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ěn

笔顺

丿 丿 丿 𠃌 丿
“米”横短竖正,点撇位置恰当。“分”撇短捺长,起笔切勿靠拢;“刀”取左斜势,斜中求稳。

同音字

读音为fěn的字 读音为fen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粉-中華語文大辭典

粉粉ㄈㄣˇfěn1.指穀類、豆類作物子實的細末。[例]麵~|五穀~|黃豆~。2.妝飾用的粉末。[例]~底|脂~。3.塗抹;塗飾。[例]~刷|~飾。4.碾碎;碎爛。[例]~身碎骨。5.白色的;白中帶微紅色的。[例]~蝶|~櫻桃∣淺~面紗。

粉 -古漢語常用詞典

fěn
①細末,特指化妝用的粉末。《林黛玉進賈府》:“越顯得面如傅~。”②用穀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漢臣《老生兒》:“宰下羊,漏下~,蒸下饅頭。”③動塗飾;粉飾。王之道《浣溪沙•賦春雪追和東坡韻四首》:“松毛~白老翁須。”④碾碎;砸碎。於謙《石頭吟》:“~身碎骨渾不怕。”

粉-中華大字典

1、粉讀音:府吻切,音撬,吻韻。方問切,音糞,問韻。釋文:
❶傅面者。見《說文》。
 〔注〕:周禮饋食有~餈。米~也。古傅面亦用米~。故齊民要術有傅面英~。漬~爲之也。又紅染之爲紅~。燒鉛爲~。始自夏桀也。
 〔按段玉裁云。據賈氏說。英~僅堪妝摩身體耳。傅人面者固胡~也。許所云傅面者。凡外曰面。周禮傅於餌餈之上者是也。引伸爲凡細末之偁〕。
❷分也。斫米使分散也。見《釋名釋首飾》。
❸~飾也。《太玄視》:~其題。
❹豆屑也。見《周禮籩人司農注》。
❺~米。白米也。《書益稷》:藻火~米。
❻~署。署壁塗~也。《漢官儀》:省中皆胡~塗壁。故曰~署。
❼古人畫藁。謂之~本。見《圖繪寶鑑》。
❽俗謂不求實際徒飾外觀者、曰~飾。〔蘇軾詩〕:妄自~飾欺肓聾。
❾海~。食品也。《事文類珠》:海~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濱田內。色綠如荷包。海~、卽所溲也。
❿法國度名。米十分之一。具言得夕米突。當我營造尺三寸二分四釐。得夕、或作底西。或作特西。西文Decimetre。

粉-漢語大字典


《説文》:“粉,傅面者也。从米,分聲。”
fěn ㊀《廣韻》方吻切,上吻非。諄部。
(1)化妆用的粉末。《説文·米部》:“粉,傅面者也。”徐鍇繫傳:“古傅面亦用米粉。故《齊民要術》有傅面英粉,漬粉為之也。又紅染之為紅粉。燒鉛為粉,始自夏桀也。”《急就篇》:“芬薰脂粉膏澤筩。”顔師古注:“粉謂鉛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潔也。”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後漢書·陳蕃傳》:“萬人飢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數千,食肉衣綺,脂油粉黛,不可貲計。”唐白居易《木蓮樹三絶句》之二:“紅似燕支膩如粉,傷心好物不須臾。”《紅樓夢》第二十五回:“粉漬脂痕污寳光,房櫳日夜困鴛鴦。”
(2)细末;粉末。如:胡椒粉;漂白粉。《正字通·米部》:“凡物磑之如屑者皆名粉。”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米部》:“粉,引伸為凡細末之偁。”《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餈。”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粉,豆屑也。”《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七引《漢官儀》:“(尚書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塗壁。”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
(3)用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如:凉粉;粉干;炒粉。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宰下羊,漏下粉,蒸下饅頭。”
(4)使成粉末;粉碎。《釋名·釋首飾》:“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籩人》:“糗餌粉餈。”鄭玄注:“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為也。”《南齊書·王僧虔傳》:“一門二世,粉骨衛主,殊勳異績,已不能甄。”《紅樓夢》第三十四回:“設若叫人哼出一聲不是來,我們不用説,粉身碎骨,還是平常,後來二爺一生的聲名品行,豈不完了呢?”
(5)表面带有粉状物的。唐王建《晚蝶》:“粉翅嫩如水,繞砌乍依風。”宋林逋《夏日即事》:“粉竹亞梢垂薄露,翠荷差影聚遊魚。”
(6)白色的。唐杜牧《丹水》:“沈定藍光徹,喧盤粉浪開。”《儒林外史》第六回:“四斗子進去請了大老爹出來,頭戴紗帽,身穿圓領補服,脚下粉底皂靴。”
(7)粉红色。如:粉色;粉牡丹。宋陳克《攤破浣溪沙》:“翠袖粉牋閒弄筆,寫新詩。”
(8)绘画用的颜料。南朝宋鮑照《河清頌》:“鞶繡成景,粉繢顓軒。”唐杜牧《贈張祜》:“粉毫唯畫月,瓊尺只裁雲。”
(9)古水名。汉水支流,即今湖北省谷城县的南河。《水經注·粉水》:“粉水出房陵縣,東流過郢邑南,又東過穀邑南,東入于沔。取此水以漬粉,則皓耀鮮潔,有異衆流,故縣、水皆取名焉。”
㊁《集韻》方問切,去問非。
擦粉;粉刷。《集韻·問韻》:“粉,傅也;飾也。”《太玄·視》:“粉其題䪻,雨其渥須,視無姝。”司馬光集注:“偽久必敗,如粉其題額而遇雨,沾渥其須,他人視之,安有好乎?”宋王之道《浣溪沙·賦春雪追和東坡韻四首》之二:“松毛粉白老翁鬚。”茅盾《脱险杂记》九:“红油大门两旁那一带短墙,粉的雪白。”又粉饰。唐來鵠《聖政紀頌序》:“然聖人存簡策者,亦非以粉名也,蓋存乎大國之典,鴻祖之業。”

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粉米410ㄈㄣˇfěn名①擦在臉部的細末狀化妝品。《說文解字.米部》:「粉,傅面者也。」如:「脂粉」、「香粉」。《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②細末。明.張自烈《正字通.米部》:「凡物磑之如屑者皆名粉。」如:「花粉」、「麵粉」、「胡椒粉」、「洗衣粉」。動①塗抹、塗飾。如:「粉刷」。漢.揚雄《太玄經.卷五.視》:「粉其題䪻,雨其屋須,視無姝。」②碾碎、碎爛。如:「粉身碎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錄》:「乃發其墓,粉其骨而颺之。」形①白色的。如:「粉蝶兒」。《儒林外史.第六回》:「頭戴紗帽,身穿圓領補服,腳下粉底皂靴。」②北平方言。指猥褻的、淫穢的。如:「粉曲」、「粉戲」。

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粉 fěn
① 名细末,特指化妆用的粉末。《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 ② 名用谷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汉臣《老生儿》:“宰下羊,漏下~,蒸下馒头。” ③动 动涂饰;粉饰。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松毛~白老翁须。” ④ 动碾碎;砸碎。于谦《石头吟》:“~身碎骨浑不怕。”

粉-辞源3

【粉】10画 9892·7 fěn  ㄈㄣˇ  方吻切,上,吻韻,非。文部。㊀米細末。也指穀類、豆類的細末。周禮 天官 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餈。”㊁化妝用的粉末。急就篇三:“芬薰脂粉膏澤筩。”注:“粉謂鉛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潔也。粉之言分也,研使分散也。”㊂穀物粉末製成的食品。元曲選 武漢臣 老生兒三:“這早晚搭下棚,宰下羊,漏下粉,蒸下饅頭。”㊃塗飾,妝飾。漢 揚雄 太玄五 視:“粉其題頯,雨其渥須,視無姝。”注:“題,額也;粉,飾也。”㊄碾碎,砸碎。新五代史 四夷附錄三:“乃發其墓,粉其骨而颺之。”

粉-汉语大词典

粉fěn
ㄈㄣˇ
〔《广韵》方吻切,上吻,非。〕
1.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糍。”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粉,豆屑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2.泛指细末状物质。如药粉、皂粉、珍珠粉等。
3.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急就篇》卷三:“芬薰脂粉膏泽筒。”
颜师古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
●《红楼梦》第四四回:“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4.涂饰用的白色或有色粉末。
●唐皎然《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诗:“已见县名花,会逢闱是粉。”
5.研成细末;粉碎。
●《周礼·天官·笾人》“糗饵,粉糍”
汉郑玄注:“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
●《南史·梁纪下·敬帝》:“衣冠毙锋镝之下,老幼粉戎马之足。”
●唐阎朝隐《侍从途中口号应制》:“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
6.涂饰;粉饰。
●《孽海花》第二十回:“面不粉而白,唇不朱而红。”
7.引申为奖饰,称誉。
●《韩诗外传》卷五:“仁者好伟,和者好粉,智者好弹,有慇懃之意者好丽,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8.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唐无名氏《隋炀帝海山记》上:“南留进五色樱桃:粉樱桃、蜡樱桃、紫樱桃、朱樱桃、大小木樱桃。”
●宋孙光宪《玉蝴蝶》词:“粉翅两悠飏,翩翩过短墙。”
●《红楼梦》第六三回:“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9.谷类或豆类粉末制成的食品。多指粉条。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其余小酒店,亦卖下酒,如煎鱼、鸭子……血羹、粉羹之类。每分不过十五钱。”
●杨羽仪《沸腾的墟日》:“他们卖了自己的鲜货,心满意足地吃起鱼蛋粥和牛肉炒粉。”

粉-中草药辞典

【读音】fěn
【繁体】粉
粉〈名〉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同本义[ricepowder]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facepowder]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泛指细末状物质[powder]。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
粉fěn
⒈细末:~末。奶~。药~儿。洗衣~。特指化妆品:搽香~。涂脂抹~。
⒉使破碎:~碎机。~身碎骨。
⒊涂抹,抹刷,装饰表面:抹~。~刷墙壁。~饰太平。
⒋浅色的:~红。~绿。
⒌白色的:~蝶。~面。
⒍用米、豆等磨制成的食品:米~。豆~。凉~。~条。肥儿~。

粉-康熙字典


【未集上】【米字部】 粉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𠀤分上聲。【篇海】米粉。【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博物志】燒鉛成胡粉。【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