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
拼音
zān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一 𠃋 丿 𠄌 一 𠃋 丿 乚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读音为zān的字 读音为zan的字基础解释
1.簪子,旧时用来别住头发的一种饰物。用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 2.插;戴:~花。详细解释
(形声。从竹,賛( 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簪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簪簪ㄗㄢ ㄗㄢzān zān莊重、威嚴的氣勢。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哎!你看他馬兒上簪簪的勢。」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一部笙歌出入圍,馬兒上簪簪穩坐的。」
簪簪-汉语大词典簪簪1.犹篸篸。参差不齐貌。
●宋苏辙《次韵子瞻秋雪见寄》之一:“疏树飞花轻蔌蔌,衰荷留柄乱簪簪。”
2.威严;庄严。常用来形容骑马的姿势。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摺:“一部笙歌出入围,马儿上簪簪稳坐的当街里。”
簪ㄗㄢzān1.用來固定髮髻或頭冠的長針。[例]髮~|木~|頭~。2.插;戴。[例]~筆|她頭上~了朵花。
簪-漢語大字典簪
《説文》:“兂,首笄也。从人、匕,象簪形。簪,俗兂。从竹,从朁。”
(一)zān 《廣韻》作含切,平覃精。又側吟切。侵部。
(1)古人用来绾住发髻或连冠于发的用品,后专指妇女插髻用的首饰。《説文·兂部》:“兂,首笄也。簪,俗兂。”段玉裁注:“今俗行而正廢矣。”《釋名·釋首飾》:“簪,☀也。以☀連冠於髮也。”《韓非子·内儲説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每有讌會,諸姬貴人競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鮮明,而后獨著素裝,服無飾。”唐杜甫《春望》:“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紅樓夢》第六十六回:“説着將頭上一根玉簪拔下來,磕作兩段。”
(2)插戴在头上。《管子·輕重甲》:“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史记·滑稽列傅》:“西门豹簪筆磬折,嚮河立待良久。”唐李嶠《扈從還洛呈待從羣官》:“並輯蛟龙書,同簪鳳皇筆。”《西遊記》第七回:“各坐座位,走斝傅觴,簪花鼓瑟,果好會也。”
(3)古代农民插于发髻上用以散发汗气的用具。元王禎《農書》卷十五:“通簪,貫髮虚簪也。一名氣筒。以鹿角梢尖作之(如無鹿角,以竹木代之,或大翎筒亦可),長可三寸餘。筒之周圍横穿小竅數處,使俱相通,故曰通簪。田夫田婦,暑日之下折要俛首,氣騰汗出,其髮髻蒸鬱,得貫此簪一二,以通風氣,自然爽快。”
(4)通“鐕”。连缀。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臨部》:“兂、簪,叚借為鐕。”《儀禮·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鄭玄注:“簪,連也。”賈公彦疏:“今此招魂,取其便,故連裳於衣。”
(5)通“槮(sǎn)”。置于水中捕鱼的积柴。《墨子·雜守》:“入柴,勿積魚鱗簪。”孫詒讓閒詁:“凡積聚柴木並謂之槮。槮、潛、參、簪聲並相近。”
(二)zǎn 《集韻》子感切,上感精。侵部。
通“寁”。急速。《集韻·感韻》:“簪,速也。《易》‘朋盍簪’,王肅讀。”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臨部》:“旡、簪,叚借為寁。”《易·豫》:“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簪,疾也。”
簪(簮)zān
①(~儿)名簪子:扁~|玉~。
②动插在头发上:头上~了一枝绒花。
簪(I)zān
ㄗㄢ
〔《广韵》作含切,平覃,精。〕
〔《广韵》侧吟切,平侵,庄。〕
1.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
●《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
●《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晋左思《招隐》诗:“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唐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插;戴。
●南朝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之四:“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绮升曲筵。”
●唐韩偓《南亭》诗:“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红楼梦》第三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3.连缀。
●《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
郑玄注:“簪,连也。”
●胡培翚正义:“簪裳于衣,谓连缀其裳于衣,使合为一。”
4.通“椮”。置于水中捕鱼的积柴。
●《墨子·杂守》:“入柴,勿积鱼鳞簪。”
●孙诒让间诂:“凡聚积木柴并谓之椮。椮、潜、参、簪声并相近。”
簪(II)z?n
ㄗㄢˇ
〔《集韵》子感切,上感,精。〕
疾速。
●《易·豫》:“勿疑朋盍簪。”
王弼注:“簪,疾也。”
【簪】18画 8860·11.zān ㄗㄢ 作含切,平,覃韻,精。侵部。㊀插定髮髻或冠的長鍼。也作“篸”。韓非子 内儲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史記一二六 淳于髡傳:“前有墜珥,後有遺簪。”㊁插,戴。漢書六九 趙充國傳:“(張安世)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數十年。”文苑英華一七一 唐 李嶠 扈從還洛呈侍從羣官詩:“並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㊂連綴。儀禮 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注:“簪,連也。”2.zǎn ㄗㄢˇ 集韻子感切,上,感韻,精。侵部。疾速。易 豫:“勿疑,朋盍簪。”注:“簪,疾也。”疏:“盍,合也;簪,疾也。若能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則衆陰羣朋合聚而疾來也。”清 王引之謂簪爲“撍”的借字。見 經義述聞一 朋盍簪。
簪-中草药辞典【读音】zān
【繁体】簮
簪<名>
(形声。从竹,賛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同本义[hairpin]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簪<动>
插戴在头上[wearinone'shair]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
簪zān
⒈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的一种首饰。长条形,用金属、玉石、兽骨等制成:金~子。碧玉~。
⒉插,戴:~红花。
────────────────—
簪zǎn1.疾速。
1、簪讀音:緇岑切,音㻸,侵韻。釋文:
❶兂俗字。見《說文兂部》。
〔按說文、兂。首笄也。段注。古經無~字。惟易豫九四、朋盇~。實寁之假借字。又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衣于裳。此實鑽之假借字。凡經典此二~字外。無言~者。今俗行而正廢矣〕。
❷兓也。以兓連冠於髮也。見《釋名釋首飾》。
❸枝也。因形名之也。見《釋名釋首飾》。
❹玉~。花名。《羣芳譜》:玉~有宿根。三月、生苗成叢。六七月、叢中抽一莖。莖上有細葉十餘。每葉出花一朶。長二三寸。未開時。正如白玉搔頭~形。
❺~裊。漢爵名。《漢書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裊。
〔注〕:以組帶馬曰裊。~裊者。言飾此馬也。
2、簪讀音:子感切,音昝,感韻。徂官切,音攢,寒韻。釋文:疾也。《易豫》:朋盍~。〔集韻云。王肅讀。李鼎祚曰。舊讀作攢〕。
3、簪讀音:祖含切,音鑽,覃韻。釋文:仔謂之~。見《廣雅釋器》。〔疏證說文侲、可以綴著物者。眾經音義卷十四引通俗文云。綴衣曰聂。鑽、聂、竝與~同。案~者、連綴之名。士喪禮。~裳於衣。鄭注云。~、連也。故~仔之~。與~笄之~。異物而同名。
4、兂釋文:古簪字。《說文兂部》:首筓也。从儿。匸象形。《段注》:竹部曰。筓。簪也。二字爲轉注。古言筓。漢言~。此謂今之~。卽古之筓也。
5、雴讀音:精三切,音簪,侵韻。釋文:首笄也。見《字彙補》。
6、冖釋文:古簪字。見《集韻》。
7、聂讀音:緇岑切,音㻸,侵韻。釋文:兂或字。《集韻》:兂。說文、首筓也。或作~。
8、聂讀音:作紺切,音篸,勘韻。釋文:篸或字。《集韻》:篸。綴也。或作~。
9、聂讀音:祖含切,音鐕,覃韻。釋文:簪或字。《集韻》:博雅、仔謂之簪。或从蠶。
1、簪讀音:緇岑切,音㻸,侵韻。釋文:
❶兂俗字。見《說文兂部》。
〔按說文、兂。首笄也。段注。古經無~字。惟易豫九四、朋盇~。實寁之假借字。又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衣于裳。此實鑽之假借字。凡經典此二~字外。無言~者。今俗行而正廢矣〕。
❷兓也。以兓連冠於髮也。見《釋名釋首飾》。
❸枝也。因形名之也。見《釋名釋首飾》。
❹玉~。花名。《羣芳譜》:玉~有宿根。三月、生苗成叢。六七月、叢中抽一莖。莖上有細葉十餘。每葉出花一朶。長二三寸。未開時。正如白玉搔頭~形。
❺~裊。漢爵名。《漢書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裊。
〔注〕:以組帶馬曰裊。~裊者。言飾此馬也。
2、簪讀音:子感切,音昝,感韻。徂官切,音攢,寒韻。釋文:疾也。《易豫》:朋盍~。〔集韻云。王肅讀。李鼎祚曰。舊讀作攢〕。
3、簪讀音:祖含切,音鑽,覃韻。釋文:鍯謂之~。見《廣雅釋器》。〔疏證說文杰、可以綴著物者。眾經音義卷十四引通俗文云。綴衣曰硚。鑽、硚、竝與~同。案~者、連綴之名。士喪禮。~裳於衣。鄭注云。~、連也。故~鍯之~。與~笄之~。異物而同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ān
1、[簪花]zān huā
1.谓插花于冠。 2.犹戴花。 3.古代书体的一种。
2、[玉簪]yù zān
1.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 2.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有长柄,叶片卵形或心脏形,总状花序,花洁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蒴果长形。供观赏。 3.这种植物的花。
3、[簪子]zān zi
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4、[簪缨]zān yīng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5、[簪组]zān zǔ
1.冠簪和冠带。唐 王维《留别丘为》诗:“亲劳簪组送,欲趁鶯花还。” 2.借指官宦。《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伪宰相 郑珏 等一十一人,皆本朝簪组,儒苑品流。”宋 苏轼《寄刘孝叔》诗:“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明 李东阳《张侍御世用藏山水图歌》:“吾生早觉簪组累,十年邱壑成膏肓。”
6、[簪环]zān huán
发簪和耳环。指妇女首饰。《红楼梦》第三三回:“王夫人 唤上 金釧儿 的母亲来,拿了几件簪环,当面赏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头上戴些不村不俏的簪环花朵,年纪约有三十光景。”
7、[凤簪]fèng zān
华美的簪。其上有凤形雕饰,因称。
8、[瑶簪]yáo zān
1.玉簪。 2.借指美女。 3.比喻高而尖的山峰。
9、[鬟簪]huán zān
插戴于鬟髻的簪子。
10、[簪朵]zān duǒ
犹簪花,戴花。
11、[瓶簪]píng zān
见“瓶沉簪折”。
12、[翠簪]cuì zān
翡翠或碧玉的簪子。
13、[缨簪]yīng zān
缨和簪,古代显贵的冠饰。借指贵官。
14、[簪弁]zān biàn
1.簪,冠簪;弁,礼帽。古代仕宦所服。 2.借指官吏。
15、[碧簪]bì zān
碧玉簪。比喻苍翠陡峭的山峰。
16、[低簪]dī zān
犹低头。
17、[冠簪]guān zān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明 沉德符《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明 李东阳《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明 李东阳《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18、[散簪]sàn zān
犹散发。借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19、[簪袅]zān niǎo
见“簪褭”。
20、[簪轩]zān xuān
冠簪和轩车。喻显贵。宋 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21、[投簪]tóu zān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22、[簪冕]zān miǎn
冠簪和礼帽。喻指在朝为官。
23、[簪笄]zān jī
即簪子。
24、[簪菊]zān jú
古人于重九日插戴菊花谓之簪菊。
25、[簪珥]zān ěr
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
26、[簪裾]zān jū
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27、[道簪]dào zān
道士的发簪。
28、[簪绂]zān fú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29、[簪戴]zān dài
1.在幞头巾上插花。 2.谓簪发戴冠。
30、[琼簪]qióng zān
玉簪。
31、[簪挂]zān guà
簪花挂彩。科举时代为中式者集体举行的一种仪式。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督学屡易》:“盖自丁丑至己卯,三年之内,学使者凡四易,是时考试章程凌杂……有未簪挂而先録遗者。”
32、[犀簪]xī zān
用犀角制的发簪。或谓妇人用之,尘不着发。旧题 汉 伶玄《飞燕外传》:“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甌,令后所爱侍郎 冯无方 吹笙以倚。”唐 吴融《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一:“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五○:“去时梔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
33、[簪橐]zān tuó
《汉书·赵充国传》:“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后因“簪橐”指近臣的笔墨生涯。宋 孙觌《七星岩》诗:“十载污修门,簪橐侍帝垣。”
34、[簪佩]zān pèi
1.见“簪佩”。 2.亦作“簪珮”。古代冠簪和系于衣带上饰物。 3.借指仕宦。
35、[簪珪]zān guī
比喻仕宦。
36、[解簪]jiě zān
1.解去束发之簪。谓就寝。 2.解去簪缨。谓仕途失宠。
37、[门簪]mén zān
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门构件,安在街门的中槛之上,有用两个或四个的,如大木的销钉将连楹结合在门框上,形式有圆形,六分形,但多用六方形,长按中槛厚一份,连楹厚一份半,再加本身径的四分之五即长,径按中槛高的五分之四或按门口宽的九分之一。
38、[亡簪]wáng zān
《韩诗外传》卷九:“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39、[笔簪]bǐ zān
犹簪笔。谓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笔于耳旁以备随时记事。
40、[髻簪]jì zān
插定发髻的长针。用金玉等制成。亦为首饰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