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举止

拼音

yán xíng jǔ zhǐ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yán的字 读音为xíng的字 读音为jǔ的字 读音为zhǐ的字 读音为yan的字 读音为xing的字 读音为ju的字 读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人的言语和行为,姿态与风度。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言行:言语和行为。

举止:指姿态和风度;举动。

词典解释

言行举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言行舉止

言谈举止-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言談舉止

举止言谈-中华成语大词典

举止言谈
【拼音】:jǔ zhǐ yán tán
解释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示例
那做人的一切~,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近义词
言谈举止
反义词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外在风度
英文
speech and deportment

言谈举止-中华成语大词典

言谈举止
【拼音】:yán tán jǔ zhǐ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示例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
近义词
音容笑貌
反义词
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言行
英文
speech and deportment

言语举止-中华成语大词典

言语举止
【拼音】:yán yǔ jǔ zhǐ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示例
怪道我这女学生~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举止言语-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舉止言語

举止言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舉止言談

言谈举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言談舉止

言谈举止-汉语大词典

言谈举止谈吐和动作。
●刘绍棠《蒲柳人家》:“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秋》:“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我才从长老的言谈举止中,处处都看出他出家人的本色。”

举止-汉语大词典

举止1.举足。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左传·桓公十三年》:“莫嚣必败,举止高,心不固矣。”
颜师古注:“止,足也。”
按,今本《左传·桓公十三年》作“举趾”。
2.行动;举动。
●晋陶潜《闲情赋》:“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唐孟郊《酒德》诗:“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清侯方域《马伶传》:“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

出处

《易·系辞上》

引证

-佚名--《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

-佚名--《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中的私人领域建构》:“恭”主要指言行举止端庄严肃,为人温厚和善。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7.08:高等学校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我们复旦搞得最早,斗争的对象首先就是民盟的陈仁炳、孙大雨,本来我对他们平时的言行举止并没有好感,可是第一天开始斗争时,总好像不那么理直气壮,怕群众不支持,怕斗争展不开,所以主持会议时,心里很胆怯,生怕说错了话。

故事

-佚名--《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

-佚名--《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中的私人领域建构》:“恭”主要指言行举止端庄严肃,为人温厚和善。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7.08:高等学校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我们复旦搞得最早,斗争的对象首先就是民盟的陈仁炳、孙大雨,本来我对他们平时的言行举止并没有好感,可是第一天开始斗争时,总好像不那么理直气壮,怕群众不支持,怕斗争展不开,所以主持会议时,心里很胆怯,生怕说错了话。

造句

yán xíng jǔ zhǐ

1、姐姐的言行举止十分优雅。

接龙

止足之戒 戒奢以俭 俭可养廉 廉远堂高 高情远意 意乱如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全狮搏兔 兔头麞脑 脑子生锈

组词

近义词

yán xíng jǔ zhǐ

1、[言谈举止]yán tán jǔ zhǐ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2、[音容笑貌]yīn róng xiào mào

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