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ái

笔顺

丿
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隹”横画平行,间距均匀。竖画左长右短,右竖正对上点。

同音字

读音为huái的字 读音为huai的字

基础解释

1.淮河,水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 2.姓。

详细解释

〈形〉

  1.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淮-中華語文大辭典

淮ㄏㄨㄞˊhuái1.用於地名。淮河,水名,源於河南,流經安徽、江蘇,經洪澤湖分流入長江及黃河。2.姓。

淮-中華大字典

1、淮讀音:乎乖切,音懷,佳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也。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通訓定聲》:出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桐柏山。經安徽淸河縣合於河。經安東縣至雲梯關。入海。
❷均也。《白虎通山澤》:~者均均其務也。
❸圍也。圍繞揚州北界東至海也。見《釋名釋水》。
❹暴雨之名也。《書大傳》:~雨。
 〔按朱駿聲曰。爲淫之誤字〕。
❺郡名。北魏置。屬西~州。當今河南正陽縣東南。
❻或作匯。《史記南越傳》:及江~以南。
 〔注〕:徐廣曰。~一作匯。
❼姓也。見《類篇》。

淮-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淮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又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淮-中草药辞典

【读音】huái
【繁体】淮
淮〈名〉
(形声。从水,隹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同本义[theHuaiheRiver]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淮<形>犊
大[torrential]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huái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全长约1000公里。

淮-漢語大字典


《説文》:“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从水,隹聲。”
huái 《廣韻》户乖切,平皆匣。微部。
(1)水名。1.古代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安徽省,入江苏省,本东流入海。后因黄河南窜,淮河入海之道被夺。当黄河又北徙以后,淮河入海故道亦不复存在,遂流入洪泽湖,又由洪泽湖出三河,经高邮湖、邵伯湖,到江苏省江都市三江营入长江。《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原注海者也。”《説文·水部》:“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書·禹貢》:“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孔傳:“二水已治,二山已可種藝。”三國魏曹植《雜詩》:“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宋陳亮《中興論》:“控引京洛,側睨淮蔡。”2.在安徽省南陵县南。《漢書·地理志上》:“(丹揚郡)陵陽,桑欽言淮水出東南,北入大江。”3.指秦淮河。为长江下游支流,东源出江苏省句容市大茅山,南源出溧水县东芦山,在秣陵关附近汇合北流,经南京市入长江。此水横贯南京市江宁区,有的部分为秦时所凿,故称秦淮。
(2)大。“淮雨”即“淫雨”。《尚書大傳》卷二:“久矣天之無别風淮雨,意者中國有聖人乎?”鄭玄注:“淮,暴雨之名也。”漢蔡邕《漢太尉楊公碑》:“欽承奉構,閑于伐柯;别風淮雨,不易其趣。”《文心雕龍·練字》云:“《尚書大傳》有‘别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異。傅毅制誄,已用‘淮雨’(元長作序亦用‘别風’二句);固知愛奇之心,古今一也。”清沈德潛《説詩晬語》卷下六四:“且但求新異,不顧理乖,淮雨别風,貽譏踳駁,不如布帛菽粟,常足厭心切理也。”
(3)姓。《廣韻·皆韻》:“淮,姓也。”《通志·氏族略五》:“淮氏,見《姓苑》。”

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淮Huái
①淮河,水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
②名姓。

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淮水811ㄏㄨㄞˊhuái參見「淮河淮河」條。

淮-辞源3

【淮】11画 3011·5 huái  ㄏㄨㄞˊ  户乖切,平,皆韻,匣。微部。㊀水名。爾雅 釋水:“江 河 淮 濟爲四瀆。”詳“淮水”。㊁姓。見 通志二九 氏族五。

淮-汉语大词典

淮huai
ㄏㄨㄞˊ
〔《广韵》户乖切,平皆,匣。〕
1.水名。即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
●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下游原有入海河道,公元1194年黄河夺淮后,河道淤高,遂逐渐以入江为主。解放前水利失修,灾害严重。解放后进行全面治理。
●《书·禹贡》:“导淮自桐柏。”
●《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上行,江、淮、河、汉是也。”
2.以指两淮地区。
●宋陈亮《中兴论》:“控引京洛,侧睨淮蔡。”
3.汇聚。
●明谢肇浙《五杂俎·地部一》:“以中国之水论之,淮以北之水,河为大;淮以南之水,江为大。而淮界其中,导南北之流,而会之以入于海,故谓之淮。淮者,汇也。”
参见“淮雨”。
4.姓。见《通志·氏族五》。

淮軍-中華語文大辭典

淮軍淮军ㄏㄨㄞˊ ㄐㄩㄣhuáijūn清末重要軍隊。因以合肥人李鴻章為首,以淮南團練為基礎,其兵員及將領主要來自安徽江淮一帶,故稱。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向上海進軍,上海守備清軍不能抵抗,兩江總督曾國藩命其得力幕僚李鴻章招募淮勇,於次年二月在安慶編練淮軍約6500人。僱英法軍官,用西法訓練,配洋槍洋炮。淮軍成立後,屢敗太平軍,成為當時清朝最強的武裝力量。主要將領有張樹聲、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吳長慶、丁汝昌、葉志超、聶士成等。後在中法、中日戰爭中戰敗,漸被北洋新軍取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ái

1、[淮安]huái ān

江苏省淮阴市属县。位于省中部偏北,人口112万。为苏北主要水利枢纽。周恩来的故乡。

2、[淮北]huái běi

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

3、[淮南]huái nán

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4、[淮河]huái hé

中国大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在江苏省分别注入黄海和长江。长约1,000千米。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南北分界线。

5、[江淮]jiāng huái

1.长江 和 淮河。《左传·哀公九年》:“秋,吴 城 邗,沟通 江 淮。”三国 魏 阮籍《乐论》:“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残;漳 汝 之间,其民好奔。”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江 淮 间一御史疏陈水患。” 2.泛指 长江 与 淮河 之间的地区。《后汉书·周荣传》:“荣,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明《端午食赐粽有感》诗:“东南米价高如玉,江 淮 饿莩千家哭。”清 钮琇《觚賸·旧雷有声》:“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略相同,唯 粤 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即较之 江 淮,亦甚悬殊。”凌力《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军兵分东西,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劳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饷源却愈益短绌难办。”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阳湖 一带。《史记·五帝本纪》:“三苗 在 江淮、荆州 数为乱。”张守节 正义:“淮,读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6、[淮海]huái hǎi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连云港(旧称海州)以西的地区。包括苏、皖、豫、鲁四省的各一部分。

7、[淮剧]huái jù

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8、[淮西]huái xī

即淮右。

9、[淮夷]huái yí

古代居于 淮河 流域的部族。

10、[长淮]cháng huái

指 淮河。

11、[清淮]qīng huái

酒名。

12、[边淮]biān huái

1.南宋时,淮河一线为宋金南北对峙的边界,故称“边淮”。 2.明末清初,淮河一线一度为南明与清军南北对峙的边界。亦称“边淮”。

13、[淮服]huái fú

淮河 流域。《晋书·周浚刘乔等传论》:“向若违左袵於 伊川,建右社於 淮 服……犹足以紓难缓亡。”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兹岭復巑岏,分区奠淮服。”唐 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余二十年间,三守 吴门,一蒞 淮 服,嘉树芳草,性之所耽。”

14、[淮笋]huái sǔn

即淮安蒲菜,又称蒲笋。

15、[两淮]liǎng huái

1.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 2.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两淮 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又在 两淮 南北,直到 瓜州 地面,造起几所义庄。” 3.淮阴 和 淮安 的合称。解放初有 两淮市。 4.安徽省 淮南市 和 淮北市 的合称。《人民日报》1984.4.18:“以开采利用 两淮 煤炭和水力资源为重心,把 安徽 建成主要的能源基地。”

16、[淮汭]huái ruì

淮水 弯曲处。《左传·定公四年》:“蔡侯、吴子、唐侯 伐 楚,舍舟於 淮 汭,自 豫章 与 楚 夹 汉。”孔颖达 疏:“柏举 之役,吴 人舍舟于 淮 汭,而自 豫章 与 楚 师夹 汉,此皆在 江 北 淮 南。”

17、[淮左]huái zuǒ

淮河 以东地区。

18、[淮白]huái bái

鱼名。

19、[淮甸]huái diàn

淮河 流域。

20、[南淮]nán huái

泛指 淮水 流域。

21、[淮圻]huái qí

指 淮河 附近一带。

22、[淮濆]huái pēn

1.指淮河堤岸。 2.指淮河防地。

23、[淮乡]huái xiāng

指 淮河 流域。

24、[淮渎]huái dú

指 淮河。

25、[淮南子]huái nán zǐ

也叫《淮南鸿烈》。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二十一篇。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思想,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26、[泊秦淮]bó qín huái

诗篇名。唐代杜牧作。全文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作者在秦淮(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因听歌而引起的怀古伤今之情,隐含着对唐末国势不振、世风奢靡的担忧和讽刺,语言含蓄,意境凄迷。

27、[淮浦关]huái pǔ guān

淮浦关在古滇阳县,今英德市东。

28、[淮涡神]huái wō shén

传说中的 淮水 神名。

29、[淮王鷄狗]huái wáng jī gǒu

晋 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 临去时,餘药器置在中庭。鷄犬舐啄之,尽得昇天。”后因以“淮王鷄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清 朱彝尊《折桂令》词:“神仙侣 淮王 鷄狗,衣冠队 楚国 獼猴。”

30、[淮阴侯庙]huái yīn hòu miào

1.淮阴侯庙 注释。 2.皇祐五年过淮阴时所作。 3.“岂能料”两句:非凡的人一旦腾飞,藏在泥中的蚯蚓岂能预料得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比喻韩信是非常之人,能屈能伸。

31、[别风淮雨]bié fēng huái yǔ

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32、[淮阳多病]huái yáng duō bìng

《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復见陛下,不意陛下復收之。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后人往往引此以自况多病。

33、[逾淮之橘]yú huái zhī jú

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34、[淮橘为枳]huái jú wéi zhǐ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了。比喻随着环境的改变,事物的性质也变了。《晏子春秋·杂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枳(zhǐ)。

近义词

反义词