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án

笔顺

𠃍 丿 丿 丿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pán的字 读音为pan的字

基础解释

屈曲;环绕:龙~虎踞。

详细解释

〈形〉

  1. 盘曲;盘结 。

    如:蟠木(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蟠龙(盘旋环绕的龙);蟠虬(盘曲的虬龙);蟠蛇(盘曲的蛇);蟠幽(盘曲幽深);蟠根(盘曲的根);蟠旋(盘曲回旋);蟠结(盘曲纠结)

  2. 遍及;充满 。

    如:蟠满(遍及;充满);蟠极(遍及);蟠泊(充满;布满);蟠胸(满腹;广阔的心胸);蟠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充满的样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蟠蟠-汉语大词典

蟠蟠1.缭绕萦回貌。
●唐李商隐《烧香曲》:“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须。”
2.盘曲貌。
●《全元散曲·梧叶儿·嘲人卓上睡》:“难挂芙蓉帐,休提锦绣帏,误了他摆筵席,蟠蟠睡,款款偎。”

蟠-中華語文大辭典

蟠蟠ㄆㄢˊpán〈書〉環繞;盤曲。[例]~伏|~曲|龍~虎踞。

蟠 -古漢語常用詞典

pán
盤曲地伏著。左思《蜀都賦》:“潛龍~於沮澤。”【引】彎曲。李白《詠山樽二首》:“~木不雕飾。”

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蟠 pán
动盘曲地伏着。左思《蜀都赋》:“潜龙~于沮泽。” 引  :弯曲。李白《咏山樽二首》:“~木不雕饰。”

蟠-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蟠虫1218ㄆㄢˊpán動盤伏、盤曲。《文選.左思.蜀都賦》:「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形彎曲的、扭曲的。唐.李白〈詠山樽〉詩二首之一:「蟠木不彫飾,且將斤斧疏。」

蟠-中華大字典

1、蟠讀音:符袁切,音煩,元韻。釋文:鼠婦也。見《說文》。《段注》:釋蟲曰。~、鼠負。負又作婦。本艸經曰。鼠婦、一名負~。郭璞曰。罋器底蟲。
2、蟠讀音:蒲官切,音盤,寒韻。釋文:
❶委也。《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津而~乎地。
❷屈也。《書大傳》:~龍賁信於其藏。
❸猶周也。《春秋文耀鉤》:圍軫七~。
❹聚也。《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爲淵。
 〔注〕:審當爲~。~、聚也。
❺伏也。見《韻會》。
❻~木。屈曲之木也。《漢書鄒陽傳》:~木根柢。
❼~龍。未陞之龍也。《方言》:未陞天龍謂之~龍。
❽~蜿。狀物之形。《文選張衡賦》:龍雀~蜿。天馬半漢。
 〔注〕:~蜿、半漢。皆形容也。
3、蟠讀音:蒲波切,音婆,歌韻。釋文:委也。見《集韻》。
4、踻釋文:同蟠。見《直音》。
5、磗釋文:同蟠。見《海篇》。

蟠-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蟠 pán
盤曲地伏着。
左思《蜀都賦》:
潛龍~於沮(jù)澤。(沮澤:水草聚集的地方。)
引彎曲。
李白《詠山樽二首》:
~木不雕飾。

蟠-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 蟠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爾雅·釋蟲】蟠,䑕婦。【註】甕器底蟲。
★又【韻會】蒲官切,音盤。伏也,曲也,屈也。【揚子·太𤣥經】龍蟠于泥。
◎又委也。【禮·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蟠于地。
◎又蟠木。【大戴禮】乗龍而至四海,東至于蟠木。 通作盤。【袁公·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陸雲·贈鄭曼季詩】所謂伊人,在澗之阿。虎質山嘯,龍輝淵蟠。

蟠-漢語大字典


《説文》:“蟠,鼠婦也。从虫,番聲。”
(一)pán 《廣韻》薄官切,平桓並。元部。
(1)盘曲;环绕。《廣雅·釋詁一》:“蟠,曲也。”《淮南子·兵略》:“龍蛇蟠,簦笠居。”晋左思《蜀都賦》:“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宋王安石《撫州通判廳見閣記》:“若蟠若蜛,若伏若鶩。”潘漠华《牧生和他的笛》:“这种忧伤日夜蟠在我的心头,我怎能放宽心怀吹笛呢?”也指弯曲。《漢書·鄒陽傳》:“蟠木根柢,輪囷離奇。”唐李白《詠山樽二首》之一:“蟠木不凋飾,且將斤斧踈。”
(2)周遍;遍及。《莊子·刻意》:“精神四達並流,无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成玄英疏:“夫愛養精神者,故能通達四方,並流無滯。既而下蟠薄於厚地,上際逮於玄天,四維上下,無所不極。”《管子·内業》:“上察於天,下極於地。蟠滿九州。”尹知章注:“蟠,委地也。”元柳貫《過大野澤》:“渟涵就深廣,蟠際渺西東。”
(3)周,匝。《春秋文耀鉤》:“楚立唐氏以為史官,蒼雲如霓,圍軫七蟠。”
(4)大。《集韻·桓韻》:“蟠,大也。”
(二)fán 《廣韻》附袁切,平元奉。又薄官切。元部。
鼠妇虫。又名“蛜蝛”。《爾雅·釋蟲》:“蟠,鼠負。”郭璞注:“瓮器底蟲。”邢昺疏:“此與下‘蛜威委黍’是一,故下注‘委黍’云:‘舊説鼠婦别名。’”

蟠-中草药辞典

【读音】pán
【繁体】蟠
蟠〈形〉
盘曲;盘结[tortuous;twine]。如:蟠木(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蟠龙(盘旋环绕的龙);蟠虬(盘曲的虬龙);蟠蛇(盘曲的蛇);蟠幽(盘曲幽深);蟠根(盘曲的根);蟠旋(盘曲回旋);蟠结(盘曲纠结)
遍及;充满[extendallover;full]。如:蟠满(遍及;充满);蟠极(遍及);蟠泊(充满;布满);蟠胸(满腹;广阔的心胸);蟠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充满的样子)
蟠pán屈曲,盘屈地伏着:~伏。~踞。
────────────────—
蟠fán1.小虫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án

1、[蟠龙]pán lóng

1.盘伏的龙。 2.回环的龙形。 3.发髻名。

2、[蟠桃]pán táo

1.桃的一种,果实扁圆形,果肉味甜。 2.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叫扁桃。 3.神话中的仙桃。

3、[龙蟠]lóng pán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4、[蟠螭]pán chī

盘曲的无角之龙。常用作器物的装饰。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白鹿孑蜺於欂櫨,蟠螭宛转而承楣。”唐 李颀《王母歌》:“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絶。”《明史·舆服志四》:“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夜已很深,墙壁上的蟠螭宫灯大都熄灭了。”

5、[蟠曲]pán qū

见〖盘曲〗。

6、[蟠联]pán lián

蟠踞联结。

7、[蟠虬]pán qiú

1.亦作“蟠虬”。盘曲的虬龙。 2.见“蟠虯”。

8、[蟠枝]pán zhī

蟠曲的枝条。

9、[蟠胸]pán xiōng

1.满腹。 2.指广阔的心胸。

10、[蟠车]pán chē

即拨车。纺麻纺纱的工具。

11、[樛蟠]jiū pán

见“樛盘”。

12、[潜蟠]qián pán

潜藏蟠伏。

13、[蟠绕]pán rào

环绕;围绕。

14、[蟠亘]pán gèn

盘曲横贯,连结交错。

15、[蟠拏]pán ná

1.亦作“ 蟠挐 ”。 2.屈曲作攫拿状。亦比喻曲附牵连。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莫不穷捕考讯,枝叶蟠拏,大或流血,小御魑魅。” 宋 文同 《秦王卷衣》诗:“铜螭逐银猊,压屋矜蟠拏。” 明 高启 《游天平山记》:“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16、[蟠纡]pán yū

盘绕曲折。

17、[蟠泥]pán ní

谓龙蟠曲于泥。指兴起之前的 周 室。语出 汉 扬雄《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李轨 注:“圣道未彰,羣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唐 黄滔《周以龙兴赋》:“岐梁 燿衔耀之所,汧 陇 湛蟠泥之域。”

18、[蟠际]pán jì

见“蟠天际地”。

19、[蟠满]pán mǎn

遍及;充满。

20、[蟠辟]pán pì

谓地形雄伟广阔。

21、[郁蟠]yù pán

1.曲折幽深貌。 2.浓盛貌。

22、[蟠礴]pán bó

见“蟠薄”。

23、[蟠编]pán biān

盘踞纠结。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建安 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龙蟠编于南北二津,故改 龙渊 以 龙编 为名也。”

24、[蟠薄]pán báo

1.亦作“蟠礴”。广大无边貌;高大貌。宋 司马光《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餘留。”明 张居正《杨襄毅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巍然如 泰 华 之蟠礴,浩然如沧溟之含纳。”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卷一:“山川蟠薄,鬱积不尽,起伏洪涛巨浸閒。” 2.充满貌。唐 卢照邻《释疾文·悲夫》:“蟠薄烦寃兮,长愤惋。”

25、[蟠蛇]pán shé

见“蟠虵”。

26、[蟠蜿]pán wān

盘曲貌。

27、[蟠潜]pán qián

喻指隐居。

28、[巍蟠]wēi pán

高大而盘曲。

29、[蟠错]pán cuò

盘曲交错。

30、[蟠道]pán dào

盘曲的山路。

31、[屈蟠]qū pán

盘曲。

32、[蟠蟠]pán pán

1.缭绕萦回貌。 2.盘曲貌。

33、[蟠泊]pán bó

1.蟠曲停留。 2.充满;布满。

34、[蟠蟉]pán liú

盘曲缠绕。

35、[泥蟠]ní pán

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36、[螭蟠]chī pán

亦作“螭盘”。如螭龙盘据。

37、[蟠幽]pán yōu

盘曲幽深。

38、[蟠株]pán zhū

盘屈的树根。

39、[蟠纸]pán zhǐ

指卷迭的绢帛。

40、[蟠结]pán jié

1.盘曲纠结。宋 苏轼《孙莘老寄墨》诗之三:“晴窗洗砚坐,蛇蚓稍蟠结。”明 叶盛《水东日记·衣和庵主》:“雪竇 妙高峯 左 千丈巖 巔有藤一枝,蜿蜒其上,下临不测,乃蟠结成龕,为藏修之所,故号 栖云。”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而松於罅中直上达顶,露其半可窥,更旁裂一石,乃屈曲蟠结于峰顶之四周。” 2.互相勾结。《明史·吴贞毓传》:“﹝ 马吉翔 ﹞遂与 定国 客蟠结,尽握中外权。”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及其成进士,为达官,座主门生,同年故旧,纠合蟠结,相倚为声势,以蠹国家而取富贵。” 3.犹聚集。宋 范成大《清江台题榜》诗:“南来 富寿冈,形胜此蟠结。”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然则天工之巧,无所不有,精华蟠结,自成文章,非常理所可测矣。” 4.郁积;郁结。宋 苏辙《施崇宁寺马》诗:“坐驰千里气蟠结,日食生芻空自笑。”梁启超《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故数年前主张排 满 论,虽师友督责日至,曾不肯自变其説;即至今日,而此种思想,蟠结胸中,每当酒酣耳热,犹时或间发而不能自制。”《花城》1980年第7期:“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要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