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

拼音

dòu kòu nián huá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dòu的字 读音为kòu的字 读音为nián的字 读音为huá的字 读音为dou的字 读音为kou的字 读音为nian的字 读音为hua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

年华:时光;年岁。

词典解释

豆蔻年华-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豆蔻年華

豆蔻年华-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荳蔻年華

豆蔻年华-中华成语大词典

豆蔻年华
【拼音】:dòu kòu nián huá
解释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示例
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近义词
黄金时代、金色年华、黄花少年
反义词
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语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少女
英文
maiden years

豆蔻年华-汉语大词典

豆蔻年华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豆蔻年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豆蔻年华dòukòu-niánhuá
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典故小词典

也作“豆蔻梢头”。豆蔻( kòu) : 又名草果,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诗人将它比喻未嫁少女。后常以“豆蔻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出典〕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例一〕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 不是‘ 徐娘半老, 风韵犹存’, 就是‘豆蔻年华, 玲珑可爱。’”
〔用例二〕宋代晁补之《江城子·赠次膺叔家娉娉》:“豆蔻梢头春尚浅, 娇未顾, 已倾城。”

豆蔻年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豆蔻年華

豆蔻年華-中華語文大辭典

豆蔻年華豆蔻年华ㄉㄡˋ ㄎㄡˋ ㄋ丨ㄢˊ ㄏㄨㄚˊdòukòu-niánhuá原指豆蔻開花的時光。後比喻少女十三、四歲的年齡。也作「荳蔻年華」(★今不用)。[例]女兒正值~,可愛極了。

豆蔻年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豆蔻年華ㄉㄡˋ ㄎㄡˋ ㄋㄧㄢˊ ㄏㄨㄚˊdòu kòu nián huá及笄年華及笄年華比喻年輕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歲之時。也作「荳蔻年華」。

豆蔻年華-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豆蔻年華㊣ㄉㄡˋ ㄎㄡˋ ㄋㄧㄢˊ ㄏㄨㄚˊdòu kòu nián huá釋義比喻年輕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歲之時。亦作「豆蔻年華」。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6350豆蔻年華備註頻6書成語辭典、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號FL00000034799

出处

引证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清-董以宁--《无题》诗:豆蔻年华十五余,晚风凉到石榴裾。

当代-王安忆--《流逝》四:想想自己当年,这正是最开心、最无忧虑的时候,而文影这些姑娘,却在豆蔻年华承受这么多的忧愁。

现代-王皓沅-第七一回-《清宫秘史》:讲她年纪,正是豆蔻年华;讲她容貌,真是洛神风韵,轻颦浅笑,袅娜动人。

近现代-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当代-徐铸成-四二-《报海旧闻》:正如鲁迅当时所指斥的,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故事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清-董以宁--《无题》诗:豆蔻年华十五余,晚风凉到石榴裾。

当代-王安忆--《流逝》四:想想自己当年,这正是最开心、最无忧虑的时候,而文影这些姑娘,却在豆蔻年华承受这么多的忧愁。

现代-王皓沅-第七一回-《清宫秘史》:讲她年纪,正是豆蔻年华;讲她容貌,真是洛神风韵,轻颦浅笑,袅娜动人。

近现代-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当代-徐铸成-四二-《报海旧闻》:正如鲁迅当时所指斥的,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