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uán

笔顺

丿

同音字

读音为quán的字 读音为quan的字

基础解释

1.说明;解释:~释。 2.事理;道理:真~。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言,全声。本义:详细解释,阐明事理)

  2. 同本义

    诠,具也。——《说文》

    释言曰诠。——《通俗文》

    就也。诠言者谓譬类人事相解喻也。——《淮南子·诠言》注

    又如:诠言(阐明事物意义、诠释人世真理的言论);诠证(依据事实加以解说);诠疏(诠释疏解);诠明(解释、说明);诠旨(阐明要旨);诠表(解释与表达);诠发(解释发明)

  3. 通“铨”。权衡;考虑;比较 。

    如:诠度(权衡度量);诠较(权衡比较);诠订(评判考订);诠评(评议);诠笔(评判文章的优劣);诠量(评判衡量);诠藻(品评;衡量)

  4. 通“铨”。选择 。

    如:诠录(选择录用);诠授(选授官职);诠简(选拔);诠拣(选择)

〈名〉

  1. 道理;事物的规律

    发必中诠,言必合数。——《淮南子》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钟嵘《诗品》

    又如:诠次(次第;层次。也指选择和编排);诠序(有条理有次序);诠补(编次和补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诠-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诠-辞源3

同:

诠-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诠(詮)quán

①诠释:~解。
②事理;真理:真~。

诠-中草药辞典

【读音】quán
【繁体】詮
诠<动>
(形声。从言,全声。本义:详细解释,阐明事理)
同本义[explain]
诠,具也。――《说文》
释言曰诠。――《通俗文》
就也。诠言者谓譬类人事相解喻也。――《淮南子·诠言》注
又如:诠言(阐明事物意义、诠释人世真理的言论);诠证(依据事实加以解说);诠疏(诠释疏解);诠明(解释、说明);诠旨(阐明要旨);诠表(解释与表达);诠发(解释发明)
通“铨”。权衡;考虑;比较[weigh;consider;compare]。如:诠度(权衡度量);诠较(权衡比较);诠订(评判考订);诠评(评议);诠笔(评判文章的优劣);诠量(评判衡量);诠藻(品评;衡量)
通“铨”。选择[choos
诠quán
⒈解释,阐明事理:~释。~论。
⒉[真诠]
①阐述真理的语句。
②真理:衣褐向真~。

诠-汉语大词典

诠quan
ㄑㄩㄢˊ
〔《广韵》此缘切,平仙,清。〕
1.详尽解释;阐明。
●《淮南子·要略》:“差择微言之眇,诠以至理之文。”
●唐元稹《解秋》诗之十:“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宋邵雍《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诗:“予敢对客曰,事有难其诠。”
2.道理,事物的规律。
●《淮南子·兵略训》:“发必中诠,言必合数。”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3.通“铨”。犹衡量,考虑。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吾故求同忧之士,欲与之并力,惟夫子诠斯义也。”
●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会取君臣合,宁诠品命殊。”
仇兆鳌注:“诠,论也。”
4.通“铨”。铨选,选择。参见“诠次”、“诠择”。
5.用同“跧”。低下。参见“诠才末学”。
6.全。
●太平天国避洪秀全名讳,凡用“全”字的地方,均以“铨”、“诠”等字替代。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凡欲脱满洲鞑子妖魔之轭,投诚天朝,仍为中国花民者,必须留发,以诠父母鞠育之恩。”
7.文体名。史传论赞的别称。
●唐刘知几《史通·论赞》:“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扬雄曰撰,刘炳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所号。”

诠-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诠-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詮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𠀤音銓。【說文】具也。【玉篇】治亂之體也。【廣韻】平也。【類篇】擇言也
◎又解喩也。【晉書·武陔傳】文帝數與詮論。【音義】謂具說事理也。【𨻰書·傅縡傳】言爲心使,心受言詮。【吳越春秋】惟夫子詮斯義也。【註】擇言也。【杜甫·秋日詠懷詩】衣褐向眞詮。
◎又【淮南子·詮言訓註】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
◎又【金史·選舉志】凡會試,詮讀官二員。

诠-漢語大字典


诠“詮”的简化字。

真诠-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真詮

诠释-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詮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uán

1、[诠释]quán shì

说明;解释。

2、[真诠]zhēn quán

正确的解释;真实的道理。

3、[校诠]xiào quán

校勘诠释。

4、[诠贯]quán guàn

阐说疏解。

5、[诠明]quán míng

说明。

6、[诠较]quán jiào

权衡比较。詮,通“銓”。

7、[诠评]quán píng

评议。詮,通“銓”。

8、[诠次]quán cì

1.编次;排列。 2.层次;伦次。

9、[诠旨]quán zhǐ

阐明要旨。

10、[诠笔]quán bǐ

评判文章优劣。詮,通“銓”。

11、[诠序]quán xù

1.形容有条理有次序。 2.编排次序。詮,通“銓”。

12、[诠疏]quán shū

诠释疏解。

13、[诠授]quán shòu

选授官职。詮,通“銓”。

14、[言诠]yán quán

1.谓以言语解说。 2.引申指语言的迹象。

15、[诠拣]quán jiǎn

选择。詮,通“銓”。

16、[诠证]quán zhèng

阐释和论证。

17、[诠词]quán cí

犹助词。

18、[诠述]quán shù

阐述。

19、[诠发]quán fā

诠释发明。

20、[诠订]quán dìng

评断考订。詮,通“銓”。

21、[诠义]quán yì

阐明义理。

22、[诠注]quán zhù

注解说明。

23、[诠藻]quán zǎo

品评,评量。詮,通“銓”。

24、[诠正]quán zhèng

评定人才的等级。詮,通“銓”。

25、[诠量]quán liàng

评论衡量。詮,通“銓”。

26、[贞诠]zhēn quán

真诠。

27、[玄诠]xuán quán

深奥的义理。

28、[诠译]quán yì

解释疏通。

29、[诠择]quán zé

诠选录用;选取。詮,通“銓”。宋 岳珂《金陀粹编·行实编年·遗事》:“先臣詮择人物,以能安集百姓为先。”元 戴表元《初寮王先生摘稿序》:“遂相与赞成之,而併书所谓詮择之意如左。”明 王廷相《<慎言>序》:“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詮择失精。”

30、[诠论]quán lùn

1.犹评论。詮,通“銓”。 2.犹阐释;讲解。

31、[诠説]quán shuō

解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遂取閲过者一一詮説。王 大悦,师事之。”清 钱大昕《<经籍籑诂>序》:“谈经之家师心自用,乃以俚俗之言詮説经典。”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自序》:“但总是每句每字都未轻轻放过,或采用别家成说,或提出个人新释,朴朴实实地诠说了全经。”

32、[诠叙]quán xù

阐述;记述。

33、[诠用]quán yòng

选拔录用。詮,通“銓”。

34、[诠辩]quán biàn

解释和论辩。

35、[诠说]quán shuō

解说。

36、[遮诠]zhē quán

佛教语。谓从反面来说明事理。与“表詮”共称二诠。如说盐,不淡是遮,云咸是表;说水,不干是遮,云湿是表。而谓遮者遣其所非,表者显其所是。

37、[诠第]quán dì

犹诠次。詮,通“銓”。

38、[诠品]quán pǐn

评论;品评。詮,通“銓”。

39、[诠谛]quán dì

解释说明。

40、[诠解]quán jiě

解释。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