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o

笔顺

𠃍 丿 丿
“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暴”整体紧凑。横画平行,撇捺开张,竖钩端正;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读音为pù的字 读音为pu的字

基础解释

暴雨。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火,虹声。本义:爆烈)

  2. 急雨,暴风雨

    瀑,疾雨也。《诗》曰:“终风且瀑”。——《说文》

  3. 水名。明、清时名宽门、豹河,今名瀑河 。在河北省东北部,发源于平泉县北,南流经宽城入滦河

〈动〉

  1. 水飞溅 。

    如:瀑沫(飞贱的水沫);瀑泉(喷涌的泉水);瀑流(方言。喷涌的泉水)

  2. 一种烹调法。将肉食切好,用开水略煮或用热油快煎,以便食用。今作“爆”

    煮瀑得熟,也得充饥。——《水浒传》

  3. 另见 pù

〈名〉

  1. (形声。从水,暴声,( bào)本义:急雨) 瀑布

    瀑,疾雨也。——《说文》

    终风且瀑。——《诗·邶风·终风》

    又如:瀑水(谓瀑布);瀑泉(瀑布);瀑流(瀑布);瀑溜(瀑布);瀑练(瀑布)

  2. 另见 bà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瀑-中華語文大辭典

瀑1ㄆㄨˋpù瀑布。[例]懸~│飛~。瀑2ㄅㄠˋbào1.用於地名。瀑河,水名,在河北。2.姓。

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瀑Bào
瀑河,水名,在河北。另见1019页pù。

瀑-中華大字典

1、瀑讀音:薄敎切,音暴,號韻。釋文:本作曛。《說文》:曛。疾雨也。詩曰。終風且曛。一曰。沫也。一曰。~、霣也。《段注》:詩邶風文。按毛詩終風且曛傳曰。曛、疾也。卽指風言。許所據蓋三家詩。雨部曰。霣、雨也。齊人謂靁爲霣。
2、瀑讀音:步木切,音僕,屋韻。釋文:
❶飛泉懸水也。《文選孫綽賦》:~布飛流以界道。
❷水名。《淸一統志》:湖南永州府。~帶水在永明縣南。源出神光遇廖山。其自高注下長丈餘。如曳素練者爲~水。
3、瀑讀音:弻角切,音雹,覺韻。釋文:
❶尬~。水沸聲。《文選左思賦》:龍池尬~。
❷濆~。波浪涌起貌。《文選郭璞賦》:渨㵽濆~。
4、曛釋文:瀑本字。見《字彙》。

瀑-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瀑
★【廣韻】平報切【韻會】薄報切,𠀤音暴。【說文】疾雨也。
◎又沫也。【郭璞·江賦】拊拂瀑沫。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飛泉懸水也。【孫綽·遊天台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𤀰瀑,水沸聲。【左思·蜀都賦】龍池𤀰瀑。
◎又濆瀑,波浪涌起之貌。【郭璞·江賦】渨㵽濆瀑。 本作𤄗。

瀑-中草药辞典

【读音】bào
【繁体】瀑
瀑<名>bao
(形声。从火,虹声。本义:爆烈)
急雨,暴风雨[rainstorm]
瀑,疾雨也。《诗》曰:“终风且瀑”。――《说文》
水名。明、清时名宽门、豹河,今名瀑河[BaoRiver]。在河北省东北部,发源于平泉县北,南流经宽城入滦河
瀑<动>
水飞溅[splash]。如:瀑沫(飞贱的水沫);瀑泉(喷涌的泉水);瀑流(方言。喷涌的泉水)
一种烹调法。将肉食切好,用开水略煮或用热油快煎,以便食用。今作“爆”[quickfry]
煮瀑得熟,也得充饥。――《水浒传》
瀑〈名〉pu
(形声。从水,暴声,本义:急雨)瀑布[waterfall]
瀑,疾雨也。――《说文》
终风且
瀑pù
⒈[瀑布]从陡坡或悬崖上倾泻而下的水流,远看好像垂挂着的白布:水帘~布。
────────────────—
瀑bào1.急雨。2.水飞溅。3.一种烹调法。将肉食切好,用开水略煮或用热油快煎,以便食用。

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瀑㈠水1518ㄆㄨˋpù參見「瀑布瀑布」條。瀑㈡水1518ㄅㄠˋbào動水激飛。《文選.郭璞.江賦》:「揮弄灑珠,拊拂瀑沫。」名河川名。即瀑河,位大陸地區河北省境內。形迅疾的。如:「瀑風」、「瀑雨」。

瀑-辞源3

【瀑】18画 3619·91.bào  ㄅㄠˋ  薄報切,去,号韻,並。藥部。㊀水飛濺。文選 晉 郭景純(璞)江賦:“揮弄灑珠,拊拂瀑沫。”㊁暴雨。説文:“瀑,疾雨也。…… 詩曰:‘終風且瀑。’”今本 詩 邶風 終風作“終風且暴”。2.pù  ㄆㄨˋ  蒲木切,入,屋韻,並。瀑布。水經注三九 廬江水:“廬山之北有 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竦,……水導雙石之中,懸流飛瀑,近三百許步,下散漫十許步,上望之連天。”參見“瀑₂布”。3.bó  ㄅㄛˊ  集韻弼角切,入,覺韻,並。見“濆₂瀑”。

瀑-汉语大词典

瀑(I)bao
ㄅㄠˋ
〔《广韵》薄报切,去号,并。〕
1.急雨。
2.水飞溅。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摺:“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
3.一种烹调法。将肉食切好,用开水略煮或用热油快煎,以便食用。
●《水浒传》第六二回:“只听得树枝上喜鹊咶咶噪噪,寻思道:‘若是射得下来,村房人家讨些水,煮瀑得熟,也得充饥。’”
瀑(II)pu
ㄆㄨˋ
〔《广韵》蒲木切,入屋,并。〕
瀑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
●唐张乔《华山》诗:“瀑漏斜飞冻,松长倒挂枯。”
●清戴名世《〈意园制义〉自序》:“其或为海波汹涌,风雨骤至,瀑泻岩壑而湍激石也。”

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瀑pù
瀑布:飞~。另见52页Bào。

瀑-漢語大字典


《説文》:“瀑,疾雨也。一曰沫也。一曰瀑,資也。从水,暴聲。《詩》曰:‘終風且瀑。’”
(一)bào 《廣韻》薄報切,去号並。宵部。
(1)急雨,暴风雨。《説文·水部》:“瀑,疾雨也。《詩》曰:‘終風且瀑。’”《玉篇·水部》:“瀑,疾風也。”按:今《詩·邶風·終風》作“終風且暴”。
(2)水飞溅。《説文·水部》:“瀑,一曰沫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引《蒼頡篇解詁》曰:“水濆起曰瀑也。”《文選·郭璞〈江賦〉》:“揮弄灑珠,拊拂瀑沫。”李周翰注:“瀑,水飛也。”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一會價清呵似翠,岩頭一派寒泉瀑。”
(3)一种烹调方法。用滚油稍微一炸或用滚水稍微一煮。今作“爆”。《水滸全傳》第六十二回:“只聽得樹枝上喜鵲咶咶噪噪,尋思道:‘若是射得下來,村坊人家討些水,煮瀑得熟,也得充飢。’”
(4)水名。明、清时名宽河、豹河,今名瀑河。在河北省东北部,发源于平泉县北,南流经宽城入滦河。
(二)bó 《集韻》弼角切,入覺並。
波浪翻涌。《文選·郭璞〈江賦〉》:“漩澴滎瀯,渨㵽濆瀑。”李善注:“皆波浪回旋,濆涌而起之貌也。”
(三)pù 《廣韻》蒲木切,入屋並。
瀑布,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的水。《集韻·屋韻》:“瀑,縣水。”《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李善注:“《會稽記》曰:‘懸੅ѥ̓仞,謂之瀑布。’”《水經注·廬水》:“水導雙石之中,懸流飛瀑,近三百許步,下散漫千〔十〕數步,上望之連天,若曳飛練於霄中矣。”唐韓愈《燕喜亭記》:“其石谷曰‘謙受之谷’,瀑曰‘振鷺之瀑’。”明袁宏道《飲渭南郊外水亭》:“清響落銀塘,崖高瀑自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ào

1、[瀑泉]bào quán

1.喷涌的泉水。 2.瀑布。

2、[瀑沫]bào mò

飞溅的水沫。

3、[泉瀑]quán bào

山上泉水下泻所形成的瀑布。宋 梅尧臣《送天台李令庭芝》诗:“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碧野《没有花的春天》序曲:“山上终年飞泻着泉瀑。”

4、[悬瀑]xuán bào

瀑布。

5、[瀑溜]bào liū

瀑布。

6、[湍瀑]tuān bào

水流急溅貌。

7、[迸瀑]bèng bào

谓水暴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石人东脇下文云:太始 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水迸瀑,出常流上三丈,荡坏二堨。”杨守敬 熊会贞 疏:“朱‘迸’讹作‘并’,赵 据《名胜志》引此改。”

8、[雨瀑]yǔ bào

雨后的瀑布。

9、[瀥瀑]xuè bào

同“滈瀑”。水沸涌貌。

10、[瀑流]bào liú

1.方言。喷涌的泉水。 2.犹洪流。 3.瀑布。

11、[山瀑]shān bào

瀑布。

12、[松瀑]sōng bào

松间瀑布。

13、[濆瀑]pēn bào

波浪涌起貌。

1、[瀑布]pù bù

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2、[飞瀑流泉]fēi pù liú quán

飞瀑:瀑布,其势飞流而下;流泉:流动的泉水。泛指急流险涡之水。

3、[飞瀑]fēi pù

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4、[壶口瀑布]hú kǒu pù bù

位于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的黄河上。宽约30米,落差约50米。

5、[瀑水]pù shuǐ

瀑布。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