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
拼音
tāi笔顺
丿 𠃌 一 一 𠃋 丶 丨 𠃍 一“月”窄长,端正,横画均匀。“台”稍窄,上下中心相对,“口”大小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tāi的字 读音为tai的字基础解释
1.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儿。胚~。怀~。祸~。 2.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生过三~。这头母猪一~下了十二头小猪。 3.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这顶帽子是软~儿的。 4.某些器物的坯:泥~儿。景泰蓝的~儿。 5.轮胎:车~。[英tyre]详细解释
(形声。从肉,台声。本义:未生的幼体,胚胎)
同本义
胎,妇孕三月也。——《说文》
胎,始也。——《尔雅》
九窍者胎生。——《庄子·知北游》
毋杀孩虫胎天飞鸟。——《礼记·月令》
三月而胎。——《淮南子·精神》
又如:胎夭(刚出生及尚未出生的小动物);胎胞(胎儿的胞衣);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蠕动);胎卵(胎生与卵生);胎形;胎位
怀孕或生育的次数 。
如:头胎;第二胎;私胎;双胞胎
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用作填充的材料 。
如:棉花胎
器物的坯子;物体的初步而未修整的粗模 。
如:胎子(坯子);胎骨(坯子或骨架);泥胎
环绕并装到轮箍上的实心或充气的橡胶垫 [美tyre;英tire]。
如:车胎;轮胎
事物的根源或初基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汉书》
植物幼芽
奇花初胎。(胎,名词用如动词,开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养育;孕育 。
如:胎孕(身孕;孕育);胎字(抚育;安抚);胎育(生育;孕育);胎蚌(怀蛛之蚌);胎养(养育)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胎-中華語文大辭典胎胎ㄊㄞtāi1.人或哺乳動物懷孕後、生產前尚在母體內的幼體。[例]胚~︱懷~∣~動。2.比喻事物的本原。[例]埋下禍~。3.某些器物的毛坯或內瓤。[例]陶~∣棉花~∣泥~菩薩。4.指懷著胎兒的子宮。[例]娘~∣投~。5.輪胎。[例]車~∣內~∣外~。6.量詞。用於計算懷孕或生育的次數。[例]第二~又懷上了∣頭~生了個胖小子。
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胎 tāi
① 名未生的幼体;胚胎。《后汉书·华佗传》:“佗曰:‘脉理如前,是两~。’” ② 名开端;根源。枚乘《上书谏吴王》:“祸生有~。”
胎
《説文》:“胎,婦孕三月也。从肉,台聲。”
tāi 《廣韻》土來切,平咍透。之部。
(1)人和哺乳动物孕于母体内而未生的幼体。如:怀胎;胚胎。《説文·肉部》:“胎,婦孕三月也。”《尸子·明堂》:“刳胎焚夭,則麒麟不往焉。”《禮記·月令》:“毋殺孩蟲、胎、夭、飛鳥。”孔穎達疏:“胎,謂在腹中未出。”老舍《骆驼祥子》十九:“胎不会很大,所以倒能容易产生。”又指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如:头胎;两胎。
(2)事物的根源。《爾雅·釋詁上》:“胎,始也。”《文選·枚乘〈上書諫吴王〉》:“福生有基,禍生有胎。”李善注引服虔曰:“基、胎,皆始也。”《潛夫論·遏利》:“無德而賄豐,禍之胎也。”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又前人之学说,也往往为谬见之胎。”
(3)养育;孕育。《方言》卷一:“胎,養也。汝、潁、梁、宋之間曰胎。”唐張説《大成舞》:“后歌有蟜,胎炎孕黄。”宋岳珂《桯史·吴畏齋謝贄啟》:“宣和之捷,所以胎靖康之變。”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受之于历史,胎之于思想,播之于风俗。”
(4)蚌肉里包裹的珍珠。唐盧仝《月蝕詩》:“火龍珠,飛出腦,卻入蚌蛤胎。”《格物粗談·天時》:“中秋無月,蚌無胎。”
(5)器物的粗胚或衬里。如:铜胎;泥胎;软胎的帽子。宋惠演《正定府龍興寺鑄銅像記》:“用大木於鐵柱,於胎上塑立大悲菩薩形象。”《新五代史·慕容彦超傳》:“皆鐵為質而包以銀,號鐵胎銀。”清李斗《揚州畫舫録·小秦淮録》:“以金銀鐵木為胎,朱漆三十六次。”
(6)(舌上的)垢腻。《金匱要略·痓濕暍脈證論》:“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明朱右《攖寧生傳》:“數視其舌上胎黄。”
(7)逃。《方言》卷十三:“胎,逃也。”
(8)通“鮐”。鱼名。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胎,叚借為鮐。”《隸辨·咍韻》:“《孔耽神祠碑》:北有胎文。”顧藹吉注:“《隷釋》云:‘以胎為台。’按:舌背之台本作鮐,《詩·魯頌》作台。”
(9)轮胎。如:车胎。(英tyre)
胎
【未集下】【肉字部】 胎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來切,𠀤音台。【說文】婦孕三月也。从肉,台,意兼聲。【廣韻】始也。【增韻】凡孕而未生,皆曰胎。【爾雅·釋詁】胎,始也。【註】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博雅】人三月而胎。【史記·律書】營室者,主營胎。
◎又獸亦謂之胎。【禮·王制】不殺胎。【史記·樂書】胎生者不殰。【註】胎生,獸也。
◎又珠亦謂之胎。【前漢·揚雄傳】剖明月之珠胎。【註】珠在蛤中,若懷姙然,故謂之胎也。
◎又逃也。【揚子·方言】胎,逃也。【註】謂逃叛也。
◎又【韻補】叶音怡。【漢樂章】衆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受春之祺。【徐幹·七喻】大宛之犧,三江之鮭。雲鶬水鵠,熊蹯豹胎。
◎又叶音駝。【道藏謌】乞免五難中,制召諸天魔。靈嶽不崩陷,福地更鍊胎。 【集韻】或作孡。
【胎】9画 7326·0 tāi ㄊㄞ 土來切,平,咍韻,透。之部。㊀人和哺乳動物孕於母體内的幼體。禮 王制:“不殺胎。”淮南子 精神:“三月而胎。”㊁事物的根源。漢書五一 枚乘傳諫 吳王濞書:“福生有基,禍生有胎。”㊂坯子或内襯墊之物。宋釋 惠演 正定府龍興寺鑄銅像記:“用大木於鐵柱,於胎上塑立 大悲菩薩形像。”(金石萃編一二三)
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胎肉59ㄊㄞtāi名①人或其他哺乳動物母體內的幼體。如:「懷胎」、「胚胎」、「胎兒」、「雙胞胎」。②量詞。計算生育次數的單位。如:「頭胎」、「第二胎」。③器物的粗胚。如:「泥胎」。④衣服、被褥等的夾襯物。如:「棉花胎」。⑤事物的根源。如:「禍胎」。⑥參見「輪胎輪胎」條。
胎-中華大字典1、胎讀音:湯來切,音台,灰韻。釋文:
❶婦孕三月也。見《說文》。《段注》:玄應兩引。皆作二月。
〔按淮南精神。三月而~。廣雅釋親同〕。
❷始也。見《爾雅釋詁》。
〔注〕:肧~未成。亦物之始也。
❸獸亦謂之~。《禮記王制》:不殺~。
〔按史記樂書。~生者不殰。注云。~生。獸也〕。
❹龍亦謂之~。《吳均食移》:昆山龍~之脯。
〔又〕:仙藥名。《酉陽雜俎》:仙藥有龍~。
❺鳳亦謂之~。《韋巨源食譜》:鳳凰~雜治魚白。
❻竹亦謂之~。《竹譜》:筍名竹~。
❼珠亦謂之~。《漢書揚雄傳》:剖明月之珠~。
〔注〕:珠在蛤中若懷姙然。故謂之~也。
❽逃也。見《方言》。
❾養也。《方言》:~。養也。汝潁梁宋之間曰~。
❿燕~。芝名。《酉陽雜俎》:句曲山五芝。第三芝名燕~。
⓫~仙。~禽。俱鶴之異名。見《酉陽雜俎》。
⓬~生。獸也。《史記樂書》:~生者不殰。
〔按今動物學家謂之哺乳動物〕。
⓭~敎。謂妊婦以言行感化~兒也。《賈子新書》:周妃后妊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奴不駡。~敎之謂也。
2、孡讀音:湯來切,音胎,灰韻。釋文:孕也。亦作胎。見《玉篇》。
3、㝀釋文:同好。見《六書精蘊》。
4、囼釋文:同胎。見《搜眞玉鏡》。
【读音】tāi
【繁体】胎
胎〈名〉
(形声。从肉,台声。本义:未生的幼体,胚胎)
同本义[embryo;foetus]
胎,妇孕三月也。――《说文》
胎,始也。――《尔雅》
九窍者胎生。――《庄子·知北游》
毋杀孩虫胎天飞鸟。――《礼记·月令》
三月而胎。――《淮南子·精神》
又如:胎夭(刚出生及尚未出生的小动物);胎胞(胎儿的胞衣);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蠕动);胎卵(胎生与卵生);胎形;胎位
怀孕或生育的次数[birth]。如:头胎;第二胎;私胎;双胞胎
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用作填充的材料[padding]。如:棉花胎
器物的坯子;物体的初步而未修整的粗模[roughcast]
胎tāi
⒈母体内的幼体:~儿。胚~。
⒉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第二~。
⒊根源:祸~。
⒋器物的粗坯或衬在里面的:泥~儿。棉花~。
⒌轮胎:车~。内~。外~。
胎tāi
ㄊㄞ
〔《广韵》土来切,平咍,透。〕
1.人和哺乳动物孕于母体内的幼体。
●《礼记·王制》:“不杀胎。”
●《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况且他(她)那时候正怀着三个月的胎。”
2.喻指如孕于母体者。
●《文选·扬雄〈羽猎赋〉》:“剖明月之珠胎。”
李善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子所怀,故曰胎。”
●唐欧阳詹《石韫玉赋》:“石居山而有类,玉处胎而无迹。”
3.孕育;肇始。
●宋苏轼《东坡志林·本秀非浮图之福》:“稷下之盛,胎骊山之祸。”
●金段成己《题张郎中明皇小决图》诗:“志在驱驰祸已胎,笑颜况更为谁开?”
●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吾固言游侠之起,由社会之不平等有以胎之。”
●鲁迅《坟·科学史教篇》:“而社会精神,乃于此不无洗涤,薰染陶冶,亦胎嘉葩。”
4.养。
●《方言》第一:“胎,养也。”
●宋曾巩《杂诗》之四:“心胎太极气,手扬斗间魁。”
参见“胎养”。
5.事物的根源或初基。
●《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清李渔《慎鸾交·待且》:“疏狂为何来?担愁别有胎。”
●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又前人之学说,亦往往为谬见之胎。”
6.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
●《朱子语类》卷七五:“衣敝缊袍,缊是绵絮胎。”如:棉花胎。
7.器物的坯子。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以乱彩为宫殿台阁,屈竹为胎,张施为桢盖。”
●宋惠演《正定府龙兴寺铸像记》:“用大木于铁柱,于胎上塑立大悲菩萨形象。”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漆器﹞以金银铁木为胎,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
●张承志《北方的河》:“他摸摸那断碎的碴口,觉得陶胎烧得又匀又硬。”
8.犹先天;生来。
●明徐渭《张氏子黄鹦鹉》诗:“性情胎戊己,音韵合宫商。”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长郎胎疟,无妨也。”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玄武湖怪人〉按语》:“此篇通讯中之所谓‘三种怪人’,两个明明是畸形,即绍兴之所谓‘胎里疾’。”
●许杰《改嫁》:“为什么要生癞头疮呢?这是‘胎里毒’吧?”
9.怀孕或生育的次数。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鲁小姐头胎生的个小儿子,已经四岁了。”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孺人以前生过几胎都不曾存下,直到三十以后才得了一位公子。”
●《花城》1981年第3期:“连大张在内,她一共生养十胎。”
10.谓隆起如伏卧之状。
●王闿运《衡州西禅寺碑记》:“回雁右峙,天马左胎。”
11.[英tyre]轮胎。如:车胎;内胎;外胎。
胎² tāi
名轮胎:车~。[英 tyre]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āi
1、[胎生]tāi shēng
属性词。人或某些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脱离母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胎生动物的胚胎发育依赖母体的营养。
2、[胎动]tāi dòng
胎儿在母体内蠕动,一般在怀孕4个月后,孕妇可以自己感到胎动。
3、[内胎]nèi tāi
轮胎的一部分,用薄橡胶制成,装在外胎里边,充气后产生弹性。通称里带。
4、[车胎]chē tāi
轮胎的通称。
5、[脱胎换骨]tuō tāi huàn gǔ
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铅(一作饴)。” 后比喻重新做人。
6、[胎儿]tāi ér
母体内的幼体(通常指人的幼体,兽医学上也指家畜等的幼体)。
7、[怪胎]guài tāi
发育不正常、形状怪异的胎儿,多用于比喻。
8、[胚胎]pēi tāi
1.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 2.比喻事物的萌芽。
9、[轮胎]lún tāi
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等的轮子外围安装的环形橡胶制品,一般分内胎、外胎两层。内胎较薄,可以充气;外胎较厚,耐磨,可以保护内胎。轮胎充气后,能够减弱沿地面行驶时产生的震动。通称车胎。
10、[胞胎]bāo tāi
1.犹胞衣。常指娘胎。《参同契》卷下:“若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禀乎胞胎,受气元初。”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傅説 呵在版筑处生,伊尹 呵从稼穡中长,他两个也不是出胞胎便显扬。”《红楼梦》第二回:“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説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跡。” 2.孕育。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胞胎万类,醖酿彝伦者也。”
11、[胎盘]tāi pán
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人类胎盘由母体子宫内膜与胎儿的叶状绒毛膜组成,呈扁圆形。靠脐带与胎儿相连。
12、[胎教]tāi jiào
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母亲的精神、心理、生理的变化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使胎儿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高人口素质。
13、[堕胎]duò tāi
人工流产。
14、[怀胎]huái tāi
怀孕:十月~。
15、[胎记]tāi jì
人体上生来就有的深颜色的斑:他的背上有块紫色~。
16、[投胎]tóu tāi
人或动物(多指家畜家禽)死后,灵魂投入母胎,转生世间(迷信)。也说投生。
17、[胎位]tāi wèi
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胎位异常(如胎儿横卧或头部朝上)会引起难产。
18、[保胎]bǎo tāi
用服药等方法预防流产并保护母体内的胎儿,使正常发育。
19、[胎体]tāi tǐ
一层或数层受力结构。
20、[死胎]sǐ tāi
妊娠20周以后在子宫内死亡的胎儿。
21、[头胎]tóu tāi
1.第一次生育。《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张天翼《在城市里》五:“又想到大少爷临死时候的样子,那年她头胎生的那个女孩子还没有坏。” 2.第一次生育的小孩。王子硕《评工会上》:“再加上是生头胎,没经验,又害羞,不敢跟人说。”
22、[胎膜]tāi mó
包裹在胎儿外面的膜状物,作用是保护胚胎,并帮助胚胎吸收养料和排除废物。
23、[打胎]dǎ tāi
人工流产。
24、[娘胎]niáng tāi
怀着胎儿的母体。人尚未出生,说“在娘胎里”;已经出生,说“出了娘胎”;生来就具有某种特征,说“从娘胎带来的”。
25、[鬼胎]guǐ tāi
指不可告人的念头:心怀~。
26、[胎毛]tāi máo
胎发,也指初生的哺乳动物身上的毛。
27、[外胎]wài tāi
包在内胎外面直接与地面接触的轮胎,用橡胶和帘布制成,胎面上有凸凹的花纹。通称外带。
28、[胎气]tāi qì
妊娠期孕妇出现恶心、呕吐和腿部肿胀等反应。
29、[畸胎]jī tāi
由于遗传和发育的原因机体上严重异常的有机体(如胎儿)
30、[胎毒]tāi dú
中医指妊娠母体内的热毒,认为是初生婴儿所患疮疖等的病因。也指初生婴儿所患的疮疖等病。
31、[鹿胎]lù tāi
1.鹿的胎。唐 皮日休《送润卿博士还华阳》诗:“仙市鹿胎如锦嫩,阴宫燕肉似酥肥。”唐 冯贽《云仙杂记·鱼喜鹿胎香》:“太守询之,曰:‘鱼喜鹿胎之香,适散悬者,乃此物也。’” 2.指鹿胎弁。唐 杨巨源《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诗:“已见笼蝉翼,无因映鹿胎。”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高杉自欲生龙脑,小弁谁能寄鹿胎?”参阅《旧唐书·舆服志》。 3.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葱》。
32、[受胎]shòu tāi
受孕。
33、[胎发]tāi fà
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
34、[胎囊]tāi náng
也叫孕囊,是怀孕最初胚胎的形态。
35、[坯胎]pī tāi
某些器物的坯:搪瓷的金属~。
36、[泥胎]ní tāi
尚未用金粉(或金箔)、颜料装饰过的泥塑的偶像。
37、[胎衣]tāi yī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胎衣。入药时叫紫河车。
38、[胎胞]tāi bāo
胎儿的胞衣。
39、[胎具]tāi jù
1.也叫胎模。制造土模、砂型或某些产品时所依据的模型。 2.也叫胎模。按产品规格、形状制造的模具。
40、[翻胎]fān tāi
方言。翻身。比喻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