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è

笔顺

丿 𠃌 𠃍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è的字 读音为e的字

基础解释

口腔的上壁。前部由骨和肌肉构成,叫硬腭,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叫软腭。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肉,咢声。本义:口腔的上膛。前部称硬腭,后部称软腭)同本义

    余循龟之南,见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为人击缺。——《徐霞客游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腭-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腭-中華語文大辭典

腭腭ㄜˋè「齶」的異體字。

腭-漢語大字典


è 《龍龕手鑑》五各反。
口腔的上膛。《龍龕手鑑·肉部》:“腭,正作齶。”宋宋慈《洗寃録·踢傷致死》:“女子之傷,則又現於上腭。”《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七》:“余循☀之南,見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為人擊缺。”《聊齋志異·狼三則》:“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

腭-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 腭
◎【字彙】與齶同。

腭-中華大字典

1、腭釋文:同齶。見《字彙》。
2、齶讀音:逆各切,音咢,藥韻。釋文:齗也。見《玉篇》。
 〔按廣韻本作㗁。訓口中齗~。㗁同。集韻。~、或作㗁。字彙云。齒內上下肉也。又作煵〕。

腭-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腭-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腭肉913異「齶」的異體字。

腭-中草药辞典

【读音】è
【繁体】齶
腭<名>
(形声。从肉,咢声。本义:口腔的上膛。前部称硬腭,后部称软腭)同本义[palate]
余循龟之南,见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为人击缺。――《徐霞客游记》
腭部
[palatine]腭的部分
腭裂
[cleftpalate]上膛裂开,饮食不便,说话不清。属于先天性畸形,常与唇裂同时出现
腭音
[palatal]气流通过腭部发出的语音
腭è口腔的上膛。分为两部分,前面叫'硬腭',后面叫'软腭'。又作'颚'。

腭-辞源3

【腭】13画 7622·7 è  ㄜˋ  龍龕手鑑五各反。口腔的上壁。同“齶”。唐 韓愈 昌黎集四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雷公擘山海水翻,齒牙嚼齧舌腭反。”參見“齶”。

腭-汉语大词典

腭e
ㄜˋ
〔《广韵》五各切,入铎,疑。〕
1.上腭。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东北开一穴,如仰口而张其上腭。”
2.齿龈。
●唐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劈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钱仲联集释引祝充曰:“腭,音咢,一作腭,口中龂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è

1、[腭裂]è liè

先天性畸形,常与唇裂同时出现。患者的腭部部分或全部裂开,饮食不方便,说话不清楚。

2、[软腭]ruǎn è

腭的后部,是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的。

3、[硬腭]yìng è

腭的前部,是由骨和肌肉构成的。

4、[龈腭]yín è

1.牙床和腭。泛指口腔。 2.凹凸不平貌。

5、[颐腭]yí è

1.同“颐齶”。 2.指腮颊与龂腭。

6、[腭化]è huà

发某一辅音时,因舌面抬高,接近硬腭,具有舌面音色彩,称为腭化。也有辅音被后面舌位高的前元音所同化而形成的。如今声母j、q、x,即古声母g、k、h经腭化而成。

7、[龂腭]yín è

同“齦齶”。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頦頷齗齶。”《广群芳谱·茶谱一·茶一》:“《黄山志》:莲花菴 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齗齶,谓之 黄山 云雾茶。”

8、[腭锋]è fēng

齿神名。

9、[腭音]è yīn

气流通过腭部发出的语音。

10、[辅腭]fǔ è

两颊和上腭。指口腔。

11、[腭部]è bù

腭的部分。

12、[嚼腭搥床]jiáo è chuí chuáng

形容极其愤恨。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