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āng

笔顺

𠃋 𠃋 丿

同音字

读音为xiāng的字 读音为xiang的字

基础解释

1.古书上指用以调味的香草。 2.同“香”。

详细解释

〈名〉

  1. 谷香

    芗,谷气也。——《说文新附》

    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礼记·曲礼下》

    炷芗于手项以送公葬者凡百余人。——《司马温公神道碑》

  2. 用以调味的香草

    雏烧,雉,芗无蓼。——《礼记》。郑玄注:“苏荏之属也。”

    又如:芗脯(把猪羊放在小鼎中烹煮,使它香美)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芗-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芗-辞源3

同:

芗-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芗(薌)xiānɡ
①古书上指用以调味的香草。
②书芳香。

芗-汉语大词典

芗(I)xiāng
ㄒ〡ㄤ
〔《广韵》许良切,平阳,晓。〕
1.谷类的香气。参见“芗合”、“芗萁”。
2.指紫苏之类的香草。古人用以调味。
●《礼记·内则》:“芗,无蓼。”
郑玄注:“芗,苏荏之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相公》:“鳖羞鹿脯,杂以芗蓼。”
3.通“香”。香气。
●《荀子·非相》:“欣欢芬芗以送之。”
杨倞注:“芗与香同。”
●宋岳珂《桯史·南陔脱帽》:“上方御楼,芗云彩鳌,箫吹雷动。”
4.通“香”。炷香;香火。
●宋无名氏《鬼董·归宗寺》:“﹝庐山僧﹞爇芗祝之。”
●明宋濂《故胡母欧阳夫人墓志铭》:“亦捐产俾浮屠主之,为芗灯之须。”
芗(II)xi?ng
ㄒ〡ㄤˇ
〔《集韵》许两切,上养,晓。〕
通“响”。
●唐于邵《释奠武成王乐章·奠币登歌》:“管磬升,坛芗集。”

芗-漢語大字典


芗“薌”的简化字。

芗-中草药辞典

【读音】xiānɡ
【繁体】薌
芗<名>
谷香[fragrance]
芗,谷气也。――《说文新附》
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礼记·曲礼下》
炷芗于手项以送公葬者凡百余人。――《司马温公神道碑》
用以调味的香草[sweetherb]
雏烧,雉,芗无蓼。――《礼记》。郑玄注:“苏荏之属也。”
又如:芗脯(把猪羊放在小鼎中烹煮,使它香美)
芗(薌)xiāng
⒈气味好闻,味道鲜美,跟"臭"相对:~气。~花。稻谷~。饭菜~。
⒉指有香味的东西:~水。檀~。洗发~波。
⒊舒适,受欢迎:睡得可~。这批货上市~得很。
⒋〈古〉指一种香草,可用于调味。

芗-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薌
★【唐韻】許良切,音鄕。【說文】穀氣也。【禮·曲禮】黍曰薌合,粱曰薌萁
◎又【內則】春宜羔豚膳膏薌。【註】牛膏薌,犬膏臊。
◎又地名。【張衡·南都賦】華薌重秬。【註】華薌,鄕名。
◎又通香。【荀子·非相篇】芬薌以送之。【史記·滑稽傳】微聞薌澤。
★又【集韻】許兩切,通響。【前漢書·揚雄傳】薌呹肹以棍根兮。考證:〔【前漢·揚雄反騷】薌呹肹以棍根兮。〕 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揚雄傳。

芗剧-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薌劇

芗泽-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薌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ng

1、[芗剧]xiāng jù

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南部芗江(九龙江中游)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清末在台湾形成。台湾称之为歌仔戏。

2、[芗萁]xiāng qí

祭祀所用之高粱。

3、[膻芗]shān xiāng

同“羶薌”。烧煮牛羊肉的气味。亦泛指牛羊肉。

4、[芗泽]xiāng zé

香泽;香气。薌,通“香”。

5、[膋芗]liáo xiāng

油脂与香草。古代祀神时焚之以散发馨香。

6、[羶芗]shān xiāng

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羶,通“馨”;薌,通“香”。

7、[芗脯]xiāng fǔ

以香料烹制的肉脯。

8、[芳芗]fāng xiāng

芳香。薌,同“香”。

9、[芗合]xiāng hé

祭祀所用之黍类。

10、[膏芗]gāo xiāng

见“膏香”。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