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éng

笔顺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méng的字 读音为meng的字

基础解释

形容细雨:细雨其~。

详细解释

  1. 见“溟濛” míngméng

  2. “蒙”的异体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濛濛-中華語文大辭典

濛濛蒙蒙ㄇㄥˊ ㄇㄥˊménɡménɡ1.形容雨點細密。[例]春雨~│~細雨。2.形容迷茫不清。[例]雲霏霏,霧~。

濛濛-辞源3

【濛濛】㊀密布貌。詩 豳風 東山“零雨其濛”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楚辭 漢 王逸 九思 憫上:“雲濛濛兮電儵爍,孤雌驚兮鳴呴呴。”㊁迷離,迷茫。唐 岑參 岑嘉州詩一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又 白居易 長慶集十五 江夜舟行詩:“烟澹月濛濛,舟行夜色中。”

濛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濛濛ㄇㄥˊ ㄇㄥˊméng méng①形容水氣綿細密布的樣子。晉.陶淵明〈停雲〉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三國演義.第一〇〇回》:「三將不能相顧,只管亂撞,但見愁雲漠漠,慘霧濛濛。」②迷茫不清的樣子。唐.白居易〈江夜舟行〉詩:「煙澹月濛濛,舟行夜色中。」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詩:「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濛濛-汉语大词典

濛濛1.迷茫貌。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汉郑玄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严忌《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吉师老《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霭微,绿芜深处刷毛衣。”
●明陈恭尹《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枚乘《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贾岛《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西州道路中。”
●宋晏殊《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陈维崧《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张籍《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摺:“愁云霭霭,杀气濛濛。”

濛-中華語文大辭典

濛蒙ㄇㄥˊménɡ參見【濛濛】。

濛-漢語大字典


〔蒙(1)〕
《説文》:“濛,微雨也。从水,蒙聲。”
méng ㊀《廣韻》莫紅切,平東明。東部。
(1)细雨貌。《説文·水部》:“濛,微雨也。”《玉篇·水部》:“濛,微雨皃。”《詩·豳風·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毛傳:“濛,雨貌。”唐宋之問《温泉莊卧病寄楊七炯》:“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巖谷。”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後集》卷十八:“濛氣繞城不入者,外兵不得入。”
(2)笼罩。《文選·左思〈魏都賦〉》:“陽靈停曜於其表,陰祇濛霧於其裏。”劉良注:“言樓臺高峻入天,而日至於此,自下望之,若停光在其上,雲雨之神,濛雲霧於内也。”唐武元衡《和楊弘微春日曲江南望》:“煙濛宫樹晚,花咽石泉流。”宋徐鉉《夢遊》:“香濛蠟燭時時暗,户映屏風故故斜。”《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八引《道家雜記》:“張魯之女,曾浣衣於山下,有白霧濛身,因而孕焉。”
(3)水名。1.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州市境。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濛江在(彭)縣東,亦曰瀰濛水,源出九隴山,至濛陽故縣南,合於沱江。”又:“濛陽廢縣,在(彭)縣東二十一里。”2.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蒙江。发源于蒙山,东南流入浔江。亦名濛江。3.古水名,藉水之流,故道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山海經·西山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水經注·渭水上》:“藉水,即洋水也。北有濛水注焉,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翼帶衆流,積以成溪,東流南屈,逕上邽縣故城西側……又南注藉水。”按:上邽县,汉为天水郡治。
(4)古州名。隋仁寿初置,唐垂拱二年改置彭州,明初改为彭县。治所即今四川省彭州市。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彭縣)仁壽初,復置濛州,大業初州廢,縣(州治九隴县)屬蜀郡。唐初復置濛州,貞觀初廢,垂拱二年,改置彭州……元末以州治九隴縣併入,明初改州為縣。”
㊁《廣韻》莫孔切,上董明。
〔濛澒〕或作“濛鴻”。1.大水。《廣韻·董韻》:“濛,濛澒,大水。”《集韻·董韻》:“濛,濛鴻,大水。”又广大无涯貌。漢王逸《楚辭·天問叙》:“既有解説,乃復多連蹇之文,濛澒其説,故厥義不昭,微指不晰。”2.混沌貌。《論衡·談天》:“儒書又言,溟涬濛澒,氣未分之類也。”

濛-辞源3

【濛】17画 3413·21.méng  ㄇㄥˊ  莫紅切,平,東韻,明。東部。㊀微雨貌。詩 豳風 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㊁水名。見“濛水”。㊂見“濛汜”。2.méng (舊讀měng)  ㄇㄥˊ  莫孔切,上,董韻,明。東部。見“濛₂澒”。

濛-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濛 méng
❶微雨的樣子。
《詩經·豳風·東山》:
我來自東,零雨其~。
❷[濛澒(hòng)]天地開闢前元氣未分的混沌狀態。
《論衡·談天》:
儒書又言,溟涬~~,氣未分之類也。也寫作「濛鴻」。

濛-中華大字典

1、濛讀音:謨蓬切,音蒙,東韻。母揔切,音蠓,董韻。釋文:溦雨皃。見《說文》。《段注》:溦、各本作微。今正。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正。澂溟~三字。一聲之轉。廣雅作暴。暴。俗字也。
2、濛讀音:謨蓬切,音蒙,東韻。釋文:
❶水名。《水經渭水注》:~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翼帶衆流。積以成溪。東流南屈。逕上邽縣故城西。側城南出。又南注藉水。
 〔按淸一統志云。來峪水在甘肅秦州西南。卽古~水也。秦州今改天水縣〕。
 〔又〕:水名。《山海經海內東經》:~水出漢陽西入江。《畢注》:水經注云。江水又逕南安縣西。縣南有峨眉山。有~水。卽大渡水也。水發蒙谿。東南流與涐水合。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又東入江。引此經文也。漢南安縣。今四川楗爲、夾江、峨眉、三縣地。
❷~汜。日所入也。《文選左思賦》:沛若~氾之涌渡。
❸麻~。水名。《淸一統志》:麻~水在廣東陽江縣西三十里。源出羅琴山。南流至縣西南四十里灃頭港。入海。
❹冥~。景色不明貌。〔毛伯溫詩〕:南望九疑烟冥~。
❺空~。猶朦朧也。〔杜甫詩〕:空~辨漁艇。
❻亦作蒙。《詩東山》:零雨其~。〔楚辭章句作蒙〕。
3、濛讀音:母揔切,音蠓,董韻。釋文:~鴻。元氣未分皃。《春秋命曆序》:~鴻萌兆。
 〔又〕:大水。一曰小溝。見《集韻》。
4、溕讀音:蒙弄切,音幪,送韻。釋文:微雨也。見《集韻》。
 〔按正字通云、濛本字〕。
5、蒙讀音:謨蓬切,音濛,東韻。
 〔按~覆之~、本作冡〕。釋文:
❶王女也。見《說文》。
 〔注〕:鍇曰。卽女蘿也。
❷遭也。《易明夷》:以~大難。
❸被也。《左莊十年傳》:~皋比而先犯之。
❹受也。《後漢桓榮傳》:今日所~。輵古之力也。
❺覆也。《詩君子偕老》:~彼縐絺。
❻冒也。《周禮方相氏》:掌~熊皮。
❼裹也。《左昭十三年傳》:以幕~之。
❽欺也。《左僖二十四年傳》:上下相~。
❾下也。《書伊訓》:具訓于~士。
❿奄也。見《爾雅釋言》。
⓫載也。《國語晉語》:籧篨~璆。
⓬犯也。《漢書嚴助傳》:如使越人~死徼幸。以逆執事之顏行。
⓭畫物也。《詩小戎》:~伐有苑。
 〔疏〕:~伐、是畫物於伐。
⓮謙稱也。《文選張衡賦》:~竊惑焉。
⓯氣也。《後漢郞顗傳》:~之比也。
⓰見冐亂也。《書洪範》:曰~恆風若
⓱覆蔽之也。《漢書衞綰傳》:常~其罪。
⓲幼小之貌。《易序卦》:物生必~。
⓳闇昧也。《左僖九年傳注》:小童者、童~幼末之稱。
 〔疏〕:~、謂闇昧也。幼童於事多闇昧。是以謂之童~焉。
⓴太歲在乙曰旃~。見《爾雅釋天》。
㉑日光不明~~然也。見《釋名釋天》。
㉒~~。盛貌。《楚辭自悲》:微霜降之~~。
 〔又〕:暗也。見《廣雅釋訓》。
㉓~戎。亂也。《詩旄丘》:狐裘~戎。
㉔~蘢。覆蔽之貌。《漢書鼂錯傳》:┉木~蘢。
㉕~籠。深通貌。《漢書揚雄傳》:紛~籠以棍成。
 〔又〕:膠葛貌。見《文選甘泉賦注》。
㉖鴻~。自然元氣也。《莊子在宥》:而適遭鴻~。《釋文》:一云海上氣也。
㉗大~。藥名。《管子地員》:羣藥安生。小辛大~。
㉘童~也。《文選班固賦》:咨孤~之眇眇兮。
㉙卦名。坎下艮上。《易蒙》:山下出泉、~。
㉚~頌。獸名。《爾雅釋獸》:~頌猱狀。
 〔注〕:卽~貴也。狀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眞日南皆出之。
㉛~鳩。鳥名。《荀子勸學》:南方有鳥。名曰~鳩。
 〔注〕:鷦鷯也。
㉜~自。縣名。元置。屬臨安府路。今爲雲南~自縣治。淸光緖十四年依一千八百八十七年中法通商追加條約。開爲商埠。
㉝~古。種族名。自淸代服屬。承爲我國五族之一。地處北陲。依行政及地理之關係。可別爲內~古、外~古、額魯特~古三大區域。亦簡稱之曰~。
㉞山名。有二。一、在今四川雅安名山蘆山三縣界。書禹貢、蔡~旅平是。一、在今山東~陰縣南。詩閟宮、奄有龜~是。又卽論語之東~。
㉟水名、《楚辭天問》:次于~氾。
 〔注〕:暮入西極~水之涯也。
㊱木名。《山海經中山經》:放臯之山、有木焉。其葉如槐。黃華而不實。其名曰~木。服之不惑。
㊲縣名。有五。一、漢置。屬梁國。當今河南商丘縣北二十里。一、北魏置。屬兗州譙郡。當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一、南宋置。屬豫州譙郡。當今安徽~城縣西北。一、北魏置。屬譙州南梁郡。當今安徽滁州境。一、南齊置。屬越州永寧郡。在今廣東境。
㊳宋城門名。《左襄二十七年傳》:盟於~門之外。
㊴姓也。《路史疏仡紀》:高陽帝之後。又有~氏。秦有將軍~鷔。
6、蒙讀音:武工切,音濛,東韻。亡鉤切,音謀,尤韻。釋文:陰闇也。《書洪範》:曰~。〔周禮大卜作蟊。史記宋微子世家作霧。漢書五行志作霿〕。
7、蒙讀音:迷浮切,音謀,尤韻。釋文:雺或字。《集韻》:雺。爾雅、天氣下地不應曰雺。或作~。
8、蒙讀音:母總切,音蠓,董韻。釋文:蔑~。飛揚皃。見《集韻》。
9、蒙讀音:莫江切,音龐,江韻。釋文:厚也。《荀子榮辱》:爲下國駿~。
 〔注〕:~讀龐。厚也。今詩作駿龐。

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éng

1、[濛漠]méng mò

迷茫昏暗。南朝 梁 刘孝绰《还渡浙江》诗:“濛漠江烟上,苍茫沙屿芜。”

2、[濛汗]méng hàn

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白雪遗音·马头调·这封书儿》:“壶中酒,不用濛汗即是药。”

3、[混濛]hùn méng

模糊,不分明貌。《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天地间扯起了茫茫雨帐,远处的群山,近处的田野,一派混濛。”

4、[雨濛]yǔ méng

语出《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郑玄 笺:“我往之 东山,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后用为表示战士征途之苦的典实。

5、[鸡濛]jī méng

鸡肉丝。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鸡濛》:“今酒筵有所谓鸡濛鱼翅者,古语作鸡纤。《释名·释饮食》:‘鸡纤,细擗其腊令纤,然后渍以酢也。’”

6、[绵濛]mián méng

幽暗不明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濛,崖壁相望。”

7、[迷濛]mí méng

同“迷蒙”

8、[阴濛]yīn méng

昏暗迷茫。

9、[濛鸿]méng hóng

1.混沌貌。三国 魏 宋均《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南朝 梁 江淹《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许地山《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 2.谓酒醉貌。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10、[洪濛]hóng méng

1.迷蒙。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唐 修睦《秋台作》诗:“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 2.指太空,宇宙。唐 张乔《试月中桂》诗:“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明 陈子龙《昆明池治水战歌》:“旋风捲土移洪濛,劫灰飞尽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清 吴伟业《退谷歌》:“无乃此世非洪濛,元气茫茫鬼神凿。” 4.指原始、不发达状态。铁铮《政府说》:“远者辽矣,近观吾境,始则洪濛,继则开化,进而文明,循兹以逝,人类将絶灭,地球将消融。”

11、[澒濛]hòng méng

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高诱 注:“皆未成形之气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贯鸿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王逸 注:“澒濛,气也。”明 张居正《万寿无疆颂》:“今夫天茫旻漠溟,澒濛鸿洞,运於於穆之中,超乎非想之外。”

12、[浑濛]hún méng

指混沌之气。清 毛奇龄《谒嵩岳》诗:“日月环区宅,阴阳割浑濛。”

13、[溟濛]míng méng

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也作冥蒙。

14、[空濛]kōng méng

形容景物迷茫:山色~。烟雨~。

15、[濛漪]méng yī

细小的水波。唐 许敬宗《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熏风交閬闕,就日泛濛漪。”

16、[蓊濛]wěng méng

浓郁。

17、[濛篾]méng miè

见“濛瀎”。

18、[杳濛]yǎo méng

迷茫,模糊不清。

19、[濛胧]méng lóng

模糊不清貌。唐 王昌龄《斋心》诗:“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朧。”

20、[涳濛]kōng méng

形容烟雨中景色迷茫。

21、[濛昧]méng mèi

迷茫,昏暗。晋 张载《霖雨》诗:“零雨餘旬朔,濛昧日夜坠。”

22、[濛笼]méng lóng

蒙胧。唐 欧阳詹《回鸾赋》:“濛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

23、[微濛]wēi méng

隐约迷蒙。《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三二》:“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濛。”

24、[濛瀎]méng miè

雨微细迷蒙貌。《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潘尼《苦雨赋》:“始濛瀎而徐坠,终滂霈而难禁。”按,《初学记》卷二引作“濛篾”。

25、[濛雨]méng yǔ

毛毛细雨。唐 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巖谷。”清 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东居三年濛雨零,於今忽作闭口瓶。”

26、[濛晦]méng huì

迷茫昏暗貌。宋 苏轼《答程天侔书》之二:“新居在 军城 南,极湫隘,粗有竹树,烟雨濛晦,真蜑坞獠洞也。”

27、[宜濛子]yí méng zǐ

黎檬的别称。

28、[灰濛濛]huī méng méng

见“灰蒙蒙”。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