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草

拼音

hāo cǎo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hāo的字 读音为cǎo的字 读音为hao的字 读音为cao的字

基础解释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数种。三国 魏 曹丕《陌上桑》诗:“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霑枕席。”明 袁宏道《相逢行》:“行行即曲巷,曲巷多蒿草。”杨朔《海市》:“那是一片坟墓,高高低低,坟头上长满蒿草。”

详细解释

  1.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数种。

    三国 魏 曹丕 《陌上桑》诗:“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霑枕席。” 明 袁宏道 《相逢行》:“行行即曲巷,曲巷多蒿草。” 杨朔 《海市》:“那是一片坟墓,高高低低,坟头上长满蒿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草蒿-辞源3

【草蒿】草名。卽青蒿。明 李夢陽 空同集二九 探春詩:“臺榭草蒿離亂後,往來絃管古今悲。”參見“青蒿”。

蒿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蒿草ㄏㄠ ㄘㄠˇhāo cǎo雜草、野草。《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帝入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

蒿草-汉语大词典

蒿草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数种。
●三国魏曹丕《陌上桑》诗:“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沾枕席。”
●明袁宏道《相逢行》:“行行即曲巷,曲巷多蒿草。”
●杨朔《海市》:“那是一片坟墓,高高低低,坟头上长满蒿草。”

草原绢蒿-植物分类词典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桔梗目
科编号: 300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属中文名: 绢蒿属
属拉丁名: Seriphidium
种中文名: 草原绢蒿
种拉丁名: Seriphidium schrenkianum (Ledeb.) Poljak.
其它属名:
种下等级: Artemisia schrenkiana Ledeb.
生境: 荒漠化草原、草原、草甸状草原、滩地、荒地、河湖岸边、阶地、冲积平原、山谷以及盐渍化或强盐碱性的土壤上,也见于半固定沙丘附近的低洼地
海拨低限: 130
海拨高限: 10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蒙古;苏联
国内分布: 新疆
所在卷册: 76(2)

细竹蒿草-

细竹蒿草
目录
“细竹蒿草”在《*辞典》
“细竹蒿草”在《中华本草》
《*辞典》:细竹蒿草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
Xì Zhú Hāo Cǎo
【别名】
斑茅胆草、十二妹(《广西中兽医药植》),云茅草、红韭菜(《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块状,延长,肉质。叶茎生或丛生于茎的基部,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1.5厘米,平行脉。花茎长30~60厘米,有叶,节间长,秃净;圆锥花序疏散;苞片脱落;萼片3,矩圆状披针形;花瓣3,卵圆形,紫蓝色;发育雄蕊2,花丝被毛,退化雄蕊3,秃净。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种子褐色,有不明显的皱纹。花期春末夏初。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草坡。分布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功能主治】
《广西药植名录》:凉血,止血。治热症,小儿惊风。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细竹蒿草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
Xì Zhú Hāo Cǎo
【英文名】
Simplex Murdannia, Herb of Simplex Murdannia
【别名】
斑茅胆草、十二妹、云茅草、红韭菜、血见愁、土洋参、见血愁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simplex(Vahl) Brenan[Commelina simplex Vahl;Aneilema simplex (Vahl)Kunth;Murdannia sinica(Ker-Gawl.)Bruckn.]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细竹蒿草,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有多数须根。茎常丛生,稀单生,节间甚长,无毛或被短柔毛。基生叶丛生,长12-35cm,宽5-12cm;茎生叶较小,生于茎的中部,叶片条状披针形,长3-7cm,宽约7m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鞘长1.5-2cm被长睫毛。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苞片条形至披针形,果期多脱落;苞片早落;花梗细而挺直,长约4mm;萼片3,浅舟状,长卵形,长约3mm;花瓣3,花丝下部有毛或近无毛;子房3室,长圆形,花柱线形,长约4mm。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4mm,每室有2颗种子。种子有几乎呈辐射状排列的白色斑块。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的疏林草地及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西南等地。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咳嗽;吐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广西药植名录》:凉血,止血。治热症,小儿惊风。
【摘录】
《中华本草》

簪蒿席草-中华成语大词典

簪蒿席草
【拼音】:zān hāo xí cǎo
解释
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出处
《东观汉记·杜林传》:“[杜林]于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经。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如蒿如草-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如蒿如草備註頻1書成語典號FL00000073276

簪蒿席草-汉语大词典

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东观汉记·杜林传》:“﹝杜林﹞于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经。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蒿-中華語文大辭典

蒿蒿ㄏㄠhāo1.植物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子羽狀分裂,互生,開黃綠色小花,具特殊氣味。嫩莖、葉可食用。可入藥。通稱「蒿子」。2.姓。

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蒿 hāo
① 名草名,艾类。有青蒿、牡蒿、白蒿、茵陈蒿等。《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 ② 动消耗、损耗。《国语·楚语上》:“使民~焉忘其安乐。” ③ 形 气蒸的样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āo cǎo

1、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