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丿 𠃍 丿
“火”竖撇上段较正,点画位置恰当。“户”上点居中,“尸”的头部稍小,取左斜势,斜中求正。

同音字

读音为lú的字 读音为lu的字

基础解释

1.炉子:火~。锅~。电~。高~。围~取暖。 2.姓。“鑪”

详细解释

〈量〉

  1. 熔炼的炉次,每次的熔炼量 。

    如:一炉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炉-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炉-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炉-辞源3

同:

炉-中華大字典

1、炉釋文:俗爐字。見《篇海》。
2、爐讀音:洛乎切,音盧,虞韻。釋文:
❶火所居也。見《類篇》。
❷熏器。〔李商隱詩〕:睡鴨香~換夕熏。
❸鑪或字。《韻會舉要》:鑪。方鑪也。一曰火函。又火冶也。或作~。

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炉火48異「爐」的異體字。

炉-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炉
★【篇海】俗爐字。詳爐字註。(爐)【玉篇】洛乎切,音盧。火爐也。【范致能詩】何如田舍火爐頭。

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炉-中草药辞典

【读音】lú
【繁体】爐
炉<名>
(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火炉[stove]
鑪,金鑪也。――《说文》
炉,火所居也。――《声类》
邾庄公废于鑪炭。――《左传》
鑪橐埵坊。――《淮南子·齐俗》
奉炽炉,炭火尽赤红。――《韩非子》
左手抚炉。――清·张潮《核舟记》

炉上有壶。

为炉,为壶。
即炉火烧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炉鸭(放在火炉上烧烤出来的鸭子);炉饼(烧饼);炉的(蒸的);炉铫(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炉火(炉中之火);炉灰(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炉匠(铁匠)
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土台
炉(爐、鑪)lú
⒈取暖、做饭、冶炼等用的供热器具:手~。电磁~。煤气~子。炼钢~子。
⒉"鑪"另见rfum。

炉-汉语大词典

炉lu
ㄌㄨˊ
〔《广韵》落胡切,平模,来。〕
亦作“卤”。
1.供烹饪、冶炼、取暖等用的盛火器具或装置。
●《韩非子·内储说下》:“奉炽炉,炭火尽亦红。”
●晋干宝《搜神记》佚文:“道人呼童子,而童子跪于炉前。”
●唐宋之问《冬夜寓直麟阁》诗:“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如:微波炉。
2.指香炉;熏炉。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宋欧阳炯《浣溪沙》词之一:“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明归有光《钱一斋七十寿序》:“道士园有竹千竿,截其尤巨者为炉,旦夕焚香祷祝。”
3.用同“垆”。古时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陋质蚕姑,难效彼当炉卓氏。”
4.煮。
●《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咱每日吃那炉的螃蟹,乍吃这炒的,怪中吃。”
5.量词。
●唐吕岩《七言》诗之三七:“炼出一炉神圣药,五云归去路分明。”
●后蜀顾敻《甘州子》词之一:“一炉龙麝锦帷傍,屏掩映,烛荧煌。”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炷起一炉好香。”
●杜鹏程《记一位年青的朋友》三:“铺旁边有一炉火。”
炉(2)(参见“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香炉]xiāng lú

烧香所用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制成,通常圆形有耳,底有三足。

2、[炉子]lú zi

供做饭、烧水、取暖、冶炼等用的器具或装置。

3、[炉台]lú tái

炉子上面可以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4、[火炉]huǒ lú

炉子。也叫火炉子。

5、[炉火纯青]lú huǒ chún qīng

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6、[锅炉]guō lú

产生水蒸气或热水的装置,由盛水的钢制容器和烧火的装置构成。产生的水蒸气用来取暖或发动蒸汽机、汽轮机。

7、[出炉]chū lú

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刚~的烧饼。一号高炉准时~。 2.比喻新产生出来:年度最佳运动员昨日~。

8、[炉灶]lú zào

炉子和灶的统称:修理~。另起~。

9、[高炉]gāo lú

从铁矿石提炼生铁的熔炼炉,直立圆筒形,内壁用耐火材料砌成。由顶上的开口装料(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等),铁水从靠近炉底的口流出。

10、[熔炉]róng lú

1.熔炼金属的炉。 2.比喻锻炼思想品质的环境:革命的~。

11、[烤炉]kǎo lú

1.一种烹调器具,其中待烹调的食物依靠金属栅格被置于热源(如烧红的煤或电热)上方。 2.一种用来焙炒咖啡或花生的设备。 3.专供焙、烤、烘、灸用的机器或装置。

12、[壁炉]bì lú

一种镶入墙体并有一边朝向室内的固定取暖炉。其烟道多设于建筑物墙体内,烟雾由屋顶烟囱排出。常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多见于寒冷地带的居住建筑中。

13、[回炉]huí lú

1.重新熔化(金属):废铁~。~重造。落榜考生~补课。 2.重新烘烤(烧饼之类)。

14、[炉具]lú jù

炉子及烟筒、拐脖儿、拔火罐等用具。

15、[电炉]diàn lú

利用电能产生热量的设备,可分为电弧电炉、电阻电炉、感应电炉等。用于取暖、炊事以及工业上加热、烘干、冶炼等。

16、[煤炉]méi lú

以煤为燃料的炉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此刻一到冬天,那一个司事房里,没有一个煤炉。”

17、[围炉]wéi lú

中国岁时风俗。流行于台湾、福建等地。除夕吃守岁酒时,家家在聚餐的桌子底下,放只火炉,也有在桌上置一火炉(锅),炉的四周,置钱币多枚。凡参加围炉者,不论大小,桌上每样菜都得下筷,并得喝酒。

18、[焦炉]jiāo lú

炼焦炉,一种通常由耐火砖和耐火砌块砌成的炉子,用于使煤炭化以生产焦炭。

19、[炉膛]lú táng

炉子里面烧火的地方:把~改小一点儿,就能省煤。

20、[铁炉]tiě lú

1.铁制的火炉。 2.铁匠所用的炉子。用以烧软或熔化铁块、铁器,便于铸造加工。

21、[转炉]zhuàn lú

冶金炉的一种。冶炼过程中炉体可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而转动。有炼钢转炉和冶炼有色金属的转炉。

22、[炉料]lú liào

加入冶炼炉的矿石和其他催化材料。

23、[暖炉]nuǎn lú

1.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近年亦有电暖炉。唐 白居易《岁除夜对酒》诗:“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新民晚报》1987.1.12:“一种名为‘万发’牌的 法国 产原装九个散热片充油式电暖炉近日到货上市。” 2.亦作“煖鑪”。1.冬天取暖的炉子。唐 白居易《晚起》诗:“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3.冬天围炉饮宴。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月一日》:“有司进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煖炉会也。”宋 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旧俗,十月朔开鑪向火,乃沃酒炙臠肉於鑪中,团坐饮啗,谓之‘煖鑪’。”

24、[炉渣]lú zhā

1.冶炼时杂质经过氧化与金属分离形成的渣滓。高炉的炉渣可以用来制造炉渣水泥、炉渣砖、炉渣玻璃等。 2.炉膛或锅炉燃烧室中产生的熔融物。

25、[炉温]lú wēn

炉火燃烧的温度。多指冶炼炉中的温度。

26、[烘炉]hōng lú

火炉。烘焙、加热或干燥用的砖石炉灶。

27、[炉灰]lú huī

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

28、[手炉]shǒu lú

冷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半尺,有提梁,盖上有许多小孔,炉中燃烧炭墼、锯末或砻糠。可以随身携带。

29、[炉身]lú shēn

1.鼓风炉炉腰以上的炉腔, 2.鼓风炉或熔铁炉的炉床或熔化区以上部分。

30、[炉底]lú dǐ

冶炼银铅的一种脚料。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密陀僧》。

31、[油炉]yóu lú

1.烧油(如煤油)的炉子。 2.一种用油作为燃料的燃烧室。

32、[地炉]dì lú

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垫垒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33、[平炉]píng lú

炼钢炉的一种,放原料的炉底像浅盆,炉体用耐火材料砌成,燃烧用的煤气和热空气由两侧的开口通入。

34、[炉衬]lú chèn

用耐火材料砌成的冶炼炉的内壁。

35、[鼎炉]dǐng lú

1.亦作“鼎鑪”。 2.指鼎形香炉。

36、[脚炉]jiǎo lú

冷天烘脚用的小铜炉,外形圆而稍扁,有提梁,盖上有许多小孔,炉中燃烧炭墼、锯末或砻糠。

37、[炉橐]lú tuó

1.冶炉与风箱。 2.指冶炉旁吹火令炽的风箱。

38、[炉烟]lú yān

1.见“炉烟”。 2.亦作“炉烟”。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3.庐山香炉峰的云气。借指香炉峰。 4.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5.指炉火。

39、[酒炉]jiǔ lú

1.即酒垆。明 程嘉燧《相逢长干行》:“黄生 欲别停鞍韉,经过酒炉重流连。”参见“酒壚”。 2.酒鑪:即酒垆。清 周茂源《雨中诸子集予机山别业》诗:“山市酒鑪兵后少,草堂诗句雨中深。”参见“酒壚”。

40、[炉椎]lú zhuī

见“鑪捶”。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