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óng

笔顺

丿 丿 𠃍
头部稍小,撇捺舒展。“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róng的字 读音为rong的字

基础解释

1.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豆~。椰~。 2.见〖芙蓉〗、 3.四川成都的别称。 4.姓。

详细解释

〈名〉

  1. 四川成都市的简称 。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

  2. 豆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粉做的糕点馅儿 。

    如:豆蓉;莲蓉;椰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蓉-中華語文大辭典

蓉蓉ㄖㄨㄥˊrónɡ1.將植物果肉或種子煮熟晒乾後磨成的粉狀物,可做糕餅餡兒。[例]豆~|椰~|蓮~。2.蓉城,四川成都的別稱。3.★姓。

蓉-漢語大字典


《説文新附》:“蓉,芙蓉也。从艸,容聲。”
róng 《廣韻》餘封切,平鍾以。東部。
(1)〔芙蓉〕见“芙”。
(2)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明何宇度《益部談資》卷中:“成都,一名錦城。……又名芙蓉城。”
(3)豆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粉做的糕点馅儿。如:豆蓉;莲蓉;椰蓉。

蓉-中華大字典

1、蓉讀音:餘封切,音容,冬韻。釋文:
❶芙~也。見《說文新附》。《鈕氏新附攷》:芙~、通作夫容。按漢書司馬相如及揚雄傳中。夫容竝不加艸。博雅玉篇已作芙~。
 〔按爾雅釋草。荷、芙渠。注云。別名芙~。是也〕。
❷木芙~。木名。《本草綱目》:花豔如荷花。故有芙~、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俗呼爲杹皮樹。處處有之。插條卽生。其幹叢生如荆。高者丈許。其葉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凋夏茂。秋半始著花。花類牡丹芍藥。有紅者、白者、黃者、千葉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結實。

蓉-中草药辞典

【读音】rónɡ
【繁体】蓉
蓉<名>
四川成都市的简称[anothernameforChengdu]。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
豆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粉做的糕点馅儿[mash]。如:豆蓉;莲蓉;椰蓉
蓉róng
⒈成都市的别称。
⒉[苁蓉]见苁。[芙蓉]见芙。

蓉-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蓉 róng
[芙(fú)蓉]見100頁「芙」字。

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蓉艸1014ㄖㄨㄥˊróng名①參見「芙蓉芙蓉」條。②蓉城的簡稱。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城的別名。參見「蓉城蓉城」條。③瓜果、豆類磨粉後製成的糕餅餡。如:「豆沙蓮蓉」、「椰蓉」。

蓉-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蓉
★【唐韻】【集韻】𠀤餘封切,音容。【說文】芙蓉也。【屈原·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註】芙蓉,蓮華也。
◎又【韻會】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蓮。
★又【韻補】于方切,音王。【徐幹·七喩】懸明珠于長韜,燭宵夜而爲陽。元鬢擬于元霧,豔色過乎芙蓉。

蓉-辞源3

【蓉】14画 4460·8 róng  ㄖㄨㄥˊ  餘封切,平,鍾韻,喻 四。東部。見“芙蓉”。

蓉-汉语大词典

蓉rong
ㄖㄨㄥˊ
〔《广韵》余封切,平钟,以。〕
1.见“芙蓉”。
2.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参见“芙蓉城”。
3.豆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成粉做成的糕点馅儿。如:椰蓉;豆蓉;莲蓉。

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蓉rónɡ
①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豆~|椰~。
②见217页〖苁蓉〗、400页〖芙蓉〗。
③(Rónɡ)名四川成都的别称。
④(Rónɡ)名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róng

1、[豆蓉]dòu róng

木豆、大豆、豌豆或绿豆煮熟晒干后磨成的粉,用来做糕点的馅儿:~月饼。

2、[芙蓉楼]fú róng lóu

楼名。在 唐 代 润州(今 江苏 镇江)城西北角临 江 处。

3、[芙蓉]fú róng

1.荷花的别称。 2.木芙蓉。落叶灌木。花和叶为消肿解毒的外敷药。

4、[苁蓉]cōng róng

草苁蓉和肉苁蓉的统称。

5、[蓇蓉]gū róng

草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