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
拼音
wā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一 丨 一 一 丨 一“虫”框形扁方,竖画正直居中。“圭”横画均匀、平行,长短有别,下竖对上竖。
同音字
读音为wā的字 读音为wa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蛙-中華語文大辭典蛙ㄨㄚwā1.兩棲動物名。無尾,後肢長,前肢短,趾有蹼。善於跳躍和游水,捕食昆蟲,對農業有益。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青蛙、牛蛙等。2.像青蛙的。[例]~人|~泳。
蛙-中華大字典1、蛙讀音:烏蝸切,音哇,佳韻。釋文:
❶鼃或字。《集韻》:鼃。蟲名。說文、蝦蟆也。或作~。
〔按漢書東方朔傳。水多鼃魚。顏注。鼃、卽~字也。似蝦蟆而小。長腳。水陸兩棲之脊椎動物也。背色靑綠者謂之靑~。又曰雨~。背有黃色縱線者謂之金線~〕。
❷淫也。見《韻會》。
〔按漢書王莽傳。紫色~聲。注云。淫~之聲〕。
❸始也。見《方言》。
〔按廣雅釋詁亦云。鼃、始也〕。
2、鱏釋文:同蛙。見《韻經》。
3、䖯讀音:烏蝸切,音哇,佳韻。苦圭切,音奎,齊韻。釋文:
❶鮚也。見《說文》。
❷通奎。《史記律書》:北至於奎。奎者、主毒螫殺萬物也。
〔注〕:徐廣曰。奎、一作~。
❸同䵷。見《韻會》。
4、鼃讀音:烏蝸切,音洼,佳韻。烏瓜切,音蛙,胡瓜切,音譁,麻韻。〔或作蛙〕。釋文:
❶蝦蟆屬。見《說文》。《段注》:屬、各本作也。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正。~與蝦蟆大別。而其形相似。故言屬而別見。漢書武帝紀。~蝦蟆鬭。是可知其別矣。~者、周禮所謂蟈。今南人所謂水雞。亦曰田雞。
〔按動物學。~與蝦蟆、皆屬兩棲類。~可食、而蝦蟆不可食。~、蘇俗謂之田雞。揚州謂之水雞。亦曰吠蛤。言其聲閣閣也。爾雅釋魚疏云。~卽靑蛙。似蝦蟆。背靑綠色。喙尖腹細。其鳴哇哇者是也。按靑蛙之皮。澤而滑潤。有四足。前兩足短。各有四趾。無網皮。無爪。後兩腿甚長。各有五趾。且連以網皮。故善跳躍與游泳〕。
❷始也。見《方言》。
❸~聲。淫聲也。《漢書王莽傳贊》:紫色~聲。
〔注〕:~聲者、樂之淫聲。
❹蛙本字。見《集韻》。
〔按段玉裁云。~亦作䵷、蛙〕。
5、䵷讀音:烏蝸切,音洼,佳韻。釋文:同鼃。《集韻》:鼃。說文、蝦蟇也。亦書作~。
6、䵷讀音:於佳切,音娃,佳韻。釋文:哇或字。《集韻》:哇。說文、諂也。或作~。
蛙
【申集中】【虫字部】 蛙
〔古文〕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
◎又【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
★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蛙(I)wā
ㄨㄚ
〔《广韵》乌瓜切,平麻,影。〕
〔《广韵》乌娲切,平佳,影。〕
1.两栖动物。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背色青绿者谓之青蛙,又曰雨蛙;背有黄色纵线者谓之金线蛙。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
汉郑玄注:“蝼蝈,蛙也。”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群斗。”
●唐韩愈《昼月》诗:“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林株女闭户。”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六:“浙人喜食蛙。沈文通在钱塘日,切禁之,自是池沼之蛙,遂不复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昆生怒曰:‘岂以汝家翁媪能祸人邪?丈夫何畏蛙也!’十娘甚讳言‘蛙’,闻之大恚。”
2.淫邪。参见“蛙歌”。
3.谓绷紧。
●《金瓶梅词话》第九七回:“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
蛙(II)jue
ㄐㄩㄝˊ
〔《字汇补》古月切〕
见“蝭蛙”。
【蛙】12画 5411·4 wā ㄨㄚ 烏媧切,平,佳韻,影。支部。蝦蟆。説文作“鼃”。禮 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漢 鄭玄 注:“螻蟈,蛙也。”
蛙-辞源3同:鼃
蛙-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蛙(鼃)wā
名两栖动物,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等。
【读音】wā
【繁体】蛙
蛙<名>
(形声。从虫,圭声。本义:田鸡类动物。青蛙)同本义[frog]
…苏俗谓之田鸡,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说文》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又如:蛙市(夜晚蛙群聚集而鸣,称为蛙市);蛙吹(蛙鸣);蛙角(将头发束起,形状宛如青蛙头上左右凸出而对称的部分);蛙怒(形容青蛙叫声很大,有如鼓气发怒);蛙蛤(蛙的一种)
蛙<形>
淫邪[licentious]。如:蛙咬(淫声俗乐);蛙声(淫声,淫邪的乐声);蛙歌(淫邪之声)
凹隐。扳着脸的样子[low-lying]
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金瓶梅》
蛙人
[frogmen]为长时
蛙wā两栖动物。卵孵化为蝌蚪,成长时生出后肢、前肢、尾巴消失,变化成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金线蛙等。捕食害虫,对农作物有益,要保护,禁止捕杀食用。今已有人工养殖的"牛蛙",供食用。
────────────────—
蛙jué1.见"蝭蛙"。
蛙虫612ㄨㄚwā名脊椎動物兩棲類的通稱。體短闊,前銳後廣,滑潤無鱗,可行氣體交換,且無頸無尾。四肢發達,但前肢短小,後肢長,趾間有蹼,為游泳之用,喜居陰溼地。冬季有冬眠行為。種類多,常見的有青蛙、牛蛙、樹蛙等。
蛙-漢語大字典蛙
蛙(一)wā 《廣韻》烏瓜切,平麻影。又烏媧切。
(1)两栖动物。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青蛙是常见的一种。《廣韻·麻韻》:“蛙,蝦蟆屬也。”《漢書·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蟇羣鬭。”《南史·孔珪傳》:“王晏嘗鳴鼓吹候之,聞羣蛙鳴,曰:‘此殊聒人耳。’珪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那么,这碗‘龙虎斗’是蛙和鳝鱼所做的了。”
(2)淫邪。《古今韻會舉要·麻韻》:“蛙,淫也。”唐傅奕《請廢佛法表》:“曲類蛙歌,聽之喪本。”
(二)jué 《字彙補》古月切。
〔蝭蛙〕也作“題鴂”。子规鸟。《古文苑·枚乘〈菟園賦〉》:“昆雞蝭蛙,倉庚密切。”章樵注:“字本作題鴂,或作鵜䳏,子規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