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òu

笔顺

丿

同音字

读音为kòu的字 读音为kou的字

基础解释

指豆蔻:~仁儿。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本义: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因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小豆蔻 。东印度一种草本植物的芳香蒴果,用作调味品和用作芳香剂和健胃剂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蔻蔻-中華語文大辭典

蔻蔻蔻蔻★ㄎㄡˋ ㄎㄡˋkòukòu1.植物名。常綠小喬木。其種子經焙炒、輾粉,製成可可粉。是熱帶栽培業的經濟作物。2.用可可豆製成的粉末,即可可粉。3.用可可粉製成的巧克力或飲料。∥也作「可可」。▲即「可可」。(英cocoa)

蔻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蔻蔻kòukòu
名见738页〖可可〗。

蔻-中華語文大辭典

蔻蔻ㄎㄡˋkòu1.一種周圍由六個苯環稠合而成的有機化合物。針狀晶體,為白色或淺黃色。也作「暈苯」。2.參見【豆蔻】。

蔻-辞源3

【蔻】15画 4421·4 kòu  ㄎㄡˋ  呼漏切,去,候韻,曉。見“豆蔻”。

蔻-中草药辞典

【读音】kòu
【繁体】蔻
蔻〈名〉
(形声。本义: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因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小豆蔻[cardamon]。东印度一种草本植物的芳香蒴果,用作调味品和用作芳香剂和健胃剂
蔻kòu[豆蔻]也叫"白豆蔻"。多年生草本,形状像姜,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果实卵圆形,种子暗棕色,有香气。种子和果壳可供药用。

蔻-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蔻艸1115ㄎㄡˋkòu參見「豆蔻豆蔻」條。

蔻-汉语大词典

蔻kou
ㄎㄡˋ
豆蔻。

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蔻kòu
见〖蔻丹〗、〖蔻蔻〗。

蔻-漢語大字典


蔻kòu 《廣韻》呼漏切,去候曉。
〔豆蔻〕也作“荳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子细长,花淡黄色(诗文中常用其含苞待放的花比喻少女)。花、果实和种子可入药。《玉篇·艸部》:“蔻,荳蔻,藥名。”唐杜牧《贈别》:“娉娉嬝嬝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宋陸游《小園春思》:“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田汉《回春之曲》第一幕:“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豆蔻-中药大典

豆蔻
豆蔻
Fructus Amomi Rotundus
(英)Jave Amonum Fruit
别名 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扣米。
来源 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披针形,顶端有长尾尖,除具缘毛外,两面无毛;无叶柄。叶舌初被疏长毛,后脱落而仅有疏缘毛;叶鞘口无毛;穗状花序圆柱形;苞片卵状长圆形;花萼管被毛;花冠白色或稍带淡黄;唇瓣椭圆形,稍凹入,淡黄色,中脉有带紫边的桔红色带;雄蕊1;子房被长柔毛。花期2~5月,果期6~8月。
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
性状 果实类球形,直径0.8~1.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化学成分 含桉油精、d- 龙脑、b-蒎烯、a-松油醇等。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用于食欲不振、胸闷恶心、胃腹胀痛。
附注 白豆蔻A.kravanh Pirre ex Gagnep. 的果实亦入药。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òu

1、[豆蔻]dòu kòu

1.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子细长,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气。花、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2.这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

2、[蔻丹]kòu dān

染指甲的油。

3、[荳蔻]dòu kòu

1.植物名。又称"草荳蔻"﹑"白荳蔻"。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有芳香气味。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4、[草蔻丸]cǎo kòu wán

名称:草蔻丸 组成:草豆蔻3枚,乌头3枚(盐水浸少时,炒),益智1分,青橘皮(汤浸,焙,去白)1分。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