畋
拼音
tián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丿 一 丿 ㇏同音字
读音为tián的字 读音为tian的字基础解释
古指种田或打猎。详细解释
(会意。从攴( pū)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同本义
畋,取禽兽也。——《广韵》
畋于有洛之表。——《书·五子之歌》
以畋于云梦。——《吕氏春秋·直谏》
与使者出畋。——司马相如《子虚赋》
外绝畋猎之源。——魏征《士渐不克终疏》
又如:畋弋(打猎);畋犬(猎犬);畋狩,畋猎(打猎);畋马(用于打猎的马匹);畋游(畋猎游乐);畋渔(打猎和捕鱼)
通“佃”。平田;耕种
畋,平田也。——《说文》
今尔尚尔宅,畋尔田。——《书·多方》
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缮治甲兵。——《三国志·齐王芳纪注》
又如:畋食(谓以耕营田地为生)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畋-中華語文大辭典畋ㄊ丨ㄢˊtián1.〈書〉耕種。[例]今爾尚宅爾宅,~爾田(《書經‧多方》)。2.〈書〉打獵。[例]乃盤遊無度,~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書經‧五子之歌》)。
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畋田49ㄊㄧㄢˊtián動①耕種。《書經.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唐.孔穎達.正義:「治田謂之畋,猶捕魚謂之漁,今人以營田求食謂之畋食,即此畋。」②狩獵。如:「畋獵」。《書經.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李善注引司馬彪曰:「畋,獵也。」
畋-中華大字典1、畋讀音:亭年切,音田,先韻。堂練切,音電,霰韻。釋文:
❶本作畋。《說文攴部》:畋。平田也。周書曰。~尒田。
〔按書多方正義云。治田謂之~。經傳多借田字爲之。詩齊風。無田甫田。傳云。田、謂耕治之也。上田卽~字。又借佃字。范注穀梁云。一夫一婦。佃田百畝〕。
❷獵也。《呂覽直諫》:以~於雲夢。
〔按韓詩內傳。春曰~〕。
2、僂釋文:同畋。見《集韻》。
3、熶讀音:亭年切,音田,先韻。釋文:畋或字。《集韻》:畋。平田也。或从犬。
4、甸讀音:堂練切,音電,霰韻。釋文:
❶天子五百里內田。見《說文》。《段注》:禹貢五百里~服。周語曰。先王之制。邦內~服。注云。邦內、謂天子畿內千里之地。王制曰。千里之內曰~。京邑在其中央。故夏書曰。五百里~服。則古今同矣。自商以前。邦畿內爲~服。武王克殷。周公更制天下爲九服。千里之內謂之王畿。王畿之外曰侯服。侯服之外曰~服。祭謀父稱先王之制。猶以王畿爲~服者。~、古名。世俗所習也。周禮亦以蠻服爲要服。足以相況也。周制王畿千里不在九服。而亦未嘗不從古曰~服也。
❷六十四井爲~。《詩信南山》:維禹~之。
❸四丘爲~。見《周禮小司徒》。
〔注〕:~方八里。旁加二里、則方十里爲一成。
〔疏〕:匠人云。成方十里。此言四丘爲~。~與成其實一也。故鄭覆解成與~相表裏之意。
〔按宋王與之云。康成旁加之說。算法則是。而謂旁加之人專治溝洫則非也。小司徒皆以四數之。言田之實數。司馬法皆以十數之。兼山川城郭而言〕。
❹郊外曰~。《周禮大宰》:三曰邦~之賦。
〔按司會注云。~去國二百里〕。
❺治也。《詩韓奕傳》:維禹~之。
〔按荀子王制注云。以其治田。則謂之~〕。
❻王田也。《國語周語》:邦內~服。
❼~之言田也。見〔周禮春官序官~祝注〕。
❽謂田野之物。《禮記少儀》:納~於有司。
❾~之言挺也。《太玄玄圖》:天~其道。
❿官名。《穀梁桓十四年傳》:~粟而納之三宮。
〔注〕:~、~師。掌田之官也。
〔按周禮天官序官~師注。主共野物官之長。春官序官~祝注。田狩之祝。儀禮士喪禮注。~人。有司主田野者。公食大夫禮注。~人。冢宰之屬兼亨人者。燕禮注。~人。掌共薪蒸者〕。
⓫東三省各縣多以~稱。奉天有寬~縣。吉林有樺~縣。黑龍江有林~縣。雲南各地古亦稱~。如昭通、古竇地~。澂江、古羅伽~。順寧、古慶~。元江、古裏龍~之類。
⓬緬~。本我國藩屬。光緖十二年。英據其地。倂入印度。
5、甸讀音:亭年切,音田,先韻。釋文:
❶田獵也。《周禮司服》:凡~冠弁服。
〔按肆師凡師~疏。~、謂四時田獵〕。
❷同畋。《集韻》:畋。平田也。亦作~。
❸通田。《周禮小宗伯》:若大~。
〔注〕:~、讀曰田。
6、甸讀音:石證切,音乘,徑韻。釋文:四丘爲~。~、乘也。出兵車一乘。見《釋名釋州國》。
〔按周禮小司徒。四丘爲~。注云。~之言乘也。讀如衷~之~。釋文。~、繩證反。疏。哀十七年。良夫乘衷~兩牡。鄭引之者。證~得爲乘之義。稍人丘乘注。四丘爲~。~讀與惟禹敶之之敶同。其訓曰乘。釋文。丘乘。繩證反。乘敶皆同音。疏。毛詩云。惟禹~之。此據韓詩而言敶。敶是軍敶。故訓爲敶。漢書刑法志曰。古者因井田而制軍賦。四丘爲~。~六十四井也。有戎馬四匹。兵車一乘。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具備。是謂乘馬之法〕。
7、甸讀音:以證切,音媵,徑韻。釋文:~氐道。縣名。漢置。屬廣漢郡。在今甘肅文縣西。
8、鮥釋文:畋俗字。見《龍龕手鑑》。
畋
《説文》:“畋,平田也。从攴、田。《周書》曰:‘畋尒田。’”
tián 《廣韻》徒年切,平先定。又當練切。真部。
(1)平田;耕种。《説文·攴部》:“畋,平田也。”《書·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孔穎達疏:“治田謂之畋,猶捕魚謂之漁,今人以營田求食謂之畋食,即此畋。”
(2)打猎。《廣韻·先韻》:“畋,取禽獸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文選·司馬相如〈子虚賦〉》:“楚使子虚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李善注引司馬彪曰:“畋,獵也。”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读音】tián
【繁体】畋
畋〈动〉
(会意。从攴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同本义[hunt]
畋,取禽兽也。――《广韵》
畋于有洛之表。――《书·五子之歌》
以畋于云梦。――《吕氏春秋·直谏》
与使者出畋。――司马相如《子虚赋》
外绝畋猎之源。――魏征《士渐不克终疏》
又如:畋弋(打猎);畋犬(猎犬);畋狩,畋猎(打猎);畋马(用于打猎的马匹);畋游(畋猎游乐);畋渔(打猎和捕鱼)
通“佃”。平田;耕种[till]
畋,平田也。――《说文》
今尔尚尔宅,畋尔田。――《书·多方》
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缮治甲兵。――《三国志·齐王芳纪注》
又如:畋
畋tián
⒈打猎。
⒉〈古〉通"佃"。耕种。
畋tián
书打猎。
tián
①打獵。魏徵《十漸不克終疏》:“外絕~獵之源。”②通“佃”,耕種。《漢晉春秋》:“孫權自十數年以來,大~江北,繕治甲兵。”
畋 tián
① 动打猎。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外绝~猎之源。” ② 动通“佃”,耕种。《汉晋春秋》:“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江北,缮治甲兵。”
【畋】9画 6804·0 tián ㄊㄧㄢˊ 徒年切,平,先韻,定。真部。㊀耕種。書 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㊁打獵。書 五子之歌:“畋于有 洛之表,十旬弗反。”楚辭 屈原 離騷:“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畋-汉语大词典畋tian
ㄊ〡ㄢˊ
〔《广韵》徒年切,平先,定。〕
〔《广韵》堂练切,去霰,定。〕
1.耕种;整治。
●《书·多方》:“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
●孔颖达疏:“治田谓之畋,犹捕鱼谓之渔。”
●《大戴礼记·五帝德》:“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
孔广森补注:“畋,治也。”
2.打猎。
●《书·五子之歌》:“﹝太康﹞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孔传:“田猎过百日不还。”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
●郭璞注引司马彪曰:“畋,猎也。”
●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轻刑薄税崇恭俭,及土木游畋胥免。”
3.古代特指国君春季打猎。
●《太平御览》卷八三一引《韩诗外传》:“春曰畋,夏曰獀,秋曰狝,冬曰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ián
1、[郊畋]jiāo tián
田猎。
2、[搜畋]sōu tián
狩猎。
3、[中畋]zhōng tián
在狩猎之中。
4、[畋狩]tián shòu
犹畋猎。
5、[翔畋]xiáng tián
犹游猎。
6、[畋渔]tián yú
1.打猎和捕鱼。 2.指捕鱼。 3.指打猎。 4.比喻泛览博涉。
7、[畋游]tián yóu
指畋猎游乐。
8、[游畋]yóu tián
见“游田”。
9、[蒐畋]sōu tián
狩猎。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蒐畋,则乐失兽而得士,识弛网而悦远。”唐 元稹《酬乐天游西湖》诗:“问俗烦江界,蒐畋想 渭 津。”清 顾炎武《雒阳》诗:“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10、[山畋]shān tián
见“山田”。
11、[出畋]chū tián
见“出田”。
12、[畋犬]tián quǎn
猎犬。
13、[畋马]tián mǎ
用于打猎的马匹。
14、[畋猎]tián liè
打猎。《老子》:“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息畋猎博弈之游戏,矫昼寝坐睡之懈怠。”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明 杨柔胜《玉环记·富童谮非》:“畋猎之事,古者有之,秋冬顺杀气,春夏保田苗。”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石鼓文研究>重印弁言》:“石鼓文是诗,所叙述的内容主要是贵族阶级的畋猎游乐生活。”
15、[畋食]tián shí
谓以耕营田地为生。
16、[佚畋]yì tián
亦作“佚田”。谓田猎无节制。
17、[畋弋]tián yì
打猎。弋,以绳系箭而射。
18、[焚林而畋]fén lín ér tián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