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
拼音
hāo笔顺
一 丨 丨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𠃌 丨 𠃍 一同音字
读音为hāo的字 读音为hao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蒿-中華語文大辭典蒿蒿ㄏㄠhāo1.植物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子羽狀分裂,互生,開黃綠色小花,具特殊氣味。嫩莖、葉可食用。可入藥。通稱「蒿子」。2.姓。
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蒿 hāo
① 名草名,艾类。有青蒿、牡蒿、白蒿、茵陈蒿等。《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 ② 动消耗、损耗。《国语·楚语上》:“使民~焉忘其安乐。” ③ 形 气蒸的样子。
蒿艸1014ㄏㄠhāo名菊科艾屬植物的通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青蒿、白蒿等數種。《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為蒿。」晉.郭璞.注:「醜,類也。春秋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為蒿。」動消失、消耗。通「耗」。《國語.楚語上》:「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樂而有遠心,其為惡也甚也。」三國吳.韋昭.注:「蒿,耗也。」形氣體蒸出的樣子。《禮記.祭義》:「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萋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漢.鄭玄.注:「蒿,謂氣烝出貌也。」
蒿-中華大字典1、蒿讀音:呼高切,音薅,豪韻。釋文:
❶菣也。見《說文》。
〔按~、草名。有靑~、茵陳~、臭~、白~、䕲~、角~、馬先~、牡~、數種。靑~、莖高四尺許。葉歧。緊細而扁奩。秋開細黃花。結實如粟米大。茵陳~、全體類靑~。惟葉背白色。臭~、亦似靑~。惟其氣辛臭不可食。白~、有水陸二種。生陸地者。葉似細艾。有白毛。粗於靑~。從初生至秋。白於眾~。其生陂澤中者。葉細而歧。莖或赤或白。根白而脆。可作蔬。卽蔞~也。䕲~、頗似蔞~。生於高岡。角~、莖葉如靑~。惟花色淡紅紫。結實作角形。色黑。長二寸許。微彎。馬先~、以根之吸盤。寄生於他植物之根。花色紫赤。結實如小豆。角銳而長。牡~、一名齊頭~。因諸~葉皆尖。此獨奓而禿。故名。秋開細黃花。結實大如車前實。內有子。但微細不可見。故人以爲無子而被以牡名也〕。
❷耗也。《國語晉語》:使民~焉忘其安樂。
❸亂也。《莊子駢拇》:~目而憂世之患。《釋文》:李云。~目、決性之貌。
❹焄~。氣蒸出貌。《禮記祭義》:焄~悽愴。
❺地名。《穀梁桓十五年傳》:公會齊侯於~。《釋文》:~、左氏作艾。公羊作鄗。
❻姓也。見《姓苑》。
2、蒿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稾或字。《集韻》:稾。說文、稈也。或作~。
3、稾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
❶稈也。見《說文》。《段注》:廣雅左傳注皆云。秆、~也。叚借爲矢榦之~。屈平屬艸~之~。
〔按韻會引鍇本作禾稈也。蒼頡同。一切經音義云。~、稈也。卽乾草也。草~字、史記屈原傳作藳〕。
❷勞也。見《書藁飫序傳》。
❸~人。官名。《周禮夏官序官》:~人。《司農注》:箭幹謂之~。
❹談~。縣名。漢置。屬牂柯郡。當今雲南陸良縣地。
❺同藁。《禮記郊特牲》:~鞂。《釋文》:本又作稾。
4、稾讀音:居效切,音敎,效韻。釋文:枯禾也。見《集韻》。
〔按三十二皓引說文作稾。此又叚~爲槁。周禮小行人。則令槁禬之。司農注。稾當爲槁〕。
5、稾讀音:居號切,音誥,號韻。釋文:猶散也。《儀禮旣夕記》:~車載蓑笠。
〔按詩無羊傳。蓑所以備雨。疏云。~車、潦車也。爲雨而設〕。
蒿hāo
①蒿子。
②(Hāo)名姓。
【读音】hāo
【繁体】蒿
蒿〈名〉
(形声。从艸,高声。本义:草名。有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特指青蒿)
即青蒿[celerywormwood]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小雅·鹿鸣》
蒿子[wormwood],蒿属的一种植物。引申为野草的意思。如:蒿艾(即艾蒿。一种野生的草。泛指野草);蒿棘(蒿草与荆棘);蒿藜(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蒿蓬(蒿草与蓬草)
蒿〈动〉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庄子·骈拇》
又如:蒿目时艰(形容对时局忧虑不安)
物之精气蒸出的样子[vapor]。如:蒿蒸(蒸腾貌);蒿蒿(形容气体浮生的样子)
用同“薅”[pullup;pullout]
我把花子
蒿hāo"青蒿"、"黄花蒿"、"茵陈蒿"等植物的统称。青蒿也叫"香蒿",两年生草本。叶羽丝状,有特殊气味。花小,黄绿色。全草可供药用。
────────────────—
蒿gǎo1.谷类的茎秆。参见"蒿矢"。
hāo
①草名,艾類。有青蒿、牡蒿、白蒿、茵陳蒿等。《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②消耗、損耗。《國語•楚語上》:“使民~焉忘其安樂。”③氣蒸的樣子。
【蒿裏】墓地。李賀《綠章封事》:“休今恨骨填~。”
【蒿目】舉目遠眺。
【蒿】14画 4422·7 hāo ㄏㄠ 呼毛切,平,豪韻,曉。宵部。㊀野草名,艾類。有青蒿、牡蒿、白蒿、茵陳蒿等。詩 小雅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此指青蒿。㊁氣蒸發貌。通“歊(xiāo)”。禮 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注:“蒿謂氣烝出貌也。”清 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 歊:“祭義假蒿字爲之。”㊂消耗。通“耗(hào)”。國語 楚上:“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樂而有遠心,其爲惡也甚矣。”注:“蒿,耗也。”㊃見“蒿目”。
蒿-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蒿 hāo
❶草名,即蒿子。
《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
[蒿萊]野草,雜草。
《韓詩外傳一》:
環堵之室,茨以~~。
[蒿里]墓地。
李賀《緑章封事》詩:
休令恨骨填~~。
❷通「耗」。損耗,消耗。
《國語·楚語上》:
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焉忘其安樂而有遠心,其爲惡也甚矣。
柳宗元《憎王孫文》:
故王孫之居山恒~然。(王孫:猴子。)
蒿
【申集上】【艸字部】 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又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又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又【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又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又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又【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又【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