
9、孤釋文:同跨。見《篇韻》。
10、鐩釋文:同跨。見《集韻》。
11、膯釋文:同跨。見《字彙補》。
跨kuà
①动抬起一只脚向前或向左右迈(一大步):~进大门|向左~一步。
②动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立着:~在马上丨比喻用法铁桥横~长江两岸。
③动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的界限:~年度|~地区|~行业。
④附在旁边的:~间|~院儿。
【读音】kuà
【繁体】跨
跨〈动〉
(形声。从足,夸声。本义:迈步,越过)
同本义[step;stride]
跨,渡也。――《说文》。段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
不跨其国。――《国语·晋语》
康王跨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又如:跨进大门;跨过小沟;跨蹑(跨踏;跨步);跨巽(跨到或达到“巽”的方位);跨火(跨过火堆。为一种民俗);跨踪(跨越)
超过[gobeyond]
乃览秦制,跨周法。――张衡《西京赋》
又如:跨灶(比喻儿子胜过父亲);跨俗(超越世俗);跨年(从旧年底到新年初的时间)
骑[bestride]
又如:跨战马去草原;跨鹤(乘鹤。比喻成仙);跨青牛(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
跨kuà
⒈抬起一条腿越过、向前或往旁边移动:~过门坎。~大步往前走。~到旁边站着。
⒉骑:~马。~门槛而坐。〈引〉架在上面:~海峡大桥。
⒊超越两者之间:~季度。~两县。
⒋附在旁边:~院子。把这个篮子~在自行车旁边。
跨足613ㄎㄨㄚˋkuà動①舉步移動。如:「向右橫跨一步。」②乘、騎。《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褲白虎,被豳文,跨野馬。」宋.陸游〈謁石犀廟〉詩:「興亡俱昨夢,惆悵跨驢歸。」③越過。《左傳.昭公十三年》:「既乃與巴姬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康王跨之。」晉.杜預.注:「跨,過其上也。」④超出、勝過。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四:「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⑤兼及。如:「跨組」、「跨行」。《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⑥統馭、占有。《國語.晉語一》:「不跨其國,可謂挾乎?」三國吳.韋昭.注:「跨,猶據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⑦橫架其上。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記》:「二水合而西南,則又觀音橋跨之。」⑧懸掛、佩戴。《水滸傳.第四五回》:「石秀捉了包裹,跨了解腕尖刀,來辭潘公。」名兩腿之間。通「胯」。《漢書.卷三四.韓信傳》:「眾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
跨-康熙字典跨
【酉集中】【足字部】 跨
★【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𠀤音胯。【說文】渡也。【玉篇】越也。【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註】過其上。
◎又【廣韻】兩股閒也。【詩·魯頌】有驈有黃。【傳】驪馬白跨曰驈。【疏】郭云:髀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故切,音庫。踞也。【晉語】不跨其國。【註】猶踞也。【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𠀤音誇。吳人云坐曰跨。【類篇】大坐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瓦切,音㡁。䠚跨,行不進貌。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䠚跨,行貌。
【跨】13画 6412·7 kuà ㄎㄨㄚˋ 苦化切,去,禡韻,溪。魚部。㊀越過,超越。左傳 昭十三年:“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注:“過其上也。”文選 漢 張平子(衡)西京賦:“乃覽 秦制,跨 周法。”三國 吳 薛綜 注:“比 周勝,故曰跨之也。”㊁騎。史記一一七 司馬相如傳 上林賦:“被豳文,跨野馬。”晉書 杜預傳:“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㊂據有。國語 晉一:“不跨其國,可謂挾乎?”注:“跨,猶據也。”史記八七 李斯傳諫逐客書:“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諸侯之術也。”㊃通“胯”。漢書三四 韓信傳:“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見“跨下辱”。
跨 -古漢語常用詞典kuà
①跨越;越過。張衡《西京賦》:“上林禁苑,~穀彌阜。”②騎。司馬相如《上林賦》:“被豳文,~野馬。”③控制;占據。《隆中對》:“~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跨灶】比喻兒子勝過父親。
跨 kuà
① 动跨越;越过。张衡《西京赋》:“上林禁苑,~谷弥阜。” ② 动骑。司马相如《上林赋》:“被豳文,~野马。” ③ 动控制;占据。《隆中对》:“~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跨kua
ㄎㄨㄚˋ
〔《广韵》苦化切,去祃,溪。〕
〔《广韵》苦故切,去暮,溪。〕
〔《广韵》苦瓜切,平麻,溪。〕
〔《广韵》苦瓦切,上马,溪。〕
“夸”的被通假字。
1.抬起一只脚向前或向左右迈。
●《左传·昭公十三年》:“康王跨之。”
杜预注:“跨,过其上也。”
●《负曝闲谈》第二回:“二人正在谈心,瞥见一个人……一脚跨进了门槛。”
●何又化《沉默》:“当她转身要往外走的时候,我也不声不响地跨出了门槛。”
2.超过;赶过。
●《文选·张衡〈西京赋〉》:“乃览秦制,跨周法。”
薛综注:“跨,越也。比周胜,故曰跨之也。”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跨功逾德,祚尔辉章。”
●清姚鼐《论墨绝句》之五:“除却廷珪跨乃翁,几家绝艺后能同。”
3.指超越时间、地区或行业之间的界限。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然高祖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
●《魏书·李平传》:“嵩京创构,洛邑俶营,虽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元萨都剌《江南怨》诗:“侬家水田跨州县,大船小船过淮甸。”
4.渡。
●《三国演义》第七回:“孙坚跨江涉湖而来,安能用武乎?”
5.驾凌;凌越。
●《后汉书·梁冀传》:“飞梁石磴,陵跨水道。”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宋林景熙《垂虹桥》诗:“地坼东吴海脉连,画桥两道跨晴川。”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过铺一里,有溪自西大山东注,小石梁跨之,当即深溪也。”
6.骑;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
●司马贞索隐:“跨,乘之也。”
●唐韩愈《寄卢仝》诗:“近来自说寻坦涂,犹上虚空跨绿駬。”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庄濯江﹞自己一肩行李,跨一个疲驴,出了泗州城。”
7.据有;占有。
●《国语·晋语一》:“不跨其国,可谓挟乎?不得其君,能衔骨乎?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
韦昭注:“跨,犹据也。”
●《史记·李斯列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晋石崇《楚妃叹》:“荡荡大楚,跨土万里。”
●《明史·吴良传》:“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
8.蹲踞;坐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盖古设舍所跨处也。”
9.通“胯”。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一主银子,是你完完全全鳖在腰跨里的。”
参见“跨下”。
10.用同“挎”。
●《水浒传》第四三回:“当下李逵拽扎得爽利,只跨一口腰刀。”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只见老爷从西屋里把自己当年下场的那个考篮,用一只手跨出来。”
●郭沫若《瓶》诗之十:“我如今跨着一个火盆,抚着我的寸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uà
1、[横跨]héng kuà
1.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伸展或延伸到另一界限。 2.跨越(如距离,时间,空间)
2、[跨越]kuà yuè
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障碍。~长江天堑。~了几个世纪。
3、[跨栏]kuà lán
田径运动项目之一,在规定的竞赛距离内每隔一定距离摆设栏架,运动员要依次跨过栏架跑到终点。
4、[跨山压海]kuà shān yā hǎi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5、[跨年]kuà nián
谓越过年度,自去岁至今岁。《晋书·郭璞传》:“去秋以来,沉雨跨年。”
6、[跨进]kuà jìn
进入。
7、[跨度]kuà dù
1.房屋、桥梁等建筑物中,梁、屋架、拱券两端的支柱、桥墩或墙等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 2.泛指距离:时间~大。
8、[跨海]kuà hǎi
跨越大海。
9、[跨步]kuà bù
1. 2.同跨。
10、[跨坐]kuà zuò
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
11、[跨骑]kuà qí
两脚分开跨在马上。
12、[跨略]kuà lüè
1.谓越地侵占。《晋书·天文志中》:“十五年,翟辽 据 司兗,众军累讨弗克,慕容氏 又跨略 并 冀。” 2.犹超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騖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13、[跛跨]bǒ kuà
跛脚,瘸腿。
14、[蹑跨]niè kuà
跨有;据有。
15、[跨鞋]kuà xié
指有搭襻的鞋子。
16、[跨蹈]kuà dǎo
占有;统有。
17、[陵跨]líng kuà
1.跨越;凌驾。 2.侵越。
18、[出跨]chū kuà
《汉书·韩信传》:“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后常以“出跨”为忍受屈辱的典实。宋 梅尧臣《答了素上人用其韵》:“功名未逢时,壮士且出跨。”宋 梅尧臣《晚坐北轩望昭亭山》诗:“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跨。”
19、[跨屋]kuà wū
指在正屋两边的厢房。
20、[跨虚]kuà xū
犹跨空。
21、[跨刀]kuà dāo
挎着腰刀。跨,用同“挎”。
22、[跨蹑]kuà niè
1.跨踏;跨步。 2.跨越。 3.超过。 4.兼有其地。 5.骑乘。
23、[跨业]kuà yè
指一个企业兼营不同行业的产品或业务。
24、[跨子]kuà zǐ
指带子上的搭扣。
25、[跨籍]kuà jí
兼具两个地方的籍贯。
26、[款跨]kuǎn kuà
连绵不断貌。
27、[凌跨]líng kuà
1.犹超越。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卫协》:“古画皆畧,至 协 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而妙有气韵。凌跨羣雄,旷代絶笔。”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杜子美、李太白 以英伟絶世之资,凌跨百代。”明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唐 初承 陈 隋 之弊,多尊 徐 庾,遂至頽靡不振……而 卢昇之、王子安,务欲凌跨三 谢。”赵朴初《阳春曲》:“水边林下舞羣仙,飞动意,凌跨两千年。” 2.淩跨:超越。清 陈田《<明诗纪事丁籤>序》:“论者谓 弘 正 两朝,人才杰出,如 王伯安 之理学勋业,杨升庵 之博雅直节……皆足以凌跨宇内,炳燿一代。”
28、[逾跨]yú kuà
1.亦作“踰跨”。 2.跨越;超越。 清 黄子云 《葵诚向》诗:“章采布德音,品制禁踰跨。”
29、[跨水]kuà shuǐ
1.指跨越水上两支点之间的距离。 2.跨踞河的两岸。
30、[跨历]kuà lì
谓经历过不同的朝代或时期。
31、[杀跨]shā kuà
排除跨度的意思,杀几跨就是排除跨度几的意思。
32、[跨涉]kuà shè
跨有,兼及。
33、[雄跨]xióng kuà
1.犹高踞。 2.指高踞者。 3.大幅度跨越。
34、[跨马]kuà mǎ
骑马。
35、[骑跨]qí kuà
乘骑,跨坐。
36、[跨俗]kuà sú
超越世俗。
37、[跨制]kuà zhì
兼有、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
38、[飞跨]fēi kuà
犹飞越。
39、[跨积]kuà jī
跨历,经历。《宋书·孝义传·郭原平》:“父抱篤疾弥年,原平 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40、[跨擅]kuà shàn
谓跨地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