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
拼音
liáo笔顺
丶 丶 ㇀ 一 丿 ㇏ 丶 丿 丨 𠃍 一 一 亅 丿 丶同音字
读音为lǎo的字 读音为lao的字基础解释
1.水名,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亦称“垢河”。2.a.落拓不羁,举止不自检束;b.颓丧,失意。3.a.草率,不精细;b.不工整。详细解释
1. 潦 [Liáo]2. 潦 [Láo]3. 潦 [lào]4. 潦 [lǎo]
- 潦 [Liáo]
水名
今辽宁省的辽河
江西省修水的支流南潦河、北潦河
河南省白河的支流
另见 láo;lǎo;lào
〈名〉
- 潦 [Láo]
水名。即“涝水” 。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
另见 lào;lǎo;liáo
〈名〉
- 潦 [lào]
同“涝”。水淹没;雨多
潦,雨水大皃。——《说文》
禹之时,十年九潦,——《庄子·秋水》
又如:潦旱(谓水涝与干旱);潦灾(水灾);潦岁(水涝之年)
另见 láo;lǎo;liáo
〈动〉
- 潦 [lǎo]
雨水盛大的样子
水潦降,不献鱼鳖。——《礼记》
又如:潦浸(指大雨泛滥成灾);潦潦(雨大水流的样子);潦雨(大雨);潦水(雨后的积水)
雨后积水
潦水尽而寒潭清。——唐· 王勃《滕王阁序》
秋深潦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另见 lào;láo,liáo
〈形〉
〈名〉
〈形〉
雨水盛大的样子
水潦降,不献鱼鳖。——《礼记》
又如:潦浸(指大雨泛滥成灾);潦潦(雨大水流的样子);潦雨(大雨);潦水(雨后的积水)
〈名〉
雨后积水
潦水尽而寒潭清。——唐· 王勃《滕王阁序》
秋深潦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另见 lào;láo,liáo
〈动〉
同“涝”。水淹没;雨多
潦,雨水大皃。——《说文》
禹之时,十年九潦,——《庄子·秋水》
又如:潦旱(谓水涝与干旱);潦灾(水灾);潦岁(水涝之年)
另见 láo;lǎo;liá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潦潦-汉语大词典潦潦雨大水流貌。
●《墨子·亲士》:“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
潦1ㄌㄠˋlào〈書〉降雨成災。也作「澇」。[例]水~∣十年九~。潦2ㄌㄠˋlàoㄌㄠˇlǎo1.〈書〉雨勢很大。[例]~雨。2.〈書〉(雨後)積水。也作「澇」。[例]積~。潦3ㄌ丨ㄠˊliáo1.參見【潦草】。2.參見【潦倒】。
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潦 lǎo
① 名雨水;雨后地地面积水。《滕王阁序》:“~水尽而寒潭清。”《共工头触不周山》:“地不满东南,故水~尘埃归焉。” ② 名泛指江河湖泊的水。《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缩。” lào
名通“涝”,雨水过多造成的灾害。《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
潦㈠水1215ㄌㄠˋlào動淹水,雨多成災。通「澇」。《莊子.秋水》:「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紀》:「比年水潦,民食不贍。」潦㈡水1215ㄌㄠˇlǎo形雨下很大的樣子。《禮記.曲禮上》:「水潦降,不獻魚鱉。」名積水。《禮記.曲禮上》:「送葬不避塗潦。」《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驅車至於茆門。」潦㈢水1215ㄌㄧㄠˊliáo參見「潦倒潦倒」、「潦草潦草」等條。
潦-中華大字典1、潦讀音:魯皓切,音老,皓韻。釋文:
❶雨水大皃。見《說文》。《通訓定聲》:禮記曲禮。水~降。釋文。雨水謂之~。詩洄酌傳。行~流~也。
❷~車。蓋車也。《考工記輪人注》:蓋者主爲雨設也。乘車無蓋。禮所謂~車。謂蓋車歟。
〔疏〕:旣夕禮云。藁車載簑笠。注云。今文藁爲~。此注云所謂~車者。指儀禮今文而言也。
2、潦讀音:郞到切,音勞,號韻。釋文:積水。見《集韻》。
3、潦讀音:郞刀切,音勞,豪韻。釋文:
❶水名。《文選司馬相如賦》:酆鎬~潏。
〔注〕:~卽澇水也。說文曰。澇水出鄠縣。北入渭。
〔按方輿紀要。澇水源出鄠縣澇谷。亦曰~水。集韻。澇、或作~〕。
❷~倒。蘊藉貌。《北史崔瞻傳》:自太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醞藉者爲~倒。
〔又〕:頽落貌。〔杜甫詩〕:~倒新停濁酒杯。
4、潦讀音:憐蕭切,音崘,蕭韻。釋文:
❶水名。《山海經海內東經》:~水出衞皋東。東南注渤海。入~陽。
〔注〕:出塞外衞皋山。元菟高句驪縣有~山。小~水所出。西河注大~。~陽縣、屬~東。《畢注》:淮南子墬形訓。遼出砥石。高誘注云。山名在塞。外。遼水所出。東入海。
〔按漢書地理志。字作遼。遼陽縣屬遼東郡。今隸奉天省。仍舊名〕。
❷~草。忙亂也。〔袁中道詩〕:~草支塵事。閒僧不用邀。
〔按通雅釋詁。愺恅、一作朌嘐。今人作~草。據此當作上聲讀。存參〕。
5、澇讀音:郞刀切,音勞,豪韻。魯皓切,音老,皓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出扶風鄠北入渭。《通訓定聲》:出今陝西西安府鄠縣南山~谷。至長安縣。入渭。上林賦、酆鎬潦潏。以潦爲之。
❷大波也。《文選木華賦》:飛~相磢。
❸洒也。見《廣雅釋詁》。
❹灘名。《水經沔水注》:漢水又東。謂之~灘。
6、澇讀音:郞到切,勞去聲,號韻。釋文:
❶水名。在扶風。見《集韻》。
❷淹也。見《字彙》。
【读音】liáo
【繁体】潦
潦〈名〉lao
水名。即“涝水”[LaoRiver]。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
潦〈形〉lao
雨水盛大的样子[rainy]
水潦降,不献鱼鳖。――《礼记》
又如:潦浸(指大雨泛滥成灾);潦潦(雨大水流的样子);潦雨(大雨);潦水(雨后的积水)
潦〈名〉
雨后积水[accumulatedwaterafterraining]
潦水尽而寒潭清。――唐·王勃《滕王阁序》
秋深潦缩。――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潦〈名〉liao
水名[LiaoRiver]
今辽宁省的辽河
江西省修水的支流南潦河、北潦河
河南省白河的支流
潦liáo
⒈[潦草]草率不精细:他写的字太~草。
⒉[潦倒]
①颓丧,不得志:~倒新停浊酒杯。
②放荡不羁:~倒粗疏。撩liāo
⒈提,掀起:~裤。~起窗帘子。
⒉用手洒水:先~水,再扫地。
────────────────—
潦lǎo
⒈雨水大:水~归海。
⒉积水:~水尽而寒潭清。
────────────────—
潦lào1.水淹;积水成灾。
────────────────—
潦liǎo1.见"潦草"﹑"潦倒"。
潦
《説文》:“潦,雨水大皃。从水,尞聲。”
(一)lǎo 《廣韻》盧皓切,上皓來。宵部。
(1)雨水大貌,也指雨后大水。《説文·水部》:“潦,雨水大皃。”《玉篇·水部》:“潦,雨水盛也。”《詩·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毛傳:“行潦,流潦也。”馬瑞辰通釋:“行者,洐字之渻借,《説文》‘洐’溝行水也。’《廣韻》同‘洐’,渻作‘行’,猶‘䓷菜’之‘䓷’今亦渻作‘荇’也。《左傳》‘潢汙行潦之水’服虔注:‘畜小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汙。’今按:‘行潦’對‘潢汙’,言溝水之流曰洐,雨水之大曰潦。‘行’與‘潦’為二,猶‘潢’與‘汙’為二,四字並舉,與上文‘澗溪沼沚之毛’……句法正相類,蓋失其義久矣。”宋王安石《上徐兵部書》:“暮春三月,登舟而南,並江絶湖,綿二千里,風波勁悍,雨潦湍猛,窮兩月乃抵家。”《天工開物·乃粒·稻》:“湖濵之田,待夏潦已過,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種。”
(2)雨后积水。《韓非子·外儲説右上》:“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驅車至於茆門。”唐元稹《當來日大難》:“泥潦漸久,荆棘旋生。”《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二》:“上則重茅偃雨,下則停潦盈蹊。”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八:“梁子安从他公司走到南门外,累得满身臭汗,又战战兢兢踱过百花巷中那不少的积潦。”
(二)lào 《廣韻》郎到切,去号來。宵部。
同“澇”。水淹;雨多成灾。《廣韻·号韻》:“澇,淹也。或作‘潦’。”《莊子·秋水》:“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史記·孝景本紀》:“(中五年夏)天下大潦。”宋陸游《太息三首》之一:“春憂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過年。”《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如今你們一共只剩了八九個莊子,今年倒有兩處報了旱潦。”
(三)láo 《集韻》郎刀切,平豪來。
水名。即“涝水”。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集韻·੫թ》:“澇,《説文》:‘水出扶風鄠,北入渭。’或作潦。”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二·西安府》:“澇水,府南五十里,源出鄠縣南山澇谷,亦曰潦水。經(咸寧)縣西南秦萯陽宫西,又北合渼陂水,又北流至長安縣界,入於渭。”《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内。”李善注:“潦,澇水也。”
(四)liáo 《集韻》憐蕭切,平蕭來。宵部。
(1)〔潦洌〕寒冷。《楚辭·王逸〈九思·哀歲〉》:“北風兮潦洌,草木兮蒼唐。”舊注:“寒節至也。洌,一作‘烈’。”洪興祖補注:“潦,音寮。”
(2)渫。《集韻·蕭韻》:“潦,渫也。”
(3)(又读liǎo)〔潦草〕1.(做事)不仔细,不认真。《朱子語類·訓門人四》:“今人事無大小,皆潦草過了。”明袁中道《園居》:“潦草支塵事,閒僧不用邀。”清黄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部·親查閲》:“非可潦草過套,以自貽累。”2.书写不工整。宋岳珂《寳真齋法書贊》卷二十一載龔深父(原)《南康帖》:“遽中作復潦草,尚冀道照不宣。”清黄六鴻《福惠全書·錢穀部·解給》:“至于填寫、解批,更宜謹慎,先將批對明照過,并無破損,然後登填,一字不許潦草。”
(4)水名。1.即今纵贯辽宁省的辽河。《山海經·海内東經》:“潦水出衛皋東,東南注渤海。”郝懿行箋疏:“《水經》、《地理志》並作遼水。”2.江西省北境修水的支流。有南、北二源,俱发源于九岭山南麓。南潦河经奉新县东流过宋埠折而北。北潦河东经靖安县、安义县,又东与北流之南潦河会合后,称潦河,东北流至永修县治南注入修水。又称“冯水”。古作“繚水”,其下游当永修县境分为二支:一支东流注入赣江;一支北流注入修水。东流一支后湮。《水經注·贛水》:“(繚水)導源建昌縣(今奉新县西),漢元帝永光二年分海昬立。繚水又東,經新吴縣,漢中平中立。繚水又逕海昬縣(即今建昌县治),王莽更名宜生。謂之上繚水,又謂之海昬江。分為二水……(其一)東北逕昌邑城而東出豫章大江”,“其一水枝分别注入于脩水也。”楊守敬疏:“今水曰馮水。”3.河南省白河的支流。发源于南阳市北百重山南麓,南流至新野县界注入淯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六·南陽府》:“潦河,(鎮平)縣東四十里。《志》云:‘源出南陽縣之馬峙坪……又南流至新野界,入于淯河矣。’”
潦 liǎo
❶lǎo(老)。雨水。
《左傳·襄公十年》:
水~將降,懼不能歸。
《列子·湯問》:
百川水~歸焉。(百川和雨水都歸向海洋。)
又積水。
王勃《滕王閣序》:
~水盡而寒潭清。
❷lào。通「澇」。雨大成災。
《莊子·秋水》:
禹之時,十年九~。
❸[潦倒]
1.放蕩不羈。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足下舊知吾~~粗疏。
2頹喪,失意。
杜甫《登高》詩:
~~新停濁酒杯。
潦(I)l?o
ㄌㄠˇ
〔《广韵》卢皓切,上皓,来。〕
1.雨水大貌。亦指雨后的大水。
●《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
●汉马融《长笛赋》:“秋潦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2.谓积水。
●《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滋,可以饙饎。”
高亨注:“潦,积水也。”
●晋杜预《陈农要疏》之二:“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八:“梁子安从他公司走到南门外,累得满身臭汗,又战战兢兢踱过了百花巷中那不少的积潦。”
潦(II)lao
ㄌㄠˋ
〔《广韵》郎到切,去号,来。〕
同“涝”。
水淹;积水成灾。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元年》:“川渎沟渠有废者,皆应通利,旱则灌溉,潦则疏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庄稼潦了,租粮一颗不能少。”
潦(III)li?o
ㄌ〡ㄠˇ
见“潦草”、“潦倒”。
潦(IV)liao
ㄌ〡ㄠˊ
〔《集韵》怜萧切,平萧,来。〕
1.水名。即今辽宁省的辽河。
●《山海经·海内东经》:“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辽阳。”
2.水名。
●江西省修水的支流南潦河、北潦河。
3.水名。
●河南省白河的支流。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六·南阳府》:“潦河,县(镇平县)东四十里。《志》云:‘源出南阳县之马峙坪……又南流至新野县界,入于淯河矣。’”
4.见“潦洌”。
5.用同“燎”。水火烫伤。参见“潦浆泡”。
潦
【巳集上】【水字部】 潦
★【唐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老。【說文】雨大貌。【禮·曲禮】水潦降。
◎又路上流水也。【詩·大雅】泂酌彼行潦。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郞到切,勞去聲。與澇同。淹也。一曰積水。
★又【集韻】【正韻】𠀤郞刀切,音勞。水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水出鄠縣西南潦谷。
◎又潦倒,蘊藉貌。【嵆康·絕交書】潦倒麤疎。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水名。【山海經】潦水,出衞臯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iáo
1、[潦草]liáo cǎo
1.(做事)不仔细;不认真:工作不能~。 2.(字)不工整:写得太~。
2、[疆潦]jiāng liáo
1.土质坚硬容易引起涝害的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孔颖达疏:"贾达以疆为疆?硗埆之地。"杨伯峻注:"疆当作强。强潦谓土性刚硬,受水则潦。"武亿《群经义证四.春秋左氏传.襄公廿五年》:"贾逵以疆为疆?硗埆之地,与潦为水潦之地分解为晰。《月令》'可以美土疆'注:'土疆,强?之地。'是其义也。"一说,疆潦为在边境的水涝地。杜预注:"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其租入。"。
3、[潦污]liáo wū
雨后的污水。
4、[灾潦]zāi liáo
亦作“灾潦”。水灾。《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冀 部尤甚。”《宋史·贾易传》:“苏軾 守 杭,诉 浙 西灾潦甚苦。”参见“灾涝”。
5、[潦鬼]liáo guǐ
指穷困潦倒的人。
6、[渟潦]tíng liáo
积水。
7、[霖潦]lín liáo
1.淫雨。亦指雨后的积水。 2.大雨积水成涝。
8、[泞潦]nìng liáo
泥水淤积。《新唐书·王处存传》:“光化 三年,朱全忠 使 张存敬 攻 幽州,以 瓦桥 泞潦,道 祁沟 关。”
9、[湟潦]huáng liáo
低洼积水处。
10、[沈潦]shěn liáo
雨后积水。唐 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之二:“年芳苦沉潦,心事如摧櫓。”
11、[潦粪]liáo fèn
污水、粪水。
12、[风潦]fēng liáo
风灾和涝灾。《元史·世祖纪四》:“己未,檀 顺 等州风潦害稼。”
13、[潦潮]liáo cháo
雨后大水。《清史稿·灾异志一》:“﹝ 康熙 ﹞八年六月,三水、茂名、化州 大水;房县 大水,坏田庐;东莞 潦潮大溢。”
14、[潦潦]liáo liáo
雨大水流貌。
15、[淖潦]nào liáo
烂泥积水。
16、[浸潦]jìn liáo
多雨所积之水。
17、[潦车]liáo chē
古代称有盖之车。
18、[潦淖]liáo nào
淤泥,泥浆。
19、[洪潦]hóng liáo
洪水。多雨后的大水。
20、[潦泡]liáo pào
见“潦浆泡”。
21、[停潦]tíng liáo
积水。
22、[潢潦]huáng liáo
地上流淌的雨水。《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丰注溢脩霤,潢潦浸阶除。”张铣 注:“潢潦,雨水流於地者。”潢,一本作“黄”。唐 元稹《书异》诗:“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鯢腥。”明 顾鼎臣《悯雨》诗:“街市潢潦集,浅深可方舟。”
23、[涂潦]tú liáo
犹行潦。谓道路泥泞积水。
24、[潦洌]liáo liè
犹寒冽。
25、[霪潦]yín liáo
久雨成涝。《明史·杨最传》:“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清 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淹时患霪潦,仍肯当秋晴。”清 唐孙华《官米行》:“去年霪潦岁不熟,惵惵穷民在沟瀆。”
26、[風潦]fēng liáo
风灾和涝灾。《元史·世祖纪四》:“己未,檀 顺 等州风潦害稼。”
27、[秋潦]qiū liáo
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28、[雨潦]yǔ liáo
1.大雨积水。 2.见“雨涝”。
29、[官潦]guān liáo
官僚,意指官吏。官僚表面是制度与权力,本质是一个社会的利益管理阶层,要想做实事就不得不懂得利用官僚。
30、[淫潦]yín liáo
1.久雨积水为灾。 2.指路上积水。
31、[汙潦]wū liáo
积水;积水坑。唐 柳宗元《闵生赋》:“壤污潦以坟洳兮,蒸沸热而恒昏。”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摄生》:“若借户枢为他楔,入流水于污潦,鲜有不螻、不腐者矣。”清 黄景仁《雨中游桃庄看飞泉》诗:“大海及污潦,安知后所适。”积水成涝。《旧唐书·韦见素传》:“天宝 十三年秋,霖雨六十餘日,京师庐舍垣墉頽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污潦。”
32、[黑潦]hēi liáo
黑浊的积水。
33、[黄潦]huáng liáo
浑泥水。
34、[潴潦]zhū liáo
1.聚汇的水;停积的水。 2.指积水,潮湿。
35、[潦溢]liáo yì
大水横溢。
36、[鱼潦]yú liáo
养鱼的积水潭。
37、[涨潦]zhǎng liáo
1.流水上涨。 2.指上涨的水流。
38、[淋潦]lín liáo
滂沱大雨。
39、[夏潦]xià liáo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40、[铺潦]pù liáo
犹淋漓。
lǎo
1、[潦水]lǎo shuǐ
雨后的积水。
2、[积潦]jī lǎo
亦作“积涝”。成灾的积水;洪涝。
3、[潦雨]lǎo yǔ
大雨。
4、[水潦]shuǐ lǎo
1.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宋 张虙《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 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唐 高适《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清 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迺作徒杠,迺作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3.水淹。《管子·轻重丁》:“齐 西水潦而民飢,齐 东丰庸而糶贱。”《后汉书·南匈奴传》:“关 东水潦,人民飢饿死尽,可击也。”《梁书·武帝纪中》:“六月丁亥,詔以 东阳、信安、丰安 三县水潦,漂损居民资业,遣使周履,量蠲课调。”
5、[潦原浸天]lǎo yuán jìn tiān
淹没天地。
lào
1、[潦岁]lào suì
水涝之年。汉 桓宽《盐铁论·毁学》:“包丘子 不免於瓮牖蒿庐,如潦岁之蛙,口非不众也,然卒死於沟壑而已。”
2、[潦旱]lào hàn
谓水涝与干旱。
3、[潦灾]lào zāi
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