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和

拼音

zǒng hé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zǒng的字 读音为hé的字 读音为zong的字 读音为he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總和-中華語文大辭典

總和总和ㄗㄨㄥˇ ㄏㄜˊzǒnɡhé許多數額加起來的總數。[例]各班人數的~|通車里程的~∣今年產量的~相當於去年的1.5倍。

總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總和ㄗㄨㄥˇ ㄏㄜˊzǒng hé諸數量的和。

總總-辞源3

【總總】㊀聚合貌。楚辭 屈原 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班陸離其上下。”注:“總總,猶僔僔,聚貌。”㊁衆多貌。楚辭 屈原 九歌 大司命:“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注:“總總,衆貌。”唐 柳宗元 柳先生集一 貞符:“惟人之初,總總而生,林林而羣。”參見“林林”。㊂雜亂貌。逸周書 大聚:“殷政總總若風草,有所積,有所虚。”晉 孔晁 注:“總總,亂也。”

總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總總ㄗㄨㄥˇ ㄗㄨㄥˇzǒng zǒng①眾多的樣子。《楚辭.屈原.九歌.大司命》:「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②聚集的樣子。《楚辭.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文選.揚雄.甘泉賦》:「齊總總以撙撙,其相膠轕兮。」③雜亂的樣子。《逸周書.卷四.大聚解》:「殷政總總若風草,有所積,有所虛。」

總-中華語文大辭典

總总ㄗㄨㄥˇzǒnɡ1.總集;匯總。[例]~稱∣~括∣~歸一句∣~而言之。2.全部的;全面的。[例]~管∣~攻擊∣~動員∣~路線。3.概括全部的。[例]~綱∣~則。4.統領全面的;為首的。[例]~統∣~裁∣~工程師。5.簡稱總經理。6.表示持續不變,相當於「一直」、「始終」、「老是」。[例]您~這麼客氣∣他~這麼關心我∣只要你願意盡力,時間~是有的。7.表示無論如何一定會這樣,相當於「畢竟」、「終歸」。[例]孩子~會長大的∣事實~是事實,誰也不能改變。8.表示估計、推測,相當於「大概」。[例]年底爸爸~該回來吧∣您這次~該留下來吧∣站了~有半個小時,車才來了。9.姓。

總-中華大字典

1、總讀音:祖動切,音摠,董韻。釋文:
❶聚束也。見《說文》。《段注》:謂聚而縛之也。悤有散意。糸以束之。引申之爲凡兼綜之偁。
❷聚也。《史記禮書》:功名之~也。
❸合也。《淮南精神》:萬物~而爲一
❹收積也。《管子侈靡》:無事而~。
 〔注〕:~、謂收積也。
❺凡也。《淮南本經》:德之所~要。
❻一也。《淮南本經》:故德之所~。
❼皆也。見《廣雅釋詁》。
❽猶括也。《文選張衡賦》:~風雨之所交。
❾會也。《文選張衡賦》:~集瑞命。
❿綱要也。《周禮職內》:掌邦之賦入辨其財用之物而執其~。
 〔注〕:~、謂簿書之種別與大凡。
⓫結也。《離騷》:~余轡乎扶桑兮。
⓬係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光耀之采旄。
⓭將領也。《左僖七年傳》:若~其罪人以臨之。
 〔按凡首領其事者謂之~。前代所謂~辦、~管。今所謂~統、~理。均此義〕。
⓮監也。《莊子漁父》:其非事而事之、謂之~。
⓯束髮也。《禮記內則》:櫛縰笄~。按~所以束髮者。詩~角丱兮。正義。~、聚其髮以爲兩角。顏注急就篇。~、以絲縷爲之。所以束髮也。故儀禮喪服傳。~六升。注。首飾。象冠數長六寸。謂出紒後所垂爲飾也〕。
⓰設燭之束也。《管子弟子職》:錯~之法。橫於坐所。
⓱禾稾也。《書禹貢》:百里賦納~。《傳》:禾稾曰~。
⓲流蘇也。《周禮巾車》:王后之五路。重翟錫面朱~。
 〔注〕:~、著馬勒。直兩耳與兩鑣。
 〔按文選東京賦李善注云。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而垂之。周禮疏云。凡言~者。謂以~爲車馬之飾。若婦人之~。亦旣繫其本。又垂爲飾。故皆謂之~也。是周謂~。卽漢唐謂流蘇也〕。
⓳眾人也。《周禮大匡》:因其耆老及其~害。
⓴~~。眾貌。《楚辭大司命》:紛~~兮九州。
 〔又〕:聚貌。《漢書揚雄傳》:~~撙撙。
 〔又〕:亂也。《周書大聚》:殷政~~。
㉑~章。樂官名。《後漢獻帝紀》:~章始復備八佾舞。
 〔注〕:~章。樂官名。古之安代樂。
 〔又〕:西向堂也。《呂覽孟秋》:天子居~章左个。
 〔注〕:章、西向堂。西方~成萬物而章明之。故曰~章。

總-中華大字典

1、總讀音:祖動切,音摠,董韻。釋文:
❶聚束也。見《說文》。《段注》:謂聚而縛之也。悤有散意。糸以束之。引申之爲凡兼綜之偁。
❷聚也。《史記禮書》:功名之~也。
❸合也。《淮南精神》:萬物~而爲一
❹收積也。《管子侈靡》:無事而~。
 〔注〕:~、謂收積也。
❺凡也。《淮南本經》:德之所~要。
❻一也。《淮南本經》:故德之所~。
❼皆也。見《廣雅釋詁》。
❽猶括也。《文選張衡賦》:~風雨之所交。
❾會也。《文選張衡賦》:~集瑞命。
❿綱要也。《周禮職內》:掌邦之賦入辨其財用之物而執其~。
 〔注〕:~、謂簿書之種別與大凡。
⓫結也。《離騷》:~余轡乎扶桑兮。
⓬係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光耀之采旄。
⓭將領也。《左僖七年傳》:若~其罪人以臨之。
 〔按凡首領其事者謂之~。前代所謂~辦、~管。今所謂~統、~理。均此義〕。
⓮監也。《莊子漁父》:其非事而事之、謂之~。
⓯束髮也。《禮記內則》:櫛縰笄~。按~所以束髮者。詩~角丱兮。正義。~、聚其髮以爲兩角。顏注急就篇。~、以絲縷爲之。所以束髮也。故儀禮喪服傳。~六升。注。首飾。象冠數長六寸。謂出紒後所垂爲飾也〕。
⓰設燭之束也。《管子弟子職》:錯~之法。橫於坐所。
⓱禾稾也。《書禹貢》:百里賦納~。《傳》:禾稾曰~。
⓲流蘇也。《周禮巾車》:王后之五路。重翟錫面朱~。
 〔注〕:~、著馬勒。直兩耳與兩鑣。
 〔按文選東京賦李善注云。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而垂之。周禮疏云。凡言~者。謂以~爲車馬之飾。若婦人之~。亦旣繫其本。又垂爲飾。故皆謂之~也。是周謂~。卽漢唐謂流蘇也〕。
⓳眾人也。《周禮大匡》:因其耆老及其~害。
⓴~~。眾貌。《楚辭大司命》:紛~~兮九州。
 〔又〕:聚貌。《漢書揚雄傳》:~~撙撙。
 〔又〕:亂也。《周書大聚》:殷政~~。
㉑~章。樂官名。《後漢獻帝紀》:~章始復備八佾舞。
 〔注〕:~章。樂官名。古之安代樂。
 〔又〕:西向堂也。《呂覽孟秋》:天子居~章左个。
 〔注〕:章、西向堂。西方~成萬物而章明之。故曰~章。
2、廟釋文:古總字。見《集韻》。
3、亃釋文:摠本字。《六書故》:兼持也。記曰。冕而~干。
4、捴釋文:摠俗字。見《集韻》。
5、揔讀音:蘇叢切,音檧,東韻。釋文:手進物也。見《集韻》。
6、揔讀音:祖動切,音緫,董韻。釋文:偬或字。《集韻》:緫。聚束也。皆也。或从手。〔正字通云。~、捴、摠、均俗字〕。
7、摠讀音:祖動切,音總,董韻。〔俗作揔、捴、摠〕。釋文:
❶聚束也。兼持也。《禮記樂記》:冕而~干。
❷將領也。合也。見《玉篇》。
❸皆也。眾也。見《廣韻》。
❹結也。《離騷》:~余輿乎扶桑。
8、墵釋文:同揔。見《篇海》。
9、惣釋文:揔譌字。康熙字典引集韻。作弄切,音總。倥傯也。攷集韻宋韻偬下作揔。附正於此。
10、饶讀音:祖動切,音總,董韻。釋文:禾聚束也。見《韻會》。
 〔按集韻作緉〕。
11、廟釋文:古總字。見《集韻》。
12、宑釋文:廟譌字。
13、姾釋文:同總。見《六書正譌》。
14、総讀音:倉紅切,音悤,東韻。釋文:
❶靑黃色也。見《字彙補》。
❷紬絹也。見《字彙補》。
15、総釋文:同總。見《字彙補》。
16、緫讀音:麤叢切,音怱,東韻。釋文:
❶靑黑色也。《周禮巾車》:重翟錫面朱~。
 〔注〕:~者、靑黑色。以繒爲之。
❷繱或字。《集韻》:繱。說文、帛靑色。一曰輕絹。或作~。
 〔按說文作罶〕。
17、緫讀音:祖叢切,音宗,東韻。釋文:
❶裘縫也。《詩羔羊》:素絲五~。
❷通緵。十筥也。《周禮掌客注》:十筥曰~。《釋文》:本又作緵。
18、緫讀音:作弄切,音稯,送韻。釋文:緵或字。《集韻》:緵。爾雅、緵罟謂之九罭。或作䍟、~。
19、㹅釋文:緫俗字。見《廣韻》。
 〔按文選吳都賦。~有流而爲長作此〕。

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總糸1117ㄗㄨㄥˇzǒng動①聚合。《淮南子.精神》:「夫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治繁總要,此其體也。」②繫結。《楚辭.屈原.離騷》:「飲余馬於成池兮,總余轡乎扶桑。」形統括、全部的。如:「總額」、「總綱」、「總店」、「總司令」。副①都。宋.朱熹〈春日〉詩:「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②一直、一向。如:「他總不聽話!」③終究。如:「不管怎麼說,他總不答應。」④全面、全部。如:「總動員」、「總復習」。

總-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總 (縂)zǒng
❶聚合,聚束。
潘岳《籍田賦》:
垂髫(tiáo)~髮。(髫:小孩頭上垂下的頭髮。)
引繫結。
屈原《離騷》:
~余轡兮扶桑。
❷統領。
《隋書·元諧傳》:
公受朝寄,~兵西下。(朝寄:朝廷的寄託。)
❸總括,匯集。
《荀子·不苟》:
~天下之要,治海内之衆。
❹副詞。全。
杜甫《泛江》詩:
極目~無波。

總-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緫
★【集韻】麤叢切,音怱。繱或作緫。帛靑色。一曰輕絹。【博雅】靑也。【周禮·春官·巾車】重翟錫朱緫。【註】緫,靑黑色,以繒爲之。
★又【集韻】祖叢切,音㚇。【正韻】祖冬切,音宗。【類篇】絲數。詩曰:素絲五緫。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䍟或作緫。○按五經文字云:緫从怱作總者訛。今緫與總混,當正之。考證:〔【博雅】靑蒼色。〕 謹照原文靑蒼色改靑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