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uò

笔顺

𠃋 𠃋 丿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luò的字 读音为luo的字

基础解释

1.网状的东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旁支或小支。3.用网状物兜住。4.缠绕。树身被藤蔓~住。5.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3. 用网状物兜住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4. 包罗。

    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5. 联,连,联络。

    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6.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

1. 络 [luò]

络 [luò]

〈动〉

  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3. 用网状物兜住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4. 包罗。

    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5. 联,连,联络。

    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6.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络络-汉语大词典

络络络绎不绝貌。
●南朝齐谢朓《永明乐》诗之六:“络络结云骑,奕奕泛戈船。”
●唐卢延让《樊川寒食诗》之一:“谁家络络游春盛,担入花间轧轧声。”

络-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络-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絡
★【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說文】絮也。一曰麻未漚也。【急就篇註】絡卽今之生䌤也。一曰今之綿紬是也。
◎又【史記·扁鵲傳】中經維絡。【註】十二經脈,十二絡脈。
◎又【前漢·揚雄傳】緜絡天地。【註】謂包絡之也。
◎又【楚辭·招䰟】鄭綿絡些。【註】絡,縛也。
◎又【班固·西都賦】籠山絡野。【註】絡,繞也。
◎又【班固·東都賦】衍地絡。【註】絡,網也。
◎又【揚子·方言】繘或謂之絡。
◎又【揚子·方言】絡謂之格。【註】所以轉篗車也。 【廣韻】又姓。
★又【集韻】克各切,音恪。義同。
★又【韻補】叶魯故切。【楚辭·招䰟】秦篝齊纓,鄭綿絡些。

络-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绕

络-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络-中草药辞典

【读音】luò
【繁体】络
络子lao
[stringbagforpackingsmallarticlesasthefoldingfans]∶线绳编成的小网袋,可以装物
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红楼梦》
[toolforwindingthethreadsoryarn]∶绕丝、绕纱的器具
络<动>
(形声。从糸,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同本义[wind;bind]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
络lào
⒈网状的东西。用于一些口语:丝瓜~。[络子]
①线绳结成的网状袋子:用塑料~子装洗脸盆。
②绕线、绕纱等的器具。
────────────────—
络luò
⒈网状的东西:脉~。经~。丝瓜~。
⒉罩住:头上~着发网。
⒊缠绕,缠裹,环绕:~线。笼山~野。
⒋拉拢:笼~。
⒌[络绎]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绎不绝。

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络(絡)luò
①网状的东西:橘~|丝瓜~|网~。
②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旁支或小支:经~。
③动用网状物兜住:头上~着一个发网。
④动缠绕:~纱|~丝|~线|树身被藤蔓~住。
⑤(Luò)名姓。另见786页lào。

络-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络 luò
① 名网状物,特指马笼头。简文帝《西斋行马》:“晨风白金~。” 又: 动用马笼头兜住马头。《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马头。” ② 动缠绕;缠裹。《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摇缀。” ③ 动环绕。《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九丘,以水~之。” ④ 动包罗;覆盖。班固《西都赋》:“笼山~野。” ⑤ 名人体的脉络,特指人体浅表的血管。《素问·调经论》:“视其血~,刺出其血。”

络-辞源3

同:

络-汉语大词典

络(I)luo
ㄌㄨㄛˋ
〔《广韵》卢各切,入铎,来。〕
1.粗絮。
2.缠丝。
●汉刘向《说苑·权谋》:“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其妾告之,怒弃之。”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一絇丝,能得几日络?”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丝于络成之后,才知作茧之精。”
3.指络丝工人。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
4.缠绕;捆缚。
●《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王逸注:“络,缚也。”
●《汉书·杨王孙传》:“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
●唐韩愈《示儿》诗:“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水浒传》第五二回:“李应把条白绢搭膊络着手,出来迎迓,邀请进庄里前厅。”
5.引申为环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决水》:“俗名之为檀山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历山委注而络其县矣。”
●宋叶适《奉赋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循涯咏未厌,引流络其圃。”
6.包罗;笼罩。
●《文子·精诚》:“智络天地,察分秋毫。”
●《三辅黄图·阿房宫》:“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
●元刘祁《归潜志》卷二:“九山西络烟霞去,一水南吞涧壑流。”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俄罗斯国,至明始大,其地袤络满洲、蒙古、新疆之西北境,与中国相首尾。”
7.网状物;用网兜起。
●《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振天维,衍地络。”
薛综注:“络,网也。”
●《汉书·李广传》:“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之卧。”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摺:“郎君每心闲时将你脚上踢,兴阑也络在网里。”
8.马笼头。
●宋孙光宪《风流子》词:“金络玉衔嘶马,系向绿杨阴下。”
9.指用网状物兜住马头。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之一:“马若不络头,随宜而起卧。”
10.汲水用的绳索。
●《方言》第五:“繘,自关而东,周、洛、韩、魏之间,谓之绠,或谓之络。”
11.指用绳索悬吊。
●《警世通言·三显身包龙图断冤》:“唤集土工,将井水吊干,络了竹篮,放下人去打捞。”
1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即经脉的旁支或小支。
●《素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
●《医宗金鉴·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藏府有病均宜刺,原络表里相随看。”
络(II)lao
ㄌㄠˋ
见“络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uò

1、[网络]wǎng luò

1.网状的东西。 2.由若干元器件或设备等连接成的网状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计算机~。通信~。这个新兴城市已经形成合理的经济~。 3.特指计算机网络。

2、[丝瓜络]sī guā luò

丝瓜肉干枯后剩下的纤维体。可以入药,亦可作洗涤器皿之用。

3、[笼络]lǒng luò

用手段拉拢:~人心。

4、[脉络]mài luò

1.中医泛指人体的大、小、主、侧血管。 2.比喻条理、头绪。多指文章的层次:~分明。

5、[联络]lián luò

彼此交接;接上关系:~员。~站。失掉~。~感情。他~了一些人办了一个读书会。

6、[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7、[经络]jīng luò

中医学名词。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合称。经脉和络脉是全身气血运行、脏腑组织和联系肢体的通路;凡直行的干线都称为经,由经脉分出来的支脉,叫做络。

8、[活络]huó luò

1.(筋骨、器物的零件等)活动:人上了年纪,牙齿也有点~了。板凳腿~了,你抽空修一修。 2.灵活;不确定:头脑~。眼神~。他说得很~,不知道究竟肯不肯去。

9、[橘络]jú luò

橘皮和橘瓣中间的网络形的纤维,可入药。

10、[熟络]shú luò

变得熟悉。

11、[热络]rè luò

见“热落”。

12、[筋络]jīn luò

与骨节相连接的筋肉。

13、[包络]bāo luò

1.包围环绕。 2.犹包括。 3.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

14、[连络]lián luò

亲密;亲热。

15、[络脉]luò mài

1.中医指人体由经脉分出的大小分支。 2.脉络,比喻头绪或条理。

16、[缨络]yīng luò

1.同璎珞。 2.缠绕;束缚。比喻世俗的缠绕。

17、[络穴]luò xué

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

18、[络石]luò shí

植物名。又称白花藤、石龙藤、石鲮。常绿攀援木质藤本。可供观赏,茎叶可入药。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络石》。

19、[络续]luò xù

陆续。

20、[络驿]luò yì

见“络绎”。

21、[络丝]luò sī

1.一绺丝。 2.缠丝。

22、[箝络]qián luò

犹箝勒。比喻控制约束。

23、[凿络]záo luò

见“凿落”。

24、[罗络]luó luò

见“罗落”。

25、[沿络]yán luò

是谓接连不断。

26、[合络]hé luò

犹包罗。

27、[扯络]chě luò

缰绳。

28、[系络]xì luò

联结。

29、[马络]mǎ luò

拴马的绳。

30、[青络]qīng luò

1.青丝马络头。 2.谓青藤缠绕。

31、[拢络]lǒng luò

遮盖。

32、[络脑]luò nǎo

马络头。

33、[纥络]hé luò

角落。

34、[羁络]jī luò

1.马络头。 2.控制。

35、[驿络]yì luò

犹络绎。连续不断。驛,通“绎”。

36、[莫络]mò luò

粗疏;大约。

37、[交络]jiāo luò

1.亦作“交路”。车网。 2.犹交织。

38、[中络]zhōng luò

中风类型之一。

39、[赶络]gǎn luò

连续不断地驱使、逼迫。

40、[周络]zhōu luò

1.指环绕之物。 2.环绕。

lào

1、[络子]lào zi

1.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2.绕线绕纱的器具,多用竹子或木条交叉构成,中有小孔,安装在有轴的座子上,用手摇动旋转。

近义词

反义词

luò

1、[]jīng

1、[]jìng

[ jīng ]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 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纱。

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纱。

lào

1、[]jīng

1、[]jìng

[ jīng ]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 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纱。

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