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

拼音

gǒu qiě tōu ān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gǒu的字 读音为qiě的字 读音为tōu的字 读音为ān的字 读音为gou的字 读音为qie的字 读音为tou的字 读音为an的字

基础解释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详细解释

  • 【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 【出自】: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 【示例】:做大员的这样~,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苟:姑且,暂且。

且:表示暂时。

偷: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

安:没有危险,不受威胁。

词典解释

苟且偷安-中華語文大辭典

苟且偷安苟且偷安ㄍㄡˇ ㄑ丨ㄝˇ ㄊㄡ ㄢɡǒuqiě-tōu’ān得過且過,只貪圖眼前安逸,不作長遠打算。

苟且偷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苟且偷安ㄍㄡˇ ㄑㄧㄝˇ ㄊㄡ ㄢgǒu qiě tōu ān得過且過得過且過、苟且偷生苟且偷生、因循苟且因循苟且發憤圖強發憤圖強、發憤努力發憤努力、高瞻遠矚高瞻遠矚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做長遠計畫。如:「大部分的國人都不願苟且偷安,這場戰爭我們一定能獲勝。」

苟且偷安-中华成语大词典

苟且偷安
【拼音】:gǒu qiě tōu ān
解释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
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示例
做大员的这样~,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
近义词
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因循苟且
反义词
发愤图强、高瞻远瞩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顾眼前的安逸
英文
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ence
日文
一寸逃れに偸安をむさぼる
法文
ne rechercher que la tranquillité du moment
德文
gewissenlos in den Tag hinein leben

偷安苟且-中华成语大词典

偷安苟且
【拼音】:tōu ān gǒu qiě
解释
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苟且:得过且过。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
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示例
正当示之以形势,庶几乎激忠起懦,而三四大帅者,亦不敢怀~之心。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七
近义词
苟且偷安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苟且偷安-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苟且偷安㊣ㄍㄡˇ ㄑㄧㄝˇ ㄊㄡ ㄢgǒu qiě tōu ān釋義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做長遠計畫。如:「大部分的國人都不願苟且偷安,這場戰爭我們一定能獲勝。」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8524苟且偷安備註頻書中國成語大辭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成語辭典、小牛頓成語辭典(注音普及版)、實用成語辭典(1)(2)(1)、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成語分類辭典(上)(下)(上)、活用成語分類辭典(上)(下)、同義反義成語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成語典號FL00000030522

苟且偷安-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苟且偷安㊣ㄍㄡˇ ㄑㄧㄝˇ ㄊㄡ ㄢgǒu qiě tōu ān因循苟且、苟且偷生、苟安旦夕、得過且過得過且過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發憤努力、發憤圖強、發奮圖強、奮發向上釋義「苟且」,行事馬虎草率,得過且過。語出《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偷安」,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難。語出漢・賈誼《新書・數寧》。「苟且偷安」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典源㊤苟且:《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嘉為人剛直嚴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變動,嘉上疏曰:「臣聞聖王之功在於得人。孔子曰:『材難,不其然與!』『故繼世立諸侯,象賢也。』雖不能盡賢,天子為擇臣,立命卿以輔之。……孝文時,吏居官者或長子孫,以官為氏,倉氏、庫氏則倉庫吏之後也。其二千石①長吏亦安官樂職,然後上下相望,莫有苟且②之意。其後稍稍變易,公卿以下傳相促急,又數改更政事,司隸、部刺史察過悉劾,發揚陰私,吏或居官數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錯道路。……」注①二千石:漢代內自九卿、郎將,外至郡守、尉,俸祿皆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約當於後世的三品官,地位並不顯赫。後因稱郎將、郡守、知府為「二千石」。②苟且:不守禮法、不務實際或馬虎草率,得過且過。㊦偷安:漢・賈誼《新書・數寧》臣竊惟事勢,可為痛惜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大息者六。若其它倍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獨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獨曰「未治」。恐逆意觸死罪,雖然,誠不安,誠不治,故不敢顧身,敢不昧死以聞。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無知,因諛者耳,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措①之積薪之下而寢②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注①措:安置。②寢:音ㄑㄧㄣˇ,躺臥。典故「苟且偷安」係由「苟且」及「偷安」二語詞組合而成。「苟且」見於《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王嘉(?∼西元前2),西漢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經射策甲科為郎,後為南陵丞、長陵尉。哀帝時為丞相,封新甫侯。哀帝寵幸佞臣董賢,王嘉極諫,被繫於獄中二十餘日而死,追諡忠。王嘉曾上疏哀帝論政,認為孝文帝時吏治清明,官員們盡忠職守,行事不會馬虎草率,得過且過。「偷安」則見於漢・賈誼《新書・數寧》。賈誼(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所著《新書》共十卷,內容主在懲秦之失,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為了阿諛諂媚皇帝,所以故意說出和違背事實的話。這種行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後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燒到,就覺得安,這是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危難的做法。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來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書證①《宋史・卷三九七・劉光祖列傳》:「人臣獻言,不可不察:其一,不量可否,勸陛下輕出驟進,則是即日誤國;其一,不思振立,苟且偷安,則是久遠誤國。」②宋・汪應辰〈廷試策〉:「昔唐之明皇,承晏安太平之後,苟且偷安,昧于遠圖,政令日弛,法度日隳。」③宋・司馬光〈程宣徽劄子〉:「程戡素無才術,少壯之時歷職中外,猶無名跡為人所稱。況今老病,昏懦尤甚。在鄜延苟且偷安以度日月,為吏兵所慢,戎狄所輕。」④宋・蘇軾《應詔集・卷一・策略三》:「天下獨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肅,苟且偷安而不知長久之計。」⑤《宦海・第二〇回》:「做大員的這樣苟且偷安,做屬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用法義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類用在「貪圖安逸」的表述上。例①你不能苟且偷安,應該重新振作起來。②國家面臨危難,人民怎麼可以苟且偷安?③年輕人理當奮發圖強,豈可苟且偷安,不思進取。④他寧可苟且偷安,也不願積極進取,真叫人惋惜。⑤你若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克服苟且偷安的惰性。⑥與其苟且偷安,不如奮力一搏,或許可以開創新局。⑦我們不能苟且偷安,一定要自強不息,才能創出一番事業。

苟且偷安-汉语大词典

苟且偷安只贪图目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宋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叶恩《上振贝子书》:“苟且偷安,因循度日,前辙取亡,可为太息。”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她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对于个人问题看得太轻,而是过重;是在一种‘不必关心’的掩饰下苟且偷安。”

苟且偷安-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唯唯诺诺
怯声怯气
贪生怕死
色厉内荏

苟且偷生-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反]舍生取义
成仁取义
杀身成仁

苟且偷生-中華語文大辭典

苟且偷生苟且偷生ㄍㄡˇ ㄑ丨ㄝˇ ㄊㄡ ㄕㄥɡǒuqiě-tōushēnɡ得過且過地勉強活著。形容活得毫無價值。[例]~於亂世。

出处

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引证

北宋-司马光--《程宣徽札子》:程戡素无才术,少壮之时历职中外,犹无名迹为人所称。况今老病,昏懦尤甚。在鄜延苟且偷安以度日月,为吏兵所慢,戎狄所轻。

宋-朱熹--《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苟且偷安;不为子孙长久之虑。

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清-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苟其苟且偷安,弥缝掩饰……则必有如法国一日中刑贵族王党千余人,断尸遍野,惨血塞渠。

现代-巴金--《给一个孩子》:我说的“忍耐”是准备,不是劝人苟且偷安或者坐等机会,而是劝人自己去造机会。

明-康海--《吕母太孺人王氏寿诗序》:今道夫君子之誉遍国中,气足以固其志,学足以申其义,不为苟且偷安之习、倚纵张侈之能,此于太孺人何不获也?

清-方濬颐--《宗泽论》:惑于奸邪,掉头不顾,东南远幸,苟且偷安。

现代-老舍-五〇-《四世同堂》: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

宋-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晋-陆机--《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故事

北宋-司马光--《程宣徽札子》:程戡素无才术,少壮之时历职中外,犹无名迹为人所称。况今老病,昏懦尤甚。在鄜延苟且偷安以度日月,为吏兵所慢,戎狄所轻。

宋-朱熹--《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苟且偷安;不为子孙长久之虑。

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清-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苟其苟且偷安,弥缝掩饰……则必有如法国一日中刑贵族王党千余人,断尸遍野,惨血塞渠。

现代-巴金--《给一个孩子》:我说的“忍耐”是准备,不是劝人苟且偷安或者坐等机会,而是劝人自己去造机会。

明-康海--《吕母太孺人王氏寿诗序》:今道夫君子之誉遍国中,气足以固其志,学足以申其义,不为苟且偷安之习、倚纵张侈之能,此于太孺人何不获也?

清-方濬颐--《宗泽论》:惑于奸邪,掉头不顾,东南远幸,苟且偷安。

现代-老舍-五〇-《四世同堂》: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

宋-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晋-陆机--《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造句

gǒu qiě tōu ān

1、南宋的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苟且偷安,自取灭亡的结果。

2、南宋偏安江左,当权者在这里苟且偷安。

接龙

安如磐石 石沉大海 海水不可斗量 量如江海 海不扬波 波澜壮阔 阔论高谈 谈笑风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

组词

近义词

gǒu qiě tōu ān

1、[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妄:过分地。菲薄:轻视。

2、[自暴自弃]zì bào zì qì

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3、[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4、[自甘堕落]zì gān duò luò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5、[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g huì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6、[苟且偷生]gǒu qiě tōu shēng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7、[因循苟且]yīn xún gǒu qiě

沿袭旧的,敷衍应付。

8、[草间求活]cǎo jiān qiú huó

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反义词

gǒu qiě tōu ān

1、[高瞻远瞩]gāo zhān yuǎn zhǔ

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2、[发愤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也作发奋图强。决心奋斗,谋求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