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áng

笔顺

丿 𠃍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qiáng的字 读音为qiang的字

基础解释

1.落叶或常绿灌木,种类很多,茎直立、攀缘或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有多种颜色,有芳香。有的花、果、根可入药。 2.这种植物的花。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蔷-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蔷-漢語大字典


蔷“薔”的简化字。

蔷-辞源3

同:

蔷-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蔷-中草药辞典

【读音】qiánɡ
【繁体】蔷
蔷薇
[rose]
蔷薇科。落叶灌木。蔷薇属(Rosa)的一种植物,形体直立、攀援或蔓生,植物茎通常有皮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
这种植物的花。有单瓣、复瓣之别,色有红、粉红、白、黄等多种,很美丽,初夏开放
蔷(薔)qiáng[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种类很多,花有红、黄、白等色。花、果、根等可供药用或提芳香油。
────────────────—
蔷sè1.水蓼。

蔷-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薔
★【唐韻】所力切【集韻】殺測切,𠀤音色。【爾雅·釋草】薔,虞蓼。【註】蓼之生澤者也。
◎又水名。【山海經】臯塗之山,薔水出焉。
◎又姓。【濳夫論】帝堯之後有薔氏。
◎又【正韻】與蘠同。
◎又東薔子,十月熟,可食。【司馬相如·子虛賦】東薔雕胡。 【集韻】作〈艸下𠻮〉。

蔷-汉语大词典

蔷(I)qiang
ㄑ〡ㄤˊ
〔《广韵》在良切,平阳,从。〕
蔷薇。
●唐李商隐《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诗:“一支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
蔷(II)se
ㄙㄜˋ
〔《广韵》所力切,入职,生。〕
水蓼。
●《尔雅·释草》:“蔷,虞蓼。”
●邢昺疏:“蔷,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泽者也。”
●《管子·地员》:“其草兢与蔷。”

蔷-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蔷(薔)qiánɡ
[蔷薇](qiánɡwēi)名
①落叶或常绿灌木,种类很多,茎直立、攀缘或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有多种颜色,有芳香。有的花、果、根可入药。
②这种植物的花。

蔷薇-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薔薇

东蔷-汉语大词典

东蔷即东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梦者,方九百里……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
●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乌桓国有蔷,似蓬草,实如葵子,十月熟。”
●司马贞索隐引《广志》:“子色青黑,河西语云‘贷我东蔷,偿我白粱’也。”
参见“东蘠”。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áng

1、[蔷薇]qiáng wēi

1.落叶或常绿灌木,种类很多,茎直立、攀缘或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有多种颜色,有芳香。有的花、果、根可入药。 2.这种植物的花。

2、[东蔷]dōng qiáng

即东蘠。

3、[事在萧蔷]shì zài xiāo qiáng

“事在萧蔷”是“事在萧墙”的误用,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