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
拼音
huǎn笔顺
𠃋 𠃋 ㇀ 丿 丶 丶 丿 一 一 丿 ㇇ ㇏左窄右宽。“纟”撇向笔画平行。“爰”上撇短小,点撇间距适当,横撇略短,捺画收笔略低于左撇。
同音字
读音为huǎn的字 读音为huan的字基础解释
1.迟;慢:迟~。~步。~不济急。 2.延缓;推迟:~办。~期。这事~几天再说。 3.缓和;不紧张:~冲。~急。 4.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昏过去又~过来。蔫了的花,浇上水又~过来了。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爰( 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同本义 。
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柔软 。
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不陡[峭] 。
如:缓坡
软弱;柔弱 。
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延期,延迟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下垂 。
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苏醒,复活 。
如:缓气;缓醒
怠慢 。
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刑法等宽宏、宽恕 。
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缓缓-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緩緩
缓缓-辞源3同:緩緩
缓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緩緩
缓缓-汉语大词典缓缓犹徐徐。缓慢貌。
●宋苏轼《陌上花》诗之一:“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宋范成大《南柯子·七夕》词:“银渚盈盈渡,金风缓缓吹。”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去的时节甚是匆匆;回来的时节甚是缓缓,其故何也?”
●鲁迅《呐喊·白光》:“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同:緩
缓-汉语大词典缓hu?n
ㄏㄨㄢˇ
〔《广韵》胡管切,上缓,匣。〕
1.宽绰;宽松。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唐东方虬《昭君怨》诗之三:“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元陈基《裁衣曲》:“临裁更忆身长短,只恐边城衣带缓。”
2.谓刑政等宽弘、宽恕。
●《管子·霸形》:“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史记·李斯列传》:“缓刑罚,薄赋敛。”
●唐韩愈《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公屡言:远人急之,则惜性命相屯聚为寇;缓之,则自相怨恨而散。”
3.迟;慢。
●《韩诗外传》卷七:“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
●前蜀李珣《渔歌子》词:“桌轻舟,出深浦,缓唱渔歌归去。”
4.推迟;延缓。
●《国语·晋语三》:“丕郑如秦谢缓赂。”
●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
●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我想用珂罗版,托东京有名的印刷局去印。不过还要缓一下。”
5.怠慢。
●《墨子·亲士》:“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王焕镳校释:“缓,怠慢。”
6.柔软;疏松。
●《吕氏春秋·任地》:“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
高诱注:“缓,柔也。”
7.软弱;柔弱。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六月,虔钊等至成都,知祥宴劳之,虔钊奉觞起为寿,知祥手缓不能举觞,遂病。”
8.中医亦特指脉搏弛缓无力的病症。
●晋王叔和《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缓,脉去来亦迟。”
9.谓朝纲弛弱不振。
●宋李纲《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物力既屈,仓廪竭而府库虚;号令未通,朝庭缓而州县弛。”
10.恢复,恢复正常状态。
●老舍《四世同堂》三三:“在冰凉的地上爬伏了好大半天,他才缓过气来。”
●管桦《清风店》一:“常四起立起来,站定了脚跟,缓了缓精神。”
11.姓。见《魏书·官氏志》。
同:緩
缓-康熙字典缓
【未集中】【糸字部】 緩
〔古文〕𦅻
★【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𠀤音浣。【說文】𦇻,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𠀤同。
【读音】huǎn
【繁体】緩
缓<形>
(形声。从糸,爰声。本义:宽松;宽大)
同本义[relaxed;benottense]。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slow]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柔软[soft]。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缓huǎn
⒈慢,跟"急"相对:~慢。~步。~急轻重。~~来迟。
⒉迟,推迟:~期。~办。~刑。~兵之计。
⒊宽松,平和:已~和。~冲地带。
⒋苏醒,恢复:他昏过去了,刚~过来。休息一会儿,~~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ǎn
1、[缓缓]huǎn huǎn
犹徐徐。缓慢貌。
2、[缓慢]huǎn màn
不迅速;慢:行动~。
3、[迟缓]chí huǎn
不迅速;缓慢:动作~。
4、[缓刑]huǎn xíng
按法律规定暂不执行刑罚,给予一定的考验期,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犯罪人接受考验的刑罚宣告制度。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才可以宣告。缓刑期间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又犯新罪,则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作出判决,把新罪与前罪按数罪并罚处理。
5、[缓和]huǎn hé
1.(局势、气氛等)和缓:紧张的心情慢慢~下来了。 2.使和缓:~空气。~紧张局势。
6、[刻不容缓]kè bù róng huǎn
时间一点都不容许耽搁。形容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
7、[缓解]huǎn jiě
1.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缓和:病情~。展宽马路后,交通阻塞现象有了~。 2.使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状况。
8、[舒缓]shū huǎn
1.缓慢:动作~。节拍~的歌声。 2.缓和:语调~。他的心情好像~了一些。 3.坡度小:他从~的斜坡上慢慢走了下来。
9、[延缓]yán huǎn
延迟;推迟:工程进度不容~。
10、[减缓]jiǎn huǎn
(程度)减轻;(速度)变慢:老年人新陈代谢~。
11、[缓冲]huǎn chōng
使冲突缓和:~地带。~作用。
12、[暂缓]zàn huǎn
暂且延缓:~执行。~一时。
13、[平缓]píng huǎn
1.(地势)平坦,倾斜度小:黄河中下游地势~。 2.平稳;缓慢:气温变化~。水流~。 3.(心情、声音等)缓和;平和:语调~。
14、[缓步]huǎn bù
放慢脚步:~来到纪念碑前。
15、[缓期]huǎn qī
把预定的时间向后推:~执行。~付款。
16、[死缓]sǐ huǎn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略语。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是特殊的死刑执行制度。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17、[和缓]hé huǎn
1.平和;缓和:态度~。口气~。局势~了。 2.使和缓:~一下紧张气氛。
18、[缓行]huǎn xíng
1.慢慢地走或行驶:拄杖~。车辆~。 2.暂缓实行:计划~。
19、[缓坡]huǎn pō
和水平面所成角度小的地面;坡度小的坡。
20、[滞缓]zhì huǎn
1.进展停滞,增长缓慢:工作进度~。销售~。 2.停滞;延缓:~癌细胞的增长。资金不足,~了经济发展。
21、[纾缓]shū huǎn
宽缓;使宽缓。
22、[缓泻]huǎn xiè
用性质缓和的泻药或减少泻药用量的方法泻下通便。
23、[缓征]huǎn zhēng
缓期征收或征集。
24、[弛缓]chí huǎn
1.(局势、气氛、心情等)和缓:他听了这一番话,紧张的心情渐渐~下来。 2.松弛:纪律~。
25、[低缓]dī huǎn
1.(声音)低而缓慢:他语调~,但口气很坚决。 2.(地势)低而坡度小:这里地势~,气候温和。
26、[缓气]huǎn qì
恢复正常呼吸(多指极度疲劳后的休息):乘胜追击,不给敌人~的机会。
27、[松缓]sōng huǎn
1.缓慢;宽松:节奏~。表情~。日程安排得很~。 2.缓和;放松:~气氛。~神经。
28、[悠缓]yōu huǎn
1.谓迂缓而不切实际。 2.缓慢。
29、[展缓]zhǎn huǎn
推迟(日期);放宽(限期):行期一再~。限期不得~。
30、[缓决]huǎn jué
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
31、[秦缓]qín huǎn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 秦。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曩不实言,今魂气已游墟莽,秦缓 何能为力?”
32、[缓漫]huǎn màn
见“缓慢”。
33、[缓性]huǎn xìng
慢性。
34、[挺缓]tǐng huǎn
宽缓;缓解。
35、[缓火]huǎn huǒ
犹文火。
36、[纵缓]zòng huǎn
松懈。《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诸将以 吴 内附,意皆纵缓,独征南大将军 夏侯尚 益修攻守之备。”
37、[荼缓]tú huǎn
迟钝;缓慢。
38、[需缓]xū huǎn
迟缓。
39、[缓心]huǎn xīn
1.性情缓慢。 2.舒缓其心情。
40、[怠缓]dài huǎn
松懈,松弛。
近义词
huǎn
1、[徐]xú
1.缓慢:~步。清风~来。不~不疾。 2.姓。
2、[慢]màn
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车。~走。~手~脚。你走~一点儿,等着他。 2.从缓:且~。~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 3.莫;不要:~道。~说。 4.姓。 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怠~。
反义词
huǎn
1、[快]kuài
1.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车。~步。又~又好。他进步很~。 2.快慢的程度:这种汽车在柏油路上能跑多~? 3.赶快:~来帮忙。~送医院抢救。 4.快要;将要:你再等一会儿,他~回来了。他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了。 5.灵敏:脑子~。眼疾手~。 6.(刀、剪、斧子等)锋利(跟“钝”相对):菜刀不~了,你去磨一磨。 7.爽快;痛快;直截了当:~人~语。 8.愉快;高兴;舒服:~感。拍手称~。大~人心。 9.旧时指专管缉捕的差役:捕~。马~。 10.姓。
2、[急]jí
1.急躁;着急:~性子。~着赶路。 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人。 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促。水流很~。 4.迫切;情况严重:~事。情况紧~。 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当务之~。 6.热心做;热心帮助:~公好义。~人之难。
3、[疾]jí
1.病:~病。 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苦。痛心~首。 3.痛恨:~恶如仇。 4.快;迅速;猛烈:~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