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𠃍 丿 𠃍 𠃋 𠃋 𠃋 𠃋 丿

同音字

读音为lì的字 读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明亮,鲜明,如明月珠子,的~江靡。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皪皪-汉语大词典

皪皪洁白鲜明貌。
●《诗·卫风·淇奥》“会弁如星”汉郑玄笺:“会谓弁之缝中,饰之以玉,皪皪而处,状似星也。”
●宋梅尧臣《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一:“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宋王安石《结屋山间曲》:“皪皪山下石,泠泠手中弦。”

皪-中華大字典

1、皪讀音:狼狄切,音厤,錫韻。釋文:
❶的~。白皃。見《集韻》。
 〔又〕:照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的~江靡。
 〔又〕:光明也。《文選左思賦》:丹藕凌波而的~。
❷玓~。明珠也。見《玉篇》。
 〔按說文作瓅〕。
2、皪讀音:歷各切,音洛,藥韻。釋文:白色。見《集韻》。
3、皪讀音:北角切,音剝,覺韻。釋文:~犖。雜色。見《集韻》。
4、诪讀音:歷各切,音洛,藥韻。釋文:白色。見《集韻》。
5、㿨釋文:皪或字。見《集韻》。
6、匲釋文:同皪。見《周宣王石鼓文》。

皪-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皪 lì
[的皪]鮮明的樣子。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明月珠子,~~江靡。

皪-漢語大字典


皪(一)lì 《廣韻》郎擊切,入錫來。
〔的皪〕1.白貌。《廣韻·錫韻》:“皪,的皪,白狀。”2.光亮;鲜明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明月珠子,的皪江靡。”顔師古注:“的皪,光貌也。”又:“晧齒粲爛,宜笑的皪。”顔師古注引郭璞曰:“鮮明貌也。”唐王起《濁水求珠》:“的皪終難掩,晶熒願見收。”
(二)luò 《集韻》歷各切,入鐸來。
白色。《集韻·鐸韻》:“皪,白色。”南朝齊王融《善友奬勸篇頌》:“丹青有必渝,絲皪豈常皓。”
(三)bō 《集韻》北角切,入覺幫。
〔皪犖〕杂色。《集韻·覺韻》:“皪,皪犖,雜色。”

皪-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字部】 皪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正韻】朗狄切,𠀤音瀝。【廣韻】的皪,白狀。【左思·魏都賦】丹藕凌波而的皪。【註】光明也。或作㿨。
◎又【玉篇】明珠也。【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的皪江靡。【註】明珠光也。與玓瓅同。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白色。或作𤽥。
★又北角切,音剝。皪犖,雜色。

皪-辞源3

【皪】20画 2269·4 lì  ㄌㄧˋ  郎擊切,入,錫韻,來。藥部。見“玓瓅”。

皪-汉语大词典

皪(I)li
ㄌ〡ˋ
〔《广韵》郎击切,入锡,来。〕
见“皪皪”。
皪(II)luo
ㄌㄨㄛˋ
〔《集韵》历各切,入铎,来。〕
白色。
●南朝齐王融《善友奖劝篇颂》:“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

的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的皪ㄉㄧˋ ㄌㄧˋdì lì鮮明顯著的樣子。《文選.左思.魏都賦》:「丹藕凌波而的皪,綠芰泛濤而浸潭。」《文選.張衡.思玄賦》:「離朱脣而微笑兮,顏的皪以遺光。」

的皪-辞源3

【的皪】見“的歷”。

的皪-汉语大词典

的皪光亮、鲜明貌。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晋左思《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绿芰泛涛而浸潭。”
●宋范成大《雨后田舍书事》诗:“熟透晚梅红的皪,展开新箨翠扶疏。”
●清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步辇从容出复道,华灯的皪明春宵。”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皪皪]lì lì

洁白鲜明貌。

2、[的皪圆]de lì yuán

犹言的溜圆。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