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
拼音
bǐng笔顺
丶 一 丨 𠃍 丨 𠃍 一 一 一 一 亅 丿 丶同音字
读音为bǐng的字 读音为bing的字基础解释
1.向长辈或上级报告:回~。~报。 2.旧时下级向上级报告的一种文件:具~详告。 3.领受:~承。详细解释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同本义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赋予;给与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承受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报告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禀-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稟
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禀 bǐng
① 动赐人以谷。《后汉书·盖勋传》:“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之。” ② 动授与;赐与。《汉书·礼乐志》:“天~其性而能节也。” ③ 动承受;领受。《论衡·命义》:“故寿命修短皆~于天。” ④ 名下对上的报告。《宋书·刘穆之传》:“求诉百端,内外咨~,盈阶满室。” ⑤ 动动用。《淮南子·俶真训》:“虽欲勿~,其可得邪?” lǐn
名同“廪”,粮仓。《新唐书·李密传》:“今~无见粮,难以持久。”
禀(I)b?ng
ㄅ〡ㄥˇ
〔《广韵》笔锦切,上寝,帮。〕
1.赐人以谷。
●《汉书·文帝纪》:“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
●《魏书·崔浩传》:“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
●《新唐书·德宗纪》:“赐立功士卒帛,禀死事家三岁。”
2.赋予;给与。
●《汉书·礼乐志》:“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
颜师古注:“禀,谓给授也。”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授冥符于井翼,实灵命之所禀。”
3.领受;承受。
●《后汉书·郑玄传论》:“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
●《新唐书·萧瑀传》:“人禀天地而生而谓之命,至吉凶祸福则系诸人。”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生杀予夺,皆禀其令。”
●《西游记》第九回:“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
参见“禀令”。
4.遵循;奉行。
●晋左思《魏都赋》:“思禀正朔,乐率贡职。”
●明张居正《圣孝记》:“群臣禀圣谟,受成画,奉而行之。”
●清黄宗羲《高古处府君墓表》:“大言小言,皆禀尺度。”
5.对上报告。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谘禀,事同成人。”
●《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私下嘱咐从人道:‘开船两日后,方可禀知主人。’”
●清黄轩祖《游梁琐记》:“令得报,飞禀申辩。”
●张天翼《春风》:“禀老师:‘江日新的脏衣裳揩到我身上,脏死了!’”
禀(II)l?n
ㄌ〡ㄣˇ
〔《集韵》力锦切,上寝,来。〕
同“廪”。
1.谷仓。
●《管子·轻重甲》:“请使州有一禀,里有积五窌。”
●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引之曰:“禀,古廪字也。廪与窌皆所以藏谷。”
2.粮食。
●《后汉书·刘虞传》:“而牢禀逋悬,皆畔还本国。”
李贤注:“禀,食也。言军粮不续也。”
●《魏书·食货志》:“又赈迁民禀各四十日。”
3.古代官名。掌米仓,即《周礼》中的廪人。
●《晏子春秋·谏上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
●吴则虞集释引俞樾曰:“禀乃官名,即《周官》禀人也,禀、廪,古字通耳。使之巡行氓间,有乏食者则周给之,正廪人之事。”
4.敬。
●《方言》第六:“禀、浚,敬也。秦晋之间曰禀,齐曰浚,吴楚之间自敬曰禀。”
参见“禀仰”。
【禀】13画 0090·1 bǐng ㄅㄧㄥˇ 見“稟”。
禀-辞源3同:稟
禀-中華大字典1、禀釋文:稟俗字。見《字彙》。
2、稟讀音:筆錦切,音寺,寢韻。逋鴆切,沁韻。釋文:
❶賜穀也。从㐭禾。見《說文㐭部》。《段注》:中庸。旣~稱事。鄭注周禮宮正、內宰、廩人、掌固、皆云。稍食、祿~也。又司稼注云。賙~其艱阨。今本多譌爲廩。卽有未譌。亦多讀爲力甚切矣。禾、謂穀也。穀在於㐭。周禮所謂以待賙賜稍食也。凡賜穀曰~。受賜亦曰~。引伸之、凡上所賦下所受皆曰~。左傳言~命則不威是也。
❷祿也。見《廣釋詁雅》。
❸給也。見《後漢章帝紀注》。
❹予也。見《廣雅釋詁》。
❺受也。《國語晉語》:將~命焉。
❻敬也。秦晉之間曰~。吳楚之間自敬曰~。見《方言》。
〔按今世凡對尊長白事。皆謂之~。公文書亦有稱~者。皆本敬義〕。
❼猶動用也。《淮南俶眞》:雖欲勿~。
3、稟讀音:力錦切,音懍,寢韻。釋文:㐭或字。《集韻》:㐭。說文。穀引振入。或作~。
同:稟
禀-漢語大字典禀
禀同“稟”。《字彙·示部》:“禀,俗稟字。”
【读音】bǐnɡ
【繁体】禀
禀<动>
(会意。禀为禀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同本义[grantgrain]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赋予;给与[bestowon;give]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承受[bear]
臣下罔收
禀bǐng
①禀报;禀告(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
②旧时禀报的文稿、材料:~帖。
③承接:~承。
【禀承】见【秉承】。
【禀赋】人的身体素质、智能等:~优良。
【禀告】旧时称向上级或长辈汇报情况。
【禀性】本性:~忠厚。
────────────────—
禀lǐn1.谷仓。2.粮食。3.古代官名。掌米仓,即《周礼》中的廪人。4.敬。
禀示813異「稟」的異體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ǐng
1、[禀赋]bǐng fù
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较弱。~聪明。
2、[禀性]bǐng xìng
本性:~淳厚。江山易改,~难移。
3、[禀报]bǐng bào
指向上级或长辈报告:据实~。
4、[禀告]bǐng gào
指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此事待我~家母后再定。
5、[入禀]rù bǐng
是上诉的意思。
6、[禀明]bǐng míng
禀告说明。
7、[启禀]qǐ bǐng
禀报;禀告。
8、[禀承]bǐng chéng
见〖秉承〗。
9、[回禀]huí bǐng
旧时指向上级或长辈报告:~父母。
10、[禀奏]bǐng zòu
禀报奏明。
11、[天禀]tiān bǐng
天资;先天就具有的才能智力和特点。
12、[月禀]yuè bǐng
见“月廩”。
13、[特禀]tè bǐng
1.亦作“特秉”。特别具有。 2.指特别的禀赋。
14、[禀假]bǐng jiǎ
谓俸给及借贷。《后汉书·张禹传》:“禹 上疏求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稟假。”李贤 注:“稟,给也;假,贷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元年》:“黄门从官騶蹋踧 蕃 曰:‘死老魅!復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稟假不!’”胡三省 注:“稟,给也;假,借也。”
15、[禀命]bǐng mìng
接受命令。
16、[呈禀]chéng bǐng
犹禀报。
17、[红禀]hóng bǐng
清 代平民向官府、下级向上级有所请求的一种呈文。
18、[禀议]bǐng yì
亦作“禀议”。下属就上官提出的议案发表意见或建议。
19、[禀付]bǐng fù
犹禀赋。
20、[禀操]bǐng cāo
谓禀赋与操守。
21、[赈禀]zhèn bǐng
见“賑廪”。
22、[仓禀]cāng bǐng
1、汉语词汇中指贮藏米谷的仓库。2、中医指喻指脾胃受纳运化之功能、有时单指胃。
23、[幽禀]yōu bǐng
幽静的本性。
24、[禀化]bǐng huà
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
25、[姿禀]zī bǐng
天资,禀赋。
26、[遵禀]zūn bǐng
犹言遵照禀承。宋 岳飞《奏措置虔贼状》:“伏望圣慈速赐指挥,以凭遵禀施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
27、[夙禀]sù bǐng
见“夙秉”。
28、[禀奉]bǐng fèng
指俸禄。
29、[长禀]cháng bǐng
由官方长期供给粮米。
30、[禀学]bǐng xué
犹受学。
31、[衣禀]yī bǐng
亦作“衣廩”。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亦泛指生活供给。
32、[给禀]gěi bǐng
见“给廪”。
33、[实禀]shí bǐng
根据实数赈济粮食。
34、[禀料]bǐng liào
谷仓的谷物。
35、[告禀]gào bǐng
禀告。
36、[禀粹]bǐng cuì
亦作“禀粹”。天资醇粹。
37、[禀气]bǐng qì
亦作“禀气”。天赋的气性。
38、[禀服]bǐng fú
犹敬服。
39、[承禀]chéng bǐng
禀告。
40、[会禀]huì bǐng
联名向上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