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
拼音
měng笔顺
丿 ㇁ 丿 ㇇ 亅 一 丨 𠃍 丨 丨 一“犭”撇画平行,弯钩自然。“子”不宜太大;“皿”扁长,竖画间距均匀,边竖带斜,底横宜长。
同音字
读音为měng的字 读音为meng的字基础解释
1.猛烈:勇~。突飞~进。炮火很~。 2.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地从屋里跳出来。 3.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着劲儿干。 4.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又如:大猛(大狗)
凶恶可怕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勇猛;威猛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严厉 。
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猛烈(强烈;刚烈)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忽然,突然
[荀]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非常,甚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名〉
〈形〉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猛-中華語文大辭典猛ㄇㄥˇměnɡ1.凶暴;凶猛。[例]~虎|苛政~於虎。2.力量大;勇猛。[例]~士|~男。3.(把力氣)集中突然使出來。[例]~著勁兒往前衝。4.表示情況來得迅速而劇烈,出乎意料,相當於「突然」、「忽然」。[例]物價~漲|利潤~增。5.〈口〉表示動作行為急劇、強烈;拼命地;盡興地。[例]~打~衝|~吃海喝。6.姓。
猛 -古漢語常用詞典měng
①凶猛;勇猛。《石鍾山記》:“大石側立千尺,如~獸奇鬼。”【又】凶暴。《捕蛇者說》:“孔子曰:‘苛政~於虎也’”②氣勢壯。《與朱元思書》:“急湍甚箭,~浪若奔。”③嚴厲。《左傳•昭公二十年》:“又叔為政,不忍~而寬。”
【猛可】突然。
猛
1 有亟急义。兼作副词及形容词。
▶陈造《寓吴门》诗:“兴阑猛辍凌江棹,重看莺花茂苑春。”猛辍,迅急停止。
▶王喆《带马行》词:“既要修持心不晓:这火院便先跳,猛把家缘都不要。”此道七劝世词,“猛把”即“快把”,“跳”义同“逃”。
▶马钰《满庭芳》词:“家缘猛弃,更不疑惑,辨认阴魂阳魄。”
▶又《捣练子》词:“悟冤亲,猛离别.男儿志气,斩钉截铁。”
▶明人传奇《采莲记》托名谢逸《花心动》同《闺情》:“猛期月满会姮娥,谁知是、初生新月。”“猛期”亦犹云“亟待”。
2 有多、甚义。
▶林逋《杏花》诗:“隈柳傍桃斜欲坠,等莺期蝶猛成团。”意谓多得成团。
▶张镒《谒金门》词《赏梅即席和洪内翰韵》:“雪后偏怜香猛,全胜开半树。”
▶李演《贺新凉》同《多景楼落成》:“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则均表程度高,为“甚”义。
▶周紫芝《踏莎行》词:“几回猛待不思量,抬头又是思量着。”
▶黄机《六州歌头》词:“望家山何在,衮衮已搫缨,欲划还生,猛堪惊。”
▶《六十种曲》《金莲记》剧一五:“十二栏翠色凝,望断天南信,猛堪怜雨过莲房,红满榴裙。”
▶又三二:“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
▶《彩毫记》剧一八:“下官猛欲上表奏留.犯颜伏阙,奈我疆埸之臣,难以力诤。”义同上。
▶《全宋同》无名氏《潇湘静》词:“何似猛寻芳,都莫问、积金过斗。”此则用作形容同,表“多”字义。
▶顾德润《点绛唇》套《四友争春》,“江湖上量洪,谁强似孔融?天地间德行,怎学得仲弓?翠红乡钞猛,都不如邓通。”
▶《六十种曲》《还魂记》剧六:“白占了江山,猛起些宫殿。”义亦同。
【猛】11画 4721·2 měng ㄇㄥˇ 莫幸切,上,梗韻,明。陽部。㊀威猛,兇暴。荀子 王制:“故虎豹爲猛矣,然君子剝而用之。”禮 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㊁嚴。左傳 昭二十年:“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㊂急驟。晉書 石勒載記下:“勒統步騎四萬赴 金墉,……流凘風猛,軍至,冰泮清和。”㊃突然。宋 林逋 林和靖集二 杏花詩:“隈柳旁桃斜欲墜,等鶯期蝶猛成團。”劉克莊 後村集一九〇 賀新郎 宋菴訪梅詞:“鵲報千林喜,還猛省 謝家池舘,早寒天氣。”㊄姓。春秋 宋有 猛獲。見 左傳 莊十二年。
猛-中草药辞典【读音】měnɡ
【繁体】猛
猛<名>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同本义[strongdog]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又如:大猛(大狗)
猛<形>
凶恶可怕[fierce;ferocious;violent]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勇猛;威猛[valiant]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猛měng
⒈力量大,气势壮:力~。勇~。很~。~虎。~将。
⒉凶暴:~兽。~禽。苛政~于虎也。
⒊快,突然:~追。突飞~进。~然觉醒。
1、猛讀音:母梗切,音蜢,梗韻。釋文:
❶健犬也。見《說文》。
❷怒也。《文選張衡賦》:~虡趪趪。
❸嚴也。《左昭二十年傳》:其次莫如~。
❹健也。見《廣雅釋詁》。
❺害也。見《廣雅釋詁》。
❻惡也。見《玉篇》。
❼威~也。《禮記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也。
❽~奮。發揚也。《漢書禮樂志》:麤厲~奮之音作。
❾武~也。《禮記樂記》:粗厲~起。
❿虎~。縣名。漢屬西河郡。今蒙古鄂爾多斯左翼前旗。
⓫~氏。獸名。《史記司馬相如傳》:鋋~氏。
〔注〕:蜀中有獸。狀如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氏。
⓬山名。《淮南地形》:汝出~山。
〔注〕:~山。一名高陵山。在汝南定陵縣。〔當今河南舞陽縣北〕。
⓭姓也。晉大夫~獲之後。
2、勐釋文:俗猛字。見《篇海》。
3、夸釋文:古猛字。見《玉篇》。
猛měnɡ
①形猛烈:勇~|突飞~进|炮火很~。
②副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地从屋里跳出来。
③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着劲儿干。
④(Měnɡ)名姓。
猛 měng
❶凶猛。
《韓非子·外儲説右上》:
汝狗~耶?(汝:你。)
引勇猛。
《荀子·不苟》:
剛强~毅。
引氣勢壯。
白居易《香山避暑》詩:
六月灘聲~如雨。
❷嚴厲。
《左傳·昭公二十年》:
大叔爲政,不忍~而寬。
猛犬811ㄇㄥˇměng形①勇敢、勇武。如:「勇猛」、「威猛」。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②凶惡、凶暴。如:「凶猛」、「猛虎」、「猛獸」。③劇烈、強烈。如:「猛烈」、「藥性很猛」。唐.皮日休〈桃花賦〉:「狂風猛雨,一陣紅去。」副①急遽、急速。如:「突飛猛進」。②忽然、突然。如:「猛然回頭」。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我若是前街上猛撞見,若是後巷裡廝逢著。」《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玉人盡日懨懨地,猛被笙歌驚破睡。」名姓。如春秋時宋有猛獲。
猛-康熙字典猛
【巳集下】【犬字部】 猛
〔古文〕𠩜
★【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𠀤音蜢。【說文】健犬也。
◎又𡝹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廣韻】勇猛。【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ěng
1、[勇猛]yǒng měng
勇敢而气势强大:~冲杀。
2、[猛烈]měng liè
1.气势大,力量大:~的炮火。这里气候寒冷,风势~。 2.急剧:心脏~地跳动着。
3、[猛士]měng shì
勇敢有力的人;勇士。
4、[猛然]měng rán
忽然;骤然:~回头。~一惊。
5、[猛不防]měng bu fáng
突然而来不及防备:他正说得起劲,~背后被人推了一把。
6、[猛虎]měng hǔ
即老虎。
7、[凶猛]xiōng měng
1.凶恶有力:~的野兽。 2.凶恶猛烈:来势~。
8、[迅猛]xùn měng
迅速而猛烈:洪水来势~。
9、[猛兽]měng shòu
凶猛的兽类,如虎、狮、豹等。
10、[猛地]měng dì
突然,忽然。
11、[生猛]shēng měng
1.指活蹦乱跳的(鱼虾等):~海鲜。 2.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的武打动作。
12、[猛禽]měng qín
凶猛的鸟类,如鹫、鸢、鸮、隼、、雕等。
13、[猛打]měng dǎ
1.指用手或手拿某些东西重重地打击。 2.使劲猛击。
14、[猛犸]měng mǎ
古哺乳动物,外形跟现代的象相似,全身有棕色长毛,门齿向上弯曲。第四纪时生存于寒冷地带,现已灭绝。
15、[猛将]měng jiàng
勇猛的将领,比喻不顾艰险而勇往直前的人。
16、[猛攻]měng gōng
以强大的力量攻击。
17、[猛击]měng jī
1.用手掌猛拍。 2.猛烈地打击。 3.沉重而通常是迅速地向前击,尤指用拳打击。
18、[猛子]měng zi
游泳时头朝下钻入水中的动作:扎~。他身子一纵,一个~就不见了。
19、[猛扑]měng pū
向某人或目标猛冲。
20、[猛醒]měng xǐng
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也作猛省。
21、[猛可]měng kě
突然(多见于早期白话)。
22、[猛锐]měng ruì
勇猛而富有锐气。
23、[猛厉]měng lì
1.严厉刚烈。《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杨倞 注:“厉,刚列也。”《晋书·列女传·王广女》:“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 2.犹严酷,严厉。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康有为《法国革命史论》:“段敦 猛厉,年三十为政社总理。” 3.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西风猛厉,终日不已。”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八五○年顷,英国 产业有猛厉无比的发展,有濒于产业危机的征象。”邹韬奋《萍踪寄语》三:“据说侨胞现在所受的经济打击,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还有一件是 日本 的积极猛厉的南侵。”
24、[猛急]měng jí
犹暴躁。
25、[猛生]měng shēng
突然。
26、[更猛]gēng měng
厉害,更厉害的意思。
27、[猛气]měng qì
勇猛的气势或气概。三国 魏 曹植《七启》:“哮闞之兽,张牙奋鬣。志在触突,猛气不慴。”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清 许承钦《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年过五十猛气在,王翦 既老称冠军。”清 吴嘉纪《垂钓行答郑绛州》:“敛抑猛气上小舟,天海之际垂钓钩。”
28、[三猛]sān měng
旧时 云南 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29、[四猛]sì měng
四猛人物:今世孟贲 罗士信,铁枪大将 来护儿,四宝大将 尚师徒,八马将军 新文礼。
30、[猛省]měng xǐng
同“猛醒”。
31、[猛勇]měng yǒng
威猛勇敢。
32、[猛志]měng zhì
犹壮志。
33、[武猛]wǔ měng
1.勇猛。《后汉书·孝安帝纪》:“举武猛堪将帅者各五人。”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天雨花》第九回:“老左 十分武猛,不要杀他不得,反吃大亏。” 2.指勇猛的人。汉 王符《潜夫论·考绩》:“及选茂才、孝廉、贤良方正、惇朴、有道、明经、宽博、武猛、治剧,此皆名自命而号自定,羣臣所当尽情竭虑,称君詔也。”《后汉书·孝桓帝纪》:“詔举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各一人。”《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三年》:“詔书使我选武猛,不使我选清高。”
34、[猛乍]měng zhà
〈方〉突然;冷不丁地;没有防备。
35、[豪猛]háo měng
犹豪壮。
36、[猛壮]měng zhuàng
勇猛雄壮。
37、[徽猛]huī měng
谓束缚猛兽。
38、[召猛]zhào měng
见“召勐”。
39、[粗猛]cū měng
粗鲁凶猛。
40、[好猛]hǎo měng
意思是比较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