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íng

笔顺

𠃍 丿
整体安排紧凑。“虫”框扁方,竖正直居中,提画斜直有力。“廷”三个横向笔画均匀,横折折撇曲弯自然,捺画舒展。

同音字

读音为tíng的字 读音为ting的字

基础解释

见〔蜻蜓〕、〔蝘蜓〕

详细解释

  1. ——见[蜻蜓]( qīngtí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蜓-中華語文大辭典

蜓ㄊ丨ㄥˊtínɡ參見【蜻蜓】。

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蜓虫713ㄊㄧㄥˊtíng參見「蜻蜓蜻蜓」、「蝘蜓蝘蜓」等條。

蜓-中華大字典

1、蜓讀音:徒典切,音殄,銑韻。釋文:蝘~。蟲名。見《玉篇》。《詳蝘字》。
2、蜓讀音:唐丁切,音廷,靑韻。釋文:蜻~也。見《玉篇》。《詳蜻蛉字》。
3、蜓讀音:徒典切,音殄,銑韻。待鼎切,音挺,迥韻。釋文:~蚞。蟲名。《爾雅釋蟲》:~蚞、螇螰。
 〔注〕:卽蝭蟧也。一名蟪蛄。齊人呼螇螰。
4、鬖讀音:徒典切,音殄,銑韻。釋文:守宮異名也。見《字彙》。
 〔按直音。~同蜓。正字通云。守宮在埜者。俗謂蝘蜓。蜓、徒典切。非作~。舊本音義與蜓同。譌作~。非。篇海類編。轻與蜓同。亦非〕。
5、鬖讀音:昨結切,音截,屑韻。釋文:同活。《集韻》:活。水蟲名。海葅有活醧。或省作夁。
 〔按~卽夁之變體〕。

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蜓tínɡ
见1067页〖蜻蜓〗。

蜓-漢語大字典


《説文》:“蜓,蝘蜓也。从虫,廷聲。一曰螾蜓。”
(一)diàn 《廣韻》徒典切,上銑定。耕部。
〔蝘蜓〕见“蝘”。
(二)tíng 《廣韻》特丁切,平青定。又徒鼎切。耕部。
〔蜓蚞〕又名“螇螰”。蝉名。《爾雅·釋蟲》:“蜓蚞螇螰。”郭璞注:“即蝭蟧也。一名蟪蛄,齊人呼螇螰。”《方言》卷十一:“蛥蚗,齊謂之螇螰,楚謂之蟪蛄,自關而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或謂之蜓蚞。”

蜓-汉语大词典

蜓(I)ting
ㄊ〡ㄥˊ
〔《广韵》特丁切,平青,定。〕
〔《广韵》徒鼎切,上迥,定。〕
见“蜻蜓”、“蜓蚞”。
蜓(II)dian
ㄉ〡ㄢˋ
〔《广韵》徒典切,上铣,定。〕
见“蝘蜓”。

蜓-中草药辞典

【读音】tínɡ
【繁体】蜓
见[蜻蜓]
蜓tíng
⒈[蜻蜓]见蜻。
⒉[蝘蜓]壁虎。
────────────────—
蜓diàn1.见"蝘蜓"。

蜓-辞源3

【蜓】13画 5214·11.tíng  ㄊㄧㄥˊ  特丁切,平,青韻,定。耕部。見“蜻蜓”、“蜓蚞”。2.diàn  ㄉㄧㄢˋ  徒典切,上,銑韻,定。耕部。蝘蜓,卽守宮。見 廣韻。見“蝘蜓”。

蜓-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 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典切,音殄。【玉篇】蝘蜓。詳蝘字註。
★又【集韻】唐丁切,音廷。蜻蜓。【爾雅·釋蟲】虰蛵。【註】或曰卽蜻蛉也。【疏】一名蜻蜓。詳蜻字註。
★又待鼎切,音挺。蜓蚞。【爾雅·釋蟲】蜓蚞,螇螰。見蚞字註。 蝘蜓,【集韻】或作𧍿。考證:〔【爾雅·釋蟲】虰蛭。〕 謹照原文蛭改蛵。

蜻蜓-中華語文大辭典

蜻蜓蜻蜓ㄑ丨ㄥ ㄊ丨ㄥˊqīnɡtínɡ昆蟲名。體形細長,胸部背面有兩對膜狀翅,靜止時翅向外伸展平放。幼體(水蠆)在水中生活,成蟲善飛,捕食其他等小飛蟲。也作「螞螂」。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íng

1、[蜻蜓点水]qīng tíng diǎn shuǐ

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2、[蜻蜓]qīng tíng

昆虫,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能高飞。雌的用尾点水而产卵于水中。幼虫叫水虿,生活在水中。是益虫。有的地区叫蚂螂(mā·lang)。

3、[蝘蜓]yǎn tíng

古书上指壁虎。

4、[虺蜓]huī tíng

蜥蜴和壁虎。泛指虫豸。

5、[蜓翼]tíng yì

《尸子》:“荆庄王 命 养由基 射蜻蛉,王曰:‘吾欲生得之。’养由基 援弓射之,拂左翼,王大喜。”后因以“蜓翼”指射箭的微小目标。

6、[螟蜓]míng tíng

传说中的鬼神名。

7、[青蜓]qīng tíng

即蜻蜓。

8、[蜓蚞]tíng mù

蚱蝉的别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