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
拼音
yuān笔顺
丶 丶 ㇀ 丿 丶 丿 一 丨 丿 丶 丨“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右部分三个竖向笔画排布均匀。“米”大小适中。竖画写正。
同音字
读音为yuān的字 读音为yu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渊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淵淵
渊渊-辞源3同:淵淵
渊渊-汉语大词典渊渊1.深广;深邃。
●《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复始也。”
●唐柳宗元《天爵论》:“纯粹之气,注于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于独见,渊渊于默识。”
●元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
●清秦道然《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瞿昙说如如。”
●梁启超《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康南海,若谭浏阳,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戛戛独造,渊渊入微。”
2.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
●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沉沉夜看流,渊渊朝听鼓。”
●郭沫若《<人民中国>日文版创刊二十周年》诗:“大车滚滚循新辙,和乐渊渊易旧弦。”
同:淵
渊-康熙字典渊
【巳集上】【水字部】 淵
〔古文〕𣶒囦𠝃
★【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𠀤音𢏮。【說文】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世本有齊大夫淵㰬。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亦深也。
[同]深渊
渊-辞源3同:淵
渊-中華大字典1、渊釋文:淵俗字。見《字鑑》。
2、淵讀音:營圓切,音塢,先韻。釋文:
❶回水也。从水。告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告或省水。囦。古文~。從囗水。見《說文》。《王注》:~者、告之絫增字也。告者、囦之變形也。
❷深也。《詩燕燕》:其心塞~。
❸潭也。見〔論語泰伯如臨深~孔注〕。
❹池也。《國語晉語》:汾河涑澮以爲~。
❺坎象也。見〔易乾或躍在~虞注〕。
❻靜默之謂也。《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爲~。
❼府也。《書武成》:萃~藪。
❽室也。《楚辭招魂》:旋入雷~。
❾潭名。《水經伊水注》:伊水又東爲~潭。潭渾若沸。亦不測其深淺也。
❿姓也。《姓氏書辯證》:出自高陽氏才子八人。其一曰蒼舒。諡~。後以諡爲氏。
⓫~~。深也。見《廣雅釋訓》。
〔又〕:靜深貌。見〔禮記中庸~~其淵朱注〕。
⓬虞~。日所入也。《楚辭遠逝》:囚靈元於虞~。
⓭~泉。縣名。漢置。屬敦煌郡。當今甘肅安西州東一百六十里之東。
⓮太歲在亥曰大~獻。見《爾雅釋天》。《李注》:藏也。
⓯同堗。《集韻》:~。古作堗。
⓰同塢。《釋名釋兵》:簫弣之間曰~。~宛也。言宛曲也。《疏證》:攷工記曰。夫角之中。恒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故書畏作威。杜子春云。當爲威。威謂弓~。角之中央。與~相當。鄭康成讀畏如秦師入隈之隈。則畏亦言隈曲。
〔按集韻先韻。塢。弓隈也。通作~〕。
⓱同鼘。《詩那》:鞉鼓~~。〔說文鼓部作鼗鼓鼘鼘〕。
⓲同蚋。《詩采饣》:伐鼓~~。〔崔靈恩集注作蚋〕。
渊
同“淵”。《宋元以來俗字譜》:“淵”,《列女傳》、《三國志平話》、《太平樂府》等作“渊”。按:今为“淵”的简化字。
渊水811異「淵」的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